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幸福的孩子,都來自這3種家庭!

2021-02-19 讀者


一個有愛、有儀式感、有陪伴的家庭,才是孩子幸福感的關鍵來源。

每一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幸福。卻不是每一對父母,都知道如何給孩子幸福。

 

許多人把孩子的幸福建立在多種多樣的玩具、應有盡有的零食、有求必應的物質需求上。

殊不知,一個有愛、有儀式感、有陪伴的家庭,才是孩子幸福感的關鍵來源。


父母恩愛的家庭,孩子更自信

 

著名婚戀專家約翰·格雷認為:

父母恩愛,會給孩子十足的安全感,從而讓孩子更自信。

杜江和霍思燕從2012年公布戀情,到後來結婚生子,兩人感情一直很好,一如熱戀中的情侶。

正是因為在溫暖有愛的家庭氛圍中成長,才培養出嗯哼的自信和超高的情商。

在《媽媽是超人》的一期節目中,兒子嗯哼和媽媽霍思燕來到一家咖啡廳喝下午茶,霍思燕對兒子說:「你喝什麼自己點,然後幫我點杯冰美式。」並給了兒子100塊錢。

過了一會,嗯哼回到了霍思燕身邊,笑眯眯地說:

原來,嗯哼不是為自己要餅乾,而是擔心媽媽餓。

當霍思燕問嗯哼:「你剛剛給我點了什么喝的呀?「

嗯哼說:「熱美式。」

媽媽問:「為什麼點熱的呀?」

嗯哼解釋說:「因為我怕媽媽感冒。」

霍思燕忍不住感動地說:「謝謝你,兒子」。

小小的身體,卻藏著一顆這麼體貼溫暖的心,真是令人驚訝!

前段時間,電視劇《小歡喜》熱播,劇中有個叫方一凡的孩子。

雖然他家不是最富有的,但卻是大家公認最幸福的。

方一凡的爸爸媽媽非常恩愛。他們心有靈犀、互相包容、彼此尊重,對待生活有商有量,對待孩子的態度分外一致。

 

在這麼有愛的環境中長大,方一凡自然也陽光自信,就像小太陽一樣,給周圍的人帶來溫暖。

當朋友英子的父母離異,方一凡一直陪在她身邊,給她安慰鼓勵,讓英子的壞情緒有所緩和。

 

當表弟林磊兒來到方一凡家,方一凡的父母不但要分出一半寵愛給磊兒,而且還總在一凡面前誇磊兒的成績好、努力。即使這樣,方一凡也沒任何不滿情緒。

因為方一凡內心足夠相信父母對他的愛,所以,他從不會因為表弟的突然到來,而心有顧慮,擔心自己失去寵愛。

後來,表弟和一凡成了同班同學,在做自我介紹時,表弟很緊張,方一凡還在課堂上幫助他巧妙化解了尷尬。

在一凡的保護下,表弟也更快地融入進了新的環境,性格也越來越活潑、開朗。

正是因為父母很恩愛、且樂於交流,才造就了方一凡溫暖、自信的性格。

 

家庭治療大師薩提亞說:

父母恩愛,會讓孩子感受到家庭中流動的愛意。這樣的孩子,內心是富足的、是自信的。對生活更樂觀,也更能自如的表達感情。


有儀式感的家庭,孩子更懂愛

劉燁的法國妻子安娜,是一位很注重生活儀式感的媽媽。

 

孩子們生日時,她會跟劉燁一起給他們寫生日賀卡,用心地給孩子過生日,為他們留下美好記憶。

 

父親節的時候,她會帶著孩子去劇組探班,為劉燁慶祝節日,享受一家人在一起的溫馨幸福時光。

 

春節的時候,她會帶著孩子們一起包餃子,還會在國外的家中貼上「福「字和春聯。

安娜說:

「我喜歡做有儀式感的事,它會提醒我們:時光不是虛度,要好好珍惜餘生。」

在媽媽的薰陶下,兒子諾一和女兒霓娜多才多藝、乖巧、善良,還經常跟媽媽一起給孤寡老人送禮物,也更懂得愛。

 

儀式感其實就是用心對待生活中那些看似平凡的小事:

小小的儀式感會帶給孩子一個溫馨幸福的童年。

 

法國童話《小王子》裡說:

