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古今中外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成功人士,他們除了高超的領導藝術、卓越的素質與品質外,關鍵還具備處亂不驚、泰山崩於頂而面不改色的定力。許多人之所以失敗,除了人品人格差和凝聚力不強,關鍵與定力不強有直接關係。這是一個值得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課題。
所謂定力,從字面看,應該是穩定的力量,或者是定心守魂的力量,還可以說是堅如磐石,不可動搖的力量。當然,「定」包含堅定、穩定、鎮定和篤定。「力」主要包含心力、眼力、神力、注意力、耐力與堅守力。「定」是關鍵,「力」是源泉與根本。「定」決定方位、範圍、區域,「力」決定「定」的強弱、大小、空間。「定」與「力」,相輔相存,互為因果和條件,二者可以互相促進,互相轉化,相得益彰。從認識論、方法論、矛盾論、實踐論的角度看,我認為一個人要增強定力應聚焦以下」三個維度」。
文化定力是保持良好文化生態的基礎。而文化生態則是形成良好政治生態的前提。因為文化生態滋養政治生態。一個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的形成,往往是因為良好的文化生態為良好的政治生態提供了人性向善、人品高貴、人格高尚、人情重大義的仁義保證。因此,我們在增強文化定力方面,應從以下三個點來發力:
一、要從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來保持文化定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是仁、義、禮、智、信,忠、孝、廉、恥、勇。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的核心和精髓,無論時光流逝多久,它的內涵依然精深博大,因此,我們必須堅守。因為這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和魂。同時,我們要主動揚棄傳統文化中的封建糟粕。要堅持守正創新、推陳出新,要推進中華文化在創造中轉化,在創新中發展。
二、要從西方文化中吸取優秀成果保持文化定力。西方文化中具備的科學、民主、自由、博愛的優秀精華與文明成果是值得我們學習借鑑和吸收的,我們不能全盤否定和片面抵制,更不能怕蒼蠅飛進來,就墨守成規和閉關自守。一定要用開放的思維、開放的心態、開放的胸襟和篩選過濾方式來吸收西方先進的文明成果,從而壯大我們的先進文化實力。
三、要從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中來堅定文化自信。大量的實踐已經驗證,我們堅持文化的「二為」方向、「雙百」方針、「三貼近」,堅持」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等一系列文化建設的經驗是正確的、寶貴的,也是值得繼續推行的。當然,我們在文化前進的道路上,也並非一帆風順,也走過「文革」的彎路,對此,我們絕對不能再走彎路、墨守成規的老路,更不能走改旗易幟的邪路。文化建設的寶貴經驗和失敗的慘痛教訓,我們必須珍視和時刻銘記,這是歷史的告誡,也是人民的心聲,更是時代的呼喚!
所謂政治定力,就是一個人的政治思維、政治修養、政治覺悟、政治判斷、政治抉擇、政治態度、政治價值、政治文化、政治情懷、政治素養、政治行為、政治品格的綜合體現,它反映一個人的政治信仰、政治素養、政治目標、政治任務、政治原則、政治言論、政治生活等,同時,也反映一個人的政治動機、政治態度、政治靈魂、政治目的與使命。因此,政治定力是檢驗和考驗一個人是否成熟、堅定、過硬、忠誠的最高標準,離開這樣的標準,這樣的人就不具備純潔性和先進性;離開這樣的標準,這樣的人,就缺乏原則性、戰鬥性和示範性。
保持政治定力應該做到三點:
一、深學篤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以理論上的明白,促進思想上的清醒,行動上的高度自覺,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
二、在作風上要堅持求真務實,反對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帶頭執行黨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厲行節約,反對奢侈浪費,提倡艱苦奮鬥和艱苦樸素。要堅持調查研究,深入群眾,心繫人民,牢固樹立人民至上和群眾利益無小事的觀念。
三、要具備擔當意識,增強事業心、使命感和責任感。要自覺把帶領人民群眾推動發展的責任記在心上,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實在行動上,用自己的模範行為和人格力量凝聚民心,教育群眾,引導群眾,堅決反對推諉扯皮,不作為、亂作為和庸懶散等不良行為。
我們每個人不是神仙,也不是苦行僧,追求合法的、道德的、高尚的、健康的、向上的、向善的、向好的、美好幸福的生活是天經地義的。但是,一個人的生活定力往往與文化定力和政治定力緊密相連。一個人如果文化定力和政治定力強,其生活定力也會很強。因為他們懂得「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成由節儉敗由奢」「家和萬事興」「苟利國家生死以」的深刻道理,具備家國情懷和大仁大義,所以,在學習上刻苦鑽研,在工作上踏實肯幹,在政治上清廉乾淨,在生活上節儉清樸,堅持明大德、修官德、守公德、嚴私德,所以,他們的口碑和形象很好,前途光明,發展安全。
反之,凡是在學習上不用功,工作上華而不實,政治上投機取巧,生活上追求奢侈的人,其發展的潛力往往令人堪憂,這實質上是「三觀」走偏,作風漂浮,生活不嚴謹所致。
為此,一個人在保持生活定力方面,尤其應該做到三點:
一、要保持艱苦奮鬥、艱苦樸素的優良作風,始終做厲行節約、反對鋪張浪費的典範。牢固樹立」勞動光榮、懶惰可恥」和「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意識,始終保持中華民族的光榮本色。
二、要建立清朗乾淨的朋友交際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古人的話值得我們深思和嚴格遵循。許多人之所以走向腐敗和罪惡的深淵,搞得身敗名裂、家破人亡,絕不是這個人沒有工作能力和領導水平,問題往往出在自己的朋友交際圈出了問題,交了一些「三觀」不正、作風漂浮,野心膨脹和利慾薰心的損友,被利益團隊「圍獵」,最後走向罪惡的深淵。這樣慘痛的教訓,我們務必警醒和引以為戒,務必時刻保持敬畏心,真正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管得住小節,保持一塵不染、兩袖清風的廉潔形象,贏得廣大群眾的認可與滿意。
三、要建立健康的生活圈。我們每一個公民要遵紀守法,不該去的地方不去,不該吃的不吃,不該拿的不拿,時刻牢記「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我們要保持志趣高雅、情趣高昂、興趣高潔,不要參與賭博以及算命、看風水等封建迷信活動。要堅持鍛鍊身體,始終讓自己的身體處於健康狀態,始終保持火熱的工作激情,堅決反對「船到碼頭車到站」,不願作為、慢作為、懶作為的消極狀態,始終保持浩然正氣、昂揚銳氣、蓬勃朝氣!
保持文化定力、政治定力、生活定力是我們加強思想道德修養,增強黨性鍛鍊,淬鍊人格魅力,成就人生精彩,享受美好生活,促進社會和諧,贏得社會廣泛認可和肯定的必修課,這門功課,永遠不會畢業,只有有畢生。保持文化定力貴在修養完善我們的文化觀,營造良好的文化生態;保持政治定力貴在修養完善政治觀,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營造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保持生活定力貴在修養完善我們的生活志趣,營造和諧的社會氛圍。這是一個修養完善個人品行的系統工程,需要家風家訓教育、社會公德教育、職業道德教育等深度融合,大打一套內化於心、外化於行的 「組合拳」 ,才能凸顯成效。
只要大家堅持從我做起,現在做起,點滴養成做起,克服厭倦心理、僥倖心理、麻痺心理,久久為功,我們就能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臺,時刻保持堅如磐石、穩如泰山的文化定力、政治定力和生活定力!
雷學剛,作家,詩人,教授,現為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研究員,市博物館協會法人、副理事長兼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