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就知道了|珊瑚|金龍|東珠|冬季|祭月|順治|皇帝|清朝|龍袍|萬壽

2020-12-09 騰訊網

光緒皇帝大婚典禮圖

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羨慕和嚮往能過上皇帝奢華的皇宮生活,的確,皇帝的小日子過得真叫一個舒服,作為一國之君,他們的衣食住行的都是極其考究而精緻的。

不過,若要按奢侈程度排個名,清王朝算是數一數二的了。

今天,就帶大家感受下清代皇帝的極奢生活,要知道他們的壕可都滲透到了「衣食住行」等細節的方方面面了!

【穿得太奢侈,一件龍袍價值連城!】

提起皇上的穿戴,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龍袍。

其實,皇帝的衣服可不止這麼簡單,清皇帝的衣服基本分為禮服、吉服、常服、行服、雨服和便服這六大類,其中尤以前四類最為講究。

| 禮服 |

禮服是在祭祀、朝會等重大典禮時所穿的服裝。

在清代宮廷所有的服裝種類中,禮服的等級規格最高。

皇帝禮服主要包括一下三種:

● 端罩

清 內明黃色貂皮端罩

長180cm,高118cm

估價:RMB 160,000-260,000

端罩為清代皇室冬季的皮製禮服,是皇帝、諸王、高級官員等人在冬天穿在袍服外的翻毛外褂。

它以質地、皮色的好壞及其裡、帶的顏色劃分為八個等級,區別地位的高低尊卑。

像上面這件圓領、對襟、平袖、長及膝的端罩,裡襯及左右垂帶皆為明黃色,又以珍貴的紫貂皮為面,可判定是清皇帝御用的。

● 袞(gǔn)服

清晚期 青色團龍紋暗花綢繡彩雲金龍紋二章袞服

長180cm,高118cm

估價:RMB 160,000-260,000

袞服是穿於朝袍之外的褂式服裝,為朝、祭等莊重的禮儀場合穿用的章服,只有皇帝才可穿用。

古代袞,卷同音,袞服以卷龍,十二章紋為飾,寓意「王披袞以象天」。

上面這件袞服,圓領,對襟,平袖,直身式,四開裾,綴銅鎏金鏨花盤扣五枚,石青紗質服面上帶著團龍紋暗花,兩肩及前後胸裝飾五爪正面金龍四團,配五色雲與紅色蝙蝠,以寓「洪福齊天」。

依其嚴謹的形制,精細的做工,可知其為御用之服。

● 朝袍

清康熙 藍絹繡「彩雲金龍」朝袍

估價:HKD 3,500,000-4,500,000

在清代,朝袍通常指皇帝用於在登基、大婚、萬壽聖節、元旦、冬至、祭天、祭地等重大典禮和祭祀活動時所穿的幾大類禮儀服飾。

皇帝朝袍有藍色、明黃色、紅色和月白色四種顏色,分別在祭祀天、地、日、月時穿用,而且不同的朝袍還有不同的搭配方式:

祭天穿藍色朝袍,佩青金石朝珠。

清 青金石朝珠

估價:RMB 120,000-180,000

祀地穿明黃色朝服,佩黃色的蜜珀朝珠或東珠朝珠。

清乾隆 蜜蠟朝珠

估價:RMB 800,000-1,200,000

清十八世紀 御製東珠朝珠

估價:HKD 8,000,000-12,000,000

朝日穿紅色朝服,佩紅色的珊瑚朝珠。

清 御用珊瑚朝珠 長73cm

估價:RMB 700,000-800,000

祭月穿月白色朝服,佩綠松石朝珠。

清乾隆 御製綠松石朝珠

估價:RMB 65,000-85,000

| 吉服 |

吉服包括袞服和吉服袍,這裡不禁有人要問,袞服不是在禮服之中嗎?

