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食餅筒:一道台州全民小吃

2021-02-17 文明台州


搭一口鏊盤,攤一張薄韌餅皮,包裹噴香餡料,捲成圓筒狀,一頭折進去一小段防露餡,雙手握緊往嘴裡送一大口,香軟滋味,那叫一個妙!也有人喜歡在鏊盤上抹一點油,將包好的食餅筒兩頭一拎,煎著吃。豐富的餡料透過薄韌的餅皮,與鏊盤的熱度不斷發生碰撞,飄出特有的薄脆酥香,咬一口,回味無窮。

  這是台州有名的小吃,餅皮用麥粉做成,因包裹餡料呈圓筒狀,稱為食餅筒。這款小吃有意思,在台州各地做法類似、叫法不同,裡邊包裹的餡料也是各有名堂。

 

  分散到台州各縣(市、區),食餅筒的叫法可謂五花八門,光溫嶺,就有拭餅、食餅、席餅等;臨海、路橋、仙居都叫「食餅筒」,三門叫「麥焦」;玉環叫「錫餅」,因所攤餅皮薄如錫箔而得名。

  天台叫「餃餅筒」,相傳為活佛濟公所創。濟公在天台國清寺為僧,見每餐剩下很多菜覺得浪費,就把這些菜餚裹在「糊拉拖」裡供下一餐食用,「糊拉拖」就是天台現有的小吃「糊拉汰」(因天台方言「拖」念「汰」而來),是一種把麥粉調成稀薄而不失粘性的糊狀,放在鍋子裡用手拖拉成圓形的薄餅。濟公這一做法受到僧眾的歡迎,後被提拔為衣缽僧。這就是天台「餃餅筒」的來歷。此後,每逢歲時佳節,鄉民往往把「餃餅筒」當做祭品,尤其在清明節、七月半、大年夜的時候。

  上海世博會期間,食餅筒被叫成「濟公卷餅」,作為中華名小吃登場。

  在台州大多地方,春節前兩天,主婦們開始準備做食餅筒的食材,年廿九晚上做好放在蒸籠裡,滿滿一摞籠屜,可以一直吃到正月初三。這種吃法最早是因為家裡窮,把很多菜混一混包成一卷吃,就像糟羹。

  每年的端午、立夏、中秋,台州人也喜歡做食餅筒,作為一家團聚時的主食。三門在中秋節吃麥焦,是因為麥焦餅皮如圓月,中秋吃麥焦有團圓之意;溫嶺的習俗則是在端午節吃「食餅」。

  媳婦的手藝

  天台有個風俗,新媳婦嫁到夫家第一次下廚,要先考考做「餃餅筒」的手藝。

  首先是攤餅皮,要求皮厚薄均勻、邊緣齊整、皮熟而不焦黃,薄如紙張,又有很好的韌性。這是做食餅筒的第一步。當然,要攤出上等餅皮,需得用上幾十斤麵粉,練上千百次。

  天台人小麗嫁到夫家時,就做過「餃餅筒」這道考題,好在她在娘家就會做。首先,將小麥粉加水調成膠糊狀,這個過程叫「打漿」,需要花很大力氣和功夫,還要掌握技術。「水太多,會變成粉糊;水太少,粉漿太稠,費粉又厚皮;力氣和功夫少下了,粉漿就不韌,攤出的粉皮要碎。倒上水剛好沒過粉漿,靜養2個小時左右,這叫養漿。」在等待的2個小時裡,小麗就準備餡料。

  台州各個地方包裹的餡料不同,涵蓋了山海特色,靠近北部山區會包豬肉、豆腐、粉絲、豆面、蘿蔔、豬肝、豆芽、芹菜、蒿菜、菜頭絲、雞蛋絲、芋艿、海帶等,菜品越多,食餅筒越豪華;而靠海的縣(市、區)以包裹海鮮為特色,如溫嶺、玉環,鮮味十足。

  比如仙居的風俗,食餅筒包得越大,表示萬事越圓滿,卷得越長,表示好日子越長久。所以吃的時候不能把食餅筒切斷來吃。

  再如天台,做「餃餅筒」講究點,稱為「五虎擒羊」。小麗一邊準備一邊介紹:「『五虎擒羊』就是以肉片、豬肝、蛋皮、魚肉、豆腐片等,分別與金針、木耳、粉絲、筍絲、菜梗等依照一定順序放在糊拉拖皮上卷制而成。」

  一切準備就緒,養漿的時間也差不多足了,小麗取出鏊盤,在鍋上塗了一層油,邊做邊解釋:「鍋裡油量多少,火候的旺猛都要恰到好處,不然遢上的粉糊不是溜了,就是緊貼在鑊面上起不來,那就成不了『糊拉拖』,倒變成一塌糊了!」

