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學霸夫婦歸隱深山:因考博落榜受挫,進山生活27年

2020-12-13 司過境遷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 但使願無違——這首陶淵明的歸園田居想必大家應該都很熟悉吧。以樸實無華的語言不加雕飾地描繪出一個寧靜純美的天地;從對世俗生活的強烈厭倦,寫到田園風光的美好動人,農村生活的舒心愉快,流露了一種如釋重負的心情,表達鄉村的幽靜和作者心境的恬淡以及對自然和自由的熱愛。

然而這畢竟只是詩歌描述,你能想像現實生活中真的存在有這樣憤恨世俗而隱居山林之事嗎?本文所介紹的北大學霸夫婦歸隱事件正是一個如此真實的案例,一起來一探究竟吧!

學霸夫婦遭受打擊

王青松1990年考上了北大法律系的研究生,畢業後在北大就職,而他的妻子張梅是他的學生,同時也是一名北大教師。1991年,隨著生活方面經濟壓力的增大,在北大任職養生教授的王青松報考了北大的博士,而同一時間在北大教書的妻子張梅則選擇參與優秀講師的評優評選。

王青松不滿足現狀,報考北大博士,卻一直不被錄取,連續兩年都是如此,心中抑鬱難平。再張梅也是遇到同樣的瓶頸:不俗的工作業績,卻一直未能評上職稱,這對於事業心極重的張梅來說是一個巨大打擊,兩人雙雙受挫。

歸隱山林 與世無爭

雙雙受到打擊的二人在一次家庭會議上,突然達成共識:竟然現實給二人帶來如此大的壓力與挫折,還得忍受各種世俗紛爭,不如回歸山野、隱居山林,像陶淵明所追求的那樣遠離世俗的紛紛擾擾,紅塵凡事間的吵吵鬧鬧。在下定決心之後,兩人把這些年來收投資攢下的所有積蓄全都拿了出來,衝著心目中的理想港灣——靜謐深山進發了。

回歸自然 農耕生活

夫妻二人離開鬧事之後,拿著手裡的所有積蓄承包了一處荒山,接近2500畝地10年的使用權。在這裡他們過上了自己想像中的日子,自己動手建房子,養家禽,耕種土地,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雖然辛苦但是每到豐收之時,心中總有一番別樣的甜。

歸隱山林的27年間,他們幾乎從來沒有下過山,甚至孩子都是親自接生的,在這裡,他們和自然充分接觸,找到那久違的不羨鴛鴦不羨仙的感覺。

為了孩子 重回鬧市

然而隨著時間的流逝,他們的孩子也逐漸長大,對孩子的教育就成了至關重要的問題,如果沒有讓他去見識社會,甚至沒有讓他融入現代社會的話,這無疑是在斷送這個無辜性命的所有前程,於是乎他們決定為了孩子,再次回到都市之中,畢竟這27年也早已過夠了兩人所想要的生活,該是時候為了這個由二人世界轉變而來的三口之家,共同好好努力了!

結語

人生其實也就是選擇的過程,有所放棄才能在有限的生命裡活得充實、飽滿、旺盛。沒有果敢的放棄,就沒有輝煌的選擇。放棄是一種靈性的覺醒,是一種慧根的顯現,一如放鳥返林、放魚入水。學會放棄,才會有所收穫。當一切塵埃落定,當一切歸於平靜,我們才會真正懂得放棄其實也是另一種美麗的收穫。

