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規劃
清漪園的總體規劃以杭州西湖為藍本,昆明湖的水域劃分、萬壽山與昆明湖的位置關係、西堤在湖中的走向以及周圍的環境都很像杭州西湖。為了擴大昆明湖的環境範圍,湖的東、南、西三面均不設宮牆,因此園內園外連成一片,遠近景觀渾然一體。玉泉山、高水湖、養水湖、玉河與昆明湖萬壽山構成一個有機的風景整體,很難意識到園內園外的界限。
02前山
以萬壽山脊為界,園區分為南北兩個景區:前山前湖景區、後山後湖景區。
前山——萬壽山南,前湖——昆明湖。大報恩延壽寺建在前山中央部位,從山腳到山頂為中軸線,依次建立宮殿,連綿起伏,結合山形地貌因勢利導一氣呵成,彌補了前山山形呆板的缺陷,同時也起到了前山總建築布局的構圖主體和重心多大作用。中央建築群的規劃設計,不僅為清漪園創建了一處出色的景點,也是中國古典園林建築設計中的一個傑出的大手筆。
03前湖
昆明湖水面由西堤及其支堤分為三個水域,東水域最大,它的中心島嶼南湖島以一座十七孔的石拱橋連接東岸,橋東偏南建大型八方重簷亭廊,島、橋、亭組成一個完整構圖的畫面,這是一組以表現月宮仙境為主題的造景。西堤以西的兩個水域較小,也各有中心島嶼,水面三大島嶼的布局很明顯地表現皇家園林「一池三山」的傳統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從西漢建章宮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座具備一池三山的仙苑式皇家園林,到清漪園(頤和園),便是最後一座了,也是碩果僅存的一座。
昆明湖東岸,十七孔橋以北為鎮水的「銅牛」,它與湖西岸的一組建築群「耕織圖」成隔水相對之勢。這種規劃構思再現了漢武帝在長安的上林苑開鑿昆明池以象徵江海、雕刻織女牽牛隔湖相望以象徵天漢的寓意,這是源於「天人感應」的思想和牛郎織女的神話故事。
昆明湖西岸,南端是訓練水師的船隊;中端作為最佳的觀景所在,可以放眼觀賞湖景、山景以及田野之景,四面八方遠山近水得景都非常好;北端是另一組「耕織圖」,種植桑蠶,還有織坊,河道縱橫,林木繁茂,極富江南水鄉的情調。
04意義
清漪園模擬杭州西湖,不僅表現在園林的山水地形整治上,而且還表現在前山前湖景區的景點建築總體布局乃至局部設計中。乾隆稱「略師其意」,清漪園的園林造景汲取杭州西湖風景的精粹,再結合本身的特點建設而成。
如果把杭州西湖風景的總體當作一座歷經千百年而形成的大型天然山水園,那清漪園則可以看作是一處園林化的風景區,可見中國山水風景與山水園林的密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