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的「編年史」這種便捷綠色的交通工具,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2020-12-16 宇宙探索百科

中國古代神話中哪吒的風火輪,反映了古人對簡單交通的嚮往和追求。自行車可謂風火輪的「真版」。它是一種經濟、靈活、無汙染的「門到門」交通工具,自200多年前誕生以來,已經蔓延到世界的每一個角落。

自行車雛形——滾動木馬

關於自行車安裝的最早想法出現在歐洲文藝復興時期。1484年,偉大的義大利藝術家和發明家達文西用他非凡的想像力在練習本上以繪畫的形式創作了一幅「自行車」的圖畫。

這輛車有把手、鞍座和兩個車輪,可以看出它是由踏板鏈裝置驅動的。不幸的是,列奧納達文西多並沒有按照草圖設計它的自行車。

1791年夏天的一天,在法國路易十六宮的草坪上,一位名叫席哈克的年輕人騎著一匹有輪子的馬馳騁進入人們的視野,自行車的歷史正式開啟。席哈克把一種娛樂用的馬的四隻腳改成兩個輪子,騎在馬的背上,用兩隻腳把馬向前推。為了保持平衡,席哈克在車架上設計了一個車把。這種「滾動木馬」很快就受到皇室男人的歡迎。不久之後,在巴黎市中心的街道和巴黎郊外的田野裡,到處都可以看到騎著「滾動木馬」的人。那些貴族也開始舉辦騎馬比賽。這種「滾動木馬」是自行車最早的原型。

騎這種馬的一個主要問題是它不能轉彎,只能直線行駛。1809年,一位名叫德萊斯的德國男爵成功地改進了「滾動木馬」。德萊伊斯是一名森林官員,他經常使用「滾動木馬」檢查林地。但他走過的路是曲折的,這種木馬在轉彎時需要四處移動,非常不方便。為了解決「滾木馬」的轉向問題,德萊斯用三角形的木架將前輪兩側連接起來,然後用螺栓將其與主機架連接起來,形成方向舵裝置。

這種方向舵可以使前輪向左或向右轉動,使騎手能夠靈活地轉向,避開道路上的各種障礙物。德萊斯非常高興他成功地改進了「滾動木馬」。他為自己的發明舉行了一次慶祝會,並開始週遊全國,向人們展示他的「方向盤」。據說,由於他發明了「可以轉動的馬輪」,德萊斯還從來訪的俄羅斯沙皇亞歷山大一世那裡獲得了一枚鑽石作為獎勵。

二輪腳踏車的出現

1821年,英國人戈姆伯茲(gomberz)設計並製造了一輛手足驅動的兩輪自行車。他在方向把的支撐架上安裝了一個齒條,並在車輪中心安裝了一個木製的小齒輪,這就是所謂的傳動齒輪。當把手向後拉時,齒條轉動變速器齒輪和車輪。每次拉動後,車輪轉動可自動將變速器齒輪向內推離齒條,使手把回到原來的位置,方便向後拉。開這種自行車還是很有趣的。我們可以想像一個騎自行車的人的手臂用力地前後推拉車把,他的腳在地上奔跑。這輛自行車在19世紀30年代被廣泛用於郵政服務,它確實大大提高了郵件投遞的速度。

然而,笨重有趣的戈姆伯茲自行車仍然讓許多人感到疲憊。直到1863年,法國人米喬克斯在研究手工研磨機時才有了這個想法。他在兩輪自行車的前輪上加了一對金屬踏板。米喬克斯的踏板驅動大前輪和小後輪的自行車,因為每轉一圈踏板只能使前輪旋轉一次,所以前輪越大,每次循環後走得越遠。這種自行車能使騎自行車的人騎得高高的。米喬克斯把它命名為「自行車」。汽車下坡時,由於慣性,踏板不斷轉動,所以騎車人會抬起腳,把腳放在汽車前輪上方的金屬橫梁上的「腳」上,既舒適又舒適。同時,米喬克斯進一步改進了自行車的轉向裝置,用雙手把取代了原來的方向舵,使騎車人可以更加靈活方便地控制方向。

由大小踏板驅動的自行車的發明意義重大。這種騎在地上的創新,無疑是自行車發展史上的一個裡程碑,使自行車更受歡迎。這時,人們對自行車的材料做了進一步的改進:車架和輪圈開始用實心鐵棒製成,車輪用鋼絲輻條來緊固輪輞;鞍座安裝在不易彎曲的彈簧鋼帶上,而不是直接安裝在鋼架上的裝配方法。大小輪自行車也促進了剎車的誕生。車上有一根電纜連接右把手和後輪上的坐墊。當騎自行車的人轉動汽車的把手時,纜繩會拉動坐墊使其與輪胎摩擦。當然,這種剎車並沒有很強的剎車效果,只能使車慢慢停下來。在自行車不斷改進之後,很多年輕人開始熱衷於大小自行車運動,各種自行車比賽也擴大了大小輪自行車的影響力。

