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對丹麥最初的印象應該是安徒生童話,這個世界上最幸福國家排行榜單上的常客,是很多人嚮往的童話王國,在丹麥文化中,有一種佔據著丹麥人生活重要組成部分的文化叫做「hygge」文化。丹麥人會用「cozy」(舒適)向他人解釋這個詞,但在他們心中,「hygge」的內涵遠遠不僅如此。如果一定要給「hygge」下一個定義,小編認為,就是做讓自己幸福的事情,讓美好與生活的不期而遇。
「hygge」所提倡的,是一種慢節奏平靜淡然的生活方式。可以和家人一起閒談於壁爐前,可以是吹著海風漫步,可以是和朋友們一起在院子裡聚會,可以是在冬天裡蓋著溫暖的毯子看電影。甚至,你不一定需要做什麼,靜靜地放空自己,享受寧靜且只有世界的時光。它是一種簡單的態度,一種閒適和愜意的感受。
幸福的定義太廣了,且「幸福″具有多樣性:好運、快樂、充實,甚至連悲哀也可以成為一種幸福。孔子的幸福是「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範仲淹的幸福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亞里斯多德的幸福是「至善」以及「靈魂合乎德性的現實活動」。我們常把幸福具象化成很多模樣,是夏天西瓜最中間的一口,是寒夜裡熊熊燃燒的炭火。但幸福有著相通之處,小到一根冰棒,大到國家理想。每個人有著自己的小確幸,與金錢無關,只是一種純粹,一種真實。
若將幸福等同於物質的充盈,則是對它的一種窄化,幸福是每個人都有權利追求和享有的。比起狹隘的快樂,我們需要的,是蓬勃,積極,美好的人生,是真誠地面對和擁抱生活。青農情濃,細數在大學平凡且感動的小確幸。
早晨起床的時間總是很匆忙,去早讀的路上買到了最後一杯甜豆漿,時間剛剛好到達教室,開啟活力的一天。上課不經意的回頭,與TA猝不及防的對視,心緒莫名的悸動,回宿舍的路上看到貓咪在樹下打盹,走上去rua了又rua。下午來到圖書館,有什麼比遇到一張空座位更讓人喜悅的呢。
在陽臺呼吸新鮮空氣,發現和室友一起養的小多肉又飽滿了,晚上去五環操場散步,轉頭看見主樓像是在跟月亮說悄悄話,明亮的燈光與皎潔的月亮輝映,不僅是視覺上的震撼,更是填滿心中的美好,再去路邊買一串糖葫蘆,生活是甜的,我也是甜的。這些平凡卻又不平凡的點點滴滴,微不足道,卻一度溫暖,讓真實的生活,變得明媚可期。
Hygge的生活,是一種獨一無二的幸福哲學,從走過的路上一顆一顆拾起過去的幸福,完完整整的裝進兜兜裡,小心翼翼的保存。在流過的時間裡,人們能夠重新發現生活裡那些失落的美好,最後達到真正的幸福。
文/朱逸凡
圖/大學生融媒體中心 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