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記者 劉志偉
入冬以來,長江中下遊歷經「溼冷」天,近日一些地方清晨,在越冬作物的葉片上出現了晶瑩剔透的白霜(見圖1、2),有農民朋友詢問,這會像去年12月初到15日左右的「霜重見晴天」嗎?
12月20日記者採訪了湖北農業氣象專家黃智敏。他說,其實,11月底以後已出現過「霜凍」,只是氣溫接近0℃,地面溫度達到了0℃或以下,故被稱為「黑霜」;近日出現的大範圍白霜,氣溫都降到了0℃以下,如武漢,最低氣溫達零下4℃,這無疑會晴上2-3天,但今冬不像去年「暖冬」,若按照常冬偏冷的一般氣候特點分析,在冬至開始數九到(2月上旬)「五九」期間,可能出現間斷性的霜凍、較長時段性低溫雨雪冰凍、凍雨(雨凇)等程度不同的冰凍災害性天氣。上述地區的農民朋友,應注意當地氣象部門的實時預報,早加防範。
圖1 12月20日江漢平原油菜葉片結霜9時後仍未化
圖2 12月20日江漢平原小麥葉片結霜9時後仍未化
黃智敏說:一防霜凍。主要是指冷空氣雨雪天氣過後,氣溫本來就低,就像這次在夜間轉晴,天空無雲覆蓋使地面輻射冷卻強烈,地面溫度或氣溫降至0℃以下,形成結霜或無霜的霜凍,主要危害年前過早抽薹油菜與拔節的小麥。
二防較長時段性的低溫雨雪冰凍。主要是冷空氣頻繁南下,與不甘示弱的暖空氣交鋒,低溫雨雪冰凍天氣維持,氣溫降至零下7-9℃,不僅結冰危害交通、管凍、封塘,越冬作物被雪(冰)層覆蓋,致莖葉結冰,重則因土壤凍結,冰的反常膨脹引起作物「根拔」死亡。
三防凍雨(雨凇)。它是一種從天空下降的低於0℃而未凍結的過冷卻雨滴,當它一接觸到表面溫度低於0℃的樹枝、電纜、屋脊等地物時,便在其上迅速凍結成晶瑩琉璃的冰層,它的氣象學名叫「雨凇」。像兩湖平原冷空氣通道與長江三角洲平原暢行地帶,雨凇不只是危害交通、自來水管,對越冬作物、蔬菜、果樹等的危害也較為嚴重,都要未雨綢繆,全方位的防範,切不可掉以輕心!
(文中圖片由作者提供)
編輯:宋慈(實習)
審核:朱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