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網2020】短視頻、網絡直播、網路遊戲,對未成年人影響有多大?

2020-12-14 澎湃新聞

如今,網絡已經成為未成年人學習和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究竟對未成年人產生了怎樣的影響?近日,中國傳媒大學人類命運共同體研究院發布的《短視頻、網路遊戲、網絡直播與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研究報告》對此展開討論,呈現了未成年人使用網絡的最新趨勢。

短視頻

共青團中央201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20%的青少年表示「幾乎總是」在看短視頻,接近10%的青少年表示「每天看幾次」短視頻。可見,青少年作為網絡短視頻的主要受眾群體,無論在行為舉止方面,還是在心理狀態方面,都受到了短視頻的巨大影響。

趨勢1:在線學習,促進知識增長

對處於信息接收過量、注意力稀缺的未成年人來講,短視頻更容易利用零碎的時間,從而使未成年人在不經意間完成大量閱讀並隨著故事性的背景音樂實現精神上的愉悅。

短視頻的豐富性與易得性為未成年人學習知識創造了可能,智能分發和搜索功能也便於未成年人更高效地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內容。

分享與社交讓未成年人的學習帶有社交功效,更有利於增強未成年人的學習積極性。

趨勢2:激發潛能,提升參與意識

短視頻以UGC為主要內容供應手段,越來越多的青少年群體成為短視頻的生產者,很多未成年人在人生的初始階段,就成為網絡內容的生產者和貢獻者。

青少年所創作的短視頻內容,更加符合青少年用戶的心理特點,貼近他們的情感需求,能夠充分釋放他們的創作欲望,展示自身個性,提升其社會參與意識。

報告建議

短視頻應用佔據了青少年網民越來越多的時間,也引發了社會對青少年網絡沉迷風險的憂慮。由於青少年涉世未深,世界觀、價值觀尚未定型,其往往對短視頻內容「單向化」吸收,容易受到不良影響。可以將短視頻與綜合素質教育結合,拓展課外德育、體育、美育、勞育等課程,以補足紙質教材在易接受性、即時性、全面性上的不足。

網路遊戲

與短視頻相比,遊戲產品理念背後的激勵機制更為複雜,玩遊戲也更容易佔據未成年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網路遊戲為未成年人創造的是一個完整的虛擬世界,讓未成年人以與現實世界可能完全不同的方式體驗人生,來影響其行為方式和價值觀的形成,更容易對未成年人形成控制力。如果沒有外力介入或介入的時間和方式不當,未成年人重新獲得自主控制的能力就有可能下降甚至完全喪失。

此外,在未成年人網絡素養普遍處於發展階段且網絡風險意識普遍較為淡薄的情況下,沉迷於遊戲又往往容易對未成年人及其家庭的財產安全帶來危害。

趨勢1:警惕數據綁架和社交綁架

為了對未成年人形成持續吸引力,遊戲的設計者、開發者和運營者會充分利用自己所處的優勢地位以及未成年人的心理訴求,實現對未成年人時間和精力的佔有。這也是大量未成年人玩遊戲容易上癮的重要原因。

趨勢2:警惕過度、不良和危險社交

許多應用都有社交功能,但其社交功能的強度及對未成年人的時間、精力和財力產生危險的程度,存在明顯差異。按社交綁架能力進行排序,網路遊戲排第一,它對未成年人的社交綁架能力和在時間、精力、財力方面的控制能力最強,排在第二的是網絡直播,排在第三的是短視頻。

報告建議

防止不良商家和不良運營團隊設計並運營容易讓未成年人「失去自我」的網絡服務,增加未成年人的自控能力,增加家長的控制能力,設法使未成年人從容易對其身心和財產造成傷害的應用中解脫出來。

應對因各種原因沒有進入許可審批流程的零星小遊戲進行監管。這類遊戲投資規模小、收益快,經常採用「打一槍換一個地方」的策略。打擊這類小遊戲要與手機製造商聯手,讓這類小遊戲無法藉助上網終端設備登堂入室。同時要號召行業協會和廣大網際網路用戶參與治理,讓這類小遊戲無機可乘。

