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因殘致貧 攻克堅中之堅——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成就綜述

2021-01-14 新華網客戶端

  中國網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脫貧攻堅擺上治國理政的突出位置,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和安排,全面打響脫貧攻堅戰,包括貧困殘疾人在內的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困擾中華民族幾千年的絕對貧困問題即將歷史性地得到解決。

  由於受身體障礙、勞動能力弱、受教育程度低等因素影響,貧困殘疾人是貧困人口中貧困程度最深、脫貧難度最大、返貧率最高的特殊困難群體,也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困中之困、難中之難、堅中之堅。2016年4月24日,習近平總書記深入安徽金寨貧困村貧困戶考察精準扶貧時指出:「因病、因殘致貧問題時有發生,扶貧機制要進一步完善兜底措施。」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為殘疾人精準扶貧指明了方向。近日,記者從全國扶貧日殘疾人扶貧論壇上了解到,在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推動下,解決「因殘致貧」問題取得了歷史性的成效,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數量大幅減少,貧困殘疾人「兩不愁三保障」得到有效保障,各級黨委、政府進一步加大對貧困殘疾人的幫扶力度,不斷創新幫扶方式,提升了貧困殘疾人減貧成色,並探索總結出一系列解決「因殘致貧」的典型案例,鮮明生動釋放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殘疾人自我脫貧自我發展的意識和能力明顯增強。

  頂層設計確保如期脫貧

  9月17日,湖南長沙。在基層代表座談會上,來自湖南邵陽城步縣白毛坪鎮的90後苗族姑娘楊淑亭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了自己的創業經歷。從遭遇車禍高位截癱一度陷入貧困邊緣,到通過製作仿真花自主創業,再到成長為帶領身邊的鄉親脫貧增收的致富能手,回顧自己這些年所經歷的種種,楊淑亭充滿感慨:「沒有精準扶貧政策,就沒有我的今天,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黨和政府是我們殘疾人最堅強的後盾。」

  楊淑亭僅僅是脫貧攻堅中自身命運與家庭生活發生改變的眾多貧困殘疾人裡的一個。黨的十八大以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高度重視下,各級黨委、政府將貧困殘疾人納入脫貧大局重點推進,各項涉及殘疾人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頂層設計不斷建立完善,各項助殘扶貧政策措施不斷落實落地,使貧困殘疾人家庭的生產生活狀況發生了巨大變化。

  2015年,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決定》,這成為指導此後一個時期脫貧攻堅的綱要性文件。在精準扶貧的背景下,中國殘聯、國務院扶貧辦等26個部門聯合印發《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行動計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實現貧困殘疾人及家庭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基本康復服務、家庭無障礙改造覆蓋面有效擴大,確保現行標準下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如期實現脫貧。2018年,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於打贏脫貧攻堅戰三年行動的指導意見》中把貧困殘疾人脫貧行動作為專門一節,提出了七個方面的政策措施予以加快推進,確保到2020年,貧困殘疾人和全國人民一道全面進入小康社會。

  與此同時,精準的「活水滴灌」扶貧,真正把「到戶到人」的目標落到了實處。如今走進貧困殘疾人家中,最搶眼的就是門口張貼的「幫扶明白紙」和戶戶都有的大紅《扶貧手冊》,家中幾口人,誰是幫扶人,主要致貧原因,年度幫扶措施等等清晰列出、一目了然。

  用非常之力,竟非常之功。殘疾人扶貧政策的完善帶來的是扶貧成效的日益明顯,實施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以來,我國貧困殘疾人的數量從建檔立卡之初的700多萬減少到了2019年底的48萬人,這創造了人類減貧史上從未有過的奇蹟。

  多措並舉聚焦精準施策

  「再過一段時間肉牛就能出欄了,今年的行情不錯,估計能比去年多收入上萬元。」站在翻蓋一新的牛舍旁,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縣白圩鎮的殘疾小夥韋忠勇的眼神中充滿希望。上林縣地處我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土壤貧瘠,石漠化嚴重,當地村民長期生活在貧困之中。自開展精準扶貧工作以來,當地通過發展黑山羊與肉牛養殖產業,使像韋忠勇一樣的貧困殘疾人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門路。

  扶貧扶長遠,長遠看產業。產業助殘扶貧,因其具有持續性和穩定性,有助於貧困殘疾人通過合理發展產業項目,恢復自身的「造血能力」,成為貧困地區打好打贏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戰的根本之策。

