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靜謐無聲,卻從不停下它奔流的腳步。
春花秋月逝去又迴轉,人生卻只能一直前進,沒有後退可言。
曾經風華正茂的少年,豆蔻年華的少女,在如水的歲月中也漸漸老去了,青春一去不復返,就像那清晨的絢爛朝霞一般短暫,但是那種美麗卻永遠刻在了心理,從未被時光磨滅半分。
白髮戴花君莫笑,歲月從不敗美人。
時光雖然能夠帶走年輕的身體和容顏,卻帶不走一顆年輕的心。
老去的是容貌,但沉澱下來的卻是氣質和涵養,這種內在的美只會隨著時間愈發耀眼奪目。
不再年輕的70後,卻依然擁有熱情與年輕的心,這顆心時刻都充滿探索與學習的熱情,時刻緊跟著時代的步伐,與國家和民族一直共同進步著。
70後,是最特別的一代,見證了國家從風雨飄搖到國泰民安的進程,經歷了吃不飽的艱苦,也邁進了輝煌的科技時代。
兩種極端的生活與時代背景,他們都一一經歷過,由此也沉澱出了一種處變不驚、沉穩淡然的人生態度。
豐富的閱歷是打磨鑽石的刀具,是熔煉黃金的火爐,是鍛造鋼鐵的重錘。
70後們的人生,是從吃苦耐勞開始,但是也在人生的青蔥時光乘上了時代與國家的黃金列車,是走在改革開放、教育復甦和經濟復興最前沿的一批人,是最特別的存在。
時勢造英雄。
各個領域中,70後的人才往往是中流砥柱,甚至是行業領域的開拓者、創新者。
從文學到體育,從明星到科研,方方面面,每個70後都創造過巨大的價值,無論有名還是無名,都自有一種氣魄與胸懷。
人們是這樣評價70後的:
生活於批評之中,卻學會了接受;
生活於敵意之中,卻學會了寬恕;
生活於嘲笑之中,卻學會了害羞;
生活於妒忌之中,卻學會了羨慕;
生活於羞辱之中,卻學會了尊重;
生活於貧窮之中,卻學會了致富;
生活於冷漠之中,卻學會了同情。
複雜的成長背景,造就了這個比他人更成熟、更務實,同時也更有創造力的群體。
作為承前啟後的一代人,成長於革新與去舊之中,使得每個70後都更加懂得變通,懂得包容,懂得與時俱進。
他們的性格及行為特徵為當下時代的人文精神、藝術精神、娛樂精神等奠定了基礎。
時代的浪潮一波又一波,而站在浪潮頂端的人註定擁有非凡的意義。
不同於60後、50後的傳統保守,同時又比80後、90後多了許多沉穩和踏實,70後一直是處在浪尖的時代弄潮兒。
他們不畏懼新的挑戰,不害怕直面往日的錯誤,擁有創新的勇氣和果敢,同時也有審時度勢的眼光和胸襟。
這一切,都註定了70後的特殊。
誠然,每一代都是無可替代的一代,但是走在黃金時代的70後,註定會擁有一顆熱情似火、永不氣餒、永遠年輕的心。
既能與老一輩暢聊傳統,懷古論今,又能與年輕一輩歡談搖滾音樂與後現代藝術。
這就是70後,既可以穩重,也可以俏皮,既可以一本正經,也可以潮流時尚。
這一代人,經歷過高潮與低谷,見識過苦難與輝煌,品嘗過失敗與成功,卻從來沒有丟失過希望,永遠充滿不滅的熱情,從不停下開拓創新的腳步。
可時光終會老去,到今天,80後,90後,甚至00後,已經逐漸走向了成熟,慢慢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
已經不再年輕的70後,餘生該何去何從?
人們總是畏懼著衰老,害怕在鏡子中凝視自己斑白的雙鬢和皺紋密布的臉龐,害怕死亡,同時又止不住的懷念著青春,回味著過去。
這種心態只會讓人蒼老的更加迅速,衰老不過是一種自然而然的規律,和死亡一樣,只要到了那個年齡,沒有誰逃得過。
其實,可怕的不是身體的衰老,而是心靈的衰老。
身體老了,你會變得行動遲緩,若是心靈老了,那就會變得思想固化、心思僵硬,這比跑不快、嚼不動、睡不著要可怕得多。
人可以老,身體可以遲緩,但是心卻不能老。
即使再活五十年,70後的心也會和十八歲時一樣活力充沛,才思敏捷。
即便已經走到半百的年紀,到了「知天命」的歲月,但人老心不老,你依然可以盡情的去做你想做的事情,經歷你想經歷的人生。
時間如同白駒過隙,一晃而過,周遭的人和物都在時刻發生著翻天覆地的改變。
沒有人能描述歲月的模樣,因為它時刻在變。
沒有人能描述未來,因為未來都是未知。
我們只能描述舊日的回憶,描述那個自由與束縛相互衝撞、傳統文化與新生文化同時開花的青春時光。
70後,靠前的馬上要奔六了,靠後的也已經到了不惑之年。
不再年輕的年齡,並不是阻礙你享受生命的理由,你依然可以有夢想,依然可以有追求。
人可以老,心不能老,去嘗試,去追夢,餘生依然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