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漁期,不少寧波人為吃不到野生海鮮而發愁。但有市民發現,以往要到夏天才能看到的淡菜,竟悄然出現在了市場上。
「淡菜現在就有了?我印象中這可是夏天夜排檔的必點菜,又便宜又鮮口,現在咋上市了?」愛吃海鮮的市民張先生心裡犯起了疑問。記者對此進行了市場調查。
「提前」上市的淡菜來自哪?
淡菜的學名為「貽貝」,也稱海虹、青口,是寧波人最愛的大眾化海鮮之一,本地淡菜主要產自舟山嵊泗,集中上市期一般是7月中下旬後,是甬城夏天水產淡季的主角之一,為寧波餐館、夜排檔的當紅菜餚,好吃而不貴。
野生大淡菜個頭偏大,肉質飽滿
那麼「提前」上市的淡菜來自哪?
14日,記者對高塘、華嚴、東柳等菜市場進行了走訪,發現目前基本難覓淡菜蹤跡。記者諮詢了三四位海鮮攤主,他們表示,淡菜分為本地淡菜和外地淡菜,目前肯定不是本地淡菜的上市期,起碼「要等到天氣很熱的時候」。至於外地淡菜,「沒怎麼看到過」。
不過,在石浦飯店、M6生鮮超市等,記者追蹤到了野生大淡菜的蹤影。在石浦酒店的點菜間裡,記者發現這種野生大淡菜個頭偏大,外殼堅硬,肉質肥厚,據稱來自象山漁山列島。M6等生鮮超市也在吆喝來自象山的野生大淡菜,平均每斤價格16元多,比普通淡菜價格高出一截。
「野生淡菜吸附生長在巖石、船底等位置,需要專業人員穿戴專業設備下海挖採,人工費用較高,另外象山野生淡菜個頭較大,味道鮮美。」寧波狀元樓東部新城酒店的總廚陳繼波解釋說。
甬城飯店、生鮮店少量供應野生大淡菜
我市資深水產專家戎永敢表示,由於海域緯度、溫度的不同,來自廣東、福建等地的海鮮會比寧波、舟山更早一些上市。目前少量上市的淡菜主要來自廣東、福建等較南海域,寧波人最認可的舟山嵊泗淡菜要到7月中下旬才能成熟上市,「以前也試過提前挖採,但淡菜比較瘦,口感不好,消費者不認可」。
休漁期,寧波人有哪些海鮮「備胎」?
從5月1日起,渤海、黃海、東海及北緯12度以北的南海(含北部灣)海域集體進入休漁期, 漁船靠港,船員上岸,批發零售、餐飲酒店等禁止銷售帶魚、大黃魚、小黃魚、銀鯧、鮐魚、三疣梭子蟹、龍頭魚、蝦蛄等8種海洋捕撈冰鮮或活體水產品。在這麼長時間的休漁期,寧波人餐桌上的海鮮主題如何轉換呢?
14日,記者來到寧波水產批發市場的水產交易區轉了一圈,發現當下市面在售的海鮮大多以內海養殖、冰凍海鮮為主,新鮮海鮮已很少。為避免休漁後無魚可賣,不少海鮮攤主在休漁期前便囤了不少貨。市面上冷凍海鮮種類比較多,有帶魚、鯧魚、小黃魚、小梅魚、馬鮫魚、橡皮魚等,晚市交易仍然比較繁忙,討價還價聲、搬運魚貨的吆喝聲混雜在一起。
水產批發市場的交易場景
「凍品價格一般會比冰鮮貨便宜5%-10%,休漁後交易量每天在200多噸上下,比休漁前減少了一半。」寧波水產批發市場有關負責人介紹說,休漁期後,當下黃魚以近海養殖為主,冰凍大黃魚40元/斤,深水冰凍大黃魚80元/斤。除此之外,帶殼類海鮮受休漁影響較小,牡蠣、扇貝、玉螺、雜螺等貨源充足,來自南海的象鼻蟶、鮑魚貝、海蜆等也源源不斷地供應市場。
來自南海的象鼻蟶
此外,「洋」海鮮也種類繁多,來自韓國、日本、越南、美國、俄羅斯等地的各式海鮮空運或海運來甬。據業內人士介紹,受各種氣候、洋流影響,不同海域的海鮮嘗起來口感不同,雖然價格較高,也可以體驗異國海鮮風味。
「休漁期間,凍品、養殖海鮮、洋海鮮將成為寧波人餐桌的有力補充,吃海鮮不難。」戎永敢說。
「洋」海鮮帝王蟹和大龍蝦
冰鮮東星斑
寧波晚報 記者 周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