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講武堂;(763講)怎樣解決登山、徒步後隔日的肌肉酸痛

2020-12-26 騰訊網

隔日肌肉酸痛在徒步、登山等戶外活動中較為常見,當徒步、登山者愛好者初次參加一次或者在一次較大強度的徒步、登山活動之後,肌肉疲勞酸痛會在練習後24到48小時之內出現。這種酸痛表明肌肉受到了強烈的刺激,這是由於肌肉生理的特性決定的,劇烈活動會使肌肉的肌纖維排列發生變化,部分的肌纖維會輕微發炎。這種炎症與乳酸產生的酸痛在時間上有區別,通常出現在運動後的第三天,如果在第三天之後肌肉還持續性的酸痛,表明運動負荷太大。

參加超常距離徒步和高強度山地穿越的人下肢部分肌肉比較容易出現隔日肌肉酸痛,在完成活動後,下肢肌肉的細胞受到的損傷通常非常大,一些細胞已經分解和死亡。產生酸痛的時間依據個人情況不同而不同,經常鍛鍊的人酸痛的時間可能只有一到兩天,而不經常活動的人酸痛可能會持續一周左右。一般來說,酸痛的程度隨著時間的延長會逐漸消失。

通過觀察發現,腿部肌肉力量強壯,特別是股四頭肌強壯的人肌肉酸痛的情況明顯比一般人好一些。另外,股四頭肌和腓腸肌力量平衡的人、柔韌性好的人出現酸痛的情況也會減少。

當肌肉酸痛的情況發生時,服用一些消炎藥會有一定的效果,但必須配合休息才行。避免一些使用疼痛部位肌肉的高強度練習,而使用一些全身性的低強度、短時間的有氧運動(比方遊泳),能有效緩解隔日肌肉酸痛。

.............................................................................................................................................

點亮「在看」 支持東北角,謝謝!