「儀式感就是,使某一天與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時刻與其他時刻不同。」

能讓我們記憶深刻,並讓我們餘生都覺得溫暖的,都是生活中充滿儀式感的小細節。

 

儀式感,能讓孩子在父母營造的幸福中,生出勇氣、底氣和動力,也會讓孩子學會給予他人以關愛。


高質量陪伴的家庭,孩子更幸福

 

父母能給孩子最好的愛,就是高質量的陪伴。這種陪伴,不僅在於擠出了多少時間,更在於付出了多少真心。

 

有位作家說,做父母其實是有「有效期」的。

「孩子在小的時候,父母對他們來說是萬能的,是完全可以依靠的。這就是父母對孩子教育的黃金時期。

等孩子一到了青少年時期,父母的『有效期限』就快到了。『過期』後的父母再怎麼努力,也比不過10年前來得有效了。」

 

所以不要因為忙就錯過孩子的成長,而是要抓緊時間好好陪伴。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一旦錯過了,就再也回不來……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和米歇爾這對如此忙的父母,卻從未忽視給孩子最優質的愛和陪伴。

為了能與兩個孩子共享晚餐,他會放下忙碌的工作;

為了幫助女兒培養好閱讀習慣,他會帶她們去書店,並且晚上給她們讀睡前故事,讀完了七本《哈利波特》。

 

而最讓歐巴馬自豪的一件事就是,即使在長達21個月的總統選舉中,也從來沒有缺席一次女兒的家長會。

歐巴馬曾說過:

高質量的陪伴,是送給孩子最好的愛,從而讓孩子更幸福。

 

每個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願我們都能成為給孩子滿滿幸福感的父母!