有輪胎的自行車

駕駛大小自行車需要高技術。上下車很難。稍不注意摔個頭破血流也是常有之事。1885年,英國的一位機械工程師斯塔裡,用兩個相同大小的車輪的經典設計製造了一輛被稱為「流浪者」的自行車。這種自行車最早是用橡膠輪子的。斯塔裡不僅改進了自行車的結構,而且對許多生產自行車零件的工具機進行了改造,為自行車的批量生產、推廣和應用開闢了廣闊的前景。因此,他被後人稱為「現代自行車之父」。

三年後,斯塔裡生產了第一輛現代自行車,安全自行車。這種自行車的特點是菱形車架,使車身具有更高的強度。後輪由鏈條驅動,方向由前叉直接控制。它的小輪子使上下車很方便。騎自行車的人坐在兩個輪子之間,不會因為突然剎車而翻車。

1888年,蘇格蘭獸醫鄧洛普發明了充氣輪胎。鄧洛普從治療胃脹中得到啟示。他把家裡花園裡澆水用的膠管粘成圓形,抽足空氣,放在自行車輪子上。他去參加自行車比賽,實際上是最好的,這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充氣輪胎增加了自行車的彈性,不會因路面不平而產生振動;同時,大大提高了行駛速度,增加了車輪與路面的摩擦。這樣,從根本上改變了自行車的乘坐性能,提高了自行車的使用功能。

現代自行車出現

雙輪等徑設計、後輪鏈傳動和充氣輪胎的發明,使真正的現代自行車出現。然而,在「安全自行車」發明之初,許多騎車人並不願意放棄早期的大小輪自行車。因為很多男人喜歡騎大小輪的冒險,他們認為騎大小輪需要騎兵一樣的特殊技能和勇氣。然而,隨著「安全自行車」的不斷完善,其高速、便捷的特點最終贏得了這些車手的青睞。

這種安全自行車不僅騎行方便,而且基本型也容易改變。最著名的變體是雙人自行車。1890年,標緻製造了一輛雙人自行車。第二個鞍座安裝在後輪上方。第二名騎手還有一套踏板驅動裝置、車把和手制動裝置。另外,後把手通過鋼筋與前把手連接。轉彎時,其中一名騎車人大聲喊出「左」或「右」的命令,以確保兩名騎手轉向同一方向。串聯自行車的成功設計拓寬了設計師的思路,隨後標緻推出了3座和4座串聯自行車。當然,多座雙人自行車需要一個更堅固和穩定的車架。

對於自行車的改進方向,無非是讓它騎得更輕更方便,這主要體現在傳動系統和制動系統的改進上。自行車變速器早在1888年就出現了,當時變速自行車能夠爬上大小輪自行車所不能爬的斜坡。然後,隨著變速裝置的迅速發展,調速手柄的改進使自行車的速度更加可控。另一方面是制動系統的更新,鉗式制動器出現在20世紀。鉗式制動器由兩個分別與鉸接式金屬制動臂連接的橡膠閘瓦組成。當騎自行車的人捏住剎車手柄時,鋼絲繩拉住制動臂,使制動蹄與光滑的金屬輪緣接觸,從而使車輪減速,直到車輪停止,而不磨損輪胎,也不嚴重磨損制動蹄。通過使用前後鉗子,騎自行車的人可以像腳剎車一樣快速地剎車。所有這些改進使自行車更輕,更安全,更受歡迎和耐用。

20世紀,由於汽車的日益普遍,自行車一直處於緩慢發展狀態。如今,各種共享自行車讓更多人又騎上了自行車,時至今日,自行車也已成為一大類產品,種類繁多的兒童自行車、卡車、輕型車輛、山地自行車、賽車、跑車、沙灘自行車共享自行車等,滿足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所使用的材料從鋼到鋁合金、鈦合金、工程塑料和碳纖維複合材料,這些材料也使自行車更輕更堅固。自行車作為一種綠色交通工具,被共享文化帶起,在環境危機與能源危機並存的21世紀值得推廣應用。

自行車的最高紀錄

德國的君特麥製造了世界上質量最輕的自行車,僅重3.1千克。

世界上最長的自行車長達28.1米——幾乎和一個籃球場的長度差不多。這輛自行車於在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誕生。