網絡直播

網絡直播需要傳播者(主播)進行內容生產,對設備和時間的投入成本也有更高要求,更加強調現場的感染力和實時互動,發展出產品展示、在線會議、才藝展示等服務形式。

趨勢1:成為家長、老師的教育工具

網絡直播對未成年人的成長有持續影響力。藉助強大的通訊能力和社交功能,網絡直播將成為對未成年人承擔著特殊責任的家長、老師等群體開展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徑。藉助網絡直播,可以在克服物理距離、空間限制的情況下,更好地實施教育計劃,完成陪伴任務。

趨勢2:使用頻率和時長大幅增加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導致大量正常計劃內的教學和輔導任務必須通過線上直播的方式來完成。隨著未成年人在家裡的時間增多,排遣時光也成為未成年人觀看或參與直播的重要原因。

報告建議

無論是提供直播服務的商業機構、利用直播平臺完成教學任務的教育機構,還是利用直播功能進行商業活動的組織以及任何通過直播與未成年人交流的成年人,都有義務用正確的信息內容、正當的行為方式來引導未成年人。社會各界需共同努力,防止網絡直播變成受利益支配的商業逐利活動,防止利用直播向未成年人傳授犯罪方法、傳播非法有害信息及行為方式的發生。

專家點評

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與研究中心主任 佟麗華

要解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問題,網際網路公司要引入專業人才進行管理。

大的網際網路平臺應該建立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協調機制,由主要負責人層級牽頭關注和研究,甚至需要成立專門的部門,通過具體執行、協調工作來解決未成年人保護問題。否則就會有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人心智發展不成熟的弱點來開發產品,傷害更多人。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副校長 林維

儘管網路遊戲企業提供了未成年人身份實名認證,但在進行未成年人實際身份認證過程中又有各種各樣規避的途徑,這使得這一措施形同虛設。

對此,網際網路企業本身要加強自我規制,多提供一些有助於家長履行監護職責的手段,比如更具可操作性的實人認證、帳號監管、家長模式,確保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得到更充分的保護。此外,政府和社會也要持續加大監管和監督力度。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兒童保護官員 蘇文穎

在兒童上網這個問題上,有兩點急需強調:

1

研究表明現在孩子的觸網年齡呈現低齡化,但世界衛生組織的指南明確建議2歲以下的嬰幼兒不應有任何接觸屏幕的時間,5歲以下幼兒接觸屏幕的時間每天不超過1小時,且最好在家長的陪伴下有互動地進行。培養良好的用網習慣要從小抓起,應該考慮在幼兒階段就開始友好的家庭網絡素養教育。

2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的政策構建、技術倫理和產品設計要聽取孩子的聲音,賦能兒童就是賦能未來。要尊重兒童的成長規律,考慮針對不同年齡段的未成年人,進行更為精細的制度和技術設計。

北京師範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副院長 張洪忠

要從社會角度,而不單單是從網際網路公司或者家長的角度來看待青少年用網問題。

中小學應該開設網絡素養課程,不斷提升青少年的網絡辨識能力,這在目前的中小學教育中是欠缺的。

社會組織要發揮作用,開展網路遊戲、直播等產品形態的效果測量,建立科學的測量量表,準確考察哪些網路遊戲對青少年有負面影響。

政府監管部門、網際網路公司及其他社會各界要共同發力,提高未成年人綜合保護水平和保護能力。相信隨著《網絡信息內容生態治理規定》中各項舉措的全面落實,未成年人在網絡空間將有更理想的成長環境。

中國社科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副所長 季為民

1

建立針對未成年人的網際網路運用保護規制體系。要用體系化、機制化、制度化的方式來解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問題,比如用剛性制度、法律規定和巨額罰款來限制那些一味逐利的網際網路平臺。

