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鐵,飯是鋼,一頓不吃餓得慌。
一日吃三餐,已經成為「文明社會」的飲食習慣了。
在國外也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了斷食和輕斷食,2019年,谷歌最流行的飲食方式,排名第一的也是間歇性輕斷食。沒錯,對於很多慢性病或者肥胖症患者,少吃或者不吃,就可以讓你變得更健康。對於現代人來說,一日吃三餐或者少吃多餐,真的是非常坑人的飲食方式。
什麼時候開始一日三餐?
嚴格意義上來說,一日三餐是被歐洲人發明的,我們祖先以前可不是一日三餐,我們祖先是『餓了才吃』,而不是『到點就吃』。
歐洲人說:你們這樣不行,是不文明的,一天要吃三頓才行。
歐洲人認為:不定時吃飯,是一種野人的行為,文明人要定時吃飯。歐洲工業革命後,隨著社會的發展,很多人開始了正常上班制度,大家早上要上班,下午還要上班,一日三餐更是變成剛需,因為我們需要做大量的體力勞動。
一日三餐,慢慢演變成人類文明的一部分,仿佛正常人都要一日三餐,不正常吃三餐就不健康,不文明,或者是窮鬼,沒錢吃飯。而現在,大部分人不需要做大量體力勞動,一日三餐,就不那麼健康了,而且還有很多潛在健康危害。
一日三餐有什麼健康危害?
目前膳食指南,建議我們吃50-60%的碳水化合物(米麵等穀物糖),中國人的早餐,一般早上包子,稀飯,饅頭,油條,米線,粉,肉夾饃,胡辣湯。
這樣的早餐,至少一半以上都是澱粉(其實也是糖),早上八點吃完,刺激血糖,中午12點肯定會餓,因為會出現低血糖。
然後中午飯(米飯,麵條等等),再刺激血糖,下午6點左右,又餓了,開始吃晚飯,再次刺激血糖。每天3-6次刺激血糖,胰島素一直處於高位,會導致肥胖,胰島素抵抗,這樣吃下去,40-50歲左右,就會出現糖尿病前期。
而且,越來越多的人發現,糖尿病患者越來越年輕,很多30歲左右的糖尿病患者。
因為現在物資太豐富了,很多人從早上一起來,就開啟了一直吃吃吃的模式,根本停不下來。
血糖刺激次數太多,吃太多,必然導致肥胖,胰島素抵抗,最終導致糖尿病。經常性進食,食慾旺盛,導致吃多,變胖
飢餓素在早上9.00的時候最低,這也是符合生理和晝夜節律的,一般情況下,很多人早上起來根本就不餓。隨著時間的推移,可能有短期的波動,但是飢餓感會慢慢下降。換句話說,你可能越吃越餓,越『餓』越『不想吃』。
因為,飢餓感的來源,不是因為你吃得不夠,長期來說,進食不能降低你的飢餓感,反而會增加你的飢餓感,讓你吃更以,上面這些我們常見的飢餓感來源,都不是因為真的餓了。
如果一日三餐飲食不規律會有什麼害處
一日三餐,規律性的飲食習慣,是人類在長期的生活中所形成的,是維bai持人體生命健康的基本生理需要。
因此,不良的飲食習慣,如不吃早餐,飢一頓飽一頓,三餐飲食不均衡,或暴飲暴食等都是有損於健康的:
1、損害胃腸,誘發胃腸疾病:
飲食不規律,不吃就不吃,一吃起來就吃太飽,會打亂胃腸消化的生物鐘,當不吃早餐,或飢餓時,胃酸等消化液分泌後得不到食物中和,從而胃酸可侵蝕胃黏膜,加上幽門螺桿菌的感染,可引起急慢性胃炎、胃與十二指腸潰瘍等疾病。
另外暴飲暴食,可引起急性胃擴張,嚴重損害胃腸功能。
2、引起營養失衡:
由於飲食不規律,或經常不吃早餐,或飲食不均衡,不能給身體提供足夠的能量和營養,久而久之,會導致皮膚乾燥、貧血等,細胞衰老等營養缺乏症狀。
有專家調查指出,有飲食不規律的不良習慣的人,骨骼密度遠遠低於規律飲食的人,對已發生骨質疏鬆的人來說,飲食不規律是主要原因之一。
3、飲食不規律的其他危害有:
在三餐定時情況下,人體內會自然產生胃結腸反射現象,可使二便規律,有利身體內代謝產物的出;如飲食不規律,不吃早餐等,可造成胃結腸反射作用失調,產生便秘等症狀,身體排毒不暢,容易引起皮膚疾病,如痤瘡等。
因此建議:
1、注意飲食規律。科學飲食規律即定時、定量進食,不要吃零食。
2、科學地分配三餐熱量,早餐吃好,午餐吃飽,晚餐吃少。
3、注意飲食均衡,合理膳食;不合理、不科學的飲食或營養結構,會導致肥胖的發生。
4、飲食與運動相結合,進食量與體力活動要平衡,保持適宜體重。
什麼時候你真的餓了?
