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說:帕運會冠軍姚芳試穿外骨骼機器人 採訪對象供圖(下同)
在人工智慧的世界裡,年齡不是健康的鴻溝,殘疾也不是不可逾越的天塹。走進位於張江高新區的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穿上一套外骨骼「機械衣」,即使有步行功能障礙,也有望擺脫病床,重新站起來,出門散散步……在兩屆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亮相的「科幻級」展品——外骨骼機器人,正在一步步走下展臺,走進百姓生活。特別是本月初,繼剛剛完成千萬元 B+輪融資之後,上海傅利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又收購了瑞和康醫療,上下肢智慧機器人、單關節機器人等鋼鐵俠式的智能康復系列產品,將通過「智能康復港」、三級康復網絡等迅速在全國落地,用人工智慧賦能更多患者的健康生活。
鋼骨架也能「秒懂」人們的運動意圖
將身體與一套鋼鐵肢體綁在一起,重獲某些喪失的身體功能,電影「鋼鐵俠」中才得一見的「科幻」,在傅利葉創始人顧捷的心裡,一直不僅僅是電影。2002年,還在上海交通大學讀本科的他,就參加了全國首屆機器人創新大賽。他和團隊同學超越慣常思維設計的投籃機器人,贏得了最佳創意獎。畢業後,他和當年的隊友攜手二次創業,瞄準的還是機器人,只是這次是國際上最具市場前景的外骨骼機器人——能夠幫助截癱患者重新站立行走。
站在一款名叫ExoMotus的外骨骼機器人旁,顧捷和創業團隊的夢想「有血有肉」,只見這位「鋼鐵俠」,擁有4個動力單元、6個多維力學傳感器,分別位於大腿、小腿和足底,然後通過十多個傳感器的布置形成一套感知系統,「秒懂」人們的運動意圖。然後,再根據患者實際的用力大小,調整動力輸出,實現不同的運動模式。別看整套裝備看上去有點粗獷笨重,總重量約20公斤,但是它已經是國際同類設備中最輕的了。
圖說:智能康復港的未來圖景
實際應用中,它可以是康復治療師的助手,執行治療師及醫生下達的處方,並感知患者的意圖,不斷自適應調整參數。傅利葉智能技術人員告訴記者,通過力反饋核心技術,鋼骨架就有了「觸覺」,「感知」穿戴者站立行走時的各種力學參數,通過驅動髖關節、膝關節處四個馬達,模擬出人的步態軌跡,幫助佩戴者完成直立行走。更重要的是,它還能幫助截癱患者重新站起來,輔助行走,給殘障人士燃起美好生活的新希望。
規模化應用為基層診療機構賦能
自2015年創立至今,傅利葉智能堅持深耕康復醫療領域,牢牢掌握力反饋技術、機器人運動控制卡和多維力傳感器等核心關鍵技術,自主研發的康復機器人已進入全球20多個國家和近千家機構,執行超過4億次康復訓練動作,獲得美國FDA、歐盟CE、中國CFDA、澳洲TGA、新加坡HSA等多國醫療器械註冊證。據顧捷透露,此次千萬元級別的融資,將幫助公司進一步提升硬核實力。目前傅利葉康復機器人已經進入規模化應用階段,未來還將根據疾病做出康復知識圖譜,基於患者差異,通過智能設備給予個性化的治療方案,讓廣大機構迅速建立和提升康復服務實力。
在產品技術不斷迭代更新的同時,傅利葉智能也在不斷戰略升級。從2019年底開始,圍繞康復科室打造的「智能康復港」整體解決方案,讓設備、用戶、機構互通互聯,用AI+康復機構,實現康復機構裝配智能化、康復服務標準化。這不僅適合省市縣三級區域康復網絡建設,也能快速推動智能化康復生態系統的形成。目前,「智能康復港」已在各省市多家重點醫院實現應用。
本月初,上海傅利葉智能收購瑞和康醫療,有望助力「智能康復港」藉由三級康復網絡,迅速在全國落地,並通過數位化康複診療系統、醫療技術與運營服務、醫療物聯網設備為更多的基層診療機構賦能。「加入傅利葉智能後,我們的康復產品更加智能化,降低了基層醫院建設康復科難度,極大地緩解了基層康復科專業人員不足的問題。同時,康復科整體標準化和物聯網化實現進程將加速,遠程治療也將成為現實,基層百姓在當地即可享受全國頂級治療師的治療。」瑞和康醫療總經理車哲淳說。
新民晚報記者 馬亞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