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花朵財經
文|花朵財經
成立於1992年的蘇州上聲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近日提交招股說明書,擬在上交所科創板募集4.47億元用於「擴產揚聲器項目」、「擴產汽車電子項目」和補充流動資金。
據招股說明書介紹,公司是國內領先的前裝市場汽車聲學產品方案供應商,在國內同行供應商中,公司車載揚聲器產品市場佔有率第一。報告期內,公司車載揚聲器在全球乘用車及輕型商用車市場的佔有率分別為 12.20%、11.88%和 12.10%。
根據國際汽車製造協會(OICA)數據測算,報告期內公司車載揚聲器在中國、美洲、歐洲及其他市場的佔有率情況如下:
公司最近三年的營收,變化並不大,分別為12.21億,12.38億及11.95億,甚至還有小幅向下的趨勢。
按照產品來看,公司收入來源是車載揚聲器、車載功放及AVAS。其中,車載揚聲器為上聲電子近三年分別創造12.03億,11.78億,11.43億的營收,佔公司總營收的比例,分別為99.99%,99.09%及98.63%,是公司營收的主要來源。
被寄予厚望的AVAS,全稱是Acoustic Vehicle Alert System,汽車聲學警報系統。他通過汽車總線採集車速、檔位等信號,感知車輛狀態,並由單片機晶片或者 DSP處理器處理不同的聲學信號算法,最終發出不同車速所對應的警示聲音以提醒行人等其他道路使用者。
因此,AVAS是未來自動駕駛汽車的標配系統,從而受到上聲電子的重視。
雖然前景一片光明,但是AVAS最近三年為上聲電子貢獻的營收,僅僅是522.11萬,1393.49萬及1173.32萬。2019年,甚至營收下降15.8%。AVAS佔上聲電子營收的比例,分別為0.43%,1.13%及0.98%,呈現先高后低的趨勢。
分析完上聲電子的營收來源,我們再看公司的銷售區域。在疫情已經在全球蔓延的大背景下,由於各個應對疫情策略的不同,經濟復甦的力度和趨勢也不同。因此如果此時過度依賴國外市場,很可能會給公司營收造成不確定性。
上聲電子最近三年的銷售收入,分別有62.07%,63.41%,64.71%來自國外,有37.93%,36.59%及35.29%來自國內。
翻看公司的前五大客戶,前三甲分別是美國福特,德國大眾及美國博士(BOSE)。
來自海外的訂單,直接影響公司的銷售收入。2020年1-3月,上聲電子實現營業收入2.39億元,同比下降13.1%;歸母淨利潤398.67萬元,同比減少1481.37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聲稱自己和特斯拉有供應關係。但根據招股說明書中的內容,雙方的合作關係僅僅是上聲電子獲得特斯拉「定點信」。但一般情況下,獲得定點信並不等同於獲得訂單。從項目定點到最終成功量產,還需要經過產品質量測試等諸多環節,歷時較長,能否最終取得盈利,還存在較大不確定性。
利用特斯拉概念進行IPO,手法著實有些誇張。
除產品依賴國外市場外,公司實控人分散的問題也可能會影響上聲電子持續穩定經營。
「公司不存在持股50%以上的控股股東。」上聲電子表示,雖然元和資產與上聲投資實際支配公司股份表決權均超過30%,但雙方持有權益相近。任何單一股東及其關聯方無法控制公司股東大會或公司董事會,公司股東經營理念一致,治理結構穩定。
也就是說,上升電子的控制權是一場「三國演義」,上聲投資佔比35%,同泰投資佔比25%,元和投資及全資控股的元件一廠,佔比40%。
作為一家擬登陸科創板的企業,其技術先進性和模式創新性,是上市委和投資人關注的焦點。
但是翻看上聲電子的招股說明書,發現公司雖然強調「公司較早實現了車載揚聲器的國產化配套,於 90 年代成功開發出上汽通用別克轎車揚聲器系統,填補了國內組合式四聲道、雙音路結構車載揚聲器系統的空白。」
並指出「公司依靠核心技術開發和生產的產品獲得客戶和市場的認可,是公司技術實力、技術成果轉化能力的綜合體現。」
但通過研發費用的投入和產出來看,公司的技術創新表現有後繼乏力的表現。
從投入上看,上聲電子研發費用分別為4,587.80 萬元、4,977.84 萬元和 5,992.83 萬元,雖然呈現逐年上漲的趨勢,但是其研發費用率僅為3.76%,4.02%及5.02%。
也只有在2019年,其研發費用才和行業平均的5%-6%的研發費用率持平。
從研發成果上看,上聲電子依賴國外市場,必須取得國外認可的核心專利,才能順利依靠技術創新獲得訂單。
根據公司的招股說明書披露,公司2016年前取得境內專利(包括外觀專利)52項,2017年之後取得專利為15項。
而被國際市場認可的PCT國際專利,取得時間均為2014年(含)之前。
吃到草的馬兒才有研發新技術的動力。如此低的研發費用率,可能是上聲電子專利申請速度和PCT國際專利申請戛然而止的主要原因。
另外,在2020年創業板也實施註冊制改革之後,低研發費用率的上聲電子是不是應該「戰略轉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