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南橘北枳出自《晏子春秋》,原文:《晏子春秋·內篇雜下》:「晏子避席對曰:『嬰聞之,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異也。今民生長於齊不盜,入楚則盜,得無楚之水土使民善盜耶?後用來比喻同一種事物因為環境變化而產生變化,這其中的枳,也稱枳實、枸橘;成語本身似乎是沒有錯的,然從植物學上橘和枳是完全不同的植物物種,都屬於芸香科,卻是兩個種屬。橘屬於柑橘屬,枳屬於枳屬,又稱枸橘屬;至於南橘北枳其中含義大概是稱謂上的不同或者強詞雄辯造成的一種誤解吧。我是唯心的,但我尊重客觀世界,雖說人很難把控自己認和識的界限,很難抽身於事外,世界因此才多姿多彩;然橘是橘,枳是枳,味蕾不會有心情,客觀世界的面無表情有時單純得可愛。昨天發出去發現把枳和枳殼混淆,飲片植物來源不對,連夜修改。
枸橘刺
藥材基源:為芸香科植物枸橘Poncirus tuifoliata (L.)Raf.(已更名枳Citrus trifoliata L.)樹上的棘刺。
花期:4-5月,果期7-10月。
生態環境:多栽培於路旁、庭園作綠籬。
資源分布:陝西、甘肅、河北、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臺灣、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等地均有栽培。
性味:辛;平
歸經:腎經
功能主治:止痛。主齲齒疼痛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