  近年來,各地根據本地區不同的地理區位、自然資源、發展水平和技術條件,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培育適合貧困殘疾人發展的產業項目。各地也相繼開展了針對貧困殘疾人的「精準培訓」和「靶向指導」,使貧困殘疾人的自我發展能力得到增強。與此同時,針對貧困殘疾人的政策、信息、資金、技術等方面的優惠也相繼推出,各地還通過建立助殘扶貧基地,使殘疾人在「能人大戶」的帶領下,藉助各項扶貧政策,提高貧困殘疾人及家庭成員參加勞動生產的組織化程度和利益連結水平,從而將產業成果轉化為真金白銀。截至2019年,我國已有563.8萬貧困殘疾人得到產業扶持,48.6萬人接受技能培訓, 77.9萬貧困殘疾人家庭得到扶貧小額貸款支持。

  扶貧先扶智,治貧先治愚。貧窮並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頭腦空空,怕的是知識匱乏、精神不振。在教育扶貧一系列政策帶動下,我國針對殘疾人致貧原因,通過開展殘疾青壯年文盲掃盲行動、激勵特教教師愛崗敬業、提高各類殘疾人教育普及率和鞏固率,為殘疾學生量身定製技能和職業教育項目等措施,幫助貧困殘疾人賦能增智,用知識技能徹底改變「因殘致貧」的宿命。貧困殘疾兒童少年能夠通過隨班就讀、特殊教育學校、送教上門等方式接受義務教育,各地還通過對各教育階段貧困殘疾學生和貧困殘疾人家庭子女提供相應的補貼和資助,幫助其家庭減輕經濟負擔,從而進一步阻斷貧困的代際傳遞,使貧困殘疾人對自己有信心、未來有希望。

  近年來,在政府扶貧部門的主導作用和有關部門履職盡責下,各地還相繼探索了如「基層黨組織助殘扶貧」「助盲就業脫貧」「雲就業脫貧」「光伏扶貧」「資產收益助殘扶貧」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助殘扶貧方式,逐一研究解決殘疾人扶貧工作中出現的新困難新問題。與此同時,各地的社會力量也積極參與到助殘扶貧當中,越來越多的殘疾人自強脫貧典型也湧現在脫貧攻堅的戰場上,激勵著廣大貧困殘疾人樹立起戰勝貧困的信心和勇氣。

  兜底補短關注特殊需求

  「那時候感覺日子已經沒了盼頭,不知道怎麼再活下去……」家住在河南省駐馬店市關王廟鄉何莊村王莊的王獻彬今年64歲,因患有小兒麻痺症,雙下肢癱瘓,長期靠年邁的父母照顧,而在父母去世後,他的生活一下子陷入困頓之中。在了解到王獻彬的情況後,駐馬店市殘聯安排他住進了新建成的殘疾人集中託養中心,使王獻彬得到了細緻的託養照護服務,「在託養中心裡,一日三餐有保證,還能定期體檢,我再也不用為自己生活發愁。」真正實現託養一個人、解放一群人、致富一家人。

  「給錢給物不如給服務」,伴隨著脫貧攻堅進入決戰決勝的關鍵階段,未脫貧貧困殘疾人家庭的特殊困難和問題更加凸顯。特別像貧困重度殘疾人由於支出大、收入少,往往還要捆綁家庭勞動力,生活也就愈發艱難。為解決貧困重度殘疾人託養照護需求,各地一方面通過加快完善重度殘疾人託養服務配套政策措施,為貧困重度殘疾人託養服務提供更多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充分利用鄉村養老機構、福利設施、醫療機構、農村集體閒置資源等,為有需求的貧困重度殘疾人提供集中託養,還通過開發照護公益崗位,開展鄰裡照護服務,降低家庭照料支出成本,釋放家庭勞動力,進一步改善了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的基本公共服務和供給,提高了其生活質量,並相繼探索出如以河南省駐馬店市集中託養、南陽市「四集中」、河北省衡水市「老殘一體」集中託養、寧夏隆德縣「託養+」等為代表的「服務型社會救助」的方式,真正實現了「託養一人、解放一家、幸福一片」。

  康復是生命的重建,是殘疾人最迫切的需求。在脫貧攻堅過程中,各地將保障貧困殘疾人的基本康復需求作為扶貧工作的重要內容。不僅通過實施重點康復項目,使納入建檔立卡的貧困殘疾人優先得到基本康復服務,還通過為其提供醫療、輔具適配、金融等「康復扶貧」手段,進一步改善殘疾人身體狀況,提高其獨立生活、適應環境和參加生產勞動的能力,減少減輕殘疾對個人及家庭帶來的不利影響和致貧風險。截至2019年底,我國已有殘疾人康復機構9775個,僅2019年,就為314.5萬殘疾人提供各類輔助器具適配服務,基本康復服務的逐步完善為殘疾人增強生活自理和社會適應能力,平等參與社會生活奠定了重要的基礎。

