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手錶最大的實用意義就是用來看時間,確實不假。在腕錶的指針轉動中感受時間的流逝,時、分、秒,是時間的真實表述,而我們也在這樣的計量單位裡度過我們人生的漫漫旅途。
腕錶佩戴在手,我們看指針了解時間,指針「告訴」我們先下是幾時幾刻,然而關於手錶指針的學問你又了解多少?
我們先看一個指針的形狀分類圖
指針除了之前講的在形狀上分類,如寶璣針、教堂針、太妃針、柳葉針等等外,在布局上也進行分類。
指針的布局分類大致上分為4類:大三針、小三針、兩針、規範針。
所以大家聽到大三針、小三針這些針的時候,可不要覺得大三針就是時分秒這三根針更大一些就叫大三針,這4種叫法其實是指指針在錶盤上的布局形式。
時、分、秒針都存在,並且時針、分針、秒針在同一個軸上,同一個圓點,這就是大三針。大三針十分簡單粗暴,不用色彩,甚至不用刻度就可以較高效清晰的傳遞時間信息,大三針是一種很高效、有效並經典的圖形信息符號。
因此在手錶的應用上十分廣泛,大三針基本上佔了目前各款手錶總量的一半以上,沒有哪個品牌不使用大三針的。特別是勞力士,其大三針表款可能要佔到整個品牌表款的98%。
雖然使用的多,但一般來說,大三針都是簡單表,基本上複雜功能腕錶都不使用大三針的布局,使用大三針布局的表款基本上只有時間指示功能,最多加上日曆顯示功能。
如果要做出逼格非常高的手錶,基本上都是選擇其他布局形式了。當然只是說大多情況,也有複雜功能用大三針的,比如積家萬年曆。
小三針是時針和分針同軸,另外開一個小圓盤給秒針單獨顯示的錶盤布局。
小三針外觀上逼格看起來普遍要高一點,錶盤相較大三針略顯複雜,在歷史上有很長一段時間成為錶盤布局的主流。因為當時的技術因素限制,如果三針同軸會增加零部件甚至需要更改部分設計,而且還不能提高時間精準度。後來技術進步了,才有了大三針。
兩針一般是指沒有秒針,只有時針和分針且兩針同軸、同圓點的錶盤布局形式,這種布局如今經常運用在石英手錶之中,也偶爾有採用兩針的機械錶款型。
兩針雖然沒有了精確至秒的效率,但比起有著傳統秒針的大三針,更顯優雅精緻,更符合現在流行的極簡風格。
規範指針似乎被提及的機會並沒有那麼大,它的時、分、秒三根指針都不在同一軸上。但一般情況下時分秒三個軸又都在同一直線上,因此在12點整的時候,三根指針會形成一條直線,這就是三針一線的由來。
一般情況下規範針的分針是中間的指針,12點鐘位置上的是時針盤,6點鐘位置的是秒針盤。由於三針單獨運行不會互相干擾,準確度也大大提高了。正因如此,在誕生之期專供校表師校對其他手錶上的時間之用。
最後進行一下對比區分,看看都有什麼區別。
大三針是由小三針「進化」而來,也不知算不算進化,總之是先有小三針再有大三針的。
一、大三針因三針同軸,採用大三針的表款在厚度上一般比較厚。小三針將秒針另外放在一個窗口,因此在厚度上最少少了一根秒針的厚度。
二、大家都知道秒針是走的最頻繁的,而大三針的秒針比小三針的都要重,所以大三針也耗能更多。
三、小三針腕錶比大三針腕錶看起來更複雜,小三針的走秒窗口放在6點鐘方向時,大多給人一種復古、高逼格的感覺。
四、大三針比小三針更方便讀秒。
看到這裡,朋友們是不是都已經明白了大三針、小三針、兩針、規範針是什麼了吧~
那還不給小編點個關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