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朋友們提到說我想買個奶泡機時,他們的反應都是:你喜歡喝摩卡/拿鐵/卡布奇諾啊?
其實不是,我根本不喜歡喝咖啡,我就喜歡喝咖啡上面的那層奶泡。
因為這個理由專門去買個電動奶泡機,聽起來就有點作、有點奢侈、有點沒必要。可這棵草一旦種進心裡,立馬就生機勃勃地長了起來,猶豫了又猶豫,最終我還是下單了。
有時候網購一些東西,快遞連著好幾天放在快遞架上我都忘了取,自從下單了這個奶泡機,我每隔幾個小時就要看看店家發貨了沒,物流運到哪裡了,當看到「正在派送」四個字的時候,那幾小時我幾乎抓心撓肝地等著快遞員的電話——268 塊錢買一個專門用來把冰牛奶打成冰奶泡的機器,還能期待成這樣,可見我對奶泡真的愛得深沉。
第一次喝到奶泡,或者說喝到咖啡,還得從 9 年前開始說起。那會兒我剛上大一,有天中午北京的室友拿著星巴克的卡券要請全宿舍喝咖啡,我們專門從學校坐地鐵去了前門那家裝修風格古色古香、全球第二大的星巴克門店。不開玩笑地說,在地鐵上我認真查了查「如何在星巴克點單比較像熟客」「怎麼裝作自己不是第一次喝咖啡的樣子」「星巴克為什麼沒有小杯」「在星巴克點哪個杯型最划算」等問題,不過這些怯生生的好奇全都在我拿到大杯摩卡、揭開蓋子喝到第一口奶泡時消失了——這個帶著牛奶味道,細膩綿密的泡沫是怎麼做出來的?也太好喝了吧!
這個奶泡機算是最近幾個月來我添置過最提升幸福感的物件之一。每天早上在奶泡機裡倒入一杯牛奶,在吐司機裡放上兩片麵包,刷個牙的功夫就能打出一杯綿密的奶泡,配著吐司機裡烤到酥脆的麵包片、煎蛋、牛油果,吃這麼一頓快手早餐就順便收穫了一整個神清氣爽的清晨。
決定買奶泡機時我只想挑一款性價比高的,收到它之後每次用都要感慨它的設計很人性化:奶杯和底座是磁吸式連接,只需要把牛奶倒進杯子裡放上底座然後按鍵就行,方便又直接。
機身上就三個鍵:冷牛奶、溫牛奶(55℃~65℃)、熱牛奶(65℃~75℃),每次打完奶泡可以順手把奶杯衝洗乾淨(最好及時清洗,隔幾小時等牛奶凝固出白色蠟狀物附著在杯底那就不好洗了,你猜我怎麼知道的?)。
買之前我翻了翻用戶評論,看到有人說把底部磁吸旋轉扣給弄丟了,因為配件不好買,導致整個奶泡機都用不了只能閒置,下單前我還提醒自己一定不要弄丟這個小配件。到手後發現這個小配件跟杯身的連接處被加固了,而且機身底部還多放了一個備用的奶泡攪拌器,不得不說真是很用心了。
最近我還嘗試了一個在網上挺流行的、來自韓國的咖啡奶泡做法,配方是速溶咖啡粉、白砂糖、溫水按照 1:1:1 的比例攪勻,然後倒進奶泡機裡打出濃厚綿密的咖啡泡沫,再把咖啡泡倒在半杯冰牛奶上,就能做出一杯超好喝的網紅咖啡奶泡飲品了,推薦大家試一試。
一個不喝咖啡的人為什麼要專門買個奶泡機?在擁有它之前我總覺得要解釋清楚這件事實在太麻煩了,但買了它以後我恨不得向全世界安利電動奶泡機這個神奇的小物件。有天早上男友聽到我喝奶泡時發出「唔~」的聲音的那個滿足勁兒,忍不住說:「好哦,看來你真的很喜歡它啊!」我聽到這句話就想起我的朋友陳白羊曾說:「我家裡連一根蠟燭也沒有,但我就因為那個滅燭罩特別好看買了下來!」
買東西時更在意一些自己的感受,而不是外界對它實用性或適用性的評價,或許也是對自己更真誠的一種方式吧,畢竟,千金難買「我真的好喜歡」。
· The End ·
撰文 鹽丁丁呀
設計 Judy
- 推薦閱讀 -
點擊圖片即可查看文章
喜歡這個欄目,就點下 ▼ 在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