相關焦點

  • 歸隱山林的北大學霸王青松夫婦,11年花光350萬,如今怎麼樣了
    1998年,北大教師王青松和妻子張梅也是秉承著對隱居生活的嚮往,毅然雙雙辭職,藏入深山老林,不用現代設施,不和外人打交道,從此過上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但是,10年後她們花光350萬積蓄,為了兒子能接觸社會,又毅然決定從深山裡搬出來。
  • 北大學霸攜妻歸隱田園11年,卻花光350萬積蓄,村民:精神有問題
    提到田園生活不得不說一下著名詩人陶淵明,他的歸隱田園,成為很多人內心最美好的嚮往,拋開凡塵瑣事,無憂無慮的生活在山清水秀中,日出而出,日落而息,耕種田園,頂著彩霞捕魚撒網,這種生活的畫面簡直是太美了!曾經就有一對北大學霸夫婦,他們放棄了自己飛黃騰達的事業,歸隱深山之中生活。不僅獨自修建了一棟房子,還有幾十畝田地耕種,過著自由自在的自給自足的生活。時光倒退2000年之際,北大教師王青松辭去工作,妻子也辭去了北大教學公職,兩個人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決然的選擇歸隱田園。直到11年後,他們才選擇出山,在這11年間,夫妻二人共花掉積蓄350萬元。
  • 為呼吸一口新鮮空氣,隱居深山的北大學霸夫妻,如今現狀如何?
    其實,還真有人實現了這個幻想中的世界,他們就是一對北大學霸夫妻,隱居深山近20年的時間,過上了桃花源記裡的生活。 那麼,近20年的時間,究竟改變了些什麼呢?他們又為什麼想回歸社會呢? 一、北大學霸
  • 丈夫是北大碩士,妻子是北大教師,卻隱居深山27年
    然而,大多隱士都生活在古代,在這個信息化的現代生活中,想要與世隔絕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也不是沒有,王青松曾經是天之驕子,他是北大法律系碩士,妻子是北大英文教師,二人都是人中龍鳳,但是卻因為一件事情,對於塵世了無興趣,來到深山中隱居,這一隱居就是27年,而他的富豪同學了解了他的情況後,也為這樣一對高材生感到不值。
  • 花350萬隱居深山的北大碩士,在山裡10年搞出了什麼名堂?
    可能世人都有一個歸隱的夢,去遍訪山水,也做一回那瀟灑恣意的樂遊人。不過大多數人都止步於行動,因為生活不允許你如此愜意。然而總有個別人過著你想要的生活,北大碩士王青松帶著自己的妻兒拋棄了塵世的所有,去打造了屬於自己的世外桃源。王青松考取北大碩士王青松出生於河南省信陽市的一個小家庭,在1979年的時候考入了北京大學,成為了一名大學生,在那個年代大學生很值錢。
  • 我國80年代的北大高材生,隱居山林幾十年,最終活出了自己!
    但是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有一對夫妻一起畢業於北京大學卻選擇了隱居深山二十幾年,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在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時,北京大學之中有一對普通的夫妻——王青松和張梅,他們都是從普通的農村靠近北京大學,在當時可謂是學霸級別的了。
  • 「北大還行」撒貝寧,你與學霸之間差的不止是學歷
    央視最近上了一檔綜藝節目《你好,生活》廣受好評,連帶著央視主持人也打破以往在觀眾心裡的嚴肅而不苟言笑形象,換下了西裝外套,離開了演播廳,這群自帶新聞聯播BGM的人變得更加柔和、活潑了。 當他們聚在一起時,一場好好的團建變成了「凡學大會」。
  • 北大學霸攜妻隱居深山27年, 富豪同學得知近況後嚎啕大哭…
    唐師曾 攝你怎麼也不會想到,二十幾年前的他們,竟是人人稱羨的,北大教師。他是學霸。北大國政系79級學士,北大法律系83級碩士,一畢業就留校任教。北大博士的兒子,成了地地道道的,「大山的兒子」。如果可以,他真得想和妻子、兒子,在這裡生活一輩子。
  • 7年前,福建女孩身高不夠落榜清華藝術特長生,卻摘狀元上了北大
    不過,她心中還是希望走藝術的路線,夢想是考上清華、北大,或者是中央戲劇學院等藝術學府。只是,實現夢想之路是註定曲折的,在2012年的藝考中,李丞汐遭遇尷尬境地,發生了意外。因身高不夠落榜清華藝術特長生為了實現心中理想,在高二時,李丞汐就開始準備以舞蹈特長生的身份,參加清華特長生考試。為此,高三上學期時,她用了更多時間去練習舞蹈,本來已經一周3次的舞蹈課,變成了一周4到5次。
  • 北大學霸攜妻隱居深山27年,富豪同學得知近況後嚎啕大哭…
    唐師曾 攝你怎麼也不會想到,二十幾年前的他們,竟是人人稱羨的,北大教師。他是學霸。北大國政系79級學士,北大法律系83級碩士,一畢業就留校任教。北大博士的兒子,成了地地道道的,「大山的兒子」。張茜 攝「這片山,我們半天走能走完一遍,城裡人要走兩三天,我們還要去更遠更大更高更深的大山。」
