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近郊藍盒子到城市中心店,宜家為什麼在變小?|知料

2021-01-13 新浪財經

來源:36氪

也變得更靈活,更順應市場。

文 | 彭倩

封面來源|IC photo

虛歲77的宜家正經歷「老年叛逆」,在全球各地上演門店「變形計」。

無論從選址還是面積來看,宜家都在努力打破人們印象中「郊區大倉庫」的形象。以近期在中國開業的城市店為例,這家新店坐落於上海最熱鬧繁華的靜安區,全店不過3000平米,較傳統門店的體積縮水近95%。

宜家上海靜安IKEA City外景圖

拍攝:宜家官方

場景也大變花樣。自2019年起,宜家在中國頻繁試水多個新業態,廣州宜家咖啡館、上海宜家烘焙工坊、上海宜家綜合體驗中心、臺灣宜家快閃酒店,都是全新的門店設計作品。

不過,多場景布局,在帶來更多驚喜的同時,也很可能模糊消費者心中宜家的本來面貌,但宜家暫時顧不上考慮這些。

門店變身,不僅顯示出宜家對「離消費者更近」的渴望,更是為生意服務。一個背景在於,自2018年起,經歷轉型陣痛的宜家,業績開始變得不那麼好看:在截至8月的2018財年期內,宜家銷售額僅錄得同比5%的增長,淨利潤嚴重下滑,同比下降超過40%。

這意味著,過往70多年的門店經營方式不再奏效,宜家不得不變。

2018年底,宜家提出一系列轉型計劃:在全球新開30家距市中心更近的小型商店;2019年至2021年,在「全球地產開發」上投入58億歐元(約合458億元),包括更綜合的體驗中心、創意公寓、宜家酒店與辦公樓等等。

2019年8月,宜家還首次發布針對中國市場的「未來+戰略」,預計2020財年,將在中國投資100億元,用於開店、數位化建設和推廣全屋設計服務。例如,宜家專門建立了上海宜家數字創新中心,這是它首次在總部以外的市場開設相關業態。

看起來,宜家在花錢方面變得「豪橫」,僅在2018年,其現金流就下降超過20億歐元,此後幾年,更是不斷追加投入。這並非宜家的一貫風格,以中國市場為例,進入中國超過20年,宜家至今僅開出33家門店。

事實上,「成本意識」曾是宜家得以建立壁壘的核心。

宜家創始人英瓦爾·坎普拉德曾著有《通過設計領導:宜家的故事》一書,向大眾介紹宜家的成功經歷,他寫道:「宜家成功靠的是節儉:在郊區土地便宜的地方建商場;購買打折原材料;將銷售人員減到最少,讓消費者沒有壓力;在家具看不見的表面不用拋光,縮減工藝;使用平板包裝,以便消費者能自己將商品拉回家組裝。」

這一通嚴格控制成本的操作下,宜家不僅成功打造出低價優質的供應鏈,還形成了與之配套的「簡潔主義」設計風格。日本品牌很好的繼承和發揚了這一優勢,無論是MUJI、NITORY,他們身上都隱約有宜家設計的影子。

追求極致性價比,為消費者的荷包考慮,這令宜家在可支配收入並不高的年輕消費者心中,成了「家」的代名詞。一條曾在微博引發共鳴的評價是:「感謝,有了宜家,年輕人可以用一個iPhone的錢,把10平米的出租小屋布置出家的感覺。」而在知乎社區,一篇名為《為什麼都在悼念宜家創始人?他讓年輕人有能力創造一個家》,曾被廣泛熱議。

可如今,在郊區售賣「便宜的好設計」,為何不再是一門好生意?

郊區生意不好做

宜家「進城」求變

《經濟學人》曾發問:在傳統零售商紛紛撤離商業街之際,宜家為何要反其道而行之?

