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延期了數月之久的315晚會終於來了。在晚會上,曝光了一大批侵害消費者權益的企業,它們覆蓋了大眾的衣食住行等各個方面。其中有一項是河北高陽縣生產的劣質毛巾產業鏈,這條產業鏈用舊襪子舊內衣等再生棉生產的黑心毛巾,通過電商和直播流向了廣大的消費者。而毛巾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之一,品質卻得不到保證,影響人們的身心健康,引起了大眾的共鳴。
問題曝出後,淘寶、天貓、京東、拼多多的響應也很迅速,立即下架了相關的商品。亡羊補牢,未為晚也,各大電商平臺的反應速度確實值得稱讚。但問題是,為什麼這些劣質毛巾能夠在電商平臺上架呢?
其實歷年的315,都會有通過電商平臺出售的假冒偽劣商品被曝出,所以今年又是電商出的問題,大眾也不是特別意外。就拿這次的劣質毛巾來說,它就有通過拼多多這個渠道來銷售。大家都知道拼多多的假貨多,甚至被廣大網友戲稱為拼夕夕,所以拼多多這次屬於出問題的電商平臺之一,並不特別令人稀奇。但是京東、天貓這些濃眉大眼、看上去讓人可以放心購物的電商平臺,也出現了問題,著實讓人大跌眼鏡。
為什麼電商容易出問題呢?
首先,因為電商從業門檻低,甚至0門檻。比如說想在拼多多開店,0元即可入駐,當然如果想後續持續經營,還是需要交納一定的保證金的。京東則略高,保證金需要數萬至數十萬不等。而天貓的開店要求最高,對企業的註冊資本要求高於100萬人民幣。但正因為入駐門檻不高,所以電商平臺的商家容易出現良莠不齊的情況,消費者在網購時,由於不知道商鋪的虛實和底細,很容易購買到質次價高的商品。其次,電商平臺的商家相對於實體店,買家既看不到也摸不到實物。只能根據網站的圖片文字、視頻來判斷東西的好壞,了解產品的詳細信息,所以商家即使是弄虛作假、以次充好,在消費者最終籤收商品之前,都處於無法鑑別的狀態。然後,電商是一個最近十年才興起的新生事物。它在給大眾帶來便利的購物體驗的同時,也存在很多與生俱來的弊端。傳統的商業歷經數千年,至今還有許多問題沒有徹底解決,所以電商存在的弊端也不是短期內可以解決的問題。比如一直存在的店家請人假扮顧客,用以假亂真的購物方式提高網店的排名和銷量,獲取銷量及好評吸引顧客的刷單問題,至今都沒有好的解決方法。
不過,在入駐電商平臺之前,特別是天貓和京東這樣門檻相對較高的平臺的時候,商家是需要提供相應的資質,經過嚴格的審核的,但為何這次生產劣質毛巾的商家能夠成功入駐,目前還不知道答案。
而且正常情況下,電商平臺也會通過與有CMA授權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進行合作,對平臺商鋪的商品進行隨機的抽查,但這次拼多多、淘寶、天貓、京東卻全軍覆沒,非常令人遺憾!
那麼是否能夠通過提高入駐電商平臺的門檻,篩選並提升商家的品質呢?個人覺得很難。提高了門檻,一方面提升了商家經營的難度,對於那些誠信守法經營的商家,不啻是增加了經營成本。而對於那些原本就違規經營的商戶,只不過是把成本轉嫁到買家,可能商品會價更高而質更次。結果劣幣驅除良幣,留下的反而是那些售假違規的商戶。所以最後很有可能是電商平臺和消費者雙輸的結果。也許目前最好的辦法還是加大處罰力度,曝光一批處理一批吧!
網友們是否有好的解決方案呢?
對於黑心毛巾事件,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