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上半年,以博郡、賽麟、拜騰等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紛紛「折戟沉沙」。
一片肅殺之下,向來低調的理想汽車創始人李想也忍不住唱起「苦情戲」,公開表示「理想汽車超過3200人的團隊,只有兩個VP,連高級總監都寥寥無幾,行政要求出差經濟艙都必須買折扣最低的,經濟酒店都要兩個同性在一起住。」
寥寥數語,李想勾勒出理想汽車團隊的極度節約,也透露出「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的辛酸。
理想赴美上市成功,市值緊逼蔚來
市場大環境不好的情況下,極度節約和「勒緊褲腰帶」過苦日子可以緩解資金緊張,但並不能真正解決現金流的問題。所以,理想汽車IPO,成為命中注定的事情。
北京時間7月30日晚,理想汽車正式登陸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代碼:LI),首次公開發行9500萬股美國存託股票(「ADS」),每股定價為11.5美元,每股美國存託股票代表兩股公司A類普通股。公司授予承銷商超額配股權,允許承銷商自最終招股說明書的日期起30天內可以購買不超過1425萬股美國存託股票作為超額配售股票。
同時,理想汽車透露,在本次發行完成的前提下,若干現有股東已同意通過私募向公司購買3.8億美元的A類普通股,並根據《1933年美國證券法修訂案》第S條例,豁免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登記。如果承銷商不行使其超額配售的權利,公司在首次公開募股和同時進行的私募籌集的總籌資總額為14.7億美元。
從上市當天的表現來看,理想汽車是成功的。公開數據顯示,理想汽車發行價為11.5美元/ADS,開盤價較發行價上漲34.78%達到15.5美元/ADS,當日的收盤價為16.46美元/ADS,較發行價上漲43.13%,總市值達到139.17億美元,逼近更早上市的蔚來。後者當天的收盤價為12.20美元/ADS,總市值為144.50億美元。
融資到位,李想不用過苦日子了?
根據理想汽車招股書披露,截至今年第一季度,理想汽車持有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為10.54億元人民幣(約合1.51億美元),定期存款及短期投資為23.51 億元人民幣(約合3.36億美元),合計持有資金為34.05億元人民幣(約合4.87億美元)。此外,在理想汽車IPO之前,還收到了由美團領投的 D 輪融資5.5億美元,其帳面的整體現金流約為10.37億美元。
這意味著,李想在帶領理想汽車赴美上市之前,其實已經融資到位,基本處於「不差錢」狀態。本次赴美上市,理想汽車的計劃是融資14.7億美元,從資本市場的反應來看,理想汽車已經獲得足額的認購,帳面的整體現金流進一步充裕,短期內不會存在資金壓力。
事實上,在理想汽車的鐵桿粉絲——美團網創始人兼CEO王興看來,這次IPO以後,李想已經進入一個更高的境界。用王興的原話來說就是,「那些認為李想的理想是操盤一個千億美元的理想汽車的朋友們,你們還是低估了一個數量級。」簡單翻譯一下,李想的未來是要成為像埃隆·馬斯克那樣的「超級人物」,將帶領理想汽車創造一個「中國造車神話」。
如此,你說理想汽車會缺錢,李想還要去過「苦日子」,這簡直滑天下之大稽。但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資本市場的成功不代表現實世界的成功。乘聯會數據顯示,儘管理想汽車創造了半年交付過萬的紀錄,但當前的銷量業績並不完美,從今年4月到今年6月,其月度銷量分別為2622輛、2148輛和1834輛,處於連續的環比下滑之中。
這意味著,成功登陸美國資本市場的理想汽車,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一方面,理想汽車需要繼續講好品牌故事,不斷尋求市場增量,以便維持資本市場的穩定;另一方面,隨著理想ONE市場交付量的增加,理想汽車面臨著產品質量、售後服務等多方面的考驗,需要付出更多時間和金錢來維護好用戶,避免像曾經的蔚來那樣出現車主維權等負面事件。
更為殘酷的事實是,理想汽車的首款量產車理想ONE,並沒有站到汽車產業發展的「主航道」上。作為增程式電動車,理想ONE被視為「異類」,在北京等多個城市難以享受新能源汽車「優待」政策。這傳導給李想的壓力是,必須在技術路線上做好「新的選擇」。
不過從招股書來看,理想汽車的未來產品規劃仍是一款增程式電動車,定位為全尺寸SUV。這樣,李想等於在增程式電動車這條技術路線上走得更遠,與主流技術路線更加背離。我們無法預測未來孰是孰非,但從特斯拉的「逆天表現」和蔚來的「強勢反彈」來看,李想真的很危險,不排除會再次做出「捨棄」——像放棄低速電動車SEV一樣去放棄增程式電動車。
如果這樣的結果不幸被言中,李想和他的理想汽車將不是過「苦日子」這樣簡單,而是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在那個時候,李想和他的理想汽車不僅要為轉型付出高昂的時間成本、金錢成本和技術成本,還要為穩定用戶付出巨大的信任成本和無法估量的品牌成本。
當然,這一切都只是假設,如果李想的選擇成功了,他或許真的會成為埃隆·馬斯克式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