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是我太敏感了嗎?丨四個方面暗示你可能是高敏感型人格

2021-01-21 騰訊網

「我對別人的批評和指責反應過度」

「我希望我是個厚臉皮的人」

「我從小就很敏感」

「當我被一堆難處理的破事困擾時,我很容易就會感到壓力過大」

你有沒有聽到過你的朋友說過這樣的話?如果只是偶爾幾次聽到朋友這樣抱怨,可能會覺得他最近只是太累了。

但如果他每次見面都要向你抱怨這些,你可能不禁會想:為什麼他反應這麼大?這些事不是每個人都經歷過嗎?他是不是太敏感了?這抗壓能力也太弱了吧?

事實上,世界上存在著這樣一類人,他們對外界變化非常敏感,一點小事就能成功地激起他們的情緒變化,而且很多時候他們會被這種敏感所困擾。我們把這類人稱為高敏感型人格

高敏感型人格是指那些對外界刺激過度反應,並且極其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的人。

如此敏感通常不是一件大好事,儘管他們會努力控制自己的情緒,但是由於人格特質實在是太難改變了,所以他們面對同樣的刺激時,會比普通人反應更大,這也是導致他們經常會收到「玻璃心」這一評價的原因。

假如我們想準確的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高敏感型人格,可以利用高敏感型自我檢測量表(HSP-scale test)自我檢測。如果找不到這樣一個專業量表,也可以通過心理學家Elaine Aron用來定義高敏感型的四個預測指標來對自己進行判斷。

根據Aron的說法,只有符合以下兩個條件才稱得上Aron所說的高敏感型人格

第一,這四個預測指標持續地在某個人的成長曆程中出現;

第二,雖然在有心理疾病的同時也會變得高度敏感,但如果是高敏感型人格的話,這四個預測指標就不能是由心理疾病或者創傷性經歷直接帶來的。

這四個指標分別是:

1

思考深度(Depth of processing)

思考深度是高敏感型人格的核心成分,其餘的三個預測指標都是由思考深度演變而來的。我們很難從一個人的表面看出他的思考深度,但是可以從他對身邊環境、自身經歷這兩個方面的反應間接看出來

假如一個人會對環境和經歷深度思考,並且能夠體驗到很強烈的情感波動,那這個人就具備了高敏感型人格的核心成分。因為只有對外界和自身高度敏感,才能夠對這個世界有如此細微和深刻的體會。

在實際生活中,喜歡深度思考的人可能會思考很多哲學問題,比如先有雞還是先有蛋這種經典謎題。他們也可能有選擇困難症,打醬油都要貨比三家。

他們還可能很喜歡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比如打翻了別人的水杯就會想別人有多難受,吃魚的時候就會想魚有多痛苦。這就意味著,他們在對人和動物上都有著極高的共情能力,也就是想他人所想。

對於高敏感型人格來說,在每一次的深度思考背後,都會留下一些特別的情感體驗、身體感受、記憶和遐想。高敏感型人格的大腦和身體就像是一座精製的地震儀,它們能夠檢測到廣袤大地的細微振動,還能夠迅猛地對這些細微振動進行反應。

有的時候,這樣的反應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樣能夠豐富我們對生活的認識,有儀式感地過好每一天。但有的時候,這又是一件壞事,正是由於我們把生活想得如此地複雜,我們才會對所有的事都有如此強烈的反應。這些強烈的反應會使得開心的事更開心,同時也會使得難過的事更難過。

2

過度反應(overstimulation)

什麼是過度反應?這是指當一個人對外界環境和外界刺激進行處理和加工時,會由於身體和大腦對環境和刺激過度敏感,而把很多東西都當成是對自身有很大影響的刺激物

這樣的反應模式很容易使人過度警覺。就像杯弓蛇影的主人公一樣,看到弓箭的影子就像看到蛇一樣害怕,全身發抖。

過度反應會使高敏感型人格的日常生活受到很大的影響。因為過度反應,他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處理刺激物上,從而導致認知能力下降,解決問題困難,大腦一片空白等問題的出現。隨之而來的還有身體僵硬和情緒高度緊張,有時甚至會出現焦慮。如此的心身煎熬,他們的生活滿意度和幸福感體驗自然而然就減少了。

因為高敏感型人格的中央神經系統非常地敏感和活躍,因此他們會把信息加工複雜化。也正是由於信息加工複雜化,相對於正常加工信息的普通人來說,高敏感型人格會更快地變得過度反應。