宜家曾憑藉「低價好貨」,令消費者心甘情願驅車去往50公裡外的郊區,購買便宜的家居商品,但如今他們更傾向於在市中心門店和線上商城購物。

宜家上海浦東新區郊區大店

拍攝:宜家官方

消費者變心,與行業整體變化休戚相關:渠道經歷劇變,電商成為新寵,同時可供選擇的同類品牌不斷湧現。

尤其在中國這個巨大的增量市場,競爭更加激烈。中國發達的電商渠道正將傳統零售品牌的線下客流轉化至線上,移動網際網路讓年輕人「宅」了起來,如今他們更青睞這樣的生活方式:結束一周的腦力輸出後,周末在家刷刷網劇、逛逛購物APP。

若要利用寶貴的休息時間出去走走,那麼一定得是交通便利、風格時尚的「潮流新天地」,可供其打卡拍照,並能在朋友圈曬一波美圖,具備較強的社交功能。

此外,本土家居品牌不斷改良設計和供應鏈,逐漸崛起,也讓宜家這類外資巨頭的光芒逐漸褪色,事實上,消費各個細分領域的外資巨頭都遭遇了本土品牌的突襲。

宜家正努力跟上潮水的方向。

郊區不再吸引年輕人,宜家可以將門店搬往市中心;大倉庫顯得笨重土氣,那就剝離它,開出更輕更小的門店;年輕人傾向於線上下單,沒什麼電商底子的宜家也開始努力鑽研,自有APP、微信小程序、天貓旗艦店全都試個遍;年輕人嫌郊區太土體驗不佳,那就開去市中心的潮流地標、在門店內增加體驗區、開出更多新業態。

宜家上海靜安IKEA City餐廳

外景是上海知名地標建築——靜安寺

拍攝:宜家官方

計劃起來容易,但落地需要很多智慧。例如轉向市中心,就是個更考驗運營效率和成本計算的決策,宜家必須對門店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在SKU、品類、倉儲、場景、面積等問題上做出取捨。

以新開出的上海靜安城市店為案例。為了適應3000平米的門店,宜家城市店精選3500個SKU,數量是大店的五分之一,主要覆蓋幾個核心品類,如廚具、兒童玩具、床上用品等。

由於已剝離倉儲體系,庫存和陳列空間都很小,城市店奉行「多看少買」的原則,鼓勵線上下單。店內一共有3500個SKU,其中約三分之一可直接買走,其他商品,若要購買,需要掃標籤單上的二維碼,進入宜家相關的小程序綁定線上會員線上下單,此後購物流程與網購無異。

不鼓勵門店直接購買,這意味著,宜家城市店需要在有限的門店空間內增強體驗和互動,以吸引消費者到店。為此,宜家城市店設置了餐飲區、兒童玩樂區、全屋設計體驗中心、鮮花長廊、打卡拍照區等。

宜家上海靜安IKEA City專門開闢出鮮花區域

拍攝:36氪

消費者需要源源不斷的新鮮感,宜家上海城市店為此設計了全年12個不同的主題,每個月都會更換店鋪一樓「當季熱銷區」的陳列主題。目前陳列的是「美好夏日,嶄新生活」,整體呈綠色調,十分清爽。

宜家上海靜安IKEA City夏日主題區

拍攝:36氪

與此同時,宜家也在想著法變著花樣,通過跨界更豐富的消費場景,吸引興趣多變的年輕消費者駐足。在玩花樣這件事上,宜家並沒有太在意效率這個問題。上海城市店開業之際,宜家中國副總裁弗朗索瓦勃朗特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這種策略和坪效無關,我們希望大家看到漂亮的設計和好玩的體驗區會進店逛逛,我們相信不同形態的門店會互相補足。」

2017年,宜家宣布將在上海虹橋落地首個購物中心,打造線下購物綜合體,該購物中心將於2021年完工;2019年,宜家在廣州天河店引入宜家咖啡館,售賣意式咖啡、甜品,還能買到宜家自營的咖啡用具;2020年年初,宜家在上海徐匯店引入烘焙工坊。

