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軍用水壺

2020-12-13 齊魯壹點

文|劉慶民

在我的書櫥中,珍藏著一個軍用水壺。它陪我走過了半個世紀的歲月。今天我手捧水壺,心潮起伏,思緒難平。雖然水壺的帶子斷了又換了新的,但我仍然捨不得放棄它。

1968年3月,我參軍入伍來到江西南昌,被分到6011部隊的某部紅四連二班當戰士。從那時起,這個軍用水壺挎在我的肩上,我背著它從江西到福建,從福建到山東,水壺裡裝過贛江的水,裝過福建的酒。水壺帶子上曾浸透了我的汗水,是這個軍用水壺給了我勇氣和力量。

1968年夏天,江西贛江發生洪水災害,我隨連隊到贛江大堤上抗洪搶險。我把水壺和挎包背在雙肩上,白天擔土築堤,晚上站崗巡邏。水壺裡裝上贛江的水,渴了就喝上一口,汗水溼透了軍裝,溼透了水壺帶子。我們班長說,無論什麼時候都不能放下水壺,人離開水是無法生存下去。後來,我從二班調到連部當通訊員,我背著水壺和挎包,每天步行60多裡路到營部取報紙和書信。這一壺水就變成了汗水。

最難忘的是1970年冬季千裡野營拉練,我們部隊從江西的南昌、九江、宜春、撫州、上饒等地拉練到福建的黃歧半島,全程2300多裡。在千裡野營拉練中要經過閩北山區穿過武夷山脈。時值寒冬臘月,雖然在北方人看福建是南方,可閩北山區的冬天氣溫低到零度左右。我水壺的水冰涼冰涼的,喝到嘴裡冰的牙疼。我的老科長高廣田教給我,把水壺裡的水倒掉,然後裝上白酒,在夜行軍時又冷又餓,喝上一口水壺裡的白酒,又解乏又暖身子。就這樣,在第二階段七天的夜行軍中,我的水壺裡裝上打來的白酒,在行軍途中特別是下半夜裡,邊走邊喝上一口,行軍更有勁了。

1975年12月,我隨部隊到位於太姥山下的福建寧德東源村駐訓,有一天接到了一封家書,妻子告訴我,我們的兒子出生了,我高興的不怎麼辦,戰友們說要慶祝一下。我去買來幾個罐頭,用水壺打來一壺老酒。幾位戰友拿著水壺輪流著喝著白酒,那時的感覺這是世界上最好的美酒了。

1983年我轉業回到山東老家工作,這個軍用水壺始終放在我的身邊。不管是到農村,還是到工廠學校,我都把水灌滿水壺,走到那裡渴了就喝一口,也不用人家倒水沏茶。省去了很多的客套。幾十年了,這個水壺成了我的老夥伴好朋友。現在退休在家,雖然再也不用背著它到處走了,可我還是不時的把它拿出來看看,擦去它身上的塵土,回味著那些曾經的年代。

作者簡介:劉慶民,筆名齊榕,男,山東平原人。中共黨員,高級編輯。1949年生。1968年參軍入伍,1983年轉業。歷任縣政府辦公室秘書、主任,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縣委副書記。德州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德州日報社總編輯,平原縣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等職。現任任繼愈研究會常務副會長。

自1968年開始從事新聞報導工作,先後在人民日報、新華社、解放軍報、光明日報、江西日報、福州軍區《前線報》、大眾日報、齊魯晚報、聯合日報、德州日報、德州晚報及《科學無神論》、《中國人物傳記》《山東史志》等報刊雜誌發表稿件一千多篇。在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李文忠》、《血染的小紙包》、《青石峰的戰鬥》三本書,主編出版了《劉備在平原》、《秦漢古郡平原》。參與策劃編寫了《黑馬》、《山東名鄉之旅》等多部書籍。組織拍攝了電視劇《鴿鄉情(上、下集)》等。

