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執型人格者/妄想型人格:世界充滿了「陰謀」我永遠都是受害者!

2021-01-10 秦秦哥情感家園

偏執型人格者/妄想型人格:世界充滿了「陰謀」,我永遠都是「」受害者」!

張琪和於樂是一對戀人。在外人看來,於樂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男生,在一家業績不錯的公司上班,有著不錯的穩定收入。而且對張琪很體貼、愛護。因此,很多人認識他們的人都說張琪的運氣真好,找了這麼一個稱心如意的男友。

愛總是開始的太美麗

沒過多久,張琪就在大家的祝福中和於樂結了婚。,本來,張琪還憧憬著婚後的幸福生活,可是她的婚姻美夢很快就被徹底擊碎了!

有一次,張琪的公司組織員工兩天一夜的外出旅遊。可在公司的旅遊活動結束後,有幾名同事還想到其他地方遊玩兩天,正好大家也有假期,而張琪也很喜歡旅遊,便跟他們一起多待了兩天。

旅行結束後,張琪回到家時卻發現於樂滿臉的不悅,還沒等她把行李放下來,於樂就責問道:「公司不是組織兩天一夜的旅行嗎?你怎麼在外面待了四天才回來?

張琪向於樂解釋了一番,但於樂依然不滿地說:「我向你同事打聽了,和你一起去遊玩的同事大都是男性,而且大都是未婚,你們這幾天是怎麼住的?」

張琪又向他詳細地解釋半天,但於樂依然不相信。最後,兩個人因為這件事爭執到大半夜。從那之後,於樂總是懷疑張琪私下裡跟其他男同事關係曖昧,所以經常打電話追問她在哪裡、和誰在一起。

不僅如此,當張琪因為公司聚會晚回家或是被於樂碰到跟男同事走在一起時,他就會亂發脾氣,不管張琪怎麼解釋,他都聽不進去。後來,在爭執的過程中,他竟然開始動手打張琪,張琪的身上常常是青一塊紫一塊的。

有一種家暴叫做「既愛又恨」

可事後,於樂又會痛哭流涕地下跪祈求張琪的原諒。承諾不再發生同樣事兒,可這樣的承諾從來沒有兌現。張琪被打的次數越來越多。

於樂平時對張琪很好,但唯獨總是懷疑張琪和公司的男同事會有曖昧,甚至是發生什麼關係。腦袋裡總是出現一些張琪和男同事曖昧的妄想畫面。一旦這些妄想的畫面出現在於樂的腦袋裡時,於樂就像是變了一個人,對張琪又罵又打。但事實是,張琪從跟他談戀愛到結婚,從未跟男同事發生過曖昧等關係。

在於樂一次又一次的犯錯之後,張琪越來越忍受不了這樣的婚姻生活了,終於向於樂提出離婚,於樂卻死活不答應,還聲稱如果張琪跟他離婚,他就會對張琪的家人進行報復,而且會永遠都會纏著她。

於樂認為張琪之所以跟他提離婚,是因為張琪在外面有了人。自己被張琪背叛了,自己是感情上的受害者。對張琪不依不饒。一邊對張琪訴苦說「我對你多麼多麼好,你卻在外亂搞背叛我的感情!」,完全把自己當成了一個受害者。一邊又對張琪說「我是個缺乏安全感的人,我懷疑你和打你都是因為我太愛你了,太害怕失去你了」,以賣慘的方式向張琪博同情,挽留張琪。