宜家廣州天河店,引入咖啡館場景

拍攝:宜家官方

門店形態也持續更新,2019年,宜家在臺北開出首個酒店業態的快閃店;2020年,宜家還在東京原宿開設全球首家便利店,售賣的品類與普通便利店無異,包括零食、數據線、收納包、筆記本、燈泡等,還設置了咖啡吧檯。

卸下笨重大倉庫

「小而美」更討喜

在「進城」的過程中,囿於成本的限制,宜家拿地也變得束手束腳,門店面積隨之縮水。

36氪梳理了宜家門店變遷歷程:

標準商場(IKEA Store):3萬至5萬平米,開在空曠的郊區,地價便宜,消費者需要開車幾小時才能到達;

小型商場(Smaller Format IKEA Store):5000至8000平米,開在城市次黃地段,地價稍貴,一般內含家居體驗中心,針對年輕消費者;

城市店(IKEA City):3000平米,僅在中國上海市中心開店,地價很貴;

市中心商店(IKEA Shop):2000平米,在全球多個頂尖城市市中心開店,地價很貴;

市中心的訂貨中心 (Pick Up & Order Point),簡稱PUP:2000平以內,均在中國,開在市區,如溫州萬象城店、北京五棵松體育館店,主打「線上下單,線下自提」;

宜家設計工作室(IKEA Planning Studio):500至1000平米,開在全球一線城市的市中心,提供一對一的家居設計諮詢服務;宜家便利店:100平米,僅開在日本東京,售賣雜貨;十元店:100至300平米,開在城市社區街邊,地價相對可控,整合所有低價商品,價格均控制在23元以下。

在倫敦的市中心新店更是小到誇張。

宜家倫敦IKEA Planning Studio

於2019年開設的倫敦市中心店,坐落在託特納姆法庭街,屬於鬧市的中心。由於地皮價格昂貴,這家新店的面積只有不到50平方米,無法設置任何體驗服務區,更沒地賣餐,這顯然違背了宜家此前「除了肉丸,改變一切」的方針。宜家將這種新型的店鋪稱為設計工作室,僅為消費者提供家居設計諮詢服務。

但家居始終是個十分著重試用和體驗的品類。因此,在開店這件事上,宜家沒法太「摳門」。小到極致的倫敦市中心店僅是個例,同樣是主打家居設計諮詢服務的業態,紐約店的面積在1000平左右。

即使是在中國這個電商滲透率頗高的市場,宜家在「變小」時也十分謹慎。先從8000平米的小型商場入手,再探索3000平米的市中心商店。

無論門店面積如何瘦身,宜家總是想讓你得空了來線下逛逛。今年年初在上海楊浦開設的首家新店,就是一家開在諸大學城附近、針對95後的家居體驗中心。門店內,宜家布置了多個家居主題的場景,希望培養學生群體對「家」的最初印象。

小型店形態各異,大小不一,但它們的共同特徵是:剝離倉庫、鼓勵線上下單、強調體驗、輸出整套設計方案。

其中全屋設計服務,是宜家中國「未來+戰略」中的重要內容。原因在於,越來越多的家居新物種開始搶佔宜家的市場,且老玩家紅星美凱龍和居然之家都開始發力新零售,在體驗上下功夫,目前取得不錯的成績。為了與其他家居品牌做出區分,宜家開始輸出整套的設計服務。

宜家上海靜安IKEA City店三樓設有「全屋設計中心」

拍攝:36氪

門店變得迷你,這恰好也為宜家的電商發展提供了更多便利。更小的門店空間意味著難以承載過多的客流,能激勵用戶的線上下單的行為。

早在2018年,宜家官宣不僅將於2018年年內在中國全面上線電子商務服務,還將下血本自建物流體系,投入巨額資金建設物流配送中心。僅在在2018財年內,宜家在物流方面花費了28億歐元(約合221億元),其中大部分費用用於支持電商業務的14個新的物流配送中心。