2

重視提升網際網路素養與健康的網絡文化建設。網絡文化已經成為影響青少年價值觀形成的重要因素。要推進網際網路對青少年價值觀引導與塑造的深入研究與實踐創新,引導與培育向上向好的未成年人網絡文化。

3

適應青少年的身心特點與獨特需要,完善網際網路的內容建設、平臺建設與認證機制,提供更多的優質公共在線教育資源,保障網絡知識內容高品位高質量,保障未成年人網際網路教育資源準確權威。

4

強化未成年人網際網路運用相關主體的責任,建立專業的監管機制與平臺,有效指導與監管青少年常用的網絡平臺,杜絕不良信息的傳播,為青少年健康用網提供保障。

中國網絡空間安全協會網絡治理與國際合作工作委員會秘書長 謝永江

未成年人是網絡上的原住民,其個人信息從一出生就已經被數位化,上網是他們與生俱來的習慣。網路遊戲提供商不能過度消費未成年人,網路遊戲產品的設計者應該遵循技術倫理。當運營商開發一個產品的時候,要去想想是不是也希望自己的孩子玩這款遊戲,這是倫理的底線。另外,政府要出重拳保護未成年人,確保未成年人利益至上。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法院綜合審判庭(未成年人案件審判庭)副庭長 張妍

現在上網成本很低,未成年人對於網絡的依賴性很大,辨別能力低,自我保護意識和法律意識相對薄弱,使得很多未成年人違法犯罪都與網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應當加強對未成年人的正面引導,讓他們學會正確使用網絡,保護自身合法權益。

同時,也要強化監護人的監護職責,並給予支持與指導,暢通家長舉報渠道。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為未成年人營造健康的網絡環境,利用網絡侵害孩子的案件或者未成年人利用網絡犯罪的案件才會越來越少。

河北省中小學生網絡安全普法歌謠

(點擊下方圖片即可收看哦)

如何辨別網絡謠言

如何辨別真假網絡新聞媒體

面臨不法侵害時

怎樣去維護自身網絡合法權益?

……

我們結合真實案例和日常管網治網的身邊事兒,專門組織拍攝了系列短視頻,讓廣大網民通過寓教於樂的短片進一步了解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的危害,識破各種網絡違法違規現象,不斷增強網絡法律意識和網絡法治素養,引導更多網民自覺參與到網絡生態治理中來,敢於向網上違法違規分子說「不」,共同營造清朗網絡空間。