相關焦點

  • 徒步登山之後,如何緩解肌肉酸痛?
    這還不是最痛苦的,最痛苦的是第二天早上起床的時候,根本起不來,渾身上下,說不出的酸痛,連最基礎的穿褲子都要慢之又慢的進行。這種感覺,真的不想再體驗第二次了。我想你,也一定有過這樣的感受。當一天的行程結束,如果缺乏鍛鍊或者強度過大,會引起我們肌肉酸痛。肌肉酸痛的成因是:乳酸堆積和肌纖維結締組織損傷。
  • 徒步之後,如何有效緩解肌肉酸痛?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徒步、登山既可以鍛鍊身體,又可以陶冶情操,但是登山回來後,相信有很多朋友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渾身疲憊,肌肉酸痛得不想走動,每走一步雙腿都在顫抖。在初次參加或經過一次較大強度的徒步、登山活動後,肌肉會在之後24到48小時內出現酸痛現象,對於這種現象我們稱為隔日肌肉酸痛。
  • 戶外講武堂;(789講)徒步.登山,必須要知道的幾件事。
    徒步行走也是有其技巧的,在上坡時,重心應在腳掌前部,身體稍微向前傾,下坡時,重心則要放在後腳掌,同時降低重心,身體稍微下垂。正確的徒步方式對於膝蓋的保護可是很有用的。 另外,避免直上直下的行走,應該走「之」字形軌跡,尤其是在坡度較陡的路型,這樣會安全的多。
  • 戶外講武堂;(782講)戶外愛好者需要知道的正確登山小常識!
    對戶外愛好者來講,登山也有技巧。正確的登山方法可以很好的保護身體,尤其是膝蓋。 3.登山小叮嚀: 在爬山的時候切記要「慢慢爬」,因為登山要花費長時間,如果爬太快,一定會馬上感到疲累的!同時,為了讓肌肉酸痛的機會減少,所以要在爬山之前做一些伸展運動。下山後,則是做一些舒展背部和腿部的運動來放鬆!
  • 戶外登山徒步健行,如何保護膝關節不受傷?
    其實,爬山、徒步過程中,尤其需要調動膝關節附近的肌肉群,從這個角度講,爬山、徒步運動對這些肌肉群有鍛鍊和增強的作用,可延緩膝關節功能退化。但是在上下坡或階梯時,膝蓋的負重大約能達到其正常負重的三至四倍,壓力很大,如果不了解相關登山、徒步常識,沒做好必要的準備就盲目參與超過自己身體承受範圍的登山徒步運動,長此以往是容易損傷到膝關節的。下面就介紹一些可以保護膝關節不受傷的登山徒步小常識及運動技巧。
  • 如何解決徒步後全身肌肉酸痛的問題?
    那麼,如何在大運動量後排酸呢? 1、訓練條件  該訓練需要在運動後24到48小時後再進行,此時如果肌肉仍然酸痛,在排除肌肉拉傷和軟組織受傷基礎上,進行排酸訓練。 2、排酸訓練原理  利用緩式的肌肉全程運動,增加疼痛處血液循環,尤其是增加疼痛處肌肉深部的血液循環,清除腿部肌肉淤積的乳酸,最終達到止痛和增加恢復速度的目的。
  • 夏季徒步、登山必備裝備清單和注意事項
    其中徒步、登山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它不僅可以鍛鍊身體,還能愉悅精神,舒解心理壓力。很多人習慣早晨起來進行戶外運動,但要提醒大家:一是由於夏季清晨空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較高,導致含氧量低。二是清晨人體血液黏稠度較大,流動不暢,容易導致心血管疾病。因此,要把夏季進行徒步、登山等戶外運動的時間合理的推遲,才是最佳選擇。
  • 徒步完後腳水泡、肌肉酸痛如何處理?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戶外時一般都是防曬霜+帽子+太陽鏡。 戶外時間待時間過長,肌膚出現紅腫、刺痛、水溝、脫皮現象,此時不要再增加皮膚負擔,急救以舒緩、鎮定發紅髮熱的皮膚為先,再用溫和、無刺激、補水的保養品,加速皮膚細胞修護、再生。
  • 戶外講武堂;(764講)冬季戶外登山衣食住行指南
    該指南主要針對低海拔登山活動,高海拔地區不完全適用。文字資料整理自網絡及戶外前輩老師的經驗,需要大家的不斷補充完善。 一、 冬季戶外裝備 1、排汗內衣:一定要有良好的排汗內衣,要選擇化纖類的排汗內衣,可以保持身體乾爽。
  • 戶外登山後膝蓋疼痛無比?這些膝蓋恢復、戶外七字爬山方法請務必牢記
    尤其對於熱愛登山的驢友來說,稍不注意,就會因膝蓋損傷而斷送自己的戶外生涯。膝蓋是人體最大的承重關節,正常人的膝關節平均可承重35公斤。登山時上下坡的時候,膝蓋的負重大約是人體3~4倍,承受重量越多膝關節退化越快。如果沒有使用正確的登山技巧,膝蓋就很容易受損。