  為了有效解決貧困殘疾人的困難和特殊需求,各地還實施了社保兜底、大病保險、危房改造、無障礙改造等一系列措施,進一步提升貧困殘疾人的減貧成色。目前,依託大數據、信息化管理手段,貧困殘疾人的基本數據和動態信息已可以被精準掌握;困難殘疾人生活補貼和重度殘疾人護理補貼標準不斷提高,覆蓋面不斷擴大;在農村,已有766.4萬殘疾人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有123萬殘疾人享受了特困人員救助供養,符合條件的貧困殘疾人家庭已全部納入了城鄉基本醫療保險、大病慢病保險和醫療救助範圍,家庭用於醫療方面的支出壓力明顯減弱;貧困殘疾人家庭無障礙居住環境顯著改善,住房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貧困殘疾人及其家庭成員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顯著提高。

  今年是脫貧攻堅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戰決勝之年,當前我國殘疾人脫貧攻堅已取得決定性成就。「凡作事,將成功之時,其困難最甚。」我們仍要清醒認識「因殘致貧」的長期性和複雜性以及解決「因殘致貧」問題面臨的挑戰。目前,在未脫貧的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中,大多數為勞動能力弱或無勞動能力的智力、精神、肢體重度殘疾人,脫貧難度大,返貧風險高。同時,在已脫貧的殘疾人口中有返貧風險和貧困邊緣人口中的殘疾人佔比依然很大,他們收入來源有限、家庭支出大,加上受到自身發展能力弱等因素影響,極可能再度陷入貧困或成為新增的貧困人口,更需要特別關注。加之今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更為貧困殘疾人家庭的生產生活帶來新的困難和挑戰。

  在脫貧攻堅的最後關頭,要幫助廣大貧困殘疾人最終實現脫貧「摘帽」,不僅要繼續聚焦短板,查缺補漏,將精準扶貧的力量向貧困殘疾人群體傾斜,確保「兩不愁三保障」等脫貧硬指標的如期實現。還要抓緊研究建立解決「因殘致貧」問題的長效機制,建立起精準的監測與幫扶機制,將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納入防止返貧監測,進一步完善「因殘致貧」家庭的社會救助制度,發揮市場機制在解決「因殘致貧」家庭經濟困境中的撬動作用,引導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助殘扶貧,加強和改善鄉村為「因殘致貧」家庭服務的能力,不斷引導激勵自強脫貧。

  凝心聚力,決勝小康。伴隨著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到貧困殘疾人脫貧攻堅的決戰當中,廣大殘疾人必將最終戰勝貧困,步入全面小康,與全國人民一道開啟新生活的起點。(作者中國殘聯扶貧辦)

 

