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能論壇第2期: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

2020-12-18 中國科學技術館

高能論壇第2期: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

2020-11-07 13:58:29

報告題目: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
報告人:潘建偉 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
主持人:王貽芳 院士,高能所所長
報告時間:2020年11月13日 上午10:00
報告地點:高能所主樓A214

報告摘要:
通過對量子力學基本問題的檢驗,人們發展起來了對量子狀態進行主動精確操縱的量子調控技術。作為量子調控技術的系統性應用,量子信息科學—包括量子通信、量子計算、量子精密測量等—在確保信息安全、提高運算速度、提升測量精度等方面的應用前景日益凸顯,有望突破經典技術的瓶頸,為保障國家安全和支撐國民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核心戰略力量。

報告人簡介:
潘建偉,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奧地利科學院外籍院士,中科院量子信息與量子科技創新研究院院長。
潘建偉教授主要從事量子光學、量子信息和量子力學基礎問題檢驗等方面的研究。作為國際上量子信息實驗研究領域的開拓者之一,他是該領域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科學家。利用量子光學手段,他在量子調控領域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義的研究成果,尤其是他關於量子通信、量子計算和多光子糾纏操縱的系統性創新工作使得量子信息實驗研究成為近年來物理學發展最迅速的方向之一。其研究成果曾多次入選英國《自然》雜誌評選的年度重大科學事件、美國《科學》雜誌評選的「年度十大科技進展」、英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進展」、美國物理學會評選的「年度物理學重大事件」以及兩院院士評選的「中國年度十大科技進展新聞」。
自2000年以來分別獲得德國洪堡基金會索菲亞獎、歐盟瑪麗·居裡傑出研究獎、歐洲物理學會菲涅爾獎、歐盟ERC研究獎、國際量子通信獎、蘭姆獎、美國科學促進會克利夫蘭獎、美國光學學會伍德獎、墨子量子獎、蔡司研究獎,國家自然科學一等獎、未來科學大獎物質科學獎、香港求是科技基金會「傑出科學家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成就獎」以及中科院「傑出科技成就獎」等國內外榮譽獎項或稱號。2018年被黨中央、國務院授予「改革先鋒獎章」。