1884~1887年,美國人託馬斯史蒂芬騎著一輛大小輪自行車環遊了世界,完成了有史以來第一次騎車環遊世界的壯舉。

1995年,荷蘭自行車選手弗雷德羅姆佩爾伯格以268.831千米/時的速度創下騎自行車最快紀錄。當時他的前方有一輛高速賽車,以此來減小空氣阻力

相關焦點

  • 江蘇發布《電動自行車管理條例》2020年電動自行車市場現狀及發展...
    2016年7月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節約能源法》規定,縣級以上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優先發展公共運輸,加大對公共運輸的投入,完善公共運輸服務體系,鼓勵利用公共運輸工具出行;鼓勵使用非機動交通工具出行。2016年11月,國務院發布《「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指出要把握全球能源變革發展趨勢和我國產業綠色轉型發展要求,著眼生態文明建設和應對氣候變化,以綠色低碳技術創新和應用為重點,引導綠色消費,推廣綠色產品,大幅提升新能源交通工具和新能源的應用比例,全面推進高效節能、先進環保和資源循環利用產業體系建設,推動新能源交通工具、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等綠色低碳產業成為支柱產業
  • 把握新機遇 構建新格局 ——「綠色出行 智慧交通」2020中國自行車...
    [摘要]11月19日至22日,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指導、中國自行車協會主辦的「綠色出行智慧交通」2020中國自行車產業大會(下簡稱為產業大會)在廣州隆重召開。今年產業大會以「把握新機遇構建新格局」為主題,中國自行車協會藉助這一思想平臺,匯聚集體之智,深度解析當前形勢,探索產業發展新思路、轉型升級新路徑。
  • 「話說世界」自行車是如何發明的?
    自行車其實並不是「自行」的,它是由人力驅動機械運轉的交通工具,它也是第一種讓普通大眾自己控制方向和速度的家用交通工具。自行車比馬匹便宜,其速度在19世紀晚期幾乎與火車相同,由於它替代步行便顯出的快捷性,因此,自行車的發明成了社會變革的有力工具。
  • 「媒庫文選」從自行車復甦到電動交通夢:英國綠色經濟在疫情下蓬勃...
    From Dusted-off Bikes to Electric Dreams:UK Green Economy Booms on Back of Covid-19 從自行車復甦到電動交通夢:英國綠色經濟在疫情下蓬勃發展Jillian Ambrose 吉莉恩·安布羅斯The queues
  • 光明時評:立法給自行車「讓」路值得肯定,但還須通盤解決交通痛點
    地方法規專門「開道」,讓自行車出行獲得應有的「路權」,值得肯定。不必諱言,此舉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在網絡上,諸如「深圳,一座對自行車不友好的城市」、「深圳為什麼沒有一條完整的自行車道」、「如何看待深圳市沒有自行車道,卻設卡罰款自行車的行為」之類的吐槽,盡顯民生痛點和民意期待。
  • 綠色和平:綠色復甦,交通領域革新轉型至關重要
    後疫情時代,綠色復甦已成為全球多國應對經濟社會挑戰、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交通,作為體現社會經濟恢復、環境治理水平的關鍵維度,對綠色復甦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同時,就氣候變化而言,交通領域既是排放大戶,也是刺激經濟、促進人民福祉潛力最大的領域之一。可以說, 沒有更綠色、更加可持續的交通體系,氣候行動和綠色復甦都難以取得顯著進展。
  • 「話說世界」自行車是如何發明的?
    自行車其實並不是「自行」的,它是由人力驅動機械運轉的交通工具,它也是第一種讓普通大眾自己控制方向和速度的家用交通工具。自行車比馬匹便宜,其速度在19世紀晚期幾乎與火車相同,由於它替代步行便顯出的快捷性,因此,自行車的發明成了社會變革的有力工具。
  • 8年6.75億人次騎行,杭州公共自行車如何做到世界矚目
    自推出公共自行車系統八年來,小紅車已經成為杭州人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是城市綠色出行的主力軍。  運營模式創新,8年6.75億人次騎行  2008年5月1日,杭州在國內城市中率先推出公共自行車出行系統,旨在解決公交出行的「最後一公裡」問題。  作為一項公共服務,公共自行車選擇何種運營模式至關重要。
  • 汽車「讓路」自行車,北京推廣慢行交通
    2019年,北京市政府就提出了「慢行優先、公交優先、綠色優先」的交通發展理念;今年9月至今,關於保障自行車與步行者路權的文件密集出臺,對胡同停車、行人過街綠燈時長、地鐵站周邊自行車停車、人行道寬度等問題都做出了規定;到今年底,北京對城市道路自行車系統的治理累計將達3200公裡,9個慢行示範區的建設也將在今年底完工。