相關焦點

  • ...在全國殘聯繫統助力脫貧攻堅推進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
    金秋十月,寶塔山巍峨高聳,延河水碧波蕩漾……10月30至31日,在中國革命聖地延安,一場情系殘疾人民生、聚焦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攜手助力脫貧攻堅、共建共享小康美好家園的盛會,即全國殘聯繫統助力脫貧攻堅推進貧困重度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現場會在陝西省延安市子長縣舉行。
  • 遵義脫貧攻堅綜述...
    遵義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上深耕細作、精準發力,大力弘揚「工匠精神」,把準致貧原因的真癥結、找準貧困群眾的真需求、定準脫貧退出的真措施。堅持一個節點一個節點堅守、一個問題一個問題解決、一項工作一項工作推進,咬定青山不放鬆、鍥而不捨抓落實、凝心聚力向前衝,推動遵義在戰役中攻克貧困堡壘、在大考中交出合格答卷,率先在全省徹底撕掉千百年來的絕對貧困標籤,實現了中國革命偉大轉折地的全面脫貧,取得了經得起人民檢驗、經得起歷史檢驗的偉大成就。——在脫貧攻堅這場偉大決戰中,遵義不斷印證「先飛智慧」。
  • 殘健攜手奔小康——我省精準幫扶殘疾人脫貧紀實
    作為殘疾人口大省,帶領貧困殘疾人脫貧奔小康,河南必須用非常之力,竟非常之功。  戰「疫」不鬆勁,戰貧不停步。河南如火如荼的脫貧戰場上,700多萬殘疾人,與億萬中原兒女一道,勠力同心、攻堅克難,朝著全面小康的目標奮進。  頂層設計破解難題  擺脫貧困,對於商水縣練集鎮中楊莊村村民靳玉蓮一家來說,曾經是遙不可及的。
  • 織密網格兜底線 凝心聚力助脫貧——白銀市脫貧攻堅兜底保障工作紀實
    在這場攻堅戰中,民政部門承擔著解決貧中之貧、困中之困、堅中之堅的重要職責。凝眸回望,一串串飽含愛心與溫暖的關鍵詞躍然眼前,在全市脫貧攻堅工作中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2013年至今,全市累計發放農村各類救助資金32.5億元,其中:低保金27.2億元,特困供養生活和護理補貼2.4億元,實施農村臨時救助33.5萬人次,發放臨時救助金2.9億元。
  • 恩陽殘聯以「三動」促「三有」高質量打贏殘疾人脫貧攻堅收官之戰
    、市殘疾人脫貧攻堅決策部署,以「高位推動、各方聯動、創新驅動」的攻堅之舉,既「授人以魚」更「授人以漁」,高質量實現全區貧困殘疾人從「扶起來」到「站起來」的既定目標。區委常委會、區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會、區政府常務會多次研究殘疾人脫貧攻堅工作;區委區政府先後制發《恩陽區殘疾人事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加快推進殘疾人小康進程實施意見》、《困境兒童分類保障工作實施意見》等8個政策文件,充分保障殘疾人享受各項惠殘政策。堅持小中見大,在下位執行中注重具體細化。
  • 【脫貧攻堅(海南篇)】對口服務讓殘疾人活出自信和尊嚴
    而在和新村的這個扶貧助殘車間裡,還有20餘名殘疾人和困難殘疾人家屬及困難戶如他一樣,他們通過省殘聯駐村工作隊對口幫助,不僅解決了就業難題,提升和鞏固了脫貧成果,更讓他們同健全人一樣,共享自貿港建設的風採和成就。近年來,海南基層殘疾人專職委員,在殘疾人生活和生產等方面的對口服務中,發揮了前沿的作用。
  • 堅決打贏打好殘疾人脫貧攻堅戰
    本報訊(記者張豔男實習生桑秀萍)8月5日,全區2020年殘疾人工作會議召開,總結2019年殘疾人工作,安排部署2020年殘疾人工作任務。區委副書記羅曉春、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李繼剛、副區長周虹、區政協副主席張秀榮出席會議。
  • 「脫貧攻堅(海南篇)」對口服務讓殘疾人活出自信和尊嚴
    而在和新村的這個扶貧助殘車間裡,還有20餘名殘疾人和困難殘疾人家屬及困難戶如他一樣,他們通過省殘聯駐村工作隊對口幫助,不僅解決了就業難題,提升和鞏固了脫貧成果,更讓他們同健全人一樣,共享自貿港建設的風採和成就。近年來,海南基層殘疾人專職委員,在殘疾人生活和生產等方面的對口服務中,發揮了前沿的作用。
  • 子長市:無障礙改造讓貧困殘疾人生活更便捷
    這是一戶夫妻雙殘家庭。平日裡,張志軍既要下地幹活維持生計,還得照顧病床上的妻子,每天地裡家裡跑上幾個來回,特別辛苦。子長市殘聯給徐豔芳配備了坐便椅、輪椅,又實施了路面坡化、L型灶臺、洗菜池等十多項無障礙改造,大大方便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簡單出行。
  • 夯實脫貧攻堅成果紮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