打開微信,點擊底部的「發現」,
使用「掃一掃」即可將網頁分享至朋友圈。

相關焦點

  • 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
    今天我會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講起,之後延伸到最近這些年來發展的一個新技術,就把它叫做量子信息科學或者量子信息技術。後面可能有一些具體的內容,大家不一定了解,但是只要是有兩個信息能夠記住就可以,這就是整個的主題。第一,我想告訴大家,目前的科學理論是,我們的世界不是決定論的。
  • 《科學大家》專欄|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到量子信息科技
    來源:新浪科技出品:新浪科技《科學大家》、西湖大學撰寫:潘建偉 著名量子物理學家、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今天我會從愛因斯坦的好奇心講起,之後延伸到最近這些年來發展的一個新技術,就把它叫做量子信息科學或者量子信息技術。後面可能有一些具體的內容,大家不一定了解,但是只要是有兩個信息能夠記住就可以,這就是整個的主題。
  • 人類的量子信息革命:上帝擲骰子嗎?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1月13日消息,回顧2019年的科學進展,量子物理領域收穫頗豐:人類首次拍攝到量子糾纏的照片,親眼看到這種「幽靈般的超距作用」;谷歌實驗證明「量子優越性」,演示了量子計算超越經典計算機超級計算能力,一個新的信息技術時代迎來新曙光。
  • 愛因斯坦對量子概念的堅守
    」從1905年,提出光量子概念完美解釋光電效應以後,愛因斯坦還持續20多年將量子概念拓展到固體性質和輻射性質的研究。這裡給出1907年和1909年他發表的4篇主要文章的思想。固體比熱1907年,愛因斯坦發表了兩篇論文(Ann. Phys. 22, 1907, 180–190; Ann.
  • 愛因斯坦「幽靈般的」量子糾纏現象被攝像機捕捉到
    物理學家首次成功拍攝到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稱之為「遠距離幽靈行動」的現象,這是一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科學突破。這幅圖顯示了一種強大的量子糾纏形式,兩個粒子相互作用,並在瞬間共享它們的物理狀態。「幽靈行動」的發生與兩個粒子之間的距離無關,這意味著這一原理有時被引證為隱形傳態的一個可能基礎,這種被稱為鐘形糾纏的聯繫支撐著量子力學的整個領域。格拉斯哥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的保羅·安託萬·莫羅說,我們成功捕捉到的這幅圖像優雅地展示了自然的基本屬性,這是我們第一次以圖像的形式看到它。這是一個令人興奮的結果,可以用來推進量子計算的新興領域,並導致新型成像。
  • 量子科技玉嬌容
    因此,提出量子力學也許並不完全有悖於西方哲學傳統,雖然廣義相對論還真是。 1900 年前後,普朗克提出了光以能量量子化的形式一份、一份地發射的看法,以解釋實驗觀測到的一系列現象。隨後,那個時代一批最優秀的物理大腦,如玻爾、愛因斯坦等加盟其中,為量子力學推波助瀾,從而為物理學構建出新的範式,例如圖 2 所示的「波粒二象性」這種於經典物理學似是而非的概念。
  • 天天科普 | 被熱議的量子科技,究竟是什麼?
    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什麼是量子?為什麼說量子力學是量子科技的基礎?量子科技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改變?量子1900年,普朗克首次提出量子概念,用來解決困惑物理界的「紫外災難」問題。量子力學也在幫助我們理解宇宙,宇宙跨越各種尺度,從最小、最微觀的基本粒子到原子分子,再到可以看見的宏觀世界,到天體,到整個宇宙。從光到基本粒子,到原子核,到原子、分子以及大量原子構成的凝聚態物質,量子力學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也因此成為現代技術的基礎。
  • 連愛因斯坦都被困其中,量子力學到底有多厲害?
    連愛因斯坦都被困其中,量子力學到底有多厲害?量子力學有多可怕?連愛因斯坦都被困其中,正常人要是能弄懂它,改變命運只在分秒之間。愛因斯坦70歲生日時,收到了一份非常獨特的生日禮物,共有25位學者合寫的《阿爾伯特·愛因斯坦:哲學家─科學家》。其中最長的〈與愛因斯坦討論原子物理中一些認識論問題〉是由玻爾寫的,兩人是老朋友。它為他們多年來關於量子力學的爭論提供了重要的歷史數據。總之,對於愛因斯坦的攻勢,玻爾可以見招拆招,愛因斯坦被困其中。
  • 愛因斯坦錯了嗎?
    最近,一篇尚未通過同行評審正式發表的論文使愛因斯坦又一次上了許多科學媒體的頭條,這有關量子力學的本質,也有關愛因斯坦對於量子力學的態度。長久以來,這位相對論的發現者一直是以反對量子力學的形象出現的,他堅持認為量子力學有其自身的不完備性。
  • 以好奇心助力基礎研究(人民論壇)
    基礎研究是科技創新的源頭,從科學發現自身規律看,基礎研究一方面要通過解決重大科技問題來推動,另一方面很多時候也要依靠探索世界奧秘的好奇心來驅動。而從實踐觀之,凡是取得突出成就的科學家,都是憑藉執著的好奇心、事業心,終身探索成就事業的。禾下乘涼夢想讓袁隆平培育出高產的秈型雜交水稻,對植物分類學的極大興趣讓屠呦呦打下了發現全新抗瘧疾藥物青蒿素的基礎,好奇心驅動科學發現的例子比比皆是。
