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灰的自習室 ,ID:uptogetherup】,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原文作者聯繫
最近恰巧有如何寫簡歷的培訓,同時也學習了如何修改簡歷,加上輔導了一些同學修改簡歷和面試的經驗,所以今天就想系統梳理一下這次培訓的內容。
簡歷的本質與流程
寫簡歷,最重要的功能就是,讓用人單位能夠快速識別到「你的價值」,從而突圍進入面試流程。這一點之所以很重要,是因為部分HR並不一定會懂業務,所以簡歷如果不是特意設計的,那麼Ta很可能get不到你的能力價值。
這一點在任何教寫簡歷的基本上都會說,比如知乎啊,公眾號文章啊,就不再贅述為什麼了。
一言以蔽之,寫簡歷的過程就是將自身經歷與崗位要求無限匹配的過程。匹配度越高,進入面試的概率也就越大。
撰寫簡歷的流程可以簡單分成四個步驟:拆,寫,檢,改。
01 拆
既然寫簡歷的過程就是將自身經歷與崗位匹配的過程,那麼第一步就是要做的動作,就是拆。
這裡的拆包含兩個部分:拆自己的過往經驗,和拆崗位JD的勝任要求。
拆過往經驗:
在梳理自己過往經驗的過程中,求全而非求精,因為你並不會知道未來你要求職的崗位會要求什麼,所以大而全,就可以在匹配階段更從容。
梳理的結構可以按照Star法則進行組織:在什麼時候遇到了什麼樣的問題,用什麼樣的方法最終取到了什麼樣的成績。
這個環節不要求語句精煉準確,而是求細節完備,畢竟同樣的工作內容,通過不同的修飾詞和邏輯順序,可以達到完全不同的語境效果。
拆崗位勝任要求:
拆JD就相對比較簡單了,因為你需要做什麼,都寫到JD上去了,你要做的就是搞清楚JD上到底寫的都是啥,搞清楚每句話是想要讓你做什麼,解決什麼問題。
完全拆完之後,就是匹配了,即寫的程序。
02 寫
寫這一步,有3個具體步驟:挑選匹配,搭建骨架,完善血肉。
挑選匹配:
這一步,就是拿著崗位勝任力要求清單,去經歷去選擇合適的素材。就像去超超市購物,我拿著購物清單去超市尋找我想要購買的東西。
在這個步驟中遇到的最大挑戰,就是匹配度的問題:依據相關性排序,有強相關,弱相關和不相關三個等級。
強相關是較完美的,基本上可以直接一一對應;
弱相關就是雖有經驗,但是KPI導向或者目標不太一樣。比如同樣是社群運營崗位,目標崗位要的是你搭建社群體系的能力,而我可能具備的是社群服務與執行,兩者的能力在具體細節上弱相關。
不相關就比較棘手,就是人家要的你沒用。比如目標崗位要求你有內容產出能力,但是你完全沒寫過文章;比如要求你懂SEO,但是你過去連這類的文章都沒讀過。
弱相關的解決方案有兩種:
第一,重新到「拆」去回顧是否在過往有類似的經驗,最好可以搜索到「弱相關」的經驗;
第二,自己馬上上手做一遍。比如做個公眾號,去知乎寫文章,就是可以立竿見影的「內容生產經驗」;
匹配之後,要做相關度的分析,如果匹配度太低,那就說明你的目標有問題,需要調整預期崗位,建議重新回到「拆」,繼續找JD拆。
如果匹配度不錯,比如70%左右(拍腦袋的),就可以開始搭建骨架了。
搭建骨架:
在這一步,是開始針對性進行簡歷搭建。在求職經驗中,定製化簡歷的通過率要遠遠高於廣撒網式的簡歷,所以,如果是針對意向崗位,至少要做到「定製化」。
這一步其實就簡單了,網絡上找個你比較欣賞的簡歷模板,做微調和修改即可。
如何搭建經歷框架:
經歷順序(相關性高的往前排,如果影響到時間排序,可以用相關經歷把相關性高的經歷前置,確保HR第一眼看到的是相關度最高的經歷)經歷標題(標題儘量突出公司行業相關度)經歷描述 (做過崗位核心工作的哪些模塊,怎麼做的,成功如何)經歷篇幅(相關性高的經歷篇幅至少要佔簡歷1/3以上)
填充血肉:
在描述工作內容是,需要藉助STAR法則,參考以下結構:
公司名稱(XX投資),崗位,城市,時間 公司是處於個行業哪個賽道XX地位,部門主要對XX類型產品的XX模塊(是品牌宣傳、還是引流、還是)負責,核心的3個指標,你個人主要負責的工作模塊+主要業績完標情況(或者是關鍵代表性的工作產出/核心解決問題)
工作模塊A:在什麼背景下,通過什麼樣的方法完成了哪些工作,該模塊工作最終完成結果如何(2行為佳)
整個填充的過程可以先完成,待全部填完之後再進行優化。
建立完成搭建,填充血肉之後,基本上初稿就定了,接下來就是「自檢」,即找出內容的問題,並完成內容的優化。
03 檢
這一環節有三個核心原則:相關性,專業性和穩定性。
相關性:
簡單講,就是讓對方一看,就認為「你能做」。這個原則核心要解決的問題,是有相關經歷但感覺不突出。
相關性不突出的客觀影響因素一般如下:
相關經歷的位置靠後。很多簡歷上來就是2段不相關的經歷,給人感覺不是一個圈子人;相關經歷描述篇幅太小,只佔1/3甚至更少的簡歷篇幅,一般是要1/2以上;標題項目不具體,沒看出來是什麼行業XX領域項目,給人感覺很水,和沒做差不多具體工作描述缺乏相關工作內容關鍵詞體現,沒看出來做啥含金量工作,感覺表達能力很差方案:
前置相關項目(按照相關度高低倒序排列)增大相關項目描述篇幅(佔簡歷1/2以上)具體化項目標題(給出項目領域)給工作裡面加體現運營基本技能的關鍵詞(用戶調研、文案策劃、活動策劃等)
專業性:
這個原則,是讓人認為你很厲害,能夠勝任。這個原則核心要解決的問題,是「經歷弱相關」。
比如我17年做過半年的個人公眾號,但是拿出來求職,依然會讓對方認為「沒經驗」「不能做」。
比如在面試輔導過程中,很多人說自己「學習能力強」但從簡歷和自述中沒發現任何可以證明你的經歷。
通常來講可能犯的問題有:
經歷描述用形容詞,自認為感知度很強;覺得自己核心工作做的不好,寫不出來;所訴經歷與目標要求不匹配,能力錯位;方案可以參考:
單獨列出來自己核心負責的工作模塊、指標可以找當前工作某個環節做的好的地方,按照Star原則描述,比如網絡感好,會選題這裡可以單獨按照Star原則講下怎麼做選題
即我能做,怎麼做,做成什麼樣,把整個表述當成是「論據」,自行判斷一下是否能夠證明你的專業性描述能夠匹配崗位的要求。
穩定性:
所謂穩定性,就是職業經歷的持續性和一份工作的持續穩定性。如果有一份工作只做了很短(1-6個月)時間/有6個月-2年的Gap期(不工作也不上學時間),會被HR懷疑穩定性。
修改建議:
如果工作在1-3個月以內,建議直接刪除此段經歷,面試問起就說休息了一下。如果工作在3個月以上,如果經歷和求職工作相關度低,可以放到簡歷下面。如果工作在3個月以上,如果經歷和求職工作相關度高,儘量把最長相關的經歷放在「相關經歷」的最前面。如果有有6個月-2年的Gap期(不工作也不上學時間),可以和面試官解釋下自己是什麼原因沒有選擇工作/進修,期間學到了哪些對目前工作有幫助的技能/專業知識。
04 改
最後就是修改和潤色了,這個環節有兩件事情要做:優化排版確保整潔性&通過面試反饋不斷迭代簡歷。
常見問題及修改建議:
A、多頁簡歷內容過多(刪減無關廢話自我介紹、重複能力描述、非相關項目活動經歷;縮小字體/行間距)
B、單頁簡歷內容過少(擴充相關經歷的工作內容描述,注意每段話最好不超過3行)
C、一個簡歷出現2種字體(改成同一種字體)
D、單獨統一模塊下的經歷排列非倒敘(不影響相關性表達的基礎上儘可能倒敘聊)
E、經歷標題未按照先「公司,崗位」後「地點,時間」順序排列(注意時間和地點放整體標題右邊)
F、未保持左對齊和右對齊(保持左對齊和右對齊)
G、時間格式不一致
以上總結一下,撰寫簡歷的四個環節:
拆——拆自己的經歷,拆崗位勝任力清單;
寫——素材匹配,搭建骨架,填充血肉
檢——相關性原則,專業性原則和穩定性原則
改——整潔性原則,不斷在實踐中優化
以上,希望對你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