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東之美 惟水墨寫之——品王信聰水墨山水畫

2020-12-14 大境界

文/文化中國總編、藝術評論家 高松

看到信聰這些描繪閩東風光的水墨作品,忍俊不住驚嘆!

一嘆,閩東之美,感動畫者。怪不得,信聰要畫閩東,原來這裡別有洞天。閩東寫生創作歸來的王信聰,對閩東充滿了眷戀,筆下的山水,也算是閩東之行的一個完整記錄。

閩東,是福建省寧德市的代稱。閩東依山傍海,山巒疊嶂,景色秀麗,旅遊資源豐富多彩,獨具特色。被譽為「海上仙都」的福鼎太姥山,全國獨有的屏南鴛鴦溪,被明永樂帝賜為「天下第一山」的寧德支提山,華東僅有的周寧九龍漈瀑布群,人魚和諧聞名數百載的周寧鯉魚溪,日本國高僧空海大師入唐求法的登陸地霞浦赤岸,馳名東南亞與媽祖廟同享盛譽的古田臨水宮,勝似太湖的古田翠屏湖,以及天然良港三都澳等著名景區,都是令人神往的旅遊勝地。 王信聰認為,藝術家提供最好的創作條件,就是應該去到實地寫生觀察,只有這樣,才能創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來宣傳祖國的大好河山,讓寧德的山水畫面走向全國,閩東的錦繡風光將輝煌新篇,展翅騰飛,精心畫出好的作品來宣傳閩東。

在王信聰的眼裡,閩東不僅僅四生態環境好,歷史文化底蘊深厚,而是創作素材豐富,在他的筆下,海天湖三都澳,仙巢佛窟支提山,百裡畫廊霍童溪,奇風異俗畲族鄉,太姥山,鯉魚溪,九龍漈瀑布,白水洋,東獅山等,都成了他寫生創作的資源。於是有了這些描繪閩東風光的作品。

二嘆,閩東之美,惟水墨寫之。古來中國山水畫以水墨為本,以純水墨畫古山舊水,不乏其人。然以純水墨寫現代山水,乏陳其人。究其原因,太難之故。那就不得不提到著名的焦墨法。中國畫諸多技法中,焦墨法是既古老又具有難度的表現技法。焦墨法的使用可以追溯五千年前的彩陶繪畫以及隋唐時期的壁畫,北宋的山水畫也使用了焦墨。用純焦墨創作的中國畫,以明末清初的程邃為始,現代的黃賓虹、潘天壽也時常以純焦墨作畫,以及當代張仃等人。黃賓虹先生曾說:「畫有焦墨法,最為古樸,須筆力健舉,含深秀為宜。」(《黃賓虹談藝錄》)。足見其難度之高。因為主要靠線條來表現。

王信聰的畫,從焦墨中來,到水墨中去。他的線條看似簡單,實質最富有變化和靈性,耐人尋味。又在富有彈性和韌性的線條中賦予精神內涵,體現了王信聰習學傳統的基本功。他強調突出線條筆觸,多見筆,筆筆分明,筆中有物,充分顯示中國畫線條的無窮魅力。他同時強調,他的畫不是不使用水,而是自己調出了適合的濃度,再以線條構成,墨法在筆法中,筆法也在墨法中,如此更具有滋潤感、層次感的繪畫效果。「骨法用筆」、「墨分五色」等理念,在他的焦墨畫中更得以充分體現。潘天壽認為:「用渴筆,須注意渴而能潤,所謂乾裂秋風,潤含春雨是也。近代惟垢道人(程邃)、個山僧,能得其秘奧,三四百年來,迄無人能突過之。」(《潘天壽論藝》)。竊以為,信聰在此有所突破。

或許是閩東的人文底蘊,感動了這位特別鍾情山水國畫的畫家,於是從天府之國成都遠道而來;或許是這裡的靈山秀水給了他創作不盡的素材,每幅作品都是自然的讚歌和他對生命的詩情表達,他的藝術生命也由此煥發出奪目的光華。

於是,時而形態各異,爭奇竟秀;時而藍天白雲,綠樹,青山,溪,瀑,湖,峰,巖,洞等動靜交融,剛柔相濟,碧藍澄清,恬靜秀美,一步一色,氣象萬千,變化無窮。一幅幅美麗動人的水墨作品誕生了。

