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評線】紫金e評:秉燭鑄民魂,仁愛育良才

2020-12-23 金羊網

【地評線】紫金e評:秉燭鑄民魂,仁愛育良才

中國江蘇網  作者:餘銘  2020-09-10

在眼光和視野上作表率,在能力和精神上作表率,在品質和修養上作表率,正是這些師德師風,繪就了人民教師高尚的精神底色。

一顆丹心,兩袖清風,三尺講臺,四季耕耘。教師,教誨如春風,師恩似海深。

教師是人類歷史上最古老的職業之一,也是最偉大、最神聖的職業之一。我國自古以來,「曾子避席」「程門立雪」「張良拾履」等典故,映照著中華民族尊師重教、崇智尚學的優良傳統。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把師德師風建設作為提升新時代教師素質、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首要任務,先後用「大先生」「築夢人」「系扣人」「引路人」等稱謂,表達對廣大教師的殷切期望。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教育是一門「愛人」的事業。愛是教育的靈魂,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它不僅僅是簡單的知識傳授,是「一棵樹搖動一棵樹,一朵雲推動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的過程。用仁愛之心引導學生學習,增強學習的針對性、實效性、感染力;用仁愛之心引導學生奮鬥,保持「不馳於空想,不騖於虛聲」的奮進精神;用仁愛之心引導學生追夢,把孩子對人生出彩的渴望,熔鑄到共築中國夢的歷史徵途之中。走進孩子內心,撥動學生心弦,讓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才能培養出更多有大愛大德、大情懷大擔當的人。

師德是一種「潤物細無聲」的力量,能潛移默化塑造學生的品格。有人如此評價:「教育不是注滿一桶水,而是點燃一把火」。求學時期若能遇到好老師,將是一個人一輩子的幸福。有的教師紮根山區無怨無悔,用愛心阻斷貧困代際傳遞,點亮萬千孩子的人生夢想;有的教師疫情面前風雨無阻,把學生當作測量教書育人工作「永恆的標尺」;有的教師潛心科研追求卓越,不斷開闢學術的疆土,將認知邊界向前推進。在眼光和視野上作表率,在能力和精神上作表率,在品質和修養上作表率,正是這些師德師風,繪就了人民教師高尚的精神底色。

古人云:「經師易求,人師難得。」好老師心中要有國家和民族,要明確肩負的使命和責任。「希望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積極探索新時代教育教學方法,不斷提升教書育人本領,為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習近平總書記如是強調。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個人的成長,或者社會的進步,都是一場漫長的跋涉,途中會遇到很多荊棘坎坷,教師就像一盞「明燈」,驅散夜的清冷,照亮路的前方。教育學生政治強、思維新、視野廣、人格正,為「時代新人」注入了更豐富厚重、生動深刻的內涵。

「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無論我們走得多遠,每當想起那些深深影響過我們的老師,心中總是湧起暖流。今天是第三十六個教師節,我們致敬「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向千千萬萬俯首耕耘的你們,道一聲「謝謝」!(餘銘)