其實朝袍和吉服袍之外都可以穿袞服,袞服也就被算在了吉服之中。

如果袞服裡穿的是朝袍,就需要帶上披肩領,如果是吉服,則不必帶上披肩領。

● 吉服袍(龍袍)

清乾隆 御製明黃色緞繡輯米珠雲龍十二章紋夾龍袍

估價:HKD 20,000,000-30,000,000

吉服袍是我們常說的「龍袍」,主要用於重大吉慶節日以及先農壇皇帝親耕等場合。

龍袍的用色頗有講究,也十分嚴格,古人用色並非單純根據個人喜好,還同時是一種族或部落的標誌。

漢文帝劉恆的龍袍第一次採用黃色,此後長期以黃色為最高貴。

唐高祖武德年間令臣民不得穿黃色,黃色的袍就成為了王室專用之服,自此歷代沿襲下來,直到明清。

清朝 龍袍

估價:HKD 3,800,000-3,800,000

龍袍花紋也有講究,上面的各種龍章圖案,歷代有所變化,但龍數一般為9條:前後身各3條,左右肩各1條,襟裡藏1條,於是正背各顯5條,吻合帝位「九五之尊」。

清代龍袍還繡「水腳」(下擺等部位有水浪山石圖案),隱喻山河統一。

龍袍除了龍唱主角之外,連平時人們不大喜歡的蝙蝠也在其中,每個圖案都有著豐富的含義。

清順治 滿繡彩雲金龍紋滿文龍袍

估價:RMB 3,500,000-5,500,000

據清宮資料,製作一件朝袍須要依禮部定式,或是皇帝命題由內務府畫師繪製重彩工筆小樣,交總管太監呈皇帝御覽,或經內務府大臣直接審閱後連同批准件送發江寧、蘇州、杭州三處織造司分織。