興致所至,願以溢美之詞做結語:閩東之美,惟信聰水墨寫之。過乎?非過也。

藝術簡介

王信聰,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央國家機關美術家協會理事、中國田漢研究會書畫委員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畫院王信聰工作室導師、中國工筆畫學會會員、中國美術院畫家、中國工藝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現代繪畫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書畫家聯誼會會員、中央文化管理幹部學院中國水墨研究院院士、中國人口文化促進會書畫院理事、中國藝術學會會員、北京紅森尚藝畫院院長、國際中國書畫家交流促進會副秘書長、文化中國藝術顧問、河南省中國書畫家協會副主席、寧德市美術家協會副主席、寧德市藝術館特聘畫家、寧德市政協畫院畫師、北京駿隆文化藝術中心藝術總監、駿隆藝術館館長、北京九州翰林書畫院特聘講師、「農民工文化藝術之家」發起人、北京雛菊花書畫工作室主任。

曾擔任「和諧中華——海峽兩岸書畫家交流活動」藝術總監, 「明天會更好——紀念汶川地震一周年慈善愛心書畫藝術交流展組委會藝術總監、副秘書長(兼);2009年6月被中華慈善總會授予「慈善愛心書畫家」稱號;1998年入選《世界華人文學藝術界名人錄》和《世界名人錄》。先後在中國美術館、河南博物院、新疆、成都、廣東、廣西、福建等地舉辦個人畫展。作品曾被中南海、中央辦公廳、天安門城樓等單位收藏。《人民日報》、《解放軍報》、《農民日報》、《中國青年報》、《中國書畫報》以及《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等多家媒體報導。人民出版社出版《人民藝術家——王信聰專刊》、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藝術耕耘·名家名作——王信聰畫集》等。