  • 高考學霸逆襲:從倒數第一到760分成理科狀元,進北大卻學了中文
    有的人以後會從事跟文字打交道的工作,而有的人卻一頭扎進了實驗室中。每一個人的選擇不同嗎,未來發展的道路肯定也不同。而有這樣一位學霸,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讓我們看到了,人生不設限,只要你敢想敢做,就可以取得成功。
  • 學霸故事 6年時間,如何用堅持灌溉夢想,北大學霸圓夢之路
    於是,我們就帶著美好的期待來到了大學,然後會發現還是會有學霸,還是會有學渣。"學霸",意為"學界中的霸主",是學渣的反義詞。其實學霸不是考滿分的人,也不是一天只顧悶頭學習的書呆子,而是真正為夢想而堅持的人。每個人都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夢想,成與敗,只看你是否真正堅持。
  • 歸隱,是人生最大的陷阱
    圖片|小白funny-攝在很多人印象中,歸隱代表著一種自由自在、桃花源般的生活。但事實上,歸隱並不代表安逸。它是一種選擇,有所得,也有所失。
  • 北大學霸筆記,是我給你的「情書」……
    抑或正走在成為北大人的路上一定都有一本本筆記它們不僅是「學霸的獨門秘籍」更是承載著夢想,蘊含著熱愛的你我寫給燕園的「情書」北大官微與北大招辦共同策劃推出「我的北大記憶」徵集承載北大的碎片也呈現被北大溫柔的歲月今天讓我們一起打開「我的北大記憶」之筆記篇
  • 襄陽一中這名逆襲學霸,被北大「看上」了!
    2020年高考成績出爐襄陽一中多名畢業生考出了好成績其中這名逆襲學霸還被北大「看上」了剛進高中時,由於自己的中考成績不理想,丁澤凱也曾焦慮過,班主任江向勤得知後細心開導,數學老師葉德鳳還經常找他談心。丁澤凱透露,他的目標是北京大學,剛剛還跟北大招生組的老師進行了交流,老師們建議他報考北大小語種專業。
  • 考博難還是考研難?
    不談特殊案例,就比較考博,和考研,哪個難度更大一些呢?咱先來看看讀研的幾種途徑有哪些,應屆生讀研主要有推免,和統考兩種,推免資格要看學校,有些學校的推免資格很多,譬如清華北大,毋庸置疑,有些學校卻很少,譬如某些四非學校,不到3%。還有一種是通過支教一年獲取保研資格叫做免試推免,還有特長生推免,這些都比較特殊。
  • 從英語33分到北大外語系,他傳奇般的逆襲,靠的完全是笨方法!
    文/包廣亞來自農村、北大學生、北大教師、新東方校長、上市公司董事……這就是俞敏洪。他很早就被冠以"留學教授"和"創業英雄"的名號,也是公認的中國英文教育行業中獨闢蹊徑的領袖人物之一。又是怎樣的學習方法,讓他多次落榜後仍然上北大?1、 從極度自卑中尋找自尊——重拾希望1962年,俞敏洪出生在江蘇江陰。至今,他在中關村新東方大廈的辦公室裡還掛著當年農村老家破舊的"故居"照片。
  • 杜甫:滿腹經綸卻高考落榜無緣官場,事敗皆因傲!
    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優秀得讓人羨慕嫉妒恨,有奇才,愛國,三觀極正的人,為啥二度高考落榜、一生仕途不順、晚年還居住草堂,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窮的詩人」?照理說,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又閱歷豐富,見多識廣的杜甫,高考狀元非他莫屬了,清華北大碩博連讀任他選。但是,很遺憾,首戰高考,杜甫落榜了。他在詩中記載了自己作為唯一 一個落榜的京兆舉子的羞愧。但是,羞愧歸羞愧,他愛幹啥繼續幹啥。
  • 考上清華北大的都是什麼樣的人?學霸的成功無法複製,但可以...
    考上清華北大的都是什麼樣的人? 「神一般的存在!」「平時玩遊戲,周末搞競賽。學習比你少,效率比你高。」「一種是天才型學霸,一種是學習有方法、刻苦努力,善於考試的學霸」 清華、北大一直是許多學子的夢想,小星所在的縣城,一年有一個考上,都要拉橫幅慶祝。
  • 長沙市一中多人考上北大:有學霸也有健美操冠軍
    四大名校之一的長沙市一中喜訊不斷:多人上北大、清華沒問題,其中有學霸也有健美操冠軍。 袁園:寒門學霸、勵志典型 他成績平時考試都穩居年級前茅,已獲清華領軍降40分錄取的資格,高考考了663分,上北大沒問題。談及學習經驗,他認為首先經常獨立思考,多問問題;其二是要有自己的小結、總結,每天總結掌握了什麼新的做題題型和方法,每周總結做了哪些事,下周準備怎麼做。顯然,他是個嚴謹而理性的孩子,也許正因如此,他才對數理感興趣並擅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