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願無違——這首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想必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以樸實無華的語言不加雕飾地描繪出一個寧靜純美的天地;從對世俗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農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表達鄉村的幽靜和作者心境的恬淡以及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
然而這畢竟只是詩歌描述,你能想像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有這樣憤恨世俗而隱居山林之事嗎?本文所介紹的北大學霸夫婦歸隱事件正是一個如此真實的案例,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學霸夫婦遭受打擊
王青松1990年考上了北大法律系的研究生,畢業後在北大就職,而他的妻子張梅是他的學生,同時也是一名北大教師。1991年,隨著生活方面經濟壓力的增大,在北大任職養生教授的王青松報考了北大的博士,而同一時間在北大教書的妻子張梅則選擇參與優秀講師的評優評選。
王青松不滿足現狀,報考北大博士,卻一直不被錄取,連續兩年都是如此,心中抑鬱難平。再張梅也是遇到同樣的瓶頸:不俗的工作業績,卻一直未能評上職稱,這對於事業心極重的張梅來說是一個巨大打擊,兩人雙雙受挫。
歸隱山林 與世無爭
雙雙受到打擊的二人在一次家庭會議上,突然達成共識:竟然現實給二人帶來如此大的壓力與挫折,還得忍受各種世俗紛爭,不如回歸山野、隱居山林,像陶淵明所追求的那樣遠離世俗的紛紛擾擾,紅塵凡事間的吵吵鬧鬧。在下定決心之後,兩人把這些年來收投資攢下的所有積蓄全都拿了出來,衝著心目中的理想港灣——靜謐深山進發了。
回歸自然 農耕生活
夫妻二人離開鬧事之後,拿著手裡的所有積蓄承包了一處荒山,接近2500畝地10年的使用權。在這裡他們過上了自己想像中的日子,自己動手建房子,養家禽,耕種土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然辛苦但是每到豐收之時,心中總有一番別樣的甜。
歸隱山林的27年間,他們幾乎從來沒有下過山,甚至孩子都是親自接生的,在這裡,他們和自然充分接觸,找到那久違的不羨鴛鴦不羨仙的感覺。
為了孩子 重回鬧市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的孩子也逐漸長大,對孩子的教育就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如果沒有讓他去見識社會,甚至沒有讓他融入現代社會的話,這無疑是在斷送這個無辜性命的所有前程,於是乎他們決定為了孩子,再次回到都市之中,畢竟這27年也早已過夠了兩人所想要的生活,該是時候為了這個由二人世界轉變而來的三口之家,共同好好努力了!
結語
人生其實也就是選擇的過程,有所放棄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得充實、飽滿、旺盛。沒有果敢的放棄,就沒有輝煌的選擇。放棄是一種靈性的覺醒,是一種慧根的顯現,一如放鳥返林、放魚入水。學會放棄,才會有所收穫。當一切塵埃落定,當一切歸於平靜,我們才會真正懂得放棄其實也是另一種美麗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