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別人的批評和指責反應過度」
「我希望我是個厚臉皮的人」
「我從小就很敏感」
「當我被一堆難處理的破事困擾時,我很容易就會感到壓力過大」
你有沒有聽到過你的朋友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只是偶爾幾次聽到朋友這樣抱怨,可能會覺得他最近只是太累了。
但如果他每次見面都要向你抱怨這些,你可能不禁會想:為什麼他反應這麼大?這些事不是每個人都經歷過嗎?他是不是太敏感了?這抗壓能力也太弱了吧?
事實上,世界上存在著這樣一類人,他們對外界變化非常敏感,一點小事就能成功地激起他們的情緒變化,而且很多時候他們會被這種敏感所困擾。我們把這類人稱為高敏感型人格。
高敏感型人格是指那些對外界刺激過度反應,並且極其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的人。
如此敏感通常不是一件大好事,儘管他們會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由於人格特質實在是太難改變了,所以他們面對同樣的刺激時,會比普通人反應更大,這也是導致他們經常會收到「玻璃心」這一評價的原因。
假如我們想準確的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高敏感型人格,可以利用高敏感型自我檢測量表(HSP-scale test)自我檢測。如果找不到這樣一個專業量表,也可以通過心理學家Elaine Aron用來定義高敏感型的四個預測指標來對自己進行判斷。
根據Aron的說法,只有符合以下兩個條件才稱得上Aron所說的高敏感型人格:
第一,這四個預測指標持續地在某個人的成長曆程中出現;
第二,雖然在有心理疾病的同時也會變得高度敏感,但如果是高敏感型人格的話,這四個預測指標就不能是由心理疾病或者創傷性經歷直接帶來的。
這四個指標分別是:
1
思考深度(Depth of processing)
思考深度是高敏感型人格的核心成分,其餘的三個預測指標都是由思考深度演變而來的。我們很難從一個人的表面看出他的思考深度,但是可以從他對身邊環境、自身經歷這兩個方面的反應間接看出來。
假如一個人會對環境和經歷深度思考,並且能夠體驗到很強烈的情感波動,那這個人就具備了高敏感型人格的核心成分。因為只有對外界和自身高度敏感,才能夠對這個世界有如此細微和深刻的體會。
在實際生活中,喜歡深度思考的人可能會思考很多哲學問題,比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種經典謎題。他們也可能有選擇困難症,打醬油都要貨比三家。
他們還可能很喜歡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比如打翻了別人的水杯就會想別人有多難受,吃魚的時候就會想魚有多痛苦。這就意味著,他們在對人和動物上都有著極高的共情能力,也就是想他人所想。
對於高敏感型人格來說,在每一次的深度思考背後,都會留下一些特別的情感體驗、身體感受、記憶和遐想。高敏感型人格的大腦和身體就像是一座精製的地震儀,它們能夠檢測到廣袤大地的細微振動,還能夠迅猛地對這些細微振動進行反應。
有的時候,這樣的反應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能夠豐富我們對生活的認識,有儀式感地過好每一天。但有的時候,這又是一件壞事,正是由於我們把生活想得如此地複雜,我們才會對所有的事都有如此強烈的反應。這些強烈的反應會使得開心的事更開心,同時也會使得難過的事更難過。
2
過度反應(overstimulation)
什麼是過度反應?這是指當一個人對外界環境和外界刺激進行處理和加工時,會由於身體和大腦對環境和刺激過度敏感,而把很多東西都當成是對自身有很大影響的刺激物。
這樣的反應模式很容易使人過度警覺。就像杯弓蛇影的主人公一樣,看到弓箭的影子就像看到蛇一樣害怕,全身發抖。
過度反應會使高敏感型人格的日常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因為過度反應,他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處理刺激物上,從而導致認知能力下降,解決問題困難,大腦一片空白等問題的出現。隨之而來的還有身體僵硬和情緒高度緊張,有時甚至會出現焦慮。如此的心身煎熬,他們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體驗自然而然就減少了。
因為高敏感型人格的中央神經系統非常地敏感和活躍,因此他們會把信息加工複雜化。也正是由於信息加工複雜化,相對於正常加工信息的普通人來說,高敏感型人格會更快地變得過度反應。
對於高敏感型人格來說,這樣的過度反應在日常生活中是無法避免的。在入睡的時候聽到一個輕輕的開門聲就會讓他們驚醒;在專心工作的時候,不合時宜響起的鬧鐘鈴聲就會讓他們心跳加速;甚至連去超市買根蔥,都能被裡面嘈雜的人群給嚇到。
3
情緒性反應(Emotional reactivity,including empathy)
高敏感型人格的第三個預測指標就是情緒性反應。情緒性反應是指一種廣泛性的高度情緒化,這樣的情緒化並不針對於某個特定的情境或體驗。
像文章開頭說的那樣,情緒性反應必須持續不斷地在生活中出現。並且情緒性反應沒有針對性:無論好事壞事,無論是否特定的場景,都會有很強的情緒性反應。換而言之,相對於正常人來說,高敏感型人格的情緒性反應更多。
在情緒性反應中,值得一提的是共情能力。共情是指我們深入地去體驗別人在面對某件事時所產生的情感和思維。
在我們共情時,大腦中的 「鏡像神經元」細胞群就會被激活。有研究發現,相比於正常人,高敏感型人格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細胞群在共情時反應更活躍,這就意味著高敏感型人格擁有超高的共情能力。
4
對微弱刺激的感應能力(Sensitivity to subtle stimuli)
高敏感型人格的第四個預測指標就是對微弱刺激的感應能力。高敏感型人格會對生活品質特別挑剔,比如不接受稍微有點粗糙的衣服面料,拒絕有任何雜音的睡覺環境,抗拒有一絲異味的室內環境等等。對於這些普通人察覺不到的刺激,他們總能輕而易舉地捕捉到。
高敏感型人格之所能夠察覺這些普通人人難以發現的變化,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感官系統優於普通人,而是他們能夠把細小刺激加工得更徹底。
換句話說,並不是高敏感型人格的感官能力比普通人好,而是他們碰到、聽到、嗅到後,這些感覺留在他們體內久久不離去,不斷地促使他們做出反應。
這四個預測指標的影響方式和影響強度是因人而異的,並不是每個高敏感型人格的反應模式都是一樣的,他們自己本身的特點會使他們在不同的場景被不同的東西所觸發。
如果你發現自己是高敏感型人格也無需過於緊張,因為這樣的人格特質不會很大程度地影響生活,只要我們正確的了解它的特點,就能有針對性地緩解因為過於敏感帶來的不便。
而且,過於敏感有時候也並不是很糟糕的,畢竟古今中外能夠寫出人間悲歡離合的作家或多或少都有點高敏感型人格,正是由於他們對生活的情感體驗和對變化的捕捉,才能使得他們的文學創造充滿人間真情,引起我們共鳴。
所以,高敏感型人格可以多多體驗生活,享受生活帶來的豐富情感波動,從而積累自己的人生感悟。
插圖 | 微博,jacob_raymond_duncan
作者 | 陳十三
編輯 | 餘涵萱,支路佳
排版 | 車夢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