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的日本電影《花火》(Hana-bi),是在人們質疑導演北野武已江郎才盡之際的北氏的轉型之作,也是典型的「很北野武」的片子,後來在阿根廷、法國、日本和俄羅斯等國,捧回一大把獎勵回來,證明這個集編劇、導演、主演於一身的北野武的實力猶存、寶刀不老。
電影講述一個苦逼的日本被退職警察的悲情故事。
北野武飾演警察西佳敬。在一次抓捕犯人的過程中,兩位同事一死一傷,他攬責於己,遭到免職處分。之前他年僅4歲的愛女死去,給他及妻子以毀滅性打擊,妻子甚至患上抑鬱症;後來妻子又查出白血病,將不久於人世。免職之後的前警察西,耐心地策劃實施了一場搶銀行行動,並用錢給因傷致癱、酷愛繪畫的警察同事買來昂貴的帽子和畫筆,給已故警察同事家的未亡人送去溫暖,還償還了因故借來的巨額高利貸的本金,又因不肯償還高利貸的利息而與放貸公司的打手周旋、糾纏,直到殺盡放貸公司的幾乎全部人,犯下更多罪行。生路的末端,西攜帶妻子開始了最後的旅行,從花開的南方到積雪的北方,又到南方的海邊。最後在兩名警察的追捕下,鏡頭高抬,海邊響起兩記槍聲……
說電影「很北野武」,就是講其中濃濃的北野武印痕,真正也叫個「踏石留印」。片頭對一個擦車青年的屁股一頓猛踹,看不慣北氏電影的人們一定會責怪,這是什麼道理,人家幫你擦車,不小心摔了一跤,你還踹上了?後面旅行途中的大海邊,也是一個不識趣的青年人挖苦了西的給枯花澆水的妻子,又是挨了一頓大踹,海水裡冒出血浪來。話說日本青年在電影裡也真是滿經得起踹,都是踹過後,又爬起來,屢挫屢起,有的還在後面伺機作了註定失敗的反抗或「復仇」。
片中那些鏡頭切換、情節往復、意念跳躍,也是十足的北野武標識。在病房裡的打火機一按,醫院樓下的格鬥槍聲便響起,嚇你個措手不及,引得B站少年們無不得意而好心地在片中彈幕提醒「前方高能」,同時引來一陣輕鬆的謾罵。
個人以為,《花火》中最為出彩的,最為個性化的,還是旅行途中前警察西與妻子的各項浪漫橋段,諸如,妻子看雪落入雪溝裡,西去將她抱將上來;妻子在汽車裡拿出一副撲克牌,一張張背面給西猜,西竟然張張牌點花色都猜對;兩口子隨身帶著一副拼板,卻怎麼也拼不出一個數字「5」,結尾終於拼出;兩口子拿了相機搞延時自拍,結果一輛汽車橫過、拍攝失敗;在爺爺告訴小孩子某寺廟的鐘得等到晚上才會被撞響時,西在爺孫剛剛走到寺廟門口立即就去撞響了鍾;自然,那個海邊放花火的鏡頭,肯定更是北野武的得意之作,花火大約與日本人的櫻花情結一樣重要(《小偷家族》裡也是柴田治一家在窗口看隅田川的花火大會),燦爛更美麗,曾經輝煌卻如此短暫就消失……
以上這些浪漫情節(遠不止這些)的累積,一直到最後,妻子說出「謝謝你」,這大概是自閉的妻子對於一輩子忙於警察工作的丈夫的最震撼的頌詞了,此時西攬妻入懷,海邊的鏡頭如此安靜、綿長。
對於一輩子與壞人打交道的警察,北野武的形象、氣質、作派大抵再神似不過,動輒踹人一腳的範式、筷子戳人眼睛的敏捷、三拳兩掌就致壞人於死地的神勇,一本正經的面帶壞笑,冷麵鐵漢形象,真是匹配貼切到無以復加。
然而,也正是這種鐵面冷漢與上述溫情脈脈的情節的對比,才產生了一種奇特的效果,那效果就是越溫馨越幽默,越溫馨越古怪,形成一種有趣的反差,這可能就是《花火》裡前後對照、主人公在職中與解職後的對照、生存的艱難與短暫的安靜美好的對照,當然也是一種越溫暖越心痛的對照。
一定要找一個故事與這個對照來比一比,那就只有北野武的傑作《菊次郎的夏天》裡的菊次郎的作為,可以與之媲美了。而菊次郎的整個故事屬於輕鬆喜劇,花火裡的前警察西的經歷,已是對於這個資本主義國家警察制度的質疑與拷問!嘿嘿!(作者:長沙鳥叔)
注2019年2月22日寫,圖片均為網上搜得,謝謝原圖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