編輯: 正龍

相關焦點

  • 「地評線」紫金e評:用「綠意」和「深藍」守護美麗海洋
    「地評線」紫金e評:用「綠意」和「深藍」守護美麗海洋 時間:2020-06-07 21:20:55  來源:央廣網
  • 【地評線】紫金e評:流行語,從來不止於流行
    一方面,語言本身具有反向塑造作用,當我們製造流行語時,流行語也會反過來塑造我們的思維,潛移默化地影響我們的文化內涵乃至思想深度。正如一些學者所擔憂的,部分網絡流行語帶有明顯的叛逆、頹廢等亞文化色彩,對傳統經典文化和主流價值觀帶來不小衝擊,這需要引起一定的警惕和重視。另一方面,流行語選擇愈多樣、變化愈快速,越說明網絡時代的多樣性。語言來自生活,語言空間的廣闊多變,映襯更多人舞臺的延展、成長的縱深。
  • 【地評線】南方網評:點亮「築夢」空間,託起民族希望和未來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次講話中高度評價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稱讚「教師是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強調「教師重要,就在於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次次講話高瞻遠矚,一聲聲問候溫暖人心,一封封書信情真意切,化作砥礪奮進的動力,託起民族復興的希望。
  • 【地評線】馬上就評:五少年泰山上仗義出手,孔孟之鄉的「後浪」不...
    也正因如此,在青少年的教育中更應該加強品德的教育,鼓勵他們在課堂之外更加積極主動地幫助他人、投身公益。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了解到,五位少年所在的滕州,當地教體局已決定對他們給予表彰,授予滕州市「美德少年」稱號,並在全系統開展向五名少年學習活動,這種來自官方的肯定也表明了當地對這種精神品質的重視以及對德育教育加強引導的態度。
  • 【地評線】紫金e評:在追憶中匯聚復興圓夢的強大力量
    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的背景下,我們緬懷這段歷史,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和平的可貴,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世界各國人民休戚與共、命運相連。「忘記歷史就意味著背叛」。南京大屠殺慘案已經過去了83年,但刻在心口的傷痕仍在。以國家之名祭奠同胞,就是要重溫歷史、銘記歷史,以史為鑑、開闢未來。近代,中國積貧積弱、四分五裂,中華民族飽受欺凌,中華大地飽經滄桑。落後就會挨打,自強才能自立。
  • 【地評線】紫金e評:強化「統籌」驅動,取得「雙勝」戰績
  • 【地評線】紫金e評:一橋通車 見證中國科技硬實力
  • 【地評線】紫金e評:共建公園城市,共享「高顏值」美好生活
  • 「地評線」紫金e評:致敬最美「逆行者」,春風化雨思政課
  • 【地評線】紫金e評:匯聚全民力量,夯實國家安全之基
  • 【地評線】紫金e評:全力以赴保一方安瀾,用心盡責護百姓平安
    近期,長江、淮河等流域,洞庭湖、鄱陽湖、太湖等湖泊處於超警戒水位,重慶、江西、安徽、湖北、湖南、江蘇、浙江等地發生嚴重洪澇災害,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防汛形勢十分嚴峻。進入防汛關鍵時期,各級各部門都應壓實責任、勇於擔當,堅決打贏防汛救災這場硬仗,全力以赴保一方安瀾,用心盡責護百姓平安。堅決打贏防汛救災硬仗,要壓實責任、勇於擔當。「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
  • 【地評線】太陽鳥時評:把牢法治航向,辦好「民之所望」
    同時要求各地區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戰略部署,牢牢把握依法履職、依法行政、文明執法正確航向,切實辦好「民之所盼」「民之所望」。把牢依法履職航向,推動法治政府建設。「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之魂。」政府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治國理政第一執行主體和責任主體。
  • 仁民愛物 止於至善——談傳統文化中的仁愛精神
    從「天人合一」的宇宙觀出發,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仁愛精神,要求人們替他人著想,幫助他人,珍愛生命,與天地萬物諧和共處。以下為傳統文化中表現仁的一些具體說法和例子:仁愛思想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觀念,提出仁者能渾然與天地萬物為一體,成就君子人格。
  • 【地評線】魯網網評:基層宣講要做好「後半場文章」
    【地評線】魯網網評:基層宣講要做好「後半場文章」 2020-12-14 19: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一塵不染育桃李 兩袖清風鑄師魂 - 湖南24小時
    當前位置: 首頁 > 常寧教育政務網 > 政務公開 > 新聞中心 > 教育新聞一塵不染育桃李 兩袖清風鑄師魂發布時間:2020-09-07來源:教師進修學校 陽靜 胡彥新 張羽 李榮 劉琴近日,常寧市2020年新聘特崗教師崗前培訓正式拉開帷幕
  • 固民族精神之本,鑄校園文化之魂——以優秀傳統文化培「根」鑄「魂」
    山東省聊城市東昌府區教育和體育局黨組書記、局長  於丙凱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
  • 東海縣桃林鎮:清明祭英烈 共鑄中華魂
    在桃林鎮革命烈士陵園開展「清明祭英烈 共鑄中華魂」祭掃活動。在烈士的墓碑前,大家有序的肅立默哀、獻花,表達了對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之情。在莊嚴的紀念碑前,東海建行的同志與桃林鎮桃西村的村幹部鄭重宣誓,將學習烈士們的崇高精神,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結對共建美好桃西村。活動最後,所有參加者在副鎮長趙樹華的帶領下環顧瞻仰了英雄紀念碑。
  • 在抗疫中感受中華民族仁愛精神
    2020-09-29 10:20:17 來源:新華日報仁愛精神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千百年來,仁愛精神薪火相傳、延綿不息,其作為一種文化因子潛藏在一代代中國人的文化基因裡,構成了中華民族的文化之源、精神之基,並在關鍵時刻迸發顯現出來。這次新冠肺炎疫情阻擊戰,就生動體現了對仁愛精神的弘揚和踐行。生生之謂仁。儒家十分重視生命的存在與價值。《周易》言:「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謂易。」周敦頤言:「生,仁也。」程顥說:「天只是以生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