清代 緙絲十二章孔雀羽龍袍

估價:RMB 3,200,000-4,200,000

江寧織造負責的御用彩織錦緞,蘇州織造的綾、綢、錦緞、紗、羅、緙絲、刺繡及杭州織造處織造的御用袍服、絲綾、杭綢等,製作過程相當複雜,一件就需耗時兩年。

清順治 金絲龍袍

估價:RMB 1,000,000-1,100,000

著名織繡專家曾談到,清朝一件刺繡龍袍的製作成本是1000兩白銀。

按照清朝的白銀價格2.837877元/克,1000兩白銀相當於現在的14.189385萬元。

也就是說,清朝一件龍袍的製作成本,大概相當於今天的14.2萬元。

而香港蘇富比拍賣公司於2006年4月拍賣的一件清乾隆御製鑲珠黃緞十二章紋龍袍,就以1526.72萬元的天價成交。

清乾隆 御製鑲珠黃緞十二章紋龍袍

成交價:1526.72萬元

| 常服 |

清 駝黃色團雲龍暗花緞常服袍

估價:RMB 30,000-50,000

常服為清代帝後穿用較多的一類服飾,既含禮服之性質,又具有吉服之作用,且多用於嚴肅、莊重的場合。

| 行服 |

清乾隆 藍色雲龍紋暗花綢鑲羊皮裡行服袍

206×126cm

估價:RMB 60,000-80,000

行服為中國古代皇帝出巡或圍獵時所穿之衣服。

清代皇帝行服,有行褂及行袍兩種。

行袍右衣裾下短一尺,綴扣袢,出行騎馬時可將衣襟扣在腰處,不騎馬時,又能把缺襟與掩襟相扣,如常服袍形制。

【吃得太講究,杯碗盤碟都是寶貝!】

我國古代皇帝就餐規則是極其考究的,滿桌珍饈就不說了,光看那些用來吃飯的行頭,就不禁叫人眼紅了。

乾清宮是內廷的主要宮殿,上圖是按照乾隆帝在乾清宮家宴的記載所擺設的。

我們仔細看看離最近的那個碗,熱菜、冷菜都可以放,還能盛湯。

清雍正 五彩龍鳳呈祥碗 直徑15cm×2

成交價:RMB 8,740,000

這個盤子也是盛菜用的,直徑17釐米,宴會上用的佳具。

清雍正 鬥彩纏枝花卉紋盤 直徑17cmx2

成交價:RMB 1,035,000

糕點、果品用這個盤子,直徑只有11.5釐米,非常合適。

清雍正 鬥彩海水龍紋盤 直徑11.5cm

成交價:RMB 682,000

宴會當然少不了酒!用下面這些傢伙來行酒令再好不過了,這樣才稱得上是君子以飲食宴樂!

清康熙 青花十二花神杯 直徑6.6cm×12

成交價:RMB 33,350,000

酒壺在這裡,高26釐米的大容量,喝個幾巡沒有問題。

清乾隆 仿永宣青花執壺 高26.2cm

成交價:RMB 805,000

出門訪友,踏青郊遊,把酒言歡,打包必備,專門盛放食物酒菜,便於攜帶行走的食盒。

花梨木酒膳挑盒(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我們再來看看皇帝用膳有多講究,金勺子、玉筷子樣樣不少!

1、銅胎鍍金掐絲琺瑯萬壽無疆碗

2、青玉柄金羮匙

3、乾隆款金胎琺瑯柄鞘刀

4、青玉鑲金箸

5、金鑲木把果叉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喝茶對於各位皇帝也是件大事兒。

清雍正 檸檬黃釉蓮瓣盤 直徑29.4cm

成交價:RMB 1,299,200

清雍正 檸檬黃釉印花紋杯 直徑8.8cm

成交價:RMB 2,750,000

這一套特別適合重陽景色,盤用來盛放茶點與果品,茶杯用來品茗,賞心悅目。

清乾隆 胭脂紅釉菊瓣盤 直徑17.8cm

成交價:RMB 1,725,000

這一套也是明朗鮮豔,正如秋天成熟的果實,有種溫暖的治癒感。

清乾隆 仿朱漆菊瓣式蓋碗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看了這麼多吃飯喝茶用的傢伙,不僅感嘆,這哪是過生活,明明就是在無時無刻搞藝術!

【住得夠精緻,家具堪比藝術品!】

談到住,就不能錯過清皇帝御用的家具了。

這些形形色色的傢伙看著確實很美,但也很講究。

要知道,非極品是很難入皇室的,家具的上的雕花更是非常精美。

據說在清朝,以前平常百姓家是無法用小葉紫檀等上等的紅木做家具的,否則是要殺頭的!

清代貴族家具的選材、造型、裝飾都極考究,不僅是滿足生活需要的,更追求一種審美情趣的滿足,在不同的場合,配合不同的家具,與環境形成一幅幅和諧的畫卷。

同時,它們的陳設方位和組合方式,也嚴格遵循了不同的禮儀制度。

【出個門夠奢華,樣樣都是大排場!】

清皇帝出門也是大排場,現藏於中國國家博物館,由清代徐揚等繪的《乾隆南巡圖》,就描繪乾隆皇帝南巡出北京正陽門的盛大場面。

第1卷 啟蹕京師 (局部1)紙本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第1卷 啟蹕京師(局部2) 紙本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清朝,隨著古代皇權的不斷加強,儀衛制度也逐漸嚴格,而且地位也不斷提升,其宮廷儀衛制度雖相比前朝有所減省。

但仍氣場十足。清朝初年皇太極的儀仗只有270人,到了向來奢侈的乾隆爺這兒,其儀仗隊伍就擴大到了2114人。

第3卷局部《渡黃河》(局部)紙本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第4卷局部閱示黃淮河工(局部)紙本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除了《乾隆南巡圖》,從故宮博物院所藏的《皇朝禮器圖式》和國家博物館藏《南郊大駕滷簿圖卷》等畫卷中,也可以看到清代皇帝出行時的完整樣貌。