壹點號玉河微瀾

本文內容由壹點號作者發布,不代表齊魯壹點立場。

相關焦點

  • 蛤蜊油與軍用水壺
    走著走著,看到一家小店裡面多是些懷舊物品,其中兩樣東西吸引住了我的眼球,那就是蛤蜊油和軍用水壺。先來說說蛤蜊油。今天各類狡猾的護膚品布滿視野,各類媒體的廣告中護膚用品佔很大比例。其實黃種人的皮膚天生就比白種人黑種人耐糙,許多人終身不怎麼使用護膚品皮膚也和剝了皮的熟雞蛋似的。
  • 《孫美琪疑案郎冥其》軍用水壺線索在哪 軍用水壺線索位置分享
    下面九遊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孫美琪疑案-郎冥其》五級線索——軍用水壺位置分享,還沒有找到的小夥伴速來圍觀吧! ... 《郎冥其》是《孫美琪疑案》第三季的第一集,這一部DLC中五級線索——軍用水壺在哪裡呢?
  • 給軍用水壺「穿上」閃亮外衣--驢友DIY水壺套
    偶也算是個軍迷,喜歡用軍品,所以水壺也買軍品的。目前市面上最多的就是美式現役水壺和國產78軍用水壺,對比兩種水壺,實用性來講78軍用國產水壺比較使用,本人也喜歡用,但那個水壺套確實土,每次背出去都顯得格格不入。後來就買來個美式水壺(防品),外觀漂亮嘛! 不過美式水壺最大的缺點就是不能肩背,只能配合S腰帶來用,用過幾次來爬山,感覺吃力,沒有78軍用國產舒服。
  • 60年代老物件——軍用水壺
    60年代老物件——軍用水壺 軍用水壺軍用水壺  很久以前人類就發明了在野外攜帶飲水的方法和容器,軍用水壺則是在民間攜水器皿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其雛形為獸皮製作的皮囊,後演變為瓦器、陶器、青銅器,到了後來,軍隊有了專用水壺,而且隨著後勤裝備的發展和對人的重視
  • 10式軍用水壺,我想給你個差評
    作者 | 王德成 攝影 | 王佳寅親愛的10式軍用水壺:壺兄,見字如面!我是來自一線作戰部隊的戰友小王。相識相伴已逾八年,從初見你時,數碼水壺袋的全包裹、矽膠壺墊的嚴密封,以及可以固定在腰帶、戰術背心、防彈衣上的模塊式設計,使我對你一見傾心。
  • 取消飯盒設計,軍用水壺重操舊業,士兵在野外吃飯不再是問題
    取消飯盒設計,軍用水壺重操舊業,士兵在野外吃飯不再是問題對於很多參軍的人來說,對軍用水壺一定不陌生。作為軍人的好夥伴,軍用水壺是軍人除了槍械之外的第二件救命武器。在人跡罕至的野外環境中,如果士兵想吃頓熱飯、喝口熱水,就得靠軍用水壺來幫忙。
  • 可樂的打開方式──瓶子、吸管、杯子、大碗和軍用水壺
    最懷念的喝可樂方式是裝在軍用水壺裡喝。上小學的時候,軍用水壺是男孩子必備的物品,類似現在的平板電腦,沒有軍用水壺是萬萬不行的。春遊的時候,必備的東西大致是嶗山可樂、老麵包,可能還會有大王烤魚片和果丹皮這些東西。
  • 取消飯盒設計,軍用水壺回歸老本行,士兵野外吃飯已不是問題
    對許多參過軍的人來說,78式軍用水壺一定不陌生。作為士兵的好夥伴,78式軍用水壺是除了槍械外,士兵的第二救命神器。在人跡罕至的野外環境,士兵想吃一口熱乎飯,或者想喝口熱水,就要靠78式軍用水壺幫忙。作為中國軍隊第二代軍用水壺,78式軍用水壺除了喝水外,還有一個重要功能,那就是帶飯盒可以吃飯。因此在當時部隊中,士兵們對78式軍用水壺好感度很高。畢竟這款水壺非常實用。實際上除了中國軍隊外,類似78式軍用水壺這種,「飯水一體」水壺設計並不罕見。早在二戰時期,德軍士兵就裝備過這樣的水壺。
  • 軍營舉行集體婚禮,新人拿軍用水壺喝交杯酒
    軍營舉行集體婚禮,新人拿軍用水壺喝交杯酒
  • 軍用水壺為何被擺上會議桌?看完才知道,這個做法觸目驚心!
    近日,在王傑生前所在部隊的一場會議上,旅黨委桌子上的一排軍用水壺引起參會人員的注意。以前的「雙層玻璃水杯」去哪兒了?「從今天起,黨委一班人帶頭喝戰備水。」會上,該旅政委的第一句話給出了答案。原來,在一次臨機戰備拉動檢驗中,機關檢查組在抽查某連官兵的軍用水壺時,發現個別同志水壺裡的水竟然放了一個多月。「真要上戰場,這水誰敢喝?」面對「過期的戰備水」,旅黨委意識到,「和平積弊」不除,部隊戰鬥力就無法提升。為此,該旅深入開展「和平積弊大起底大掃除」活動,通過調研檢查、深挖根子,列出《和平積弊問題清單》,內容涉及8類33條,聚焦突出問題積弊,深查實糾真改。