細細品味王信聰的山水畫,平和,如春暖花開,風和日麗;飄逸,如春風拂柳,婀娜多姿;粗獷,如彪形大漢,威猛魁悟;空靈,如禪房入座,清新幽靜。

王老師的山水畫,是用心感悟生活、熱愛生活、享受生活,從生活中提取有價值的、有意義的內容,運用到藝術中去,反過來又充實人們的生活,給人們帶來新的享受。

作品欣賞

相關焦點

  • 趙建軍:水墨山水畫的「傳神」是寄寓於「骨法」之中
    水墨山水畫的「傳神」是寄寓於「骨法」之中。趙建軍作品水墨山水畫的「活性元素」便是繪畫語言。山水畫,它是面貌多元化,表現手法是多變化。這些……其種種問題日益明顯體現,一幅好的山水傳神之作,是離不開繪畫者的骨法用筆。
  • 清新典雅 山水傳情∣吳大愷水墨山水畫精品典藏
    裝飾畫的種類繁多,題材各不相同,比如花鳥、山水等,今天易從為大家介紹的是吳大愷先生的經典山水畫題材——水墨山水畫。吳大愷先生善於畫水墨山水畫,他的水墨畫壯觀灑脫,墨色豐盈的世界仿佛擁有獨特的魅力,似是有著淨化人心靈的魔力。
  • 山水畫:如何畫出最美的「水墨暈章」
    山水畫:如何畫出最美的「水墨暈章」山水畫的水墨暈章,首先得熟練於五彩用墨(濃、淡、焦、幹、溼)、用筆的技法和技巧。這樣的隨心筆墨,適合於小寫意,大寫意,破墨,潑墨……等。用筆用墨技巧:山水畫創作技巧,講究的是立意雋永,氣韻生動。畫面要形成整套以水墨為主體的表現方式。在筆法上,要以勾斫、皴擦、點染為主導,長於結構和質感的表現;在墨法上,要於以墨的濃淡乾濕為用法。整體畫面,要以潑破積烘為主導。這樣,創作的山水畫面,才是最美的「水墨暈章」。展現的是「如兼五彩」的效果,和厚重和氣韻的珍現。
  • 筆墨疏簡,水墨山水畫,清初著名畫家查士標
    查士標,紙本,水墨山水畫之二後人評查士標的山水畫筆墨疏簡。何謂筆墨疏簡?字面上理解,就是不管畫什麼都概括簡約,用筆不多,惜墨如金。查士標,紙本,水墨山水畫之四我認為,簡約也需有度,並非一味追求簡,太簡就單調、單薄了。上圖(山水畫之四),作者對前景和中景的刻畫就下了很多功夫。
  • 崔振寬畫集丨水墨卷
    唐代孫過庭的《書譜》有這樣一段話:「夫勁速者,超逸之機;遲留者,賞會之致。將反其速,行臻會美之方;專溺其遲,終爽絕倫之妙。」美術史學者鄧以蟄認為中國繪畫的發展,是繪、畫、寫的進程,即繪中有畫,畫重筆墨,而「寫」則是筆墨渾然一體地運用,「寫」包含了繪和畫。(鄧以蟄《畫法與書法的關係》,《美術》1957年7月號)前人有所謂「繪聲繪色」之語,指出了「繪」與色彩的關係,即「隨類賦採」。
  • 著名焦墨山水畫家林曉麗——水墨淡彩風景山水畫欣賞
    林曉麗非常的崇尚中國傳統文人畫,黑與白的主觀色彩,經過刻苦探索和研究,不斷的錘鍊從中獲取了獨特的語言體系,是大山淨化了她的靈魂,是雨後煙雲賜予了她智慧,並形成了鮮明的個人風格,黑白灰焦墨山水,和積墨山水,水墨淡彩風景山水畫。
  • 水墨山水韻 臺灣媒體飛瀑中品「中國山水味道」
    原標題:水墨山水韻 臺灣媒體飛瀑中品「中國山水味道」 水墨山水韻 臺灣媒體飛瀑中品「中國山水味道」 李佳贇 攝 水墨山水韻 臺灣媒體飛瀑中品「中國山水味道」 李佳贇 攝 入這一奇幽之境,今日新聞執行董事藍宜楨在為這一美景點讚之餘,也細品出了中國山水獨特的水墨意境。   「我也曾去過尼加拉瓜大瀑布,但百丈漈的水更有一種獨屬中國意境的詩意,亭臺樓榭、石橋小徑,都散布著中國傳統的文化韻味,暢遊其中,醉人醉心。」藍宜楨伸開雙臂迎接著瀑布下的如煙霧氣。
  • 畫家吳大愷水墨畫 吳大愷水墨山水畫作品欣賞
    在國內的水墨畫領域,名師佳作稀少,多以粗製濫造的流水式作品佔據市場,而真正精品佳作往往需要花費作者大量的心血時間,且考驗著作者勾斫、皴擦、點染的筆法,乃至對自然山水的情感和理解,個人身心修為格局的高低。值得注意的是,水墨山水畫融合著東方的人生哲學,常常表達出作者的藝術情感,這種情感有對自然山水的理解,有對處事為人的領悟,亦有文化、哲學、宗教等知識的融入。
  • 水墨山水畫裡的小城,沈從文的故居,享有「北平遙,南鳳凰」之美譽
    走進鳳凰就像走進了水墨山水畫。碧綠的沱江水從古老城牆下蜿蜒而過,江中漁舟遊船自由飄蕩,江岸懸崖上吊角樓,青煙嫋嫋。擺渡碼頭邊浣紗少女,笑聲朗朗。他們帶著精緻的鳳冠和項圈,戴銀越多姑娘也就越美。在虹橋右側百米之處聳立著一座古意盎然的城樓,俗稱北門城樓。這裡熙熙攘攘,當地人自豪地展示著自家的特產。尺長的古扇,簡單包裝的薑糖,印著婀娜女子的蠟染,沱江水夾雜著各種各樣帶著濃濃鄉音的叫賣聲,讓你切切實實感到鳳凰是一個真真切切的煙火小鎮。
  • 《不一樣的水墨之美》—每個人都可以玩的水墨畫