  • 【宇宙探秘】量子理論揭示:每個人或許都有一個量子糾纏的人,你找到他了嗎?
    量子糾纏最大的難題是,現在的物理理論不允許存在超光速現象,信息的傳遞速度最快也只能是光速,而量子糾纏雖然不會傳遞信息,但是量子糾纏的兩個粒子之間產生作用的速度是超越光速的,甚至無法用速度來解釋,因為不管距離多遠,兩個耦合併處於量子糾纏狀態的量子都會在瞬間產生感應。
  • 【量子物理】一文搞懂愛因斯坦和哥本哈根學派對量子力學的理解
    關於量子力學中比較出名的學術爭論,第一派就是以愛因斯坦、薛丁格為首的大咖級別人物;另一派就是以波爾、波恩和海森堡等人牽頭的另一批大咖級別人物,下面我們就來正式看看這兩派人物對量子力學觀點上的差別。愛因斯坦學派認為,微觀粒子在任何時刻都有一個固定的位置和速度,微觀粒子和我們宏觀物體本質上沒有什麼差別,我們之所以無法同時精確測量微觀粒子的位置和速度,是因為我們的量子力學理論還不夠完善,這個理論還無法完全揭示量子世界的物理規律,所以這個不確定性其實是因為人類對物理規律掌握程度的不夠造成。
  • 量子速報:D-Wave估減值少;北京推動量子科技協同創新
    導語:近年來,以量子計算、量子通信和量子測量為代表的量子信息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在全球範圍內加速發展,世界上主要國家均對量子信息技術給予厚望,制定了雄心勃勃的發展計劃,搶佔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戰略高地。啟科量子深度聚焦量子信息領域,精選一周最值得關注的行業資訊,提供最新行業觀察。
  • 人民日報人民論壇:以好奇心助力基礎研究
    這種為學子寄送「宇宙聲音」的方式,點燃了他們探索科學奧秘的好奇心。   為什麼要重視好奇心?因為好奇心是科學精神的體現,不僅可以讓一個人從科學研究中收穫樂趣,還可以成為推開真理之門的助推器。習近平總書記不久前主持召開科學家座談會時指出:「科學研究特別是基礎研究的出發點往往是科學家探究自然奧秘的好奇心。」
  • 黑洞、薛丁格的貓與愛因斯坦:量子物理學顛覆的世界
    「老頭子」是愛因斯坦對上帝的暱稱。然而,1927年這場華山論劍,愛因斯坦終究輸了一招。並非劍術不精,實乃內力不足。面對浩浩蕩蕩的歷史潮流,他頑強地逆流而上,結果被衝刷得站立不穩,苦苦支撐。1927年,量子革命的大爆發已經進入第三年,到了一個收官的階段。當年種下的種子如今開花結果,革命的思潮已經席捲整個物理界,毫無保留地指明了未來的方向。
  • 為什麼有人說愛因斯坦不是量子力學的奠基人之一
    在人們認識微觀世界和原子結構的過程中,新的思想和理論不斷產生,量子力學就是在普朗克,愛因斯坦,玻爾,德布羅意,海森堡,薛丁格,波恩,泡利,狄拉克這些物理學家們共同建立起來的。量子力學建立在早期量子論的基礎上,量子論的三巨頭就是普朗克提出能量量子化,愛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論,玻爾的原子內部能級量子化。
  • 愛因斯坦-薛丁格VS玻爾-海森堡,誰的量子理論是對的?下
    那麼,如果不能直接探測第一激發態,這個實驗又怎麼能夠給出第一激發態的信息呢?首先我們要明確這三個量子態:基態、第一激發態和第二激發態,它們三個是相互獨立、互相不幹擾的。這個實驗的原理其實就是去研究第二激發態,我們可以去觀察第二激發態和第一激發態,這兩個量子狀態之間的相互作用,它們之間的相互作用的結果如何,其實是被第一激發態間接影響的。
  • 關於物理學,大眾也能看懂:量子物理通史、相對論、量子通信
    然而不可思議的是,它的基本觀點和假說至今沒有滲透到大眾的意識中去,這無疑又給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環。這本書帶讀者做一次量子之旅,從神話時代出發,沿著量子發展的道路,親身去經歷科學史上的烏雲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輝光,穿越重重迷霧和險灘,和最偉大的物理學家們並肩作戰。
  • 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站)可以觀測量子引力嗎?
    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general relativity)預測說:加速中的大質量物體會發射引力波。直至上周,在這個預言後的一個世紀,LIGO(雷射幹涉引力波觀測站)聯合實驗室宣布他們首次探測到了引力波。不過這僅僅是開始——我們可以期待更多的成果,把愛因斯坦理論的實證研究準確性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水平。
  • 淺析「量子空間」模型裡的:能量態、量子趨向性及超光速運動
    S就是量子空間總能量,Em代表該空間內有質量物體所含的能量(質能),Eq表示該空間內的量子力(強力、弱力、電磁力)的總和,Q代表量子空間「實時」熱能,Ed表示此空間範圍內的反物質能量(本文假設光是正反物質湮滅釋放的能量的一種形式,引力是反能量和反物質運動形成的承載和吸引物質和能量進入的空間,Ed= PV v/2& 空間負物質密度*空間體積*引力加速度/2·反物質空間常數),Ex表示我們暫未發現的能量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