其中的輅、輦、輿、旌旗、幡幢、傘扇、樂器、兵仗,以及皇帝所用的金交椅、金香爐、金唾壺等物品,總的器物竟多達660多件。

第6卷 駐蹕姑蘇(局部)絹本 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藏

此外,隨清代皇帝一起出行的儀仗中還有玉輦、金輦、禮輿、步輿等「交通工具」。

輦是用人拉著走的車子,輿則是多人抬的敞轎。

更叫無數細節控們難以自持的是,清朝皇帝儀仗中,還有金香爐、金香盒、金唾壺、金盥盆、金水瓶(一對),以及金交椅和金馬杌,俗稱「金八件」,可謂奢華至極!

第7卷 入浙江境到嘉興煙雨樓(局部)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第8卷 駐蹕杭州(局部)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第10卷局部《江寧閱兵》(局部)紙本 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要知道,皇宮同樣是一個國家最高級的辦事機構,在無數條條框框的限制下,皇帝們也很難過得自由舒心(哪怕是在他的寢宮中)。

不僅如此,他們還要日夜顧及黎民百姓的安微、制裁貪官汙吏的惡行,偶爾還要關心下後宮無數佳麗的心情……

這樣看來,清皇帝的生活,奢侈歸奢侈,但也絕非常人能消受得起的!

* 文章轉自:網際網路,侵權請告知!任何涉及版權權益問題請事先留言或加好友告知,我們第一時間說明或刪除並賠付版權費!

