網友「奶奶扣」最近發了一條關於微博,突然就火了👇
翻譯成文字就是,市場上芒果味、草莓味、哈密瓜味、水蜜桃味、香橙味、檸檬味、鳳梨味、藍莓味……這些水果味的月餅,其實都是冬瓜餡。
此圖一出,五仁月餅和冬瓜率先跳起來了:
五仁月餅
5分鐘前:
「之前是誰讓我滾出月餅界的?都是一群冬瓜!」
冬瓜
5分鐘前:
「原來我是替身屆的Ace,備胎屆的MVP,服不服!」
目睹現場的圍觀群眾就更激動了~
當然,也有網友表示這沒什麼——
瞭望1分鐘前
其實想想,雖然水果月餅裡沒有水果,但是老婆餅裡也沒有老婆呀。這麼一想,是不是頓時覺得釋然了很多呢?現在離中秋節(10月4日)還有一個多月。昨天記者去到慶春路上的一家大型超市的時候,發現月餅早已有了自己的專櫃。
打量了一下專櫃,蘇式月餅佔了大半貨架,其次是包裝精美的各式蛋黃月餅、近些年興起的蛋黃酥以及外形小清新的冰皮月餅。水果月餅並不是主流,而且多是以散裝形式售賣,價格也不貴。
為數不多的水果月餅裡,我首先找到的是五味和出品的一款「水晶藍莓原味桃山皮月餅」。
翻過背面,果真發現了「冬瓜」的身影。
👆 冬蓉餡(冬瓜蓉、白砂糖、食用鹽等)
不過,這款月餅也清楚標註了藍莓含量≥50%,並不全是冬瓜。
第二家是按斤賣的散裝小月餅,口味很豐富,有哈密瓜、鳳梨、蘋果、草莓、葡萄各種水果味,翻過身來一看配料表,真如網友所言,不見水果,只見「冬瓜」。👇
第三家也是散裝稱重的月餅,口味比較罕見,有奶葡萄味和藍莓黑加侖味兩種。
翻過背面看配料,也是「冬瓜」做主。
另外,我還發現有兩款並不是水果味的月餅裡面也有「冬瓜」。
一款是蛋黃南瓜月餅。👇
一款是椰皇月餅。👇
看到這裡,你或許會以為「冬瓜」只出現在廉價月餅裡,然而並不是,售價300+的香港美心月餅禮盒裡的果仁月餅中,也有「冬瓜」出沒。
為啥水果月餅獨愛冬瓜,不是南瓜、西瓜、黃瓜呢?
網上搜了一下「冬瓜月餅」,你會發現這其實是一條舊新聞了。
大部分水果味月餅中,沒有哈密瓜、草莓、水蜜桃等鮮果,而是用冬瓜(蓉)纖維加香精、色素等食品添加劑合成的。
但很多人可能想不到,用冬瓜餡代替水果餡這項偉大的發明,完全是為吃貨而誕生的!
這就必須追溯到臺灣的一味名點——鳳梨酥。這鳳梨酥的餡,最早還都是用100%純鳳梨加糖熬出來的!可惜鳳梨自己不大爭氣,纖維長得太粗,不討人喜歡。
也就是說,在鳳梨醬裡面加入冬瓜纖維,其實是糕點師傅們,費勁心思才想到用來改良鳳梨酥偏酸口感的好方法。如今市場上很多出名的鳳梨酥,都是加了冬瓜的鳳梨酥。
實際上,很多人自己做月餅的時候,也會特意用冬瓜來做基底。
拋卻成本因素,冬瓜也比其他水果更容易成型做成餡,後來自然就被引入製作水果月餅。
回頭再仔細看看那些配料裡只有冬瓜的水果月餅,你會發現,人家標題裡多了一個「味」字。
因為根據新的《食品餡料》標準,水果月餅餡料配方中的鮮果含量要佔到25%以上,方能自稱水果月餅,低於這個含量的則是水果味月餅。含量為零,也是屬於25%以下。
所以,我們吃到的水果味月餅裡,可能1%的水果都沒有!都沒有!
那麼真正的冬瓜月餅在哪裡?是時候給它一個名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