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是脊椎動物·紅交嘴雀。
脊椎動物·紅交嘴雀
Loxia curvirostra
脊椎動物,鳥綱,雀形目,燕雀科,交嘴雀屬。別名交喙鳥、青交嘴。棲息於海拔2000—4000米左右的高山針葉林。國內分布於青海、甘肅、四川、雲南、西藏等地。照片攝於香格裡拉。
紅交嘴雀是一種較為嬌小的鳥類,體重約28—48克,體長約145—175毫米。成年雄鳥和雌鳥長相相似,區別在於雄鳥通體為磚紅色,上體顏色較暗,腰部為鮮紅色 ,翅膀尖和尾處為黑褐色。雌鳥通體大部分為暗橄欖綠或染灰色,腰部為淡綠色或鮮綠色,頭側為灰色 。雌雄鳥在一起堪稱鳥類界的「紅花」配「綠葉」。
紅交嘴雀最神奇的地方在於它的喙,在人們的認知裡,鳥類的喙都是上下吻合,左右協調的。但是紅交嘴雀的喙卻是上下彎曲,呈左右交叉狀,因此也被稱為「歪嘴雀」。
研究發現,這樣的演化是因為紅交嘴雀是一種以植物種子為食的鳥類,它的主要食物包括落葉松、紅皮雲杉、魚鱗雲杉、臭雲杉、臭冷杉、赤松等針葉樹種子。這樣交叉彎曲的喙就是天然的「松子鉗」,能夠幫助紅交嘴雀非常輕鬆地破開這些種子厚厚的外殼,吃到裡面的松仁。
和上一期介紹的胡兀鷲一樣,紅交嘴雀的繁殖期也是在冬季。每年11月份左右,配對成功的紅交嘴雀會選擇在距離地面20餘米高的松樹上築巢。雄鳥和雌鳥會合作將細松枝、細杉枝等編織為結實的深碗狀鳥巢,並在巢內墊羽毛、乾苔蘚等細軟之物為鳥蛋以及雛鳥保暖。這樣的鳥巢一般只用8—9天就能建成。
巢築成功後雌鳥便開始產卵,一般情況下每窩產卵 3—5 枚,經過 17天孵化期後雛鳥破殼而出。這個時候,雌鳥會留巢照顧雛鳥,雄鳥負責外出覓食。研究發現,紅交嘴雀之所以選擇在冬天繁殖,是因為冬季的寒冷和食物的匱乏導致很多天敵進入了冬眠狀態,沒了天敵的威脅,雛鳥的存活率可以大幅提升。
彭建生,藏族,生態攝影師,香格裡拉攝影家協會副主席。長期奔波於青藏高原與橫斷山區,致力用鏡頭詮釋自然之美,生態之美。
統籌:連惠玲
文字整理:田源
海報設計:鄭弼尹
》》戳圖進入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