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政壇中一直流傳著一句真理:「流水的總統,鐵打的財閥」,為何總統是走馬觀花,而財閥卻是屹然不動,這其實和韓國的政治經濟糾葛有著非常大的關聯;韓國經濟近半都是靠著財閥企業造就的,也因此,財閥在韓國有著無可替代的作用,這也是韓國政治一直無法杜絕財閥幹政的一個原因。
而「流水的總統,鐵打的財閥」背後還蘊含著大國背景,而這種大國背景並非是韓國政府可以撼動的,甚至韓國政府還得依附於大國庇護。本篇文章來了解下,韓國政治究竟為何持續被財閥支配,其中的真實原因究竟在哪裡?
韓國的政治生態一直處於一種依附狀態
韓國的政治生態其實可以追溯到韓戰時期,那時候,朝鮮半島還是一個整體,但是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以德日意大為首的法西斯國家徹底失敗,失去了共同的敵人,又出現了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對峙,世界格局開始進入兩極爭霸狀態。
而美蘇爭霸開始滲透到世界小國;美國對於戰敗國日本的獨自佔領,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觸犯到蘇聯的忌諱,而蘇聯雖然得到了北方四島,但為了亞洲的地緣優勢,蘇聯把目光看向了朝鮮,他們認為如果扶持朝鮮來對抗美國在亞太地區的影響力,那將是最好的結果,朝鮮就是蘇聯的橋頭堡,也是兩極爭霸的緩衝地帶。
朝鮮半島分裂與獨立,背後是大國博弈的結果
不過,美國也早已經有此意控制朝鮮地區,並且希望通過朝鮮地區來達到威懾中國、蘇聯,於是韓戰就「順其自然」地爆發了。那麼,要想控制朝鮮半島,就必須要分化朝鮮半島,美國通過扶持朝鮮的一些所謂的民主與自由黨派來控制南部朝鮮,而朝鮮境內的蘇維埃政黨同樣也有著不小的勢力,他們支持北部朝鮮。
由此可以得知,朝鮮的蘇維埃政黨背後的勢力是中蘇兩個大國,而民主與自由黨背後的勢力就是歐美資本主義列強(以美國為首),同一民族不同的政治體制,社會制度發生對峙,發生戰爭,雙方都想吞併對方,統一整個朝鮮半島,經過韓戰後,朝鮮半島最終分裂為兩個國家,南朝鮮和北朝鮮。
北朝鮮就如今的朝鮮,而南朝鮮就是如今的韓國;朝鮮背後有中蘇等社會主義大國扶持,美國已經沒有辦法將朝鮮徹底顛覆,同樣的,韓國背後是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勢力,蘇聯也沒有辦法將韓國剷除,這就形成了一種朝鮮半島的勢力對峙。
美國扶植韓國,造就「漢江奇蹟」
韓國在戰後得到了美國的大力扶持,藉助美國的資金和技術,藉助漢城奧運會的契機,開始了長達數十年的經濟騰飛,創造了「漢江奇蹟」,實現了國家經濟的崛起,並且躋身「亞洲四小龍」,成為世界新興的工業國,進而發展成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
不過這種「漢江奇蹟」實質上是一種政治與經濟上的妥協,韓國要創造「漢江奇蹟」,那麼,他們就得在政治、軍事上必須完全依附於美國的支配,而本國扶持起來的各種企業,這些超大型企業的背後資本,都有美國資本的影子,換句話來講,韓國的大企業背後的大金主就是美國。