  • 徒步登山選對裝備,新款哥倫比亞戶外鞋了解一下
    平時喜歡登山徒步,鞋子磨損等問題都是我們非常在意的,正因如此,我們更換鞋子的頻率也是非常高。而暑假就要到了,小編想要穿上新鞋子去踏踏青,和好友一起登山。這時候,朋友給我安利了這款登山鞋……好的登山鞋能夠讓我們有良好的登山體驗,而選擇一款登山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 戶外全攻略 | 夏季徒步、登山裝備清單及注意事項
    夏季戶外運動大量出汗,衣服溼的快,很多人往往任憑衣服溼著,希望靠體溫把衣服烤乾,這樣做會引發風溼或關節炎等疾病。要備更換的貼身乾衣服,在風大和休息時,要及時穿上,否則風會把身體的熱量大量帶走,很容易引發疾病。 14、溫水泡腳。每天徒步結束後要用溫水泡腳,以解除疲勞。腳掌有水泡時,可用針(先用酒精棉球擦一下或在火上燒一下)穿孔引出水,再塗上紅藥水,防止感染。
  • 戶外講武堂;(820講)登山鞋真的防水嗎?
    一、登山鞋防水嗎?答:專業登山鞋是防水的(這裡指的是專業登山用的鞋,而不是夏季穿的登山鞋),防水性是登山鞋的基本功能之一。二、戶外登山鞋的防水原理登山鞋防水性可以通過兩方面實現,一是防潑水;二是防水內襯實現防水。1、防潑水原理通過在登山鞋鞋面上噴塗防水劑,實現防潑水效果。這樣你往鞋面上潑水,這種短時間內浸水,鞋面就會像荷葉邊一樣,不會被打溼。同時,防潑水的效果也與鞋面材料有很大的關係,純皮的鞋面防水最好。
  • 戶外徒步登山過程中襪子溼了怎麼辦?
    在戶外徒步登山過程中,襪子潮溼是一件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不管是穿什麼登山鞋,在雨天行走、晴空萬裡炎熱天、通過露水草叢區,不同的環境情景之下、不同的身體素質
  • 戶外裝備徒步登山鞋排行榜推薦!值得收藏
    運動休閒戶外登山鞋舒適透氣的網布鞋面搭配上抓扣式的同色鞋帶看上去簡簡單單卻又彰顯隨性的休閒氣息。運動休閒戶外登山鞋優質橡膠大底,防滑耐磨性出眾。後更承託設計,支撐穩定性強。防滑透氣的登山鞋戶外高幫加絨保暖登山鞋男防滑徒步鞋雪地靴時刻保持足部乾爽舒適。
  • 徒步登山與「山高人為峰」的新認知
    如同與每次戶外徒登山到頂的自豪感一樣。每次戶外徒步登山穿行,面對前路跋涉的多數是山路、山澗、山峰之間穿行,直置到檢登上山的頂峰。以此去感悟,徒步登山與山高人為峰是關聯緊密的。也由此想到,無論做什麼事情,只要懂得如何去堅持,堅持之後的結果是勝利。
  • 義大利品牌AKU徒步登山鞋實測,戶外徒步登山人的選擇
    這次,我選擇穿上AKU ALTERRA GTX 專業登山徒步鞋。  關於AKU ALTERRA GTX 專業登山徒步鞋    嗯?或許、比較少人聽過這雙鞋,但這雙鞋可是在國外網站上,數次獲得最佳登山鞋的殊榮,而且一上市就被重量級雜誌BACKPACKER評選為最佳徒步鞋,讓我更想穿看看。
  • 這樣走路才不會傷膝關節:戶外徒步不得不看的登山基本技巧
    戶外徒步不得不看的登山基本技巧文/雙姐旅遊徒 步( hike)並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散步,也不是體育競賽中的競走項目,而是指有目的的在城市的郊區6 | 自我評估原則不要先去炫耀,建議出發之前正確評估自己的體力和戶外能力,想想能不能跟上同行者的速度或者進程安排,最好不透支自己的膝蓋。
  • 戶外講武堂;戶外新手入門必看——如何選擇戶外鞋!
    如登山運動,當登山鞋的含義不能準確地含概各類鞋不同特性時,於是有了戶外鞋的概念,以戶外鞋概括這類鞋,從其含概意義上更準確些。為了解決防水問題,大部分款式選用Gore Tex材料作襯裡,也有的用油皮防水,這類鞋可以在踝骨以下水面或雨中行走。
  • 【戶外知識】登山徒步時,腳上的水泡該如何處理?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戶外運動無論是徒步,登山,跑步還是騎行腳都是我們戶外的「第二條命」而戶外的頭疼事就是腳上起泡每走一步都是煎熬!那麼怎麼預防水泡呢?所以徒步出行腳最容易打水泡。 1、要預防腳打水泡,首先要減少腳部摩擦的機會。腳起水泡跟鞋有直接關係,鞋過緊的擠壓和過松的磨擦,都可能導致腳上水泡的發生。買鞋應當購買適宜運動的鞋,鞋的尺碼要合適,穿上後長度方面最好仍然有一個大拇指寬的虛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