妄想會讓人變得像魔鬼

上述案例中於樂的行為就屬於偏執型人格的表現,也被稱為安想型人格。

偏執型人格的行為特徵是:非常敏感多疑,思想行為很固執、死板;心胸狹隘,容易產生病態的嫉妒、怨恨,無法寬容他人的過錯。

無端地懷疑伴侶不忠,經常將伴侶無意的或是好意的行為看成是惡意的;面對生活工作裡的挫折和他人的拒絕過分敏感,總是將一些事物解釋為不符合現實的「陰謀」。

對自己評價過高,以自我為中心,極度在乎確定的結果確定的答案。喜歡聞他人「你確定嗎?」「你肯定嗎?」。

對於偏執型人格者來說,他們的關鍵問題不是不信任他人。在某些特殊的情況下,每個人都有可能對他人心存懷疑、警惕,或是不信任他人,這是可以被理解和接受的。

但偏執型人格的人則是在大多數情況下都如此,即使對身邊被認為是忠實可靠的人也是這樣。所以,這類人總是處於高度警惕的狀態,時刻提防他人的攻擊,從而表現出激進防禦他人的敵視、憤怒等行為。

心理學家研究發現,偏執型人格的人幾乎沒有自知之明,對自己的缺點非常敏感,對自己的優點優勢缺乏認同感。往往在自己的優勢優點上獲得的不是滿足感,而是激進的不滿足感。

據調查發現,偏執型人格者中以男性居多,不管是內向型還是外向型的人,都可能出現這種人格特徵。有專家表示,具備這種人格的人大多與家人不能和睦相處,對自己的戀愛對象或者是配偶往往表現出控制欲。與朋友、同事相處往往都是表面的融洽,容易在背地裡給人使壞。所以,遇到這類人最好敬而遠之。

妄想症來自於哪裡?

偏執型人格是如何形成的呢?有專家總結出以下幾點:

1.成長經歷造成。偏執型人格者在幼年時可能生活在一個缺乏父愛或是母愛的家庭環境中,而且經常受到指責和否定,導致他們的性格變得孤僻,不願與他人交流。難以形成同理心,無法通過同理心充分理解他人的言行舉止背後的含義,因而容易對他人產生猜疑和不信任感。

另外,還可能在幼年時期由於父母管教過於嚴格,經常被父母以毆打或冷戰的方式管教和懲罰,從小沒有養成對他人愛的能力。導致他無法以愛和友好的方式和他人形成信任感依賴感。因而想要通過控制他人的方式把自己與他人的關係鎖定下來,進而在關係中獲得安全感。

比如,案例中的於樂就是生活在一個缺愛的家庭中,爸媽在他很小的時候對他管教非常嚴格,一旦做不好某些事情,就會對他百般指責和否定。

2.自我要求較高。由於偏執型人格者總是被強烈的孤獨感所包圍,他們一向不喜歡向別人求助,對自己有很高的標準和要求。可這些要求與自身的不足往往形成了很大的矛盾和衝突,他們卻不願公開承認自己的不足。

比如自己的才能並不出眾,卻總是要求自己必須在某個方面做到最好等。

3.社會環境的影響。有些人之所以出現偏執人格,可能是受到環境影響,比如:因為自己家庭條件極度不好但身邊朋友的家庭條件很好,跟自己形成一個明顯的差距。亦或是因為自己存在某個生理上的缺陷等原因導致自己產生嚴重自卑心理。

嚴重的自卑心理最終導致自己產生極度不自信和極度自信自負的強烈矛盾心理對照。進而在這種極度矛盾心理下形成了偏執型人格。

對於偏執型人格者來說,他們總是對他人和周圍的環境充滿了敵意和不信任感,即使一點小事因為極其敏感的內心也會引起軒然大波。就像星火燎原之時,一點微小的懷疑感質疑感,就能迅速讓他心理崩潰,精神短暫性失控。

怎麼改變妄想症者?