  小麗把粉糊重新攪了攪,手放清水裡沾一下,拉出一個劑子,靈活地拿在手中上下來回提拉,放入鏊盤。手放平,輕壓在粉糊上,順時針攤成圓形。不一會兒,粉糊從透明的顏色變成白色,邊角開始翹起,小麗用手輕輕一揭,一張薄如紙、圓如鏡、透光亮的餃餅皮散著香味出鍋了。她馬上又沾了沾水去抓下一個劑子。

  「如果要做成『糊拉拖』,直接揩些油、蔥、蒜,就可以了。」小麗攤好一疊餃餅皮,開始一張張拿出來,放好餡料,裹成筒狀,餃餅筒就算做好了。若要做「五虎擒羊」,就得再烙一下。小麗拿出鏊盤,抹上油,調好火候,放上餃餅筒,待四面金黃飄香即可出鍋。

  留在嘴裡的鮮味

  三門的「麥焦」,溫嶺的「食餅」,玉環的「錫餅」,與北邊山區餡料有別,嘗過的味蕾感受就一個字,「鮮」。

  三門麥焦包著一種魚叫雀粘,是跳魚的一種,與鹹菜做成跳魚鹹菜,麥焦裡要是少了這道菜,三門人就會覺得味道欠佳。豬肉、香乾、粉絲、花生米、彈塗絲切成碎粒,摻和蝦皮炒制,調上雞蛋,倒在貼好的麥焦皮上,溫火烤熟,切塊裝盤,也是一種吃法。有些用來卷麥焦的餡料,還會配上喜歡吃的海鮮、火腿、蛋絲等,燒好的菜不能帶湯水,否則麥焦容易破皮。

  溫嶺在端午吃「食餅」,孩子們最期待的就是裡面包的豐富餡料。

  張菱是溫嶺塘下小學五年級學生。今年6月20日,端午節,張菱和城裡來的小夥伴小雪一起去外婆家吃「食餅」。

  11點左右,炒好的餡料一一擺上桌,豬肉炒洋蔥、鹹菜炒米麵、豆腐乾、綠豆芽、雞蛋絲、蝦仁、魷魚、豬大腸……有10多樣。

  張菱和小雪洗洗手,模仿大人的樣子攤開餅皮,夾自己喜歡的菜包了起來,剛捲成筒狀,馬上塞進嘴裡,邊吃邊咯咯笑,滿足極了。

  溫嶺人吃食餅,餡料也在不斷變化。以前的餡料以豆乾、土豆、洋蔥等素菜為主,近幾年,豬肉炒洋蔥、鹹菜炒米麵等幾種餡料保留著,其他的一些素菜大多被蝦仁、魷魚等海鮮替代。

  玉環管食餅筒叫「錫餅」,也可以叫做「拭餅」。以前,當地人吃錫餅,極其講究排場。平常吃一頓飯,兩三個醃菜、鹹魚下飯就可以了。吃錫餅,最起碼要準備八個菜。玉環坎門的李阿姨介紹,困難時期,往錫餅中夾幾筷子肥瘦相間的豬肉(多數伴著洋蔥一起炒),是補充油水的好機會。

  「現在的坎門人吃錫餅,菜炒得越多越好,最好是盤子疊著盤子,不只自己看著舒服,鄰居聽到你家『乒桌球乓』,進來一瞧,喲,吃錫餅啊!你心裡就會那個滿足,說明生活過得好,能夠吃料很足的錫餅。」李阿姨的丈夫補充道。

  因為漁業資源豐富,玉環城關、楚門、清港、坎門等地在做錫餅時,都會添加海鮮,特別是坎門人,把鯧魚、蟶子、基圍蝦、馬鮫魚等海鮮包入錫餅,與其它餡料混搭,鮮活得無比滿足。