相關焦點

  • 清朝皇帝有多奢侈,看了這些藏品才知道!
    今天,就帶大家感受下清代皇帝的極奢生活,要知道他們的壕可都滲透到了「衣食住行」等細節的方方面面了! 【穿得太奢侈,一件龍袍價值連城!】 ▼ 朝日穿紅色朝服,佩紅色的珊瑚朝珠
  • 清朝皇帝生活有多「壕」,看這些藏品你就知道了
    從古至今,不知有多少人羨慕和嚮往能過上皇帝奢華的皇宮生活,的確,皇帝的小日子過得真叫一個舒服,作為一國之君,他們的衣食住行的都是極其考究而精緻的。不過,若要按奢侈程度排個名,清王朝算是數一數二的了。今天,就帶大家感受下清代皇帝的極奢生活,要知道他們的壕可都滲透到了「衣食住行」等細節的方方面面了!
  • 清朝皇帝有多奢侈,看這些藏品就知道!
    清十八世紀 御製東珠朝珠估價:HKD 8,000,000-12,000,000▼ 朝日穿紅色朝服,佩紅色的珊瑚朝珠清順治 滿繡彩雲金龍紋滿文龍袍估價:RMB 3,500,000-5,500,000據清宮資料,製作一件朝袍須要依禮部定式,或是皇帝命題由內務府畫師繪製重彩工筆小樣
  • 清代服飾| 皇帝禮服
    根據典制規定,皇帝的袖端各繡行龍一條。「披領」,民間俗稱為「扇肩」,其樣式兩隅略呈尖銳狀,冬季用紫貂或石青色加以海龍緣鑲嵌,夏季用石青加片金緣邊製作。文武官員、內外命婦及皇帝穿朝服時配用;所以披領也是清朝朝服最明顯的標誌之一。根據典制規定,皇帝的夏季披領上繡行龍二條。
  • 清朝皇帝奢華的一天,太震撼了!
    今天,就帶大家感受下清代皇帝的極奢生活,要知道他們的壕可都滲透到了「衣食住行」等細節的方方面面了!【穿得太奢侈,一件龍袍價值連城!】清順治 滿繡彩雲金龍紋滿文龍袍估價:RMB 3,500,000-5,500,000據清宮資料,製作一件朝袍須要依禮部定式,或是皇帝命題由內務府畫師繪製重彩工筆小樣
  • 清朝皇帝的衣櫃:傳統的剝離與再融,一件龍袍竟然承載一個時代
    以皇帝的衣著為例,看慣了清宮劇,人們對清朝的皇帝的印象就是,經常穿著一身明黃色的,繡著一條條龍紋的龍袍,頭上戴著一個鬥笠似的帽子。即使是在我們的生活中,我們也能更直觀的感受這種形式的龍袍,在一些攝影攤點上會有這種影樓裝。
  • 滿清皇室獨享的珍珠品種,現已絕跡:東珠與一般珍珠有何不同?
    東珠曾與合浦的南珠起名,甚至名聲隱隱超過南珠,但現在知道東珠的人遠不如知道南珠的人多。東珠產業在近代不斷衰落,在清朝宮廷首飾上,我們依稀還可以看到東珠往日的風採。清 點翠雲紋珊瑚萬壽東珠耳鉗東北是滿族的發祥地,清朝統治者珍視東珠,藉以表達對祖先的尊崇。所以說,東珠的「貴重」帶有一些政治色彩。
  • 滿清東珠的採捕和佩戴制度,故宮博物館東珠飾品珍藏
    東珠要達到貢品的規格必須到八分以上,一粒珍珠要在珠蚌之中生長成形需要3年以上的時間。東珠的珠蚌大多深居水底,群蚌層層環繞,形成"蛤城"。清朝前期因為竭澤而漁式的採捕,導致東珠的資源越來越少。東珠的採捕並非年年進行的,而是在皇室大婚、萬壽慶典、帝王加冕或者后妃冊封之時,吉林將軍會親自出面奏請皇帝下旨準許採捕東珠。
  • 一個普通皇帝的一天,花了多少錢丨啪啪打臉俱樂部
    今天,就帶大家感受下清代皇帝的極奢生活,要知道他們的壕可都滲透到了「衣食住行」等細節的方方面面了!【穿得太奢侈,一件龍袍價值連城!】清順治 滿繡彩雲金龍紋滿文龍袍估價:RMB 3,500,000-5,500,000據清宮資料,製作一件朝袍須要依禮部定式,或是皇帝命題由內務府畫師繪製重彩工筆小樣
  • 全面解析清朝皇室的奢華穿戴
    皇帝太后服裝上的圖案多採用龍鳳等象徵高貴的事物,配飾方面則有黃金、珍珠,琥珀、綠松石和珊瑚等。禮服類一、朝冠  清代皇帝朝冠分為冬朝冠和夏朝冠兩種。清高宗夏朝冠(臺北故宮博物院藏)二、朝服  清代皇帝的朝服也叫朝袍。它與龍袍的區別在於:一,龍袍無披領而朝袍有披領;二,龍袍為衣裳相連屬的四開裙袍,而朝袍則為上衣下裳不相連屬的裙式袍。
  • 清朝皇帝的冠帽上為何都頂著一尊佛像?為何清朝最終仍逃脫不了王朝覆滅的命運?