那麼,如何才能解決偏執帶來的危害呢?有專家提出以下幾種方法:

1.學會忍耐和提醒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必然會遇到各種衝突和摩擦,這些都是在所難免的,此時,必須學會忍讓和克制,避免讓怒火毀了理智。另外,要學會經常提醒自己,芝麻小事不要放在心上,遇事兒儘量爭取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做人做事切不可斤斤計較,不要因小失大,這樣能夠緩解自己對他人的敵意心理和強烈的情緒反應。避免自己主動引爆自己的情緒。

2.培養自我情緒疏導的能力。高興了不要強忍著,要敢於向別人透露你此時此刻很高興。不開心了也不要強忍著,給身邊人察覺你負面情緒的機會。讓親人和朋友能夠在你需要的時候給你以開導和安慰。

自我情緒疏導能力,主要是指釋放自己積極情緒和負面情緒的能力。不管是積極情緒還是負面情緒,長期壓抑在自己的內心裡,都是一種自我壓抑。自我壓抑久了,就像是在心裡築起了一座情緒大壩,一旦這個大壩潰堤,情緒傾瀉而下,導致你毫無自控力,出現短暫精神失控的狀況。

3.自我心理暗示。當遇到不開心或是不如意的事情,不妨給自己積極地心理暗示,努力消除對他人的不信任感以及對周圍環境無端產生的的敵意,從而能弱化對抗的心理,減少對抗的行為和情緒衝動。

自我暗示分為積極地自我暗示和消極的自我暗示。這兩種自我暗示的類型,是一個人心理健康的指標。越是經常給自己積極心理暗示的人,心理就越健康。越是經常給自己負面心理暗示的人,心理健康狀況就越差。

好了,今天內容就講到這裡。我是秦秦哥,咱們下期再見!

