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腕錶指針終於從最開始的規範針、小三針完成了到大三針的進化,為什麼現在的很多廠家還是在推出不同款式的小三針腕錶呢?是為了復古潮流還是小三針真的有其優勢的地方呢?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講講腕錶指針的進化之路和區別。首先就是最開始的規範指針。規範指針誕生之初其實是因為技術的不純熟,是最早誕生的一批腕錶和懷表所應用的一種指針設計方式。其最典型的外觀就是「三針一線」,即三根指針分別設計在三個錶盤裡面,這樣的設計初衷是因為最開始的指針同軸技術還不夠完善,時針和分針秒針很難放在同一個軸承裡面分別運行,因此就誕生了這種三個錶盤分別運行的規範針腕錶。
這種規範指針腕錶三針「分庭伉禮」的特色使得各錶針之間不存在相互幹擾,因此精準度大大提高,但在讀時效率上要低於傳統的大三針腕錶。此外這種巧妙的布局也有種獨特的美感,由錯落有致的三針烙印著內斂與優雅。因此買這種表的人通常是性格嚴謹具有一定財力且能自由支配個人時間的愛美人士。對於買表,他們把精準和優美看得一樣重要。
小三針腕錶,這是在規範針的基礎上進化而來的,是技術的進步也是顏值的進步。小三針就是時、分針共享一個圓點,另外給小秒針建立一個獨立的小圓盤,單獨顯示秒針的運行。也就是原本的兩針表基礎上多開一個小窗口給秒針使用。小三針也叫短三針、兩針半。小三針比較復古,有些「儀表感」,錶盤相較大三針略顯複雜。從鐘錶的發展歷史來看,腕錶是由懷表演化而來,在腕錶設計上秒針是裝在四輪上的,所以最早出現的秒針是在4輪的位置,不會在中軸,這就是小三針的。小三針的讀時性要高於規範針,秒針讀時可精確到5秒左右。
大三針是腕錶指針完成的一個質的飛躍,由於指針同軸和機械技術的進步,可以做到三針同軸分別互不幹擾的運行。三針同軸也是目前最流行的錶盤指針排列方式。經典的大三針不僅更方便讀時,並且預留了更多的錶盤面積由於擺放設計其他功能,例如日曆顯示、陀飛輪、月相、動能儲備等等。是一個偉大的進步。大三針的讀時精準度可精確到一秒,有的計時碼錶甚至可以精確到四分之一秒甚至十分之一秒。
在大三針的基礎上還有更為複雜的四針同軸的技術,這就是不亞於三大複雜功能的「雙追針」計時碼錶。雙追針計時碼錶的出現可以說是標誌著指針同軸技術達到了頂峰,從最初的規範針到雙追針,偉大的制表大師們經過了數百年的不懈努力,給我們展示了機械手錶的無限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