對於高敏感型人格來說,這樣的過度反應在日常生活中是無法避免的。在入睡的時候聽到一個輕輕的開門聲就會讓他們驚醒;在專心工作的時候,不合時宜響起的鬧鐘鈴聲就會讓他們心跳加速;甚至連去超市買根蔥,都能被裡面嘈雜的人群給嚇到。

3

情緒性反應(Emotional reactivity,including empathy)

高敏感型人格的第三個預測指標就是情緒性反應。情緒性反應是指一種廣泛性的高度情緒化,這樣的情緒化並不針對於某個特定的情境或體驗。

像文章開頭說的那樣,情緒性反應必須持續不斷地在生活中出現。並且情緒性反應沒有針對性:無論好事壞事,無論是否特定的場景,都會有很強的情緒性反應。換而言之,相對於正常人來說,高敏感型人格的情緒性反應更多。

在情緒性反應中,值得一提的是共情能力。共情是指我們深入地去體驗別人在面對某件事時所產生的情感和思維

在我們共情時,大腦中的 「鏡像神經元」細胞群就會被激活。有研究發現,相比於正常人,高敏感型人格大腦中的「鏡像神經元」細胞群在共情時反應更活躍,這就意味著高敏感型人格擁有超高的共情能力

4

對微弱刺激的感應能力(Sensitivity to subtle stimuli)

高敏感型人格的第四個預測指標就是對微弱刺激的感應能力。高敏感型人格會對生活品質特別挑剔,比如不接受稍微有點粗糙的衣服面料,拒絕有任何雜音的睡覺環境,抗拒有一絲異味的室內環境等等。對於這些普通人察覺不到的刺激,他們總能輕而易舉地捕捉到。

高敏感型人格之所能夠察覺這些普通人人難以發現的變化,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感官系統優於普通人,而是他們能夠把細小刺激加工得更徹底

換句話說,並不是高敏感型人格的感官能力比普通人好,而是他們碰到、聽到、嗅到後,這些感覺留在他們體內久久不離去,不斷地促使他們做出反應。

這四個預測指標的影響方式和影響強度是因人而異的,並不是每個高敏感型人格的反應模式都是一樣的,他們自己本身的特點會使他們在不同的場景被不同的東西所觸發。

如果你發現自己是高敏感型人格也無需過於緊張,因為這樣的人格特質不會很大程度地影響生活,只要我們正確的了解它的特點,就能有針對性地緩解因為過於敏感帶來的不便。

而且,過於敏感有時候也並不是很糟糕的,畢竟古今中外能夠寫出人間悲歡離合的作家或多或少都有點高敏感型人格,正是由於他們對生活的情感體驗和對變化的捕捉,才能使得他們的文學創造充滿人間真情,引起我們共鳴。