作者:SS,藝術設計碩士畢業,現就職於一家上市公司做UI設計師。一位熱愛畫畫,熱愛閱讀的80後寶媽。

主播:馬小賢。希望可以用聲音,溫暖你,從此不再孤單。新浪微博:大明湖畔的馬小賢;微信公眾號:小賢夜讀;QQ交流群:299295983


-推薦閱讀-

長按識別下方二維碼 

關注讀者人物微信公眾號

看熱門人物故事/名人傳記/畫報特刊

相關焦點

  • 來自這3種家庭的孩子,上幼兒園一般不會哭,你家孩子是這樣嗎
    來自這3種家庭的孩子,上幼兒園一般不會哭,你家孩子是這樣嗎小時候聽到自己要背著書包上幼兒園,心中總是萬般期待,想像著班級裡陌生而又熱情的面孔,以及年輕貌美的老師,恨不得在幼兒園"安營紮寨"。他們對父母的依賴性不強,每天上幼兒園反而讓他們有種"成年人上班"的感覺。除此之外,那些上幼兒園不哭鬧的孩子,多數出自這3種家庭。
  • 幼兒園園長:第一天上學「不哭」的娃,多半來自這3種家庭
    而縱觀那些上學不哭的孩子,經過一些老師的細心觀察發現和總結,將第1天上學「不哭的娃」,分為這幾種家庭當中的寶寶,一位幼兒園園長朋友道出了自己獨到的見解。第一天上學「不哭」的娃,多半來自3種家庭1.從小就在幸福的家庭下長大在孩子出生之後,就給孩子營造一種非常幸福的感覺,比如說父母關係和諧,婆媳關係良好,而且家庭中所有的人,心中似乎都有一個積極向上的心態。
  • 10種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給孩子一個幸福的原生家庭的重要性!
    文 | 丹鳳育兒(原創文章,版權歸作者所有,歡迎轉發分享)什麼是原生家庭,什麼是新生家庭?原生家庭,是指一個孩子從出生到結婚、建立一個新家之前的這段家庭生活,通俗的說就是父母的家。原生家庭&新生家庭2019年火遍大江南北的電視劇《都挺好》,就是一個典型的以原生家庭為劇情背景,描寫在同一原生家庭中受到不同「待遇」的3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以及對孩子性格特點養成
  • 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都來自這6種家庭,請家長都讀一讀
    人民日報曾經發表文章說:「教育好孩子,是父母這輩子最重要的事業。」都說家庭是孩子最好的學校,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好的父母,會營造一個好家庭,影響孩子一生的成長。俗話說:優秀的父母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在教導孩子上肯花心思。
  • 國學:有出息的孩子,往往來自這3種家庭,你家是哪種?
    這兩種樹的葉子雖然相似,但果實的味道卻大不相同。 同樣的道理,一個孩子將來能幹什麼樣的事業、成為什麼樣的人,取決於他的成長環境。 當然,這裡並不是說條件優越的孩子才能成大器,而是說——優秀的家庭,才能教出優秀的孩子。一些經典國學中就提到,來自以下三種家庭環境的孩子,更容易有出息。
  •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媽媽被寵愛,爸爸被尊重,孩子被接納
    託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開篇語非常震撼:「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幸福的家庭哪些地方相似?一個幸福的家庭應該是:媽媽被寵愛,爸爸被尊重,孩子被接納。
  • 真正的成功,就是家庭幸福
    作家亦舒有句話總結的深入人心: 「當我四十歲時,身體健康,略有積蓄,丈夫體貼,孩子聽話,有一份真正喜歡的工作,這就是成功,不必成名,也不必發財。」 誠然。人生過半,漸漸明白: 再多的財富都換不來一個健康的身體,再大的房子都不如有個完整的家庭。 到了一定年齡,褪去了功名利祿心,拋開浮華,家庭幸福,就是最大的成功。
  • 家庭幸福的句子,表達家庭幸福的句子
    家庭幸福的句子3、幸福就像冰茶,酸甜苦辣,酸甜苦辣。4、和你一起玩,讓你笑。讓您表現得像個嬰兒,哄您入睡。5、寶貝,寶貝,我想告訴你一輩子的耳語。如果您不來這所房子,您仍然可以享受家庭的樂趣。11、有一次,梁啓超的兩個孩子被一名官員開車撞傷。12、他曾在一封來自家鄉的信中向遠在國外的大女兒西順(Sishun)提到了這一事件,他說:「在您的母親試圖彌補黎巴嫩的損失之後,她的憤怒變得平和,她沒有生病,這也是一件好事。」
  • 家庭環境如何,從孩子穿衣就能看出,3種風格對應3種家庭,很準
    生活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現象,受環境條、教育影響,不同家庭養出來的孩子,無論是性格還是舉止都不太一樣,尤其是穿著方面。而不同的穿衣風格,又能體現出孩子所在家庭的條件。孩子家庭環境如何,從穿衣就能看出來,3種風格對應3種家庭,很準1、衣服很舊、不合身孩子的成長速度很快,尤其是早期階段,頭一年買的衣服第二年就不能穿了,有些家長為了省錢,就會讓孩子穿親戚送的舊衣服。一件衣服被不同的孩子反覆穿,難免會出現破舊、寬大的情況。
  •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這兩個特質
    1一個真正幸福的家庭,是需要彼此一起去經營的。
  • 李玫瑾教授:一個自信心強的孩子,都來自於什麼樣的家庭
