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時間可以撫慰傷痛,卻撫不去思念與記憶!
「5·12」一個永遠難忘的日子,這場災難的記憶裡有刻骨銘心的悲慟和感動。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四川汶川發生8.0級地震。
近7萬人喪生,1.8萬人失蹤,37萬餘人受傷。
本次地震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嚴重的一次地震。
震不垮的汶川精神
從救災到重建,從震後到振興,從悲情走向豪情……
時隔12年,我們今天,依然感受著「震不垮的汶川精神」。
經國務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為全國「防災減災日」。
就像是本次新冠肺炎疫情一樣,我們堅守在自己的崗位,我們儘自己的微薄之力,馳援湖北武漢。
距離2008年5.12大地震已經整整過去12年,時間可以撫慰傷痛,卻撫不去思念與記憶。
12年前的那天,你在幹什麼
震時
1
地震發生那年,那時我們正在上地理課,猶記得高老師正在給我們講解地殼知識。
只記得地震剛開始的那幾秒,我們的凳子都在搖晃,都以為是後桌的同學在捉弄自己。
後來發現事情很糟糕,然後老師組織我們從樓梯逃生。
手裡當時都拿著筆,我們在下樓的過程中,發現自己根本站不穩,即便是有幸能抓著扶手的同學,也是沒辦法站穩。
在不知不覺中,我發現自己的筆不知道什麼時候丟了。
跑到了拐彎處,發現手裡還拿著筆,緊讓把筆扔了,因為害怕在摔倒的過程中,手裡的筆會成為刺向自己或是同學的工具。
後來想想,丟掉的筆會不會妨礙後面的同學逃生呢?
這在我當時是沒有想到的,直到我們到達了操場,我才後知後覺。
所幸,本次逃生並未發生踩踏事故,經過老師們的清點人數後,發現並未有同學受到嚴重傷害,只有幾個同學終於跑下了樓,從一樓跑向操場的時候,腳下沒注意摔破了皮。
2
在公園打一宿地鋪
當時,我是住校生,當晚沒敢在學校繼續住了,因為害怕會有餘震。
也不敢回家,聽說因為地震,公交車也沒運行了。
給父母打了電話報了平安,晚上就和閨蜜一家去了附近的公園裡打地鋪,一夜未眠。
直到第二天,學校還沒通知上課,甚至已經在教學樓拉上了警戒線,手機也在教室裡沒敢進去拿。
3
回家
出了校門觀察了一下,看到已經有公交車在運行了,所以,在和閨蜜道別後,我就坐公交車回家了。
回到家裡,爸媽看到我也放下了懸著的心,可即便是回家了也不敢住在家裡,村裡組織我們到了一個比較空曠的場地,爸媽搬了一間床去空地,一家人和衣而臥。因為害怕有露水會感冒,所以,還在我們各自的床頭打了傘。
當時的我們也斷電了,所以,也不知道外界到底怎麼樣?
4
震中是汶川
後來第幾天來的電已經記不清了,才知道,本次的震中是汶川,因成都相距汶川較近,所以震感非常明顯。
後來我才知道,本次的災難是空前的……
看了新聞,一張張悲傷的面孔出現在螢屏裡,這時候悲傷似乎還算可觀的,最怕被救出的同胞已經毫無生機。
5
眾志成城,抗震救災
此時的我們集全國之力,奮力營救於受災地區,尤其是武警官兵、消防戰士、醫護人員等等,只為能夠救出更多被困的同胞。
而我們無法到達災區的人們,都在想辦法儘自己的力量幫助災區,尤其是企業家們、藝人們、平民百姓們都在捐錢捐物,希望能最大限度救災區人民脫離苦海。
這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來自死亡的恐懼、生命的沉重和國魂的強大。
6
重建家園
震後,逝去的生命已無法生還,接下來就是要救助倖存者,幫助他們重建家園。
2008年6月11日,國務院印發了《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的通知。
1.山東省——四川省北川縣
2.廣東省——四川省汶川縣
3.浙江省——四川省青川縣
4.江蘇省——四川省綿竹市
5.北京市——四川省什邡市
6.上海市——四川省都江堰市
7.河北省——四川省平武縣
8.遼寧省——四川省安縣
9.河南省——四川省江油市
10.福建省——四川省彭州市
11.山西省——四川省茂縣
12.湖南省——四川省理縣
13.吉林省——四川省黑水縣
14.安徽省——四川省松潘縣
15.江西省——四川省小金縣
16.湖北省——四川省漢源縣
17.重慶市——四川省崇州市
18.黑龍江省——四川省劍閣縣
19.廣東省(主要由深圳市)——甘肅省受災嚴重地區
20.天津市——陝西省受災嚴重地區
在各省市的援助下,經過長達12年的重建,今天的災區已經煥然一新。
只是,那些逝去的人們,我們的親人們,看不到了!
看看曾經的苦難,想想現在的自己是否足夠努力,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保我國民安康,山河無恙!
跨越12年的接力
「我應該去武漢,因為我是汶川人」
「給我一次機會,讓我報當年的恩」……
汶川護士馳援武漢抗疫的一個個故事,在今天這個特殊日子別有意義。
確實如此,在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時,來自全國的救援人員,夜以繼日搶救每一條生命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
無數醫生護士也以她們特有的愛心和大無畏精神,譜寫了一曲勇敢而美麗的天使之歌。
5月12日,是汶川地震十二年,也是國際護士節。
一場跨越12年的接力,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人在磨難中一次次奮起的不屈,在災難面前守望相助的團結。
而讓我們更感動的是,可移泰山的團結精神不僅穿越了時空,也跨越了國界。
無論是12年前伊朗人民心繫汶川災情而援助的帳篷,還是今天中國人民「心憂波斯小昭安好」而馳援的口罩,都生動詮釋了伊中之間患難與共的情誼、同舟共濟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