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編看到了一條令人震驚又有點小憂傷的消息:外媒說,法官明確表態,星巴克在冰飲中想加多少冰就可以加多少冰!這是咋回事呢?
事情起因是,一位叫壓力山大·富魯撒殊(Alexander Forouzesh)的洛杉磯人此前起訴星巴克,認為他們故意給顧客加很多冰,使得飲料的分量沒有廣告宣傳裡面說的那樣多。但就在近期,法院駁回了他的起訴。
這件事引起了廣泛關注。有人擔心,法院駁回控訴,也就暗示著,星巴克可以光明正大地提供加過多冰的飲料來節省原材料,而消費者只能眼巴巴地花買咖啡的錢來買冰塊。或許你會問,不就是幾塊冰嗎,有什麼大不了的?!但是事實的真相讓人汗顏。你知道嗎,加冰可以讓星巴克節約近一半的咖啡成本?
根據法院記錄,壓力山大·富魯撒殊認為星巴克的放冰飲品有偷工減料嫌疑,一杯超大杯的飲品在廣告中宣稱有24液盎司(約672毫升),但是去冰後測出來只有14液盎司(約392毫升)。也就是說星巴克可以通過加冰塊,節省近一半的咖啡成本!這讓壓力山大·富魯撒殊不爽了,我買的是喝的飲料,要的是液體,冰又不是液體,而且加冰後飲料實際分量變成了廣告中說的一半,這不是赤裸裸的欺詐嗎?
不過星巴克有不同看法。看到上圖的三條黑線了嗎?星巴克相關負責人說,飲料杯子上的三條黑線是他們加飲料的參照線。像冰咖啡的話,一般他們會加到第三條黑線後再放冰。不過,星巴克負責人也覺得很受傷,消費者投訴的不是飲料的口感和質量。如果消費者覺得不滿意,他們願意重新做一杯。
雙方各執一詞,那法官怎麼看?法官覺得,小學生都知道要灌滿相同的杯子,如果往液體裡面加冰,液體體積肯定會減少。顯然,在星巴克的杯子沒有騙分量的情況下,一個理性的消費者可以理解冰飲肯定會包含一定分量的液體和一定分量的冰,而不是因為加了冰覺得自己上當受騙了。
所以,這起案子的結局是法院駁回起訴,星巴克勝訴。這讓有些外媒不爽了,這不明擺著在法律上助長加冰減料的行為嗎?不過也有些媒體認為,這件事上,消費者有點沒事找事了。
不過,小編注意到,這不是星巴克遇上的第一起控訴他們偷工減料的官司了。除了顧客抱怨冰飲飲料含量少,還有消費者發現了星巴克拿鐵裡面的小門道!此前,有兩個加利福尼亞人起訴星巴克,說拿鐵分量不足。小編也很好奇,星巴克是怎麼做的呢?
有消費者分析道,裝拿鐵的杯子太小了。像大杯(Grande)杯型,星巴克聲稱能裝16液盎司(約448毫升)的飲料。但實際上,按照星巴克的咖啡標準,離杯口1/4英寸(25.4毫米)處開始加奶泡。因此,每個人拿到的拿鐵根本沒有飲料單上說的分量。根據相關測量,一杯大杯拿鐵,有了奶泡的掩護,星巴克可以少裝近25%的咖啡。
如果想要在星巴克點一杯加冰飲料或者要一杯拿鐵,你會怎麼辦呢?小編會說,我要冰飲,不加冰,順便再給我打包一杯冰塊謝謝。如果是拿鐵的話,小編還是乖乖地帶上自己的杯子,如果用敞口杯會不會好一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