一般來說,當你大量進食主食類澱粉的時候,很快轉化為糖,如果你吃一碗麵,有80%的糖進入肌肉細胞,其他會進入血液,肝臟等器官。我們完全消耗這些糖,可能需要12個小時左右,如果糖分沒有完全消耗的時候,我們又重新進食,就會妥妥地長胖。
一般來講,當你身體缺少水分的時候,你的大腦給你一道錯誤的指令,那就是你餓了!所以,當人感到飢餓的時候應當先補水,過一段時間再看是否還是有飢餓感,如果是有,那就是真的飢餓!尤其在吃飯前應當先補充一杯白開水,這樣對身體也有好處。
一般情況下,我們攝入主食等食物,4個小時左右,我們就會出現低血糖(都是胰島素的功勞),只要血糖一低,我們就會想進食。
這個時候,你不是真餓,只是血糖低,但是,此時你的感覺是:我可以吃得下一頭牛。
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人早上八點吃完包子,油條,含糖豆漿,一到中午就飢腸轆轆,因為出現低血糖了。
所以,一日三餐,剛好解決了低血糖的問題,其實,你壓根就不餓。這樣吃,只會讓你越來越胖,因為你會不停地刺激血糖,胰島素。每次都提前幾個小時進食,多餘的糖就會變成脂肪存下來,身體的糖會一直儲存,無法消耗掉。
人為什麼會感到飢餓?
1、睡眠不足
睡眠不足會增加du皮質醇水平並刺zhi激飢餓感。所以dao睡眠zhuan不足會擾亂你的飲食和消shu化。在任何情況下,年輕人最好不要熬夜,以確保每天至少睡7個小時。
2、身體缺水
有時,我們感到飢餓不是因為我們真的很餓,而是因為我們嚴重缺水,大腦會潛意識地告訴我們你正在挨餓。因此,及時補充水實際上有助於減少飢餓。
3、迷信低脂食物
為了減肥,很多人會吃很多低脂肪的食物,但低脂肪的食物並不等於健康的食物。低脂肪通常代表超低脂肪,但精緻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質和高不飽和脂肪。因此,在吃低脂肪食物後,人們往往更想吃。
我們應該怎麼做?