  吃飯為什麼是件快樂的事,也許,來台州吃一次食餅筒,就能懂了。

相關焦點

  • 美味台州-食餅筒秘史
  • 吃貨少女帶你走進,浙江台州,有喜歡台州菜的外地人嗎?
    來到台州除了遊玩之外,當然不能錯過當地美食了,依山面海的優越地理位置,讓台州的物產豐饒到令人瞠目結舌,無論是山裡長的,還是海裡遊的,在台州人的手中,都將成為美味的食材。下面,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最具有台州味道的美食:薑湯面一道出了台州就吃不到的美食,浙江台州人特別喜歡用姜入菜,高濃度的薑湯,再加入鮮蝦、肉絲、茭白、豆腐等食材,還可酌情加入蝦、蟹等海鮮,大冷天你吃一碗可以從叫暖到頭。
  • 50樣台州特色美食,你說全不全!
    儘管三門美食五花八門,但身為一名資深吃貨,全面了解台州特色美食才能促進自身的成長,結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來來來,大家一起來進步!1.炊圓。其實和青團很像,但更常見於日常生活中,裡面包的大多是豆腐乾茭白炒肉末,咬一口油水四溢。2.夏天必吃的飲品,涼菜糕,有木有?不過現在貌似賣的地方不多了。
  • 台州十大傳統美食小吃!帶你品嘗不可錯過的古早味兒!
    寫在前面台州和溫州比鄰,兩地的飲食習俗也近乎相似,食堂君搜集了台州十大傳統美食小吃,竟然有好幾種和溫州的小吃非常相似
  • 浙江台州這五種特產,你知道哪幾種?
    文|美食調試員台州,浙江省地級市,是佛教天台宗和道教南宗的發祥地,2017年入選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這裡風景優美,美食特產眾多,最具特色的有臨海麥蝦、台州薑湯面,而今天我們要講的就是浙江台州這五種特產一、臨海麥蝦臨海麥蝦,浙江省台州市臨海市的一種最具代表性的特色小吃。其味道鮮美,其香醇厚,其狀獨特,其色純正,撩人胃口,成為傳統小吃的新品而風靡江南。二、台州薑湯面台州薑湯面,浙江省台州市椒江區特色小吃。
  • 台州菜憑什麼成為北京唯一的米其林三星?
    >麥餅、黃魚、水潺、望潮、沙蒜豆面……它同樣只能代表台州美食的一小部分,只是具備了某些「台州元素」。 還有諢號「五虎擒羊」的食餅筒,堪稱是台州的全民美食。光溫嶺,就有「食餅」、「席餅」等稱呼;仙居、臨海、路橋都叫「食餅筒」;三門叫「麥焦」;玉環叫「錫餅」;天台
  • 台州溫嶺市8大推薦美食,地方美食彰顯地方特色
    #溫嶺市,浙江省縣級市,台州市代管,地處浙江東南沿海,長三角地區的南翼,三面臨海,東瀕東海,南連玉環,西鄰樂清及樂清灣,北接台州市區,下面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下到了溫嶺市要品嘗一下的8道地方美食。1、溫嶺嵌糕溫嶺嵌糕,也叫做夾糕,是溫嶺特有的傳統糕類小吃。
  • 食餅筒的「黃金配角」,你覺得是什麼?
    食餅筒你們那邊冬至吃啥?食餅筒你們那邊除夕吃啥?還是食餅筒食餅筒作為浙江的特色菜逢年過節必不可少就像北方人過節都愛吃餃子一樣浙江人會選擇吃食餅筒將炒過的雜菜卷進餅皮中煎炸至餅皮四面金黃皮脆餡香的舌尖美味那麼誰是食餅筒的「黃金配角」?
  • 家鄉的那些美食,無論我們在哪裡,都會刻印在我們的記憶裡
    ,想像著若我此刻回家,會在做什麼?我想我必定是在幫我家那不擅下廚的老媽準備明天的家宴吧。除了賞月吃月餅,每逢節日(清明,端午, 月半等),台州的人們經常會準備宴請的是一種名叫食餅筒或者麥餅的小吃 :)麥餅(表皮的綠色是用一種叫地莓的野生植物汁液與麵粉充分揉至而成)
  • 尋味台州,這裡不只有鮮
    其中所用食材,大多是生長於沿海灘涂及淺海泥沙裡的特色海產品,集台州「海味」之精華。而出自黃巖區名門家宴餐廳的一道「掛霜店頭荸薺圓」,讓台州「山珍」的魅力可見一斑。「黃巖蜜橘紅丁冬,店頭荸薺三根蔥。」這是民間讚美盛產於黃巖院橋店頭一帶的荸薺的順口溜。店頭荸薺以高墩、紅豔、三根蔥聞名,汁多味甜,清脆爽口,生食熟食皆宜。
  • 走進美麗台州,來台州必吃的4大美食,沒吃過可能是個假台州人