  • 朝鮮農村的交通工具,依然保留牛車,大部分農民是自行車
    朝鮮的農村顯得十分神秘,今天先說說朝鮮農村的交通工具,依然保留牛車,大部分農民是自行車出行。朝鮮的農村與我國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農村沒有太大的區別,田地間的道路都是土路,沒有整齊的公路,出行是一個大難題。而朝鮮農村的農民出行大多數靠自行車,自行車是他們主要的交通工具,基本上家家戶戶都有自行車,別的國家因為朝鮮的自行車過多,稱朝鮮為自行車大國。
  • 賽罕區:交通發展鋪就百姓「小康路」
    「十三五」期間,賽罕區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持續發展,為賽罕區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也為百姓鋪就一條幸福的「小康路」。「我們選擇在這裡建立電商平臺,正是看準了這裡便捷的交通位置,這也為發貨以及後續服務提供了便利,同時我們也為曙光村村民提供了就近就業的機會,並且帶動村裡的農副產品走出去。」正北方雲倉創始人之一李志勇向記者介紹。  不僅僅是曙光村,在整個賽罕區的農村土地上,道路交通的發展正改變著人們的生活。截至目前,賽罕區共有農村公路99條,總裡程480.9公裡,建成了白塔、榆林、黃合少3個農村客運站。
  • 界線還是界限,看交通如何打破生活圈
    圖片來自網絡在那個自行車與縫紉機、手錶並稱為「三大件」的時候,自行車是絕對的寵兒。跨上自行車座,任由雙腳帶動車輪向前,一路歡聲笑語。圖片來自網絡隨著「公交優先」戰略的不斷實施,公交車成為了市民出行首選交通工具,我們想去的絕大多數地方,都能通過公交車到達。
  • 交通工具也可以擬人,地鐵性感成御姐,公交霸氣很囂張
    交通工具也可以擬人,地鐵性感成御姐,公交霸氣很囂張。隨著時代的發展,交通工具越來越發達,各種各樣的新式交通層出不窮。在逍遙君所在的二線城市都已經有地鐵,極大的方便了人們的出行,緩解了交通帶來的壓力。
  • 永不「OUT」的自行車
    自行車銷量突增,固然與新冠狀疫情在世界各地爆發存在密切關聯,但仔細想想,卻也有一定的必然性,相比起其他代步工具,自行車集環保、便利、健身休閒於一身。即使沒有疫情流行,自行車任然是許多喜愛運動健身人士短途出行的「標配」。可以說,受疫情影響,在不少國家地區關閉公共運輸的「大背景下」,自行車再度成為國際市場上的寵兒,既可以預想,也不值得奇怪。
  • 泉州:「多彩」交通編織幸福出行路
    臺海網12月10日訊 據閩南網報導 如果說交通路網,是一座城市發展的框架,那麼泉州的框架是彩色的、多元的。我們生活的這座城市,有人稱呼她「大泉州」,因為地圖上分布著13個或臨海或靠山的縣(市、區);也有人稱呼她「小泉州」,因為便捷緊密的交通路網,將每個地方都串聯到一起,從古城到新區,翻山跨海,路路相通。
  • 打通農產品運輸梗阻 確保「綠色通道」便捷通暢
    記者了解到,連日來,相關部門和地方圍繞打通農產品運輸梗阻,暢通「綠色通道」,正全面加強大米、蔬菜、肉蛋奶等生活必需品運輸保暢。  「一路綠燈」 優先便捷通行  日前,編掛49輛滿載3000噸優質大米的貨運專列從佳木斯站發出,鐵路部門開闢「綠色通道」,運抵湖北省孝感市,加強當地生活物資保障。
  • 共享電單車: 要便捷 更要安全
    共享電單車因便捷、環保、倡導共享等優勢,在城市入駐後,改變了很多人的出行方式,成為城市中一抹流動的風景線。但經過幾個月的實踐,這項惠民利民項目卻讓市民群眾有喜有憂。  誠然,作為「網際網路++」模式下的一種新的經濟業態,共享電單車給公共運輸「最後一公裡」問題提供了一個便捷的解決方案,屬於綠色出行交通工具,但我們在使用時卻不能將安全置於便捷之下
  • 快評|管住電動自行車這個「馬路殺手」
    越來越多人加入電動自行車「大軍」。然而,這種交通工具固然快捷、經濟、環保,但其廣泛使用也帶來巨大的道路安全隱患。近日,有媒體報導,目前,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導致的死亡人數,在我國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數中上升最快,電動自行車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馬路殺手」。
  • 寶山交通基礎設施大發展,市民出行更便捷
    寶山交通基礎設施大發展,市民出行更便捷 2020-12-20 20:1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電動自行車交通事故傷亡人數逆勢增長 專家:立法強制騎乘者佩戴...
    電動自行車因經濟、便捷,正在成為我國的「國民交通工具」。據中國自行車協會統計的數據顯示,近年來,我國電動自行車年銷量超過3000萬輛,社會保有量接近3億輛。不過在電動自行車被廣泛使用的同時,其交通違法頻繁出現,帶來不少道路交通安全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