  • 老兵的軍用水壺丟了以後……
    「你看到我的水壺了嗎?」尚慶文問凌鑄。凌鑄微笑著撫摸眼前的印表機:「這臺印表機,它陪我加過班,也逼我熬過夜。」「那你看到我的水壺了嗎?」「我愛過它,也惱過它,可我現在很捨不得它。你留隊吧,照顧好我的印表機。」
  • 80年代的老物件:軍用水壺和搪瓷缸子太有回憶,小青蛙是最愛!
    第一個,軍用水壺。哈哈,那個時候,差不多每家每戶都有一個這樣的軍用水壺,斜挎在肩膀上,遠遠的看上去就像軍人一樣,虛榮心爆棚。小編小時候很喜歡這個!
  • 按照水壺的用途分類,水壺可以分為哪幾種?
    電水壺在1891年誕生於芝加哥。隨著科技的發展,快捷、安全、便利、充分利用能源日漸成為了水壺的主要特點,嗜茶的英國人從此便愛上她了。到了二十一世紀便成為全球的暢銷品。電水壺採用的是蒸氣智能感應控溫,具有水沸騰後自動斷電、防幹燒斷電的功能。隨著生活的需要,電水壺也正在向多功能方向發展,如防漏、防燙、鎖水等。電水壺具有加熱速度快,保溫效果好,過濾功能強,式樣多等優點。
  • 中國軍隊為何鍾情此款水壺?現在新式水壺,暗藏何等黑科技?
    【軍武次位面】作者:赫克託耳▲紅藍綠——有木有你的青蔥回憶▲革命從娃娃抓起▲老外也向雷鋒同志學習看著綠軍裝、海魂衫、斜挎包和老水壺,是不是感覺很親切。這可是老一代軍人們的標配啊,今天呢,咱們就聊聊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被無數青少年都渴望擁有的——軍用水壺。
  • 為何統一發放軍用靴?解放軍軍用靴經歷了幾代,又有哪些高科技?
    我們在看相關新聞以及看影視作品的時候一定會發現,軍人日常使用的所有東西,從軍裝帽子到臉盆、水壺等日用品,都是特別定製軍人專屬的,包括他們腳上穿著的那雙軍靴,也是根據不同兵種的特點專門設計的,可以說是大有學問,所以為什麼部隊需要配發軍用靴呢?解放軍穿的軍靴又使用了哪些高科技?
  • 德械師:一支徒有其表的皮鞋水壺儀仗部隊
    黃乾糧袋25個,水壺25個,包袱皮25個。三個步兵連168人。雨衣168件,背包152個,飯盒152個,皮帶168條,皮鞋168雙!黃乾糧袋168個,水壺168個,包袱皮168個。要注意背包飯盒水壺都有缺編。第四連(機槍連)151人。
  • 這套「水壺操秘籍」滿足你
    」帶你「玩轉」體能體能操課上官兵們正用水壺跟著指揮員的節拍興致勃勃地做著「水壺操」「第一節:單騎負重」場下官兵跟隨教員齊刷刷地舉起水壺……一套「水壺操」做下來官兵早已汗流浹背但從他們認真投入的表情看得出對「水壺操」的認可為什麼會想到用水壺來練體能
  • 從「五花大綁」到軍用級「微信群」,解放軍單兵裝備都經歷了什麼
    那麼,這個黃色臉盆有什麼作用呢,他們的背囊裡到底裝了什麼物資,從「五花大綁」到軍用級「微信群」,解放軍的單兵裝備到底經歷了什麼?我們先來看「打背包」,這是解放軍的老傳統,行軍拉練時,為了能在露宿時不被低溫困擾,就需要帶上大衣和被子。物資匱乏的年代,解放軍不可能裝備戶外背包,也不可能裝備輕便、體積小的羽絨睡袋,怎麼把這些物資都帶上,就成了一門學問。
  • 軍用低溫鋰電池組是軍用設備定製電源的首選
    軍用低溫鋰電池組是軍用設備定製電源的首選。目前,在軍事應用上,制約鋰離子電池發展的一個因素就是其環境特徵,尤其是它的低溫性能。軍用低溫鋰電池組定製產品,既可集成至堅固的可攜式設備中,也可作為獨立設備,或作為士兵在嚴苛的戰鬥和訓練條件下的中央能源存儲設備。
  • sigg水壺,我與兄弟順利騎行的秘密
    對於我這樣一個愛好戶外運動的「騎行俠」來說,保持體力是一個非常難的問題,很多騎友與我談到,短短的幾十公裡,忍忍就過去了,但如果想要遠距離騎行,身體的水分流失,會讓體力大大減少,必須要為自己隨身攜帶一個能量的補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