01

02

03

04

05

06

來源:網絡傳播雜誌、河北網信管理執法

原標題:《【淨網2020】短視頻、網絡直播、網路遊戲,對未成年人影響有多大?》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唐山市委網信辦啟動2020「清朗」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整治行動...
    為切實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清朗的上網環境,推動網絡生態持續向好,按照省委網信辦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整治行動,結合我市實際,唐山市委網信辦從即日起至12月底,開展為期6個月的2020「清朗」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整治暨「打擊宣揚傳播暴力行為」專項行動。
  • 整治未成年人網絡環境 「飯圈」「黑界」等被點名
    近日,記者了解到,教育部、國家新聞出版署、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和市場監管總局等六部門聯合下發《教育部等六部門關於聯合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的通知》,啟動開展未成年人網絡環境專項治理行動。
  • 2020年上半年全國查處網絡「掃黃打非」案件1800餘起
    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負責人介紹,「淨網2020」專項行動中,「掃黃打非」部門嚴厲打擊淫穢色情及低俗信息,在網絡直播、短視頻、社交群組、網絡文學等領域開展專項整治,加強監管措施和要求,從嚴查辦處置了一批案事件,效果非常明顯。除網絡直播行業專項整治正積極、深入推進外,目前,行動主要在整治「軟色情」問題、查辦典型案件、處置突發傳播事件三個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果。
  • 網際網路大咖齊聚網絡誠信論壇 共話短視頻、直播與青年網絡生活
    中國青年網曲阜12月9日電 (記者 李華錫)12月7日,2020中國網絡誠信大會在山東曲阜舉行。在青年與網絡誠信建設論壇上,中國青年網副總編輯王海,映客集團副總裁、總編輯梁山,虎牙公司公共事務副總裁胥大傑,青年網絡主播代表張沫凡,圍繞「短視頻、直播與青年網絡生活」主題進行對話研討。
  • 全國人大代表楊金龍:建議未成年人網路遊戲防沉迷引入生物識別技術
    國內各地中小學生在集中上網課期間,各類事件頻發,比如玩網路遊戲致幻跳樓;沉迷「吃雞」遊戲、直播打賞「揮霍」家裡40萬元存款。「這兩年來,國家相關部委已實施一系列措施,不斷加強遊戲行業管理,獲得了社會廣泛支持,治理效果顯現,但仍存在完善空間。」楊金龍說,目前,遊戲行業正在推廣實行網路遊戲「實名認證」措施。
  • 嚴厲打擊直播、短視頻網站平臺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
    13日,國家網信辦發布關於開展2020「清朗」未成年人暑期網絡環境專項整治的通知,此次專項行動圍繞未成年人上網的重點環節,清理整治七方面突出問題。據國家網信辦有關負責人介紹,此次專項將重點整治學習教育類網站平臺和其他網站的網課學習版塊的生態問題,深入清理網站平臺少兒、動畫、動漫等頻道的不良動畫動漫產品,嚴厲打擊直播、短視頻、即時通訊工具和論壇社區環節存在的涉未成年人有害信息,從嚴整治青少年常用的瀏覽器、輸入法等工具類應用程式惡意彈窗問題,嚴格管控誘導未成年人無底線追星、拜金炫富等存在價值導向問題的不良信息和行為
  • 在網絡色情中長大的未成年人:「色情上癮,毀掉了我的性生活」
    那年,我國總共有1.37億網民,2300萬以下都是未成年人,其中大概有46%的未成年人經常上色情網站。那時候的網絡色情,主要是色情片、網絡小說、色情雜誌、連載成人漫畫等。而現在,這些數據早已經翻了好幾倍,色情的花樣也越來越多。
  • 《網路遊戲適齡提示》團體標準試行,遊戲產業聚焦未成年人保護
    新京報訊(記者 吳蘋蘋)今後,未成年人玩網路遊戲前或將能在遊戲頁面等醒目位置看到適齡提示標識。12月16日,「2020中國遊戲產業年會未成年人守護分論壇暨未成年人守護生態共建發布會」在廣州舉行,當日,一份《網路遊戲適齡提示》團體標準試行稿發布。
  • 短視頻直播平臺有哪些 十大直播平臺2020排行榜
    18183首頁 短視頻直播平臺有哪些 十大直播平臺2020排行榜 短視頻直播平臺有哪些 十大直播平臺2020排行榜
  • 盛趣遊戲譚雁峰:挖掘遊戲正向價值 守護未成年人健康網絡生活
    山松/文 12月16日上午,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主辦、中國音數協遊戲工委、騰訊成長守護平臺承辦的"2020中國遊戲產業年會未成年人守護論壇暨未成年人守護生態共建大會"在廣州召開。
  • 「淨網2020」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
