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十三五」以來,在各項政策措施的推進下,我國師德師風建設長效機制逐步健全、教師管理制度改革深入推進、中小學教職工編制科學挖潛調劑,廣大教師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
「國將興,必貴師而重傅。」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也是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薪火相傳、後繼有人的戰略高度,為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指明前進方向,對教師工作提出明確要求。每逢教師節來臨,他或深入學校看望教師學生,或以書信形式向全國1600多萬教師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節日敬禮和祝賀。在他的親自推動下,《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關於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等一系列「直抵人心」的制度性改革相繼出臺,通過促發展、優管理、補短板,教師教育布局結構逐步優化,開放、協同、聯動的現代教師教育體系加快形成。「十三五」以來,6所部屬師範大學累計招收公費師範生3.7萬餘人,有28個省份實行地方師範生公費教育。2015-2019年,中央財政投入100億元,實施國培計劃中西部項目和幼師國培項目,培訓鄉村教師校長950萬餘人次,有力支撐起世界最大規模教育體系,為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人才和智力支持。
三寸粉筆,三尺講臺系國運;一顆丹心,一生秉燭鑄民魂。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曾在多次講話中高度評價教師的地位和作用,稱讚「教師是打造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強調「教師重要,就在於教師的工作是塑造靈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一次次講話高瞻遠矚,一聲聲問候溫暖人心,一封封書信情真意切,化作砥礪奮進的動力,託起民族復興的希望。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懷和激勵下,廣大教師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用愛心、智慧與奉獻,點亮了孩子們的未來、託舉起民族的復興和祖國的未來。他們當中,有受到習近平總書記點讚的黃大年、李保國等優秀代表,有「只要還有一口氣,就要站在講臺上」的葉連平、張桂梅等先進楷模。他們既是可信、可敬、可靠的「系扣人」「引路人」「大先生」,也是「民族的精英、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國的功臣」,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何為「太陽底下最崇高的職業」,用辛勤付出成為當之無愧「最受社會尊重的職業」。
教育興則國家興,教育強則國家強。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未來五年和中長期發展的宏偉藍圖,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教育強國的奮鬥目標,明確了「十四五」時期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的戰略任務。「經師易求,人師難得。」今天,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對教書育人的需要,對科學知識和優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迫切。人才培養,關鍵在教師。教師就像一盞「明燈」,驅散夜的清冷,照亮路的前方。 站在新的起點,我們要用更優的環境,更好的保障,為1600多萬名教師點亮「築夢」的空間,讓他們心無旁騖接續奮鬥、無怨無悔砥礪前行,匯聚教育事業改革發展磅礴力量,堅定託起民族的希望和未來。(南方網尹貴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