尤其在中國,宜家電商被視為一項十分關鍵的新業務。此前宜家並沒有針對中國市場的電商團隊,但自2019年起,隨著上海數字創新中心的落成,宜家中國的數位化創新不斷加速。這體現在:加速微信和天貓等渠道的鋪設、組建一支200多人的數位化團隊、建設數據中心、在門店推行線上掃碼的數字系統。

宜家中國在電商上破費一番功夫,因其捕捉到了消費者的偏好,而這一洞察經歷了不短的時間。

2015年,宜家曾在溫州萬象城、北京五棵松體育館開設宜家訂貨中心,為中國內地的消費者提供自提服務,但很快發現他們對此並不感冒。這很大程度上與中國內地物流配送服務費用較低有關。為了適應中國內地消費者的習慣,2018年,宜家將這兩個訂貨中心都改為體驗中心,引入餐飲等服務。

宜家中國北京五棵松體育館體驗中心

拍攝:宜家官方

從成立的年齡來看,宜家已是「古稀老人」,但「離消費者心中的家更近」這一原則始終貫穿全程,催促其煥發青春活力。

點個「分享、點讚、在看」

為了留住顧客,宜家花了不少心思

相關焦點

  • 知料|近郊藍盒子到城市中心店,宜家只是變小了嗎?
    以新開出的上海靜安城市店為案例。為了適應3000平米的門店,宜家城市店精選3500個SKU,數量是大店的五分之一,主要覆蓋幾個核心品類,如廚具、兒童玩具、床上用品等。由於已剝離倉儲體系,庫存和陳列空間都很小,城市店奉行「多看少買」的原則,鼓勵線上下單。
  • 從大賣場到城市店,宜家的轉型「雖遲但到」
    7月23日,國內首個宜家城市中心店(IKEA City)在上海靜安寺開業,作為紐約曼哈頓的「同款店鋪」,這家城市店佔地僅有3000平方米,遠遠低於宜家家居的標準化商場。不過,作為身處城市中心的商業店鋪,其空間已經足夠滿足周邊人群購物、餐飲以及休息等日常需求。與其說它是「家居賣場」,不如說是一家城市內的多功能社交場所。
  • 把宜家藍盒子裝進去的「薈聚」中心,在中國經歷了怎樣的變形記?
    比起以北歐風、樣板間和瑞典肉丸著稱的「家居賣場宜家」,人們對於「購物中心宜家」或許還有些陌生。它的官方中文名叫「薈聚」,和瑞典語LIVAT (「快樂的聚會」)意味相近。這個由宜家購物中心集團(和宜家家居業務同樣隸屬於宜家集團)運營的品牌於2009年進入中國,迄今在無錫、北京和武漢開出了三個龐然大物——最小的一個項目建築面積也有25.5萬方。
  • 宜家的「藍盒子」,怎麼越開越小了?
    至於冒險,指的則是宜家著名的「迷宮式」動線設計,在(周末)踏入購物區的一刻前就必須做好在擁擠的人群裡緩慢前行兩小時的準備。▲ 圖片來自:Memedroid傳統的「藍盒子」,就像是一個位於市郊的「設計我家」主題樂園,一站式提供平價瑞典吃喝買體驗,但得以門檻不低的時間精力作為交換。
  • 縮小至十分之一,國內首個宜家城市中心店來上海了!
    餐廳讓三樓毋庸置疑地成為宜家城市店的「人氣超熱區」。除了餐廳,三分之一為廚房小件和食品的銷售區,另外三分之一是「宜家全屋設計中心」,提供一站式的設計、產品和組裝。這是宜家中國於2019年9月推出、近期著力推廣的新業務。
  • 宜家家居+購物中心綜合體,75歲的宜家要大變動?
    開發購物中心業態、對外發布寫字樓和公寓產品、打造市中心的小型門店……宜家不再是那個千年不變的「藍盒子」,它正在全球範圍內開展徹底的自我改造。上海虹橋臨空經濟園區內,一座大型購物中心正在緊鑼密鼓地建設之中。2017年,宜家以超過21億元的價格拿下該地塊,宣布將投資80億元人民幣打造上海薈聚中心。