好的,現在,我就來講一講,如何慢慢做到,每天少吃一頓,不慌亂,不焦慮,不難受,甚至一天一頓也很舒服。
只要你一步一步來,做到了這一點,不管是減肥,還是改善健康,你都會感覺非常輕鬆。
正常情況下,我們的一日三餐可以歸納成為一句話,那就是早上要吃bai的像個皇帝,中午要吃的像個莽夫,晚上要吃的像個乞丐。這句話基本概括了我們一日三餐的合理的營養搭配,由於早上的時候,我們針對的主要是補充大腦的營養,所以必須要吃的好,也就是說營養價值必須要高。那麼由於午餐是負擔著我們一天的能量消耗,所以吃午飯的時候可以儘量吃得飽一些,尤其是對於下午有重要體力勞動的人來說,午飯就更重要了。由於晚上我們吃完飯之後會接近睡眠時間,這樣的話吃多了不利於我們消化,所以晚上儘量要吃的少。那麼對於這一日三餐,我們可以參考一下幾個典型:
1、早餐多補充營養
早餐的話一般情況下主要是以多補充營養為主,比如說我們儘量要吃一些蛋白質富含較高的食物,根據我們東方人的飲食習慣,早餐吃雞蛋、牛奶、營養粥、豆製品等等是比較不錯的一種選擇,尤其是有條件的話,我建議大家儘量多喝一些牛奶,多吃一些雞蛋,因為蛋黃當中富含大量的軟磷脂,對於補充大腦的營養非常重要。
2、午餐多補充能量
上面我們說了,午餐會負擔著全天的能量消耗,所以應該多補充一些能量,在中午吃飯的時候,我們可以儘量以能量含量較大的食物為主,比如說黃豆、肉製品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而且特別是對於一些下午會從事體力勞動的人來說,中午就更應該儘量吃得飽一些了。
3、晚上儘量吃的清淡
由於吃過晚餐過後,我們離睡覺的時間就不遠了,如果吃的太飽的話,會影響我們的消化吸收和睡眠質量,對於健康來說是不利的,所以我們晚上儘量要吃的清淡一些,而且儘量要吃的少一些,正常情況下晚餐只吃七八分飽是最好的。只有穩定了血糖,才不會出現低血糖,你才能輕鬆做到,餓了也不難受。
很多人說,我不吃麵就吃不飽,其實不是吃不飽,而是吃不爽。
因為,你長期刺激血糖,同時會刺激大腦某一個區域,會產生多巴胺,讓你滿足,幸福,這個原理和吸毒類似。也就是說,你不吃米麵糖,你就會覺得自己沒吃爽,少點什麼,欠點什麼。
減少米麵,用好的脂肪代替,慢慢切換供能模式,用脂肪供能,你就可以輕鬆斷食,輕鬆瘦身。
過年期間,如果你想保持身材,千萬不要一日吃三餐,最多兩餐,如果平時吃零食多,就吃一頓正餐就可以。
現代人,不需要大量體力勞動,根本就不需要吃3餐,吃兩餐或者一餐更合適,當然,如果你是體力勞動者,可以適當多吃一些。
如果你是孩子,還在長個子,長身體,可以吃一日三餐。
如果您是體力勞動者,上午和下午都有繁重的體力勞動,可以吃一日三餐。
對於糖尿病患者,如果想改變一日三餐的習慣,一定要慢慢切換,如果出現低血糖,可能有危險。
我覺得,需要減肥的人群,25歲以上的成年人,如果不是體力勞動者,真的沒有必要一日三餐,一定要想辦法轉到一日兩餐,如果你可以做得,其實一日一餐也可以。
對於老年人來說,一定要想辦法少吃,吃多了,真的會折壽,如果您想多活幾天,就要學會斷食,少吃,才是最健康的飲食方式。
如果想斷食,少吃,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穩定血糖,而低碳飲食,是穩定血糖最好的飲食方式。
傳統的高碳水飲食,只會讓你越吃越餓,越吃越多,越來越胖。
大德昌中醫院開設門診部、住院部,住院可享受城鄉居民,職工醫保待遇,設施齊全,環境優美,獨立衛浴。
我院是以中醫及頸腰椎病專科為特色的綜合性醫院,開設中醫內外婦兒,頸腰椎病專科,針灸理療科,西醫婦科,外科(男科泌尿),口腔科,影像科,檢驗科等。
頸腰椎病專科以內熱式針灸、穴位注射、骶管注射、三維復位、理療等療法為基礎,射頻消融為特色的診療科室。專治頸椎病、腰椎間盤突出、滑膜炎、肩周炎等,特色鮮明、效果顯著,3-5天即可見效!
醫院秉承「看病明白、檢查準確、合理用藥、花錢清楚、保證質量、服務滿意」的醫院精神。堅持公益性質,以病人為中心。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深化改革,開拓創新,優化服務流程,提高醫療質量,保障醫療安全。
諮詢電話:67096677 67274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