    以慎終如始的態度、紮實過硬的作風,把收官工作抓得細之又細,把繡花功夫下得實之又實  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七個國家扶貧日到來之際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各地區各部門要總結脫貧攻堅經驗,發揮脫貧攻堅體制機製作用,接續推進鞏固拓展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保持脫貧攻堅政策總體穩定,多措並舉鞏固脫貧成果。
  • 山東德州市陵城區:在脫貧攻堅中書寫「時代擔當」
    針對80%以上貧困戶屬於因病因殘致貧的實際情況,該區創新實施「村級公益扶貧周轉房」、慢性病扶貧保險、「村級扶貧專崗」和「扶貧車間」、扶貧資產確權等十項工作,從根源上解決現行標準下的絕對貧困問題。「身體不舒服,給籤約醫生打個電話。到定點醫院診療,診療費和藥費還能通過『扶貧特惠保』報銷,真是太好了。」談到這些便利,神頭鎮前屯村貧困戶張恩惠喜不自禁。
  • 「小康路上激昂前行丨宿遷的2020」系列報導之脫貧攻堅篇
    在宿遷,像胡笑一樣實現穩定脫貧的低收入戶不勝枚舉。近年來,圍繞「緩解相對貧困,縮小收入差距,實現共同富裕」主題,宿遷在脫貧攻堅的道路上堅持突出工作重點,創新體制機制。去年年底,全市低收入人口和省定經濟薄弱村收入分別達到11051元、41萬元,三個省級幫扶重點縣摘帽,三大片區面貌明顯改善,脫貧攻堅任務全面完成。
  • 熱點觀察|這是考驗脫貧攻堅最終成效的一把尺子
    如何高效快速提升精準脫貧的能力水平,成為考驗脫貧攻堅最終成效的一把尺子。以精準的靶向定位攻堅最後的頑疾當前,脫貧工作的「大兵團作戰」任務已經完成,留下來的是深度貧困狀態下的脫貧難題。這些難題需要加快運用「滴灌」式和「繡花」式的精準、細緻、強力的功夫來解決。
  • 內蒙古脫貧答卷丨麼永波:鞏固脫貧成果,奏響全面小康時代強音!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瞭望》新聞周刊記者專訪了內蒙古自治區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麼永波,詳解內蒙古的脫貧攻堅答卷。 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成就 《瞭望》:2020年內蒙古57個貧困旗縣全部摘帽退出,這對內蒙古來說有何深刻意義?
  • 蔣景林深入衙下集鎮、玉井鎮調研脫貧攻堅工作
    4月22日,縣人大常委會主任蔣景林深入衙下集鎮單家山村、玉井鎮苟家坪村和楊家臺村調研脫貧攻堅工作。蔣景林一行先後到五保戶林培祥、未脫貧戶李應生、邊緣戶馬廷錄、殘疾人戶林海洋等家中詳細了解每戶種植、養殖、收入等情況,仔細查看住房、飲水和人居環境,詢問子女上學、外出務工以及醫療救助、慢病卡辦理、殘疾人補助等各項扶貧政策落實情況。
  • 貧困山村展新貌——黃平縣舊州鎮小村村脫貧攻堅紀實
    脫貧攻堅顯成效 貧困山村展新貌——黃平縣舊州鎮小村村脫貧攻堅紀實李宋文日前,筆者走進黃平縣舊州鎮小村村,深入實地探訪脫貧攻堅為當地發展帶來的成效及村莊發展變化。自2014年以來,在省州市各級黨政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貧困群眾實現「兩不愁三保障」總要求,一手抓剩餘貧困人口的脫貧、一手抓已脫貧人口持續鞏固提升,進一步壓實攻堅責任、狠抓整改落實、夯實攻堅舉措、全員持續發力,脫貧攻堅各項目標任務實現了順利推進。楊再芳家以前是村內貧困戶之一,面對幫扶幹部到家慰問和筆者的採訪,他雙眼笑成了豌豆角。
  • 廣西舉行決戰決勝脫貧攻堅來賓市專場新聞發布會
    2015年底有建檔立卡貧困人口27.3萬人、貧困村269個,貧困發生率為12.1%。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我們堅持以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為指導,嚴格按照中央和自治區脫貧攻堅部署要求,壓責任、破難點、補短板、強弱項,多措並舉打好脫貧攻堅「組合拳」。
  • 瓊海結對幫扶激活「造血細胞」 貧困戶靠勤勞脫貧
    兩年前,他因患有腰間盤突出,家裡僅靠他一個人的勞動力,每天只能望田興嘆,想靠勞動致富卻力不從心。令他沒想到的是,瓊海市紀委在幫扶「駐村聯戶、結對幫扶」後,不到兩年時間,不僅幫扶他家脫貧了,也幫助其他7戶貧困戶一舉擺脫了貧困的帽子。這是瓊海市紀委在結對幫扶工作中的一個縮影。
  • 2020年脫貧攻堅應知應會知識要點
    11.黨中央提出的深度貧困特徵是什麼?  答:「兩高、一低、一差、三重」。「兩高」即貧困人口佔比高、貧困發生率高;「一低」即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一差」即基礎設施和住房差;「三重」即低保五保貧困人口脫貧任務重、因病致貧返貧人口脫貧任務重、貧困老人脫貧任務重。  12.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是如何提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