    □ 法制網記者 郄建榮「淨網2020」專項行動已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全國「掃黃打非」工作小組辦公室今天透露,今年上半年,全國共查處網絡「掃黃打非」案件1800餘起,取締非法不良網站1.2萬餘個,處置淫穢色情等有害信息840餘萬條。
  • 網路遊戲成癮癥結在哪裡?
    第45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0年年初,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網絡娛樂類應用用戶規模和使用率均有較大幅度提升。截至2020年3月,網路遊戲的用戶規模達到5.32億,使用率為58.9%。  報告稱,截至2019年12月,移動應用規模排在前四位種類(遊戲、日常工具、電子商務、生活服務類)的App數量佔比達57.9%。
  • 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嚴防未成年人網課周邊出現網路遊戲廣告
    中央網信辦、教育部:嚴防未成年人網課周邊出現網路遊戲廣告 2020-12-05 13: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微博「涉黃」被罰,抖音、B站也非淨土,「網絡色情」何解?
    有鑑於此,「掃黃打非」部門曾數次約談微博公司負責人責令整改,並給予行政處罰。全國「掃黃打非」辦公室2020年7月發布「淨網2020」專項行動階段性成果時,對微博涉及問題處理情況進行了通報。據微博「蔚藍計劃」專項行動官微,自去年6月起,站方針對平臺內存在的涉黃低俗內容開展了自查自清專項處置行動。
  • 抖音被處頂格罰款,中國紀檢監察報:給直播亂象敲響警鐘
    就是這樣的假冒產品,卻在直播間賣出57820單,銷售金額達1500餘萬元。2020年12月23日,廣東省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知名主播辛巴旗下公司罰款90萬元,銷售企業罰款200萬元。直播亂象,不僅僅停留於網絡營銷。疫情期間,虎牙推出「一起學」欄目,其網課視頻下方含有大量遊戲廣告,可直接跳轉遊戲頁面。鬥魚在教育板塊中,同樣存在醒目的遊戲廣告。
  • 抖音被處頂格罰款 中國紀檢監察報:給直播亂象敲響警鐘
    就是這樣的假冒產品,卻在直播間賣出57820單,銷售金額達1500餘萬元。2020年12月23日,廣東省廣州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對知名主播辛巴旗下公司罰款90萬元,銷售企業罰款200萬元。  直播亂象,不僅僅停留於網絡營銷。疫情期間,虎牙推出「一起學」欄目,其網課視頻下方含有大量遊戲廣告,可直接跳轉遊戲頁面。鬥魚在教育板塊中,同樣存在醒目的遊戲廣告。
  • 未成年人網絡直播「隱秘的角落」:超四成App存少兒不宜內容
    作者/法治周末記者 王京仔原標題:那些未成年人網絡直播「隱秘的角落」導讀:南都個人信息保護中心選取了30款視頻、語音類直播App作為測評對象,從隱私政策合規、帳號創建及家長同意、內容建設及審核、特殊技術設計、充值打賞設置五個方面展開,考察被測App是否採取了有效措施保障未成年用戶的網絡權益
  • 刷視頻、看網絡小說……「00後」們在用手機幹啥?
    一些小說閱讀平臺存在大量色情暴力的內容,由於沒有未成年人限制模式,「虐待殺人」「亂倫」等小說點擊即看。此外,一些遊戲周邊APP成為不良信息傳播的新溫床。  初二學生王偉(化名)看網絡小說上癮,在調研中,他表示自己平時喜歡看有暴力和刺激元素的小說,比如,有打鬥和血腥場景的玄幻小說。他直言,自己看的小說暴力血腥「描寫並不多,只是點到為止」。
  • 教育部等6部門出手,嚴控未成年人遊戲時長、整治「飯圈」「黑界」
    據記者了解本次行動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一)集中整治未成年人沉迷網絡問題。重點對未落實網路遊戲用戶帳號實名註冊制度、控制未成年人使用網路遊戲時段時長、規範向未成年人提供付費和打賞服務等方面要求的網路遊戲企業或平臺進行全面整治,對未經審批違法違規運營的網路遊戲予以查處,對未採取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措施的予以限期整改。  (二)整治不良網絡社交行為。
  • 快手、火山小視頻被約談!推「少女媽媽」、直播「00後私奔」,短...
    近期「快手」「火山小視頻」直播短視頻平臺傳播涉未成年人低俗不良信息,社會輿論反映強烈,國家網信辦於4月4日依法約談「快手」和今日頭條旗下「火山小視頻」相關負責人,提出嚴肅批評,責令全面進行整改。國家網信辦依據《網絡安全法》《網際網路信息服務管理辦法》《網際網路直播服務管理規定》等法律法規,要求「快手」「火山小視頻」暫停有關算法推薦功能,並將「王樂樂」「楊青檸」「仙洋」「牌牌琦」「陳山」等違規網絡主播納入跨平臺禁播黑名單,禁止其再次註冊直播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