    走進美麗台州,來台州必吃的4大美食,沒吃過可能是個假台州人中國人開發食物的能力是一流的,對於中國人來講,吃絕對不是為了填飽肚子,也不僅是味覺的滿足,它是一種文化。在吃這方面,中國人千年來都在不斷鑽研。今天小編要帶大家走進浙江沿海的一座美麗的小城台州。台州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很多的美食,來到台州必吃的4大美食,如果你是當地人,沒吃過可能是個假台州人。
  • 台州特色風味的美食小吃
    台州,浙江省省轄地級市,台州是國家級小微金融改革試點城市,是全國唯一擁有3家城商行的地級市。台州歷史悠久,5000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浙江的台州市,山美水美,人傑地靈,孕育了很多的美食。說到在台州有什麼特別好吃的早點,那小編一定會想你們推薦當地具有特色的豆面碎小吃。
  • 24小時不打烊台州小吃暖心暖胃!
    店裡主打台州的特色小吃嵌糕、小籠包、食餅筒、山粉糊大排面、炊圓、綠豆面碎、核桃調蛋……光念名字就饞的本仙女口水「嗒嗒滴」了!如今這家暖心又暖胃的小店,已經默默陪伴大家度過第三個年頭啦!這家24小時不打烊的小吃店既可以是一天序幕的開始也可以是一天的圓滿落幕店裡賣的都是台州最傳統的小吃,從經典的小籠包,到出了台州就很難遇見的嵌糕、食餅筒、炊圓、薑湯面、山粉糊.
  • 這座吸引日本人定居的禪意小城,不靠海鮮就能刷新台州美食新高度
    大家總說「散裝江蘇」,比起江蘇,浙江不算散裝,但是浙江台州真的是散裝第一名。台州有三市三區三縣(玉環現在也是市啦),台州人在對外省人介紹自己時可能會自稱台州人,但在台州境內,你基本上很難碰到說自己是台州人的,我們以市/縣/區+人自稱。
  • 老吃貨告訴你,《舌尖上的中國》系列裡那些美食到底好不好吃!
    《舌尖上的中國》該紀錄片一經播出就受到了廣大國民的喜愛,它記錄著中國各地的美食,各種不同的做法,煎炒烹炸燜溜熬燉。最出名的一句話就是:「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樸素的烹飪方式。」人間百態,喜怒哀樂,回到家中,吃上一口家的味道,也就沒那麼放不下了。
  • 留杭過年,這些地方可以吃到浙江各地小吃!嘗遍家鄉味道!
    推薦品嘗地:孩兒巷溫州小吃、溫州佬等。推薦品嘗地:勝利河美食街紹興臭豆腐、河坊街紹興臭豆腐、大關路笑典皇·紹興菜館。在冬季,這樣一碗香醇甜辣的調蛋下肚,辛辣而帶著回甘,是台州人難以忘卻的鄉味。推薦品嘗地:武林路米胡糊·糊糊、朝暉路麥子食府、紹興路台州海鮮麵館面飯、甜戒所、奧克斯台州小吃;
  • 台州人什麼都「大」,氣勢大、膽魄大、能量大、本事大
    一某北京人煙花三月下江南,遊山玩水,頗有點樂不思蜀的味道,他對江南的美景、美食、美女讚不絕口。說,到底是南方,什麼都是精緻細膩,碗小碟小,樹長得秀氣,連美女也都長得小巧玲瓏。他感嘆道,江南美是美,論及豪邁大氣,到底不及北方。
  • 打卡寧波當地的特色風味美食小吃
    到底是生食,腸胃不好的人最好不要輕易嘗試。紅燒雜魚,寧波特色家常菜,幾乎每家飯館都會點這道,有吃有營養。雜魚的類別各家也都不同,狀元樓的紅燒雜魚還放了蝦,紅燒的口味濃油赤醬,重鹹略甜。江浙滬做紅燒菜沒有不放糖的,地域不同放多放少的區別, 無錫 菜就特別甜,而 寧波 還是偏鹹,比較適合北方人不喜甜的口味。
  • 浙江年味小吃特輯你敢打開嗎?
    桂花與蓮藕都是杭州的特產,桂花之香,蓮藕之糯,搭配上糯米和糖漿,就變成一道從底子裡都甜軟的年味小食~年糕是年味裡普及型和適應性最強的一種吃食,即可以獨當一面當主食,又可以變成小吃零食。當熱乎的年糕團包裹著紅糖時,就是年裡最難忘的味道,因為吃到傳統年糕團的機會沒有小時候那麼多了。
  • 康平路,這才是被台州吃貨圍堵的美食天堂!
    小烹大治,地方不大卻惹得台州吃貨頻頻聚首。吃飯不知道去哪好?去逛一圈康平路,必然不會叫你失望!「 每一個吃貨的靈魂和美食的相遇都是一種緣分!」食餅筒+酒釀丸子:特正宗的台州特色早餐,開動!一口餡料十足的食餅筒,一口香甜爽口的酒釀,清早微微的困意,立馬消失無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