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現在和田玉市場各個玉種價格的一路飄高,有人嘖嘖稱讚說,和田玉終于越來越突顯出它的價值了。而有些人則持鄙夷態度說:這都是炒作炒的,如果沒人買,那玩意兒就是石頭!這兩撥人說的其實都沒錯。那麼是什麼原因造就了和田玉的高價格呢?
市場遊資的出現
玩過股票的朋友應該對「遊資」這個詞不陌生。多指資金實力雄厚的企業或者個人團體。就像股票中的企業財團所擁有的資金儲備量可以控制一隻股票的價格。同樣,市場上任何地方只要有可控價值的方面都會有"遊資"的出現。像什麼炒房啊!炒黃金啊!炒糧食啊等等。同樣和田玉也難逃「魔掌」。
從建國到現在這四十多年裡,和田玉漲了上萬倍都不止,所以好多接觸玉石行業比較少的人感覺有點不符合市場規律,感覺炒作嫌疑非常大!我個人覺得,炒作只能算是和田玉價格上漲的一個催化劑,遊資就在其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我對遊資的印象一直不是很好,感覺他們太過野蠻,他們往往進入市場只要有一批新料出來,就直接全都買下,導致市場出現短期原料緊缺的現象,然後等價格漲起來後,再拿出存貨出售賺取暴利。10年到15年吧這種現象尤為嚴重。我記得當時跟朋友去看翡翠料子,一塊差不多出貨能在1600多萬的翡翠料子,當時起拍才1200萬,硬生生讓一波浙江人以2000萬的價格給收了,然後屯了整整1年吧,最後差不多賣了接近3000多個。當時剛入行沒幾年,真是讓我瞠目結舌。
但是現在這種現象好多了,因為一方面是現在國家改規廣義和田玉的出現,另一方面市場變大,假貨橫行,也沒原來那麼好做了,其實這對於和田玉市場是利好的,因為市場不再會那麼容易出現料荒了,一些資金量不是太大的遊資也不好進入市場了。
和田玉本身市場價值的回歸
改革開放以前,和田玉都是國家管控開採的,私下不允許交易。但是改革開放以後就不一樣了,和田玉完全市場化了,大量喜歡和田玉的人們都能從市場買到和田玉了,需求量的龐大也導致的和田玉價格的一路追高。
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也慢慢開始關注文玩古董,玉石木器等等的收藏領域。尤其是08年奧運會獎牌的金鑲玉事件,和田玉再次被炒到風口浪尖,就像國家也默認了和田玉的價值一樣。再次推動了和田玉價格的上漲。
和田玉原料確實是資源越來越稀缺
之所以"遊資"變得越來越少,也是因為這個重要的原因,和田玉好料資源越來越貧乏是不爭的事實,幾十年前河邊就能撿到的和田玉,現在挖十幾米也不一定能出好料。我覺得也是因為之前和田玉的市場混亂,導致私挖濫採的原因,導致市場上原料突然增多,市場膨脹,好多好料子價格合適就出,成品玉器也是隨便一雕就出手了,浪費了好多和田玉的好料。
但其實當時的那些好料並不是消失了,只是被一些大的玉商或者收藏家收藏起來了,就算現在價格漲了這麼多倍,依舊不願意出手。以上種種原因導致和田玉原料稀缺程度越來越嚴重,也算是和田玉價格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吧。
不過和田玉價格的上漲,我個人認為原因是非常多的,其實不僅僅是上面提到的這幾種,像人工的上漲,物價的上漲,工費的攀升,市場的需求度等等,都會導致價格的上漲。
不過怎麼說和田玉再怎麼漲,它依舊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也算是情理之中嘛。而且價格上中下區間也是一直存在的。也是能滿足不同經濟實力的群體需求的。所以不一定玩和田玉就得朝著幾千萬上奔,有時候花個幾百幾千的也是能自得其樂不是嗎?
還是那句話。和田玉收藏道路上沒有那麼多漏可撿,踏踏實實的多看,多問,多聽慢出手,每天更新文章,讓大家少交學費,多交流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