所以,高敏感型人格可以多多體驗生活,享受生活帶來的豐富情感波動,從而積累自己的人生感悟

插圖 | 微博,jacob_raymond_duncan

作者 | 陳十三

編輯 | 餘涵萱,支路佳

排版 | 車夢盈

相關焦點

  • 高敏感自卑迴避型人格怎麼跟女生相處?
    這類兄弟或多或少都帶有一種迴避型人格。今天,我就來告訴兄弟們:高敏感自卑迴避型人格如何跟女生相處。在此之前,我們先來明確一下,到底什麼是迴避型人格?「迴避型人格」社交抑制:從幼年或者是童年時期就開始表現出害羞、孤獨、害怕見陌生人、害怕模式環境等。
  • 高敏感型人格
    大家都說我太敏感、玻璃心、想太多!這是我的問題嗎?敏感不是缺陷,而是神賜給你的最特別的禮物。」 如果以上絕大多數都符合的話,那麼很可能,你是個高敏感者。 事實上,人格無好壞之分,重要的是接納並利用好自己原本的特質。了解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生活。以下8個描述幫助你判斷自己是否是高敏感人群。 1、感受力強,傾向於感性地對待事物你是不是經常被人說有想法,思想深刻?那麼你就可能是一個高敏感者。
  • 「高敏感型人格」的心理學解釋
    高敏感型人格清單 2. 高敏感型人格的心理學解釋 3. 高敏感型人格如何揚長避短 高敏感型人格清單 你是高敏感型人格嗎?如果不太確定,先對照下面這份清單自我檢測一下。 1、有著超乎於常人的想法、疑問和很多情緒。
  • 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高度敏感型人格的優缺點,你屬於高敏感人群嗎?丨高敏感人群測試
    30%的高度敏感型人,是社交活動中的活躍分子,估計人群中每5個人就會有1個高度敏感型的。其實,不管是在人類還是其他高等動物群體中,我們都可以區分出兩種類型——高度敏感型和高度復原力型。因為相比於敏感型,高度復原力型會更擅長於勇敢地抓住機會,並對自己充滿信心。高敏感型人格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只是一直以來它以其他形式存在於人們的認知中,比如所謂的內向型人格。
  • 黛玉悲劇的背後——自卑而又自傲的高敏感型人格
    真正拿起紅樓夢是高二跟風買了一本紅樓夢,忙著高考也沒能拿起來讀一讀,真正開始閱讀是高三畢業之後那無處安放的長達三個月的暑假,徹底改變了我對於林黛玉印象,放在今時今日,那我只想說,這是一個感情世界極其豐富的女子,一個自卑而又自傲的敏感型的小孩(十幾歲,說是小孩也不為過哈哈哈哈),一個毀在抓不到一根救命稻草的抑鬱症患者。
  • 《高敏感型人格》上
    在微信閱讀裡無意間看到《高敏感是種天賦》,高敏感型人格並不是一個新概念,只是一直以來它以其他形式存在於人們的認知中,比如所謂的內向型人格。美國心理醫生兼研究員伊萊恩·艾倫(Elaine Aron)首次引入了「高度敏感型人格」這一概念,並給出了它的定義。事實上,以前的她也堅信高度敏感性特質等同於內向型,直到她發現30%的高度敏感型人,在社交活動中居然是活躍分子而重新審視這個定義。
  • 高敏感人群測試,你是高敏感型人格的一員嗎?丨艾森克人格測試
    如果家裡有高敏感高需求的寶寶,      首先,我覺得你應該捫心自問一下,      我是不是一個高敏感的人?      寶寶的高敏感的基因是否來源你自己?      我,小之,今年30,      典型的高敏感型人格;      我的女兒,      小舒,2周歲的高需求高敏感寶寶;      在面對孩子這件事上,      我很清楚自己的負面情緒多於正面,      因為我自身就是一個容易受環境影響的人,      也會因為事情的變化而設想出多種可能
  • 你是「高敏感型人格」的受害者嗎
    高敏感型人格,在某程度上是內向型人格的變體,高敏感型人格不僅僅只的是心理上的敏感,還有感官上的,如聽覺、嗅覺、觸覺等。高敏感型人士,能在人群中一眼分辨得出誰會喜歡自己、誰會討厭自己;到敏銳感受到別人變化的情緒,容易因為別人無意中的一句話影響一整天的心情;容易胡思亂想,莫名地焦慮;也容易感動、流淚。高敏感型人士更容易成為悲觀主義者,凡事愛往壞處想。不喜歡社交、更喜歡安靜地獨處,看看花看看海。低自尊感,缺乏自信。
  • 「關門聲大點就覺得你不愛我了」|高度敏感型人格的27個顯著特徵
    「我很容易就會感到壓力很大,很難應對嘈雜的環境。」這些只是我在過去幾年裡,從我遇到的高度敏感型人格來訪者那裡聽到的一些比較典型的陳述。在人群中,大概有30%的人,是屬於高敏感一族。那這種高度敏感的特質是怎麼來的呢?
  • 高敏感型人格清單和心理學解釋
    現在讓我們具體了解一下高敏感型人格和這種人格的優劣勢。高度敏感其實是一種生理特徵。一般而言,在同樣的情形和刺激下,每個人神經系統的受刺激程度存在差異。因此具備高敏感特徵的人群,能感受到被他人忽略掉的微妙事物,會自然而然處於一種被激發狀態,並且被激發的速度比其他人都要快。