  • 「藍盒子」來了!長沙宜家家居11月28日開門迎客
    湖南日報·新湖南客戶端11月21日訊(記者 王晗 通訊員 劉武)記者今日獲悉,位於湖南湘江新區洋湖片區的宜家長沙薈聚項目一期宜家家居將於本月28日正式開門迎客,11月27號會員日當天會員還可提前逛店。 本次率先開業的宜家家居,因商場外觀酷似藍色方盒,俗稱「藍盒子」。
  • 福州宜家「藍盒子」17日「啟封」
    3年多「陪跑」服務小分隊成了半個專家11月30日是福州宜家家居質安監、人防聯合驗收的日子,晉安區服務宜家小分隊和宜家項目工程經理尤志純忙了一天。接近傍晚,好消息傳來,「聯合驗收通過了!」大家興奮之情溢於言表。
  • 「藍盒子」宜家長沙商場已完成主體建設 計劃年底開業
    作為宜家全球首個綜合體項目,位於嶽麓區洋湖片區的宜家長沙薈聚綜合體建設進展一直備受各方關注。記者今日從宜家長沙項目部獲悉,目前項目一期「藍盒子」宜家長沙商場已完成主體建設,正在進行內部裝修,計劃今年年底開業。
  • 從「迷宮」到「迷你店」,宜家怎麼越開越小了?
    圖片來自:Memedroid 傳統的「藍盒子」,就像是一個位於市郊的「設計我家」主題樂園,一站式提供平價瑞典吃喝買體驗,但得以門檻不低的時間精力作為交換 它拋棄了遙遠的市郊,去到紐約的曼哈頓、東京的原宿、上海的靜安寺等大都會中心,開出佔地面積只有標準店 5% 左右的「迷你店」。 逛宜家,也能成為城市居民的即興遊了。 「任性」的迷你店,一場持續的城市實驗
  • 宜家中國首家城市店開了,會帶來什麼新體驗?
    以往,宜家更願意在市郊開大商場,或者把小型店開在城裡的購物中心裡。現在它的想法變了嗎?但轉移到市中心,意味著沒有太多土地可供揮霍,宜家必須在倉儲、產品品類上作出取捨,減少品類、簡化交易流程。實際上,因為土地租金、城市規劃等原因,宜家並不總堅持辦大商場,比如香港荃灣店就開在市區的購物中心裡,臺北華山文創園區旁還有一家舊屋改造的 IKEA House。在歐洲、亞洲等地,他們還經營多個配套宜家商場的購物中心。
  • 宜家中國首家城市店開到上海市中心啦!明天正式開門迎客
    東方網記者夏毓婕7月22日報導:明天,宜家在中國市場的首家城市店——宜家上海靜安城市店,也是上海第五座宜家商場將正式開門迎客。「15分鐘觸達消費者」宜家進軍市中心不同於以往3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場,靜安城市店的面積只有3000平方米。其坐落於上海南京西路1728號,毗鄰地鐵2/7號線靜安寺站,輻射靜安寺商圈。
  • 定位效果專家顧均輝:撕掉「藍盒子」標籤,宜家正在通過自我攻擊...
    日前,家居巨頭宜家在雪梨開出了澳洲首家「家庭規劃工作室」,店面面積僅98平方米,成為宜家在全球面積最小的門店。這並非宜家首次開設小型門店,此前它已經在倫敦、紐約開設了小型「市中心店」,而按照宜家未來規劃,未來三年內,其將開設30家這類小型市中心商店。與印象中宜家偏愛城郊大型門店不同,近年來宜家門店越開越小,引發行業廣泛關注。
  • 擁抱智慧新零售 宜家進軍上海市中心開設首家城市店
    中新網上海新聞7月21日電(李佳佳)宜家上海靜安城市店,將於7月23日正式開門迎客。宜家上海靜安城市店店長朱源表示,「從整體設計上,宜家上海靜安城市店融入更多上海城市特色和多元設計元素,給予消費者多種設計風格融匯的視覺呈現。從購物體驗上,宜家上海靜安城市店將以線上小程序商城配合線下體驗的方式,讓購物更便捷,顧客可以輕鬆選購心儀的家具及家居用品。」  宜家上海靜安城市店坐落於上海市南京西路1728號,毗鄰地鐵2/7號線靜安寺站,輻射靜安寺商圈。