    年學前美術師範教育經歷東方愛嬰PMC資格證書美國RIE(0-3)保育教育受訓教師蒙特梭利教育(3---6)受訓教師四川省教育發展研究會專家庫 會員學前美術領域成果 :全腦藝術教育開創者學前教育新課標「十二五」重點規劃系列教材《學前兒童美術教育》編委現代應用美術教程叢書《兒童畫》編委成都愛之星教育機構創始人
  • 一曲河湟谷地的水墨讚歌
    在欣賞朱乃正先生一系列關於河湟谷地題材的水墨作品時,靈感的火花與意趣不由自主地與我產生了共鳴。當然表現河湟谷地的畫家很多,有本土的,也有留戀或震撼於青海特殊大美的,我覺得他們都尚未充分表現出黃河逶迤、丹霞翠峰、田園如詩、四季如歌的千年屬性,湟水河千年不變的濤聲;變幻莫測的光線下呈現出的超越具象形態的奇特面貌和紛繁的人間萬象。
  • 改革開放對於水墨畫的發展
    周南平 睡蓮100cmX150cm 2014同時,當代水墨山水畫還需要對傳統水墨山水畫的風格做出改進,使之適應當下的時代背景與主題,進而實現中國傳統文化與現實社會生活的融匯和有機統一。此外,運用大開大闔的畫面構圖和意象造型,施以自然天成的色彩,也能夠在朦朧悠遠的夢幻意境中,為我們展現出當代水墨山水畫的深層內涵。從水墨山水畫發展史來看,畫家需要突破前人在水墨表達方面的界限,同時,還需要立足於當下真實的內心感受和生活狀態,不斷拓展傳統的筆墨語言,進而豐富自己的畫面意象。
  • 自成一派,世界首個AI水墨畫家,將傳統中國山水畫推向全新方向
    近日,在一場跨界展覽 「Making Moments」 展會上,香港電影特效導演、跨媒體創作人黃宏達(Victor Wong)開發的人工智慧(AI)繪畫機器人Gemini,及其創作的系列寫意山水畫,吸引了眾人的關注。
  • 水墨畫之蘭花欣賞
    在古代文人中常把詩文之美喻為「蘭章」,把友誼之真喻為「蘭交」,把良友喻為「蘭客」。歷代文人墨客吟詠讚美蘭花的比比皆是,不僅指蘭優雅形態更在於它清幽芬芳。國畫蘭花一直以來都受到我們國人的追崇,是國畫花鳥畫眾多經典題材中的一種,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和親睞。
  • 馬唯中:水墨本身就是跨國界的
    「水墨」這一泛指亞洲傳統書法及山水畫的概念,在過去六十多年間已發展出新的表現方式和技巧。「水墨不單為媒介,也是當代視覺文化中重要的美學。」策展人馬唯中反覆強調藝術家對筆墨這一語言的重新審視,以及由此帶來的美學的詮釋與應用。展品不限水墨媒介,視水墨為兼容並包的美學,其架構依照傳統水墨書畫的形式和哲學底蘊,展名「似重若輕」道出水墨物質和精神層面的張力。
  • 「藝術中國」——許太學山水畫之淺談
    2017年,國畫作品《山之象》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重溫經典』第三屆婁東(太倉)全國山水畫作品雙年展」。2017年,國畫作品《山之易》入選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寫意中國·大美遼寧——第二屆中國畫水墨大展」。
  • 水墨畫的創作技巧
    它是由於我國傳統的繪畫工具(宣紙、毛筆、水墨)的特性,與「書畫同源」的用筆方法。積墨 積墨為了使畫面厚重,一次用墨不夠分量,可反覆加強。積墨積在什麼地方好呢?這是很重要的。我們在結構素描中講過,光影素描濃縮於粗線之中,這種濃縮的光影,是積墨最好的方法,但不可一律亂加,尤其結構凸起的地方不能積墨。
  • 國畫研究|賀天健談山水畫之意境
    賀天健先生的山水畫雄奇深厚,元氣琳漓,充滿著生命和活力。他的畫線條挺勁老辣, 墨色酣暢蒼渾,色彩變化多端,能根據不同的境界,把祖國河山的雄偉秀麗,充分的描繪出來。在傳統技法上精研各家畫派,能集取眾長,自出機抒,對水墨,淺絳、淡彩、重色、大青綠等設色,均深具功夫,有獨到之處。
  • 水墨畫山水畫繪畫入門技法步驟圖文詳解
    3、染畫法染畫法古代不多,是筆者在傳統基礎上變法出的畫法,特點是充分發揮了水墨的長處,水墨淋漓,韻味悠遠,畫面滋潤,意趣橫生。韻:用墨的關鍵是體現出水墨的韻味來,體現出濃淡乾濕的墨韻變化。筆墨運用:筆墨運用有四個原則應牢記。寧草勿刻,除工筆外,大小寫意畫運筆寧願潦草勿要刻板。所謂刻板,指放不開手腳,下筆運筆不果斷,而是小心翼翼的去畫。寧枯勿溼,運筆寧願乾枯慎用溼筆。枯筆是指筆上蘸墨極少,山水畫許多場合宜施枯筆,且不易出敗筆。
  • 這水墨山水,激昂壯闊,讓人嘆為觀止!
    呂少華 旅法畫家 一九四六年生 江蘇南京下關人 中國山水畫簡稱山水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