  • 5個跡象表明你是「高敏感人群」!
    那麼,你是高敏感的人嗎?怕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不是高敏感人群吧,也不想被別人貼上「玻璃心」的標籤。但是內心高度敏感就一定是壞事嗎?未必吧,這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如果確定自己真的是這類人,大可不必自卑或逃避。
  • "你太敏感了" :高敏感族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
    如果他們的所作所為給他人造成了困擾,他們很容易有罪惡感,喜歡責備自己,甚至給自己貼上「太沒用」、「都是自己的錯」、「一無是處」等負面標籤。他們都是一群容易敏感、心靈脆弱的人,心理學家把這群人叫做「高敏感性人群」。據統計,每5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是高敏感型人格。毫無疑問,有些人生而敏感,許多作家、藝術家和思想家身上都帶有高敏感型人格的特徵。
  • 「關門聲大點,就覺得你不愛我了」|高度敏感型人格的4個顯著特徵
    「我從小就很敏感。」「我很容易就會感到壓力很大,很難應對嘈雜的環境。」這些只是我在過去幾年裡從我遇到的高度敏感型人格來訪者那裡聽到的一些比較典型的陳述。在人群中,大概有30%的人,是屬於高敏感一族。久而久之,這些孩子的內在感受就會形成一種脆弱而敏感的心理。如果經常處於一種無法被滿足的狀態之下,他們對外界的信息反饋就會變得異常敏感。因此,判定一個人屬於高度敏感型人格,也必須是從兒童時期起這些性格因素就一直存在,而不是因為中間發生心理疾病或經歷創傷後引起的。當然,也可能有高度敏感型人格和同時患有心理疾病的情況。
  • 來看看你是不是高度敏感型人格吧,注意不要對號入座哦
    這句話是否正確暫且不提,但至少它也說明了在人群中確實是有一些人是比普通人更加敏感一點的,而在此基礎上以大數據來說女孩子確實是比男孩子更敏感(當然也不排除有更加活潑開朗的女孩兒和心思細膩的男孩兒,這些都很正常)但是普通的敏感型和高度敏感型人格卻也有所不同,在高度敏感型人群中男性和女性的佔比實際上是差不多的。這似乎有些抽象,今天我想用更加淺顯易懂的語言詳細的去介紹它。
  • 總是感覺很受傷,你是高敏感人群嗎?
    生活中,你是否有過這樣的感受:一、在意身邊人對自己的看法,期待得到所有人的好評。對別人的評價特別敏感,不敢接受質疑和差評。因為別人質疑你的時候,你也會質疑自己,是不是自己哪方面真的沒有做好,然後就會陷入壓力之中。
  • 偏執型人格者/妄想型人格:世界充滿了「陰謀」我永遠都是受害者!
    旅行結束後,張琪回到家時卻發現於樂滿臉的不悅,還沒等她把行李放下來,於樂就責問道:「公司不是組織兩天一夜的旅行嗎?你怎麼在外面待了四天才回來?張琪向於樂解釋了一番,但於樂依然不滿地說:「我向你同事打聽了,和你一起去遊玩的同事大都是男性,而且大都是未婚,你們這幾天是怎麼住的?」張琪又向他詳細地解釋半天,但於樂依然不相信。最後,兩個人因為這件事爭執到大半夜。
  • 8個跡象表明你是「高敏感型人格」
    覺得自己很多事情都做不好 常被別人稱為敏感的怪咖」 如果以上絕大多數都符合的話,那麼很可能,你是個高敏感者。 「敏感」這一人格特點於1991年被伊萊恩·艾倫博士首次投入研究,她的研究成果很快發表在各類期刊上。 在她所著的《高敏感人群》一書中介紹:敏感人群常常被誤認為只是少數群體。文化影響著人們對敏感個性的看法,在輕視敏感個性的文化中,高敏感人群往往更易低自尊。他們被要求「別想太多」,這讓人覺得自己是不夠強大的異類。
  • 迴避型人格:社交退縮,內心敏感不自信,害怕被拒絕
    同時,迴避型人格對他人的眼光及評價,也十分敏感,當別人在社交上滔滔不絕時,ta總是喜歡找一個沒人的角落,沉默不語,顯得與周圍的人群,格格不入。 2、心理自卑 迴避型人格,長期的行為退縮,會導致ta陷入自卑感,久久不能走出。
  • 想知道你是不是世界上那1/5的高敏感族嗎?
    那麼,你是高敏感的人嗎?怕是每個人都希望自己不是高敏感人群吧,也不想被別人貼上「玻璃心」的標籤。但是內心高度敏感就一定是壞事嗎?未必吧,這也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氣質,如果確定自己真的是這類人,大可不必自卑或逃避。看完小K推薦的書籍,你會覺得高敏感是上帝賦予的禮物。
  • 總是敏感想太多,怎麼辦? | 高敏感人群生存指南
    在我印象中,她一直是個開朗、笑起來很燦爛的女孩,不曾想她卻深受焦慮抑鬱的折磨。,且常常伴隨自卑、怯弱。我們都以為內向型的人,才是敏感人格,但事實上:敏感人群中有30%的人是外向型人格的人,他們平日裡看起來陽光開朗,很好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