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一早,掘港街道鹽垣社區賓東過渡房內,59歲的叢海榮一邊曬著太陽,一邊幫父親拾掇門前的花花草草。
5個多月前,這樣的場景對於叢海榮來說想都不敢想。由於歷史遺留問題,賓東過渡房環境一直不盡如人意,雜物亂堆、雜草叢生、毀綠種菜。
改變,從去年7月3日的協商議事活動開始。鹽垣社區在徵求幹群等多方意見的基礎上,提出開展以「賓東過渡房關於人居環境提升以及硬質化改造」為議題的協商議事活動。大家經過充分協商,達成共識,一致同意議題上討論的相關事項。經過一個多月的集中整治,賓東過渡房煥發出新的生機。
像這樣的協商議事活動,掘港街道每個月都會開展。「在推進基層治理上,『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這個平臺,有著更加直面基層,更加直面群眾的優勢。」掘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邱玲玲說,為打造好協商議事平臺,他們將議事室與村居會議室、村居文體活動中心、村居農家書屋共享,不為建而建,並將傳統的閉門協商轉化為開門協商,「可以是農家庭院,也可以是小區樓棟,還可以是村居網格,只要議題確定,都能協商議事。」目前,街道及26個村居「有事好商量」協商議事室建設實現全覆蓋。
有事好商量,議些什麼?掘港街道堅持問題導向和民生導向,採取委員薦題、黨政點題、公開徵題相結合的形式,聚焦街道黨政工作大事、改革發展要事、民生改善實事、社會治理難事,注重切點小、關聯廣及群眾反映強烈的民生問題,廣泛收集需要協商的各類議題,並根據審批流程,確定協商計劃,明確各議題協商時間、協商參與對象、調研分組、協商形式等事項。去年,街道各社區確定的協商議題涉及小區充電棚增設、黑臭河道整治、建築垃圾臨時堆放點設置等多個民生領域。
「政協協商不能『止於會場』,必須抓好成果轉化,而成效怎麼樣,應該由老百姓來評判。」邱玲玲介紹,為了讓「有事好商量」工作落到實處,他們著力創新出「加減乘除」工作法。做加法,就是對所有涉及協商議事的平臺,商前調研人員、協商議事代表等各類資源要素,通過有機整合,實現綜合利用、優勢疊加、集成發力;做減法,就是聚焦社會關心,想法設法在群眾訴求頻次、為民服務程序、基層民生聚力等方面做「減法」,努力化解「民生堵點」;做乘法,就是善於通過開門議事、多元參與、問題導向等方式方法,激活協商議事的「乘數效應」;做除法,就是針對協商議事中的瓶頸制約,暢通群眾「言路」,堅持多請群眾說,多讓大家議,多解百姓事。
如今,在掘港街道,每一場「有事好商量」協商會都是一場觀點和思想的平等交流和碰撞,一大批長期困擾百姓的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得到妥善解決。鹽垣社區針對賓東小區電瓶車充電亂接亂拉問題,組織3個調研小組,深入所有小區調研,形成「賓東小區增設電動車充電棚」議事清單,經協商形成一致意見後,由東和公司資助,目前已進行選址勘察;日暉社區的金僑花苑是老舊小區,住戶複雜,管理混亂,社區議事室先後兩次召開議事活動,雨汙分流、增設車棚、硬質化改造等整治緊緊跟上,小區面貌煥然一新;虹橋村村民集居小區常年雜草叢生,住戶肆意種植蔬菜瓜果,村協商議事室召集代表現場召開專項協商議事活動,經過突擊整治,環境明顯改觀,得到村民一致好評。(全媒體記者 曹雯雯 曹磊 特約記者 周霞)
(責任編輯 郭凌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