相關焦點

  • 偏執型人格障礙的表現及形成原因
    偏執型人格障礙既妄想型人格障礙 其主要的表現是:自負自我評價過高,思想行為多疑固執,氣量小,無法接受別人的批評,情緒不穩,感情用事,容易衝動好詭辯,有很強的挑戰和攻擊性。這種人神經系統,思維和智力都正常,但遇到問題不能從客觀實際的來分析,總是很片面 自以為是,對任何人都不信任,過分猜疑,總把別人的好意曲解為惡意,常感到別人不懷好意想害自己,在嘲笑自己或瞧不起自己,覺得別人對自己是笑裡藏刀,指桑罵槐 對別人中肯的意見或批評,會看成是敵意是在針對自己和自己過不去,並且十分的敏感 不能寬恕 ,長期耿耿於懷,司機報復,見不的別人好,愛嫉妒背後說風涼話,如果是已婚會懷疑自己的配偶不忠常和配偶爭吵對配偶有強烈的支配慾
  • 偏執型人格是怎麼產生的?又該怎麼解決?
    在《理解DSM–5精神障礙》這本書裡,有明確的對於偏執型人格障礙的詳細描述:有偏執性人格障礙的個體,不相信他人,懷疑他人的動機,他們把他人的行為是為威脅,即使是那些親近的人或每天都見到的人。無任何理由,他們會盤問配偶、朋友、同事,以確認他們是否可信,是否忠誠。
  • 孩子「小心眼」愛計較,這是「偏執型人格」,家長千萬別忽視
    小青容易「想太多」,「愛計較」,其實這是「偏執型人格」,家長千萬別忽視。一、「偏執型人格」與孩子小心眼有什麼關係?偏執型人格的特點之一就是敏感多思,愛計較。那麼兩者之間有什麼關係呢?1、以自我為中心,任何事情都是以「我」為出發點偏執型人格的特點之一就是以自我為中心。3歲以下的孩子就是以自我為中心的,我餓了我就哭,我困了就要馬上喝奶。但是隨著年紀的增加和社交的培養,孩子的認知會發展,認識到這個世界除了自己以外,還有其他人。
  • 偏執型、分裂型、分裂性人格異常的表現
    偏執人格異常的表現。在偏執人格異常中,分裂性人格異常的個體主要表現為沒有想和他人建立親密關係的需要與願望,幾乎沒有朋友,更願意獨自一個人呆著,更喜歡獨自處理事情。分裂性人格異常個體很少從自己的身體或感官經歷中得到快感。
  • 人格障礙模樣:偏執型、分裂型、邊緣型...
    根據美國心理健康協會(Mental Health America)的分類標準,常見人格障礙共有10種,分別可被歸於以下三組: A組(Cluster A): 以奇異或古怪的行為模式為特徵(偏執型、分裂型,以及分裂樣人格障礙) B組(Cluster B): 以戲劇化、情緒化或反覆無常的行為模式為特徵
  • 內向型人格
    你是否有一個孩子,拒絕加入一群孩子的玩鬧,只喜歡和固定一兩個熟悉的小朋友相處你是否有一個孩子,在親戚朋友聚會的場合,永遠端著一張臭臉,誰逗也不理。你是否有一個孩子,好像永遠遊離在群體之外,很冷漠的樣子。如果你家的孩子是這樣的,那麼別懷疑,你擁有一個「內向型人格」的孩子。
  • 什麼是控制型人格?如何與控制型人格者交往
    所謂的控制型人格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通過不易察覺地方式巧妙地進行鬥爭,並且利用偽造的「攻擊假象」讓受害者困惑不已。這種人有極強的競爭策略,並且極善於偽裝,通過噓寒問暖的方式營造出知心朋友的假象,在你毫不防備的時候暗地裡捅你一刀,讓你猝不及防、心灰意冷。控制型人格在處理事情上往往表現出冷酷無情,絲毫不會顧及別人的感受與需求,他們隨時準備好迎接挑戰,目的就是兩個字「勝利」。
  • 頻繁懷疑妻子對感情不忠,是偏執型人格障礙的表現
    《八種常見人格障礙》第2篇–偏執型人格障礙作者:蔡銀兵劉女士與林先生是通過相親介紹認識的,戀愛時彼此相處較為愉快。在劉女士看來,林先生是個實誠又細心的人,值得託付終身。以後兩人沒少為這些事爭吵過,即便劉女士一再解釋,都無法消除林先生的疑慮。除了對妻子的感情常常猜疑外,林先生在公司和同事相處時,也經常產生不可化解的衝突。例如有一次,某個同事在工作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得到了領導的嘉獎,便和其他同事包括林先生在內,分享自己的喜悅。
  • 心理學:攻擊型人格者的三特徵
    首先,攻擊型人格的人奉行荀子的人性惡的學說。認為人們都有敵意,拒不承認人們的心地是善良的,但是也會不情願地、有所保留地承認有少數例外。《道德經》中有一句:天地不仁,萬物為芻狗。這句話為他們提供了理論依據:別人都把我當狗,可我偏偏就是狼。
  • 你是「高敏感型人格」的受害者嗎
    高敏感型人格,在某程度上是內向型人格的變體,高敏感型人格不僅僅只的是心理上的敏感,還有感官上的,如聽覺、嗅覺、觸覺等。高敏感型人士,能在人群中一眼分辨得出誰會喜歡自己、誰會討厭自己;到敏銳感受到別人變化的情緒,容易因為別人無意中的一句話影響一整天的心情;容易胡思亂想,莫名地焦慮;也容易感動、流淚。高敏感型人士更容易成為悲觀主義者,凡事愛往壞處想。不喜歡社交、更喜歡安靜地獨處,看看花看看海。低自尊感,缺乏自信。