  • 福州宜家「藍盒子」17日「啟封」 晉安服務小分隊傾情陪伴宜家入閩
    這是福建首家宜家商場,從落地、建設、復工、開業,歷經1300多個日夜,在宜家「入閩」途中,始終有晉安區服務小分隊的傾情陪伴和服務。如今項目開花結果,小分隊服務模式也納入政府招商的「服務套餐」。「這是商場開業前,除消防驗收外最重要的2個驗收項目,關係到宜家能否如期開業,拿到這兩本證,我們才算吃了定心丸。」尤志純高興地說,「這一次,還要多虧了晉安服務小分隊,協調省特檢院開通綠色通道,趕在周末完成聯合驗收,又搶回一周時間!」據了解,自9月起,項目以12月17日開業為目標倒排,開始緊張的「百米衝刺」。
  • 從商場到「小店」、從實體到天貓 宜家大象轉身背後凸顯客流焦慮
    作為在中國的首家城市店(City Shop),宜家上海靜安城市店(以下簡稱靜安城市店)將在7月23日正式開幕。和此前動輒數萬平米的標準的「藍盒子」不同,這一全新門店的總面積僅3000平方米。位置選擇上,在上海最熱鬧的南京西路。7月21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了宜家中國區業務拓展副總裁Francois Brenti。
  • 宜家上海City店的火爆排隊秘密
    宜家在順應門店小型化的產業浪潮。在變小這件事上,宜家做了不少探索。但開在大城市中心區域的小型店,是從2018年才開始的。   最近在上海靜安寺旁邊開出的宜家City市中店,上海人民再次用連續多天的排隊,對這個小型化的宜家門店,給出了讚美擁抱的認可態度。
  • 宜家,獨樹一幟的地產「玩家」
    藍色的外牆加上黃色的「IKEA」logo,構成了宜家家居經典的門店形象,人們對其再熟悉不過,也形象地稱其為「藍盒子」。   如今,大家熟悉的「藍盒子」正在衍生出全新形態,7月23日,宜家在中國市場首次開設出全新商場形態——宜家上海靜安城市店,這意味著宜家開始走進城市核心商圈。
  • 探店宜家靜安城市店:取貨不用再去倉庫,掃一掃可快遞到家
    宜家上海靜安城市店內布置澎湃新聞資深記者陳伊萍 圖心儀商品隨手可取,不用再繞到倉庫在宜家城市店探店體驗後,澎湃新聞記者發現,與宜家目前在中國的標準店相比,城市店在逛店方式、購物體驗、服務享受以及美食餐飲等諸多方面都有著很大的不同。
  • 宜家中國城市店開業滿月 當初火熱的場景如今還在嗎?
    到了10時,玻璃門將開之時,保安提醒等在門口的二三十個人:不要擁擠,每個人都能進。   宜家城市店佔據了南京西路華山路拐角處3000多平米的黃金地段,共分為三層,每層各有主題。   不過,絕佳的地理位置也有小小的遺憾,不知道是建築本身緣故,還是因為地處拐角,宜家城市店的入口在南京西路上,出口則設置在常德路上,出入口均略顯狹小,這種侷促感在二樓和三樓的電梯處也同樣無法忽略——也與宜家大店的寬敞設計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外觀上,城市店告別了傳承多年的宜家「藍盒子」形象,取而代之的是大大的落地窗,宜家的logo和主色系在其間並不明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