    皇帝的冠帽有朝服冠、吉服冠、常服冠、行服冠。冬朝冠面為燻貂和黑狐,夏朝冠面為玉草。皇帝的冠有朝冠、吉服冠、常服冠和行服冠。朝冠有冬夏之分。冬朝冠呈卷簷式,用海龍、燻貂或黑狐皮製成,外部覆蓋紅色的絲絨線穗,正中飾柱形三層金頂,每層中間飾一等大東珠一顆。環繞金頂周圍,飾以四條金龍。金龍的頭上和脊背上各鑲嵌一顆一等大東珠,四條金龍的口中又各銜一顆東珠。夏朝冠呈覆缽形,用玉草、藤、竹橋編制。
  • 清朝皇帝的龍袍能不能用水洗,真正答案是:還沒穿髒就已經換掉了
    如果您想知道,就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在我國古代封建王朝時期,皇權是神聖不可侵犯的,作為一國之君,帝王需要絕對的權力。在絕大多數人的印象中,皇帝們都要身穿龍袍,端坐於金鑾殿之上,接受百官的朝拜。
  • 清朝皇帝和官員都帶什麼樣的佛珠?
    歷史上,除了清朝皇帝沒有哪朝皇帝戴佛珠的。 清朝乾隆皇帝穿朝服佩戴紅珊瑚朝珠標準像
  • 高清照片:清朝皇后的龍袍,盡顯母儀天下的華貴氣質
    這件朝袍在明黃色紗地上,繡彩雲金龍紋、十二章紋、海水江崖等紋樣,下擺飾八寶平水紋。全身上下繡正龍、行龍共19條。整體繡工精美絕倫,紋樣豐富多彩,盡顯母儀天下的華麗貴氣與皇后崇高的地位。在清朝宮廷裡,龍紋不是皇帝的專屬標誌,太上皇、太后、皇后、嬪妃,均有一定的適用範圍。
  • 大清朝史上懸案,「生死不明」的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這一些列的疑問待待東晚君一一給你講解。前面和大家介紹了清太祖努爾哈赤、清太宗皇太極,這兩位都是大清朝的國運柱石,是他們用生命奠定了大清朝的發展與壯大,最後成為大清朝的「太祖太宗」。前人栽樹後人乘蔭,有了前面兩位老祖宗的辛勞,才有後世子孫的「萬裡江山」和大清繁榮。接下來的皇帝便可順勢而治,指點江山了。
  • 皇帝的龍袍只有黃色的嗎?不同顏色的龍袍又有什麼不同的含義?
    龍袍作為皇帝高貴的象徵之一,上面繡著龍形圖案,因此又稱作龍冠。龍袍上的各種龍章圖案歷代有所變化。今天我們就走進龍袍的歷史,聊一聊龍袍的誕生記。根據史籍記載,皇帝的龍袍都繡有9條金龍,胸前後背各一左右,兩肩各一,前後膝蓋處各二,還有一條就在衣襟裡面,那麼為什麼龍袍要繡9條金龍呢?
  • 順治皇帝帝位中途是「出家」還是「駕崩」?
    從努爾哈赤創建後金開始算的話,清朝一共經歷了十二帝,先後順序分別是努爾哈赤、皇太極、順治帝、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嘉慶帝、道光帝、鹹豐帝、同治帝、光緒帝、溥儀12位,其中一位皇帝的身世一直是個謎,今天就來講講這個皇帝傳奇的一生。
  • 清朝皇帝帽子前沿的標誌是什麼?權力的地位,加持宗教的力量
    《大清會典圖》中記載:「皇帝夏朝冠,前綴金佛飾東珠十五」。金佛是金佛牌中間的小人,有人可能會覺得有些奇怪,為何佛陀的形象會出現在滿清皇帝的帽有人猜測,這可能是因為佛陀有吉祥如意,萬事順遂的寓意,清人是通過這種方式來祝福皇帝安康。但實際上,這可能與清代皇帝的另一重身份有關。
  • 古代皇帝的龍袍價值連城,穿髒了又不能洗,他們是怎麼做清潔的
    龍袍這個東西,便是皇帝的工作服裝,作為至高無上的人,那工作服裝務必是最好的,龍袍代表的是皇權和身份,必須霸氣側漏,皇帝的龍袍上面繡有九條金龍,胸口、身後各一,左右兩個肩各一,前後左右膝關節處各二,也有一條繡在衣衫裡邊。
  • 清代皇帝大臣脖子上掛的佛珠,原來還有如此講究?
    在很多人眼裡,朝珠很像佛珠,沒錯,朝珠的源頭就是佛珠,因為清廷尤其推崇藏傳佛教,不論朝珠出現是否和這層清廷與佛教的關係有關,但是我們的確可以看到清代前期,朝珠還沒正式進入服制系統的時候,清代皇室已經在使用佛珠了,而朝珠大概在順治後期到康熙就開始作為正式禮服配飾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