  • 偏執型人格的5個表現,快看看你中了幾條?
    我們身邊總會存在著一種人:什麼都順著別人,有自己的想法也不說,會附和別人的想法,不表達自己的主見看法....稱之為「討好型人格」:你是討好型人格嗎?討好型人格,跟成長環境有很大的關係,所以它是被動產生的,不是與生俱來自帶屬性。說到討好型人格特徵時,不得不連帶著討論下偏執型人格。
  • 19歲女大學生被老師殺死:父母一定要告訴孩子遠離偏執型人格!
    他說:「你不跟我好我就去死。」此後郭某嘗試燒炭和跳樓,都未成功,郭某見自己無論如何都無法挽回小涵,於是便實施了尾隨,趁小涵孤身一人時用匕首殺害了她。什麼是偏執型人格?偏執型人格又稱妄想型人格。偏執型人格的形成可能有如下因素01早期失愛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絕的家庭環境之中,缺乏母愛,經常被指責和否定。單親家庭更易出現有偏執型人格的孩子!
  • 自戀型人格障礙
    在青少年中自戀的問題比較常見,但是大多數青少年能夠以此成長而不出現症狀,只有極少數的自戀型行為會持續到成年,最終成為自戀型人格障礙患者。 自戀型人格障礙是個相當廣泛的基本病理心理特徵,臨床診斷為雙相障礙、抑鬱障礙、物質成癮等疾病的患者均可見自戀型人格障礙的特點。自戀型人格障礙也常伴有邊緣型、反社會型、偏執型、表演型和強迫型人格障礙的特點。
  • 「我的世界,只有英雄和壞人」:邊緣型人格的內心世界
    · 03 ·環境和其他個體對邊緣型人格的影響和正常人不同,邊緣型人格的自我在任何時間任何情況下都是不穩定的。非黑即白思維是對由於理性思考和做出明智決定的能力遭到情感破壞而做出的反應,而「分裂」則是一種心理防禦機制,它會在無意識中運作,從而引發對他人到底是天使還是惡魔的妄想。
  • 五大人格特質分享丨看見自己的依賴型人格
    條條‎框框療愈‎後:有創‎意‎,做事‎能力強,精力‎充‎沛這世間所有的成長都充滿分裂,暴力,背叛。這世界也充滿分裂,暴力,背叛。不要妄想在這個世界找溫暖。應對這個世界無常的方法,要麼妥協,要麼就只有超越(寬恕)。
  • 【423】什麼是ABC型人格?
    經過我們前面的介紹,我們知道,精神科把人格障礙分成邊緣型、偏執型、自戀型、依賴性、分裂性、反社會型等幾個類型。但在心理學基礎理論中,往往會分成ABC三類的人格。ABC性格對很多人來說或許比較陌生,但是在心理學的理論中,ABC性格對於人們的行為或者身心健康狀態卻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那麼何謂ABC性格呢?
  • 邊緣型人格障礙真的一病誤終生?
    邊緣人格到底是什麼?如果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人,在你我的溝通中,前一刻他/她可能還和我們談笑風生,笑臉相迎,氣氛歡快熱烈,看起來其樂融融。然後,突然就翻臉,他/她就會表現出對我們的極大仇恨,彷佛我們和他/她有著不共戴天之仇,甚至惡語相向,此生都不想再見到也不想出現在彼此的生活中。猶如正是一片晴天,正愉快,可能突然一個炸雷,烏雲翻滾,雷雨交加。
  • 人格障礙者:關係中的麻煩製造者
    根據這個定義,我們可以用幾個通俗易懂的標準來看一個人是不是人格障礙者:與別人不一樣、與誰都合不來,從小就這樣,自己痛苦更讓別人痛苦。人格障礙影響了人群中的10%-15%的個體。這意味著,你遇到一個人格障礙者的機率其實是蠻高的。特別是在特殊的地方或領域,比如監獄裡有很多反社會型人格障礙者。有人提出,董事會裡充斥著自戀型人格障礙者。
  • 對內向型人格的九大錯誤認知
    相對於大家的關注,內向型人格更偏好一對一的互動。相反,外向型人格使得外向的人在人多時更活躍,人少時則變暗淡。在線那麼多有關內向性的討論,你覺得你是否全面了解了內向型人格呢?下面有9件事說明你可能錯誤的理解了內向型。1. 內向型人格的人都害羞人們通常混淆內向與羞怯,而且經常替換用這兩詞。
  • 被嫌棄的邊緣型人格的一生
    極度害怕被拋棄上述各種不穩定的根源,是邊緣型人格的人對於被拋棄的強烈恐懼。被他人拋棄,對於邊緣性人格的人來說,可能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也是最無法接受的。他們可能會努力逃避真實或者想像中的被拋棄,「你只要不離開我,要我怎麼做都行」是典型的邊緣型人格特徵。 3. 衝動易怒(我……控幾不住我寄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