    有一條點讚很多的回答是這樣的:我們都清楚一個人的自信,有多重要。而這種自信更多的來自於家庭的教育。李玫瑾教授曾經說過:「自信是一個人成功的根本,要讓孩子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孩子的學習成績的確很重要,但成績不是一切,家長應該更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但是什麼樣的家庭教育能教出又陽光又自信的孩子。一般都是這四種家庭。
  • 自信樂觀的孩子,都來自什麼樣的家庭?
    家庭氛圍不和諧,孩子會極度沒有安全感,變得內向自卑絲毫不讓人意外。 而和諧的家庭培養出來的孩子,總是陽光開朗,也樂於溝通。 懂得傾聽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 素有「人間清醒」之稱的傅首爾在節目上分享過這麼一個故事。 某次家庭聚會,在飯桌上,兒子的姑姑讓他給大家背首詩聽。 她聽到後,立刻站起來大聲喊:「我來背,我背給你聽,我給大家唱首歌都行!」
  • 自信的孩子,都來自什麼家庭?
    對孩子來說,對自己的定位往往是來自別人的評價,特別是父母。總被否定的孩子,他們會陷入「習得性無助」的泥沼,缺乏主動探索的動力,缺少獲得成功的勇氣。懂得尊重孩子的家庭在電影《瘋狂原始人》中,咕嚕家族一家都生活在漆黑的洞穴中。大女兒小伊,是一個非常有好奇心的女孩,她十分嚮往著外面的大千世界。
  • 骨子裡充滿自信的孩子,大多來自這3類家庭,跟有錢沒錢沒關係
    有人會說身上充滿自信的人都是家境殷實的人,但這很明顯是一個錯誤的想法。決定一個孩子自信與否的關鍵不是他的家庭環境是貧窮還是富有,而是一個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從小接受的教育。有貧窮人家的孩子自信到閃閃發光的,也有富貴人家的孩子自卑到畏畏縮縮的,家庭條件好並不代表他所接受的家庭教育就一定好,也不代表他有一顆充滿自信的心。
  • 十年後,有出息的孩子都來自這7種家庭,請家長都讀一讀!
    胡可曬小魚兒照養育| 關於骨密度測量的認識誤區 孩子的早餐該咋吃自媒體| 儘早食品多樣化 家庭性教育爸爸講有時更管用專欄| 關於孩子內向這件事 學齡兒童要咋吃得營養均衡GIF | 這滑梯滑的頭疼啊 生孩子從未如此容易微博| #寶貝幫幫幫#有獎互動 聰明孩子的九個表現專題| 寶寶的學步鞋該怎麼選擇 職場媽必看吸奶法熱點| 1歲娃在母嬰店大頭朝下掉地上 娃晚上睡覺總哭時尚熱點海南免稅店國慶銷售額超10億
  • 每一個霸凌者幾乎都來自這3種家庭,家長請自查
    究竟是怎樣的家庭,才容易養出可恨的霸凌者?我想,以下幾種家庭應該格外小心了——(1)捨不得讓孩子吃一丁點虧的家庭。鄰居家的兒子還未上幼兒園時,其母親就開始擔憂孩子上幼兒園被人欺負怎麼辦?後來她想到了一個自認為極其科學的方法——不斷給兒子洗腦:「別人不惹你,你不惹別人;別人若惹你,必十倍償還。」
  • 父母提醒女兒:年紀再大,也不能選擇來自這2種家庭的男生
    有人說,結婚不是兩個人的事情,而是兩個家庭的事情。兩個人的婚姻是否幸福與兩個人的家庭幸福指是成正比的,人們常說結婚要看,兩個人的家境,是否門當戶對,看似封建迷信,實則是很真實。為人父母,一定要告訴自己的孩子或者時刻警醒自己,以下這2種家庭一定不要嫁。一:家庭不和,經常吵架俗話說,家家都有本難念的經,如今的社會,很多家庭都會存在一些問題,有大有小,其實這些問題出現,最先影響的就是家庭和諧。
  • 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往往具有以下3種特徵,不管再窮都能發家!
    導語: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往往具有以下3種特徵,不管再窮都能發家!家庭的溫馨每個人都想擁有,因為每個人都擁有美好的家庭、幸福的家庭、快樂的家庭。其實世界上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也都有各自的不幸,家庭作為人類社會的細胞,也正是因為細胞的生長、繁衍,它才會平凡如柴米油鹽醬醋茶。如果沒有和諧的家庭,那就不會有社會的穩定,畢竟家是一個可以為我們遮風避雨的地方,也只有在家中,才能讓我們享受無盡的歡樂。而一個幸福和睦的家庭,往往具有以下3種特徵,不管再怎麼窮,都能發家!
  • 大多數重大磨難都來自於原生家庭,心理學家:這可怕,但是很真實
    原生家庭的影響原生家庭對我們的影響很大,似乎我們在這些影響當中,很多人都為自己的失敗和錯誤找到了足夠的解釋。不過其實有些事情並不是這樣的,在這個世界當中,很多人的原生家庭都不完滿。但是他們仍然釋懷了曾經的過去,活出了真正的自己。
  • 這3種媽媽是「家庭殺手」,第一種最「毀」孩子,希望你一條不佔
    家中有這幾種媽媽,簡直是「家庭殺手」,第一種最為可怕。這3種媽媽簡直是「家庭殺手」第一種:喜歡「道德綁架」的媽媽首先就是我們剛才所說的,喜歡道德綁架的媽媽其實最狠。而這種總喜歡「精神綁架」自己孩子的母親,孩子往往過得不會太幸福,反而會由於心理壓力過大,成為家庭最大的「殺手」。第二種:喜歡「不停嘮叨」的媽媽喜歡不停嘮叨的母親容易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總有一些母親,看見兒女們就會控制不住不停的嘮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