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就要和大家嘮嘮設計師的家,「廚房臺面」是怎樣設計的~
1、高低臺面
平時在廚房做飯時,你們有沒有這樣的體驗:
彎腰在水槽洗東西,時間一長,腰會變得特別酸,很累;
炒菜時胳膊總要架著胳膊,多炒幾個菜,胳膊累得抬不起來......
解決方法就是做高低臺面,即洗菜水槽、切菜操作臺、炒菜灶臺的高度不同,更加符合人體工程學,那麼究竟如何能擁有呢?
首先,臺面高度:
洗菜水槽 > 切菜操作臺 > 炒菜灶臺
其次,
切菜操作臺高度=身高(cm)/2+5(cm)
公式中的身高指的是經常下廚人的身高,如果家裡有2個或以上的人經常下廚,那麼就取他們身高的平均值,然後再套用公式計算結果。
洗菜水槽要高於切菜操作臺,一般為80-90cm;
炒菜灶臺的柜子部分,要低於切菜操作臺,一般為70-80cm。
高低臺的高度差在10cm左右比較合適。
L型廚房和U型廚房更適合做高低臺面。
在拐角做高低臺的過渡,美觀又容易實現。
以洗-切-炒-放的順序來安排位置,水槽區和操作臺在一側,炒菜區和放菜區在另一側,灶臺到牆邊的距離要≥30cm。
符合人在廚房的生活動線,更加方便省事。
2、臺面材料
石英石臺面最好用
相較其他人造石,石英石臺面有耐高溫、耐劃的優點,硬度和耐磨都亞克力來的好,也正是我的設計師朋友家正在使用的臺面。
它具有抗劃痕、耐高溫、抗汙染、環保抗菌、無輻射、抗老化等特點,可選花色也很多,能滿足個性化的需求。
怎樣挑選石英石臺面?
第一步,看臺面的寬度+厚度
廚房臺面尺寸的選擇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合理的尺寸不僅能讓臺面外觀美麗,同時使用起也會感覺十分的舒適。
一般來說,臺面後擋水邊的標準高度是50mm。臺面太薄的使用久了可能會開裂,太厚的在視覺上會顯得比較笨重。
第二步,拿幾塊不同價位的樣本擺在一起對比:
通常顆粒越小、晶體數量越多、雜色越少、表面越光滑細膩的石英石,密度更高;同價位下,深色的比淡色的不易滲色,是更好的選擇。
3、臺面收納有技巧
收放有度,整潔,拿取方便
很多家庭廚房的檯面上,放滿了各種各樣的瓶瓶罐罐,雖然用起來是挺方便的,但廚房卻亂成了一片。
網絡爆火的「臺面無物」,為什麼現實生活中卻變樣了,本同學上圖給你。
今日最in奶油色小廚房VS災難現場
其實臺面無物並不是說,把所有東西都藏起來,而是收放有度,讓家更整潔,使用起來更方便。
有一些巧妙的收納技巧,既能保持臺面的整潔,又能在廚房得心應手的操作。
營造更多備用空間,做飯得心應手。
1、櫥櫃:開放式+帶櫃門
開放的位置,可以放一些需要經常拿取使用的物品,例如調味料等等。
帶有櫃門封閉的位置,可以放一些不常用、害怕落灰、油汙等等的物品,例如筷子架、碗碟等等。
2、瀝水架
如果餐具長期儲存在櫥櫃裡,可能會由於潮溼引起發黴、生蟲等問題。
瀝水架不僅能夠讓洗完的餐具自然瀝乾,同時還能收納廚具、餐具等廚房物品,在拿取時非常方便。
使用起來也更加的整潔、美觀,安全、健康。
瀝水架有多種材質、樣式,可根據家裡的裝修風格或喜好來選擇,成為廚房的點睛之筆。
砧板平放著是很方便使用,但是砧板上的水就很難幹了,久而久之容易發黴、滋生細菌,對身體健康有著嚴重的隱患。
砧板架可以讓砧板立著放,自然瀝乾水分的同時,還能收納刀具、筷子等。
有的水槽自帶砧板架,或者巧用牆上位置,洗完即可歸位,也是非常方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