但一個國家在走上經濟自由的道路之後,他們原本的目標從解決貧困、實現經濟發展開始向國家獨立自主轉變,這是時代的大趨勢,這是國際化的必要條件,韓國政府其實心知肚明,本國名義上是獨立自主的國家,但國家的命脈都掌握在其他國家手裡,他們沒有任何辦法,但是對外的無奈妥協,對內的群情激憤,這也使得韓國政治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經濟控制政治。
美國通過經濟控制韓國的政治
美國很明白,如果一直明目張胆的支配某國政府,那麼遲早都會出現很嚴重的民憤以及國內動亂問題,並且還可能涉及到美國對韓國的影響力;為此,美國把球踢給了韓國政府,並且通過財閥作為自己的代言人,對韓國政治實現變相地控制。
美國為了下好這盤棋,對韓國企業,不僅給予了資金上的支持,還給予了技術上的支持(基本都是當時最先進的技術),並且還給予韓國企業大量的訂單,所以,才會促生出三星、現代、LG等技術領先的超級大企業。
但是韓國大財閥的發展和擴張,勢必會成為原生態本土新興企業一座大山,新興企業根本無法逾越這座大山,他們的企業未來的命運只有兩種,被吞併和破產。為什麼會造成這個原因?主要還是大財閥們已經牢牢地控制韓國的經濟命脈,並且布局到所有事關國計民生的所有發展領域。
大財閥是青瓦臺不可觸碰的紅線
韓國人流傳一句話「韓國人一生的三件事,死亡、稅收和三星」,單單三星集團已經把韓國目前存在、可能存在的產業、或者即將存在的產業,都已經提前布局完成,那麼還會留給新企業發展的間隙嗎?那是不可能的,財閥們在外資的扶持下,已經由一個私企開始轉變為國家支柱企業。
而韓國還沒有能力來扳倒這些企業,因為這些企業背後是美國勢力,並且這些企業關係到百萬人的就業問題,以及韓國的經濟收入,所以,韓國政府根本無力抵抗這種被支配的恐懼。
由此可見,經濟控制政治已經深入到韓國政壇的骨髓之中,韓國大小的政黨背後都看得到財閥的身影,可以說,財閥才是韓國當之無愧的支配者,而青瓦臺,他們只能努力地調和財閥與平民的關係,對於改變,他們沒有那個實力,也不敢觸碰那條紅線。
韓國總統不得善終,原因在於財閥和平民
大財閥對政治的控制和影響,我們從韓國總統們的遭遇和命運便可得知,為什麼韓國總統們總是得不到善終?其中主要原因就是,每一個韓國總統都根本無法兼顧財閥與平民,如果總統們偏向財閥這邊,那麼韓國國民就會認為總統不作為、出賣國家的利益來換取自己的幸福,於是,在平民的輿論下,好一點的被彈劾下臺,差一點的入獄、自殺。
而如果韓國總統偏向於平民,那麼,一旦總統任期一到,該總統的會面臨無法想像的困境,報復、腐敗調查等等,韓國總統的結局不會好,所以說,韓國總統這個職業是高危的。
在幾十任總統中,也就是李承晚還算得到了善終,因為李承晚是第一任總統,並且當時的韓國牢固地跟在美國後面,也因此,李承晚在國內施行白色統治,並且大肆地腐敗斂財,但是美國人是樂意看見,他們反而認為,李承晚這樣對自己把控韓國能夠起到很好的效果。
而李承晚到了晚年的時候,他通過搜刮民眾所得到的財富,已經達到了幾十億美元,事情敗露後,韓國民眾們義憤填膺,他們很快就組織示威,不過最終李承晚以出逃的方式逃脫了韓國人的制裁,並且他的晚年過得非常的舒適。
自李承晚之後,韓國總統再也沒有幾個能夠得到善終;而甚至許多總統不僅自己受到制裁,就連自己的子孫後代也被牽連制裁,所以,這就有了「韓國總統得不到善終」的名言。
討論
韓國的政治生態,究竟算不算健康,如果說他們的政治生態不健康,但韓國的經濟和法治卻都是運行的非常完善;如果說他們的政治生態算是健康的,那麼為什麼總統總是得不到善終,而財閥為什麼會幹涉到韓國政壇發展,這種矛盾命題也引起了許多韓國人的思考。
有沒有辦法能夠擺脫這種命運?其實是有的,而這種做法就是典型的壯士斷臂,而且還要面對一母同胞的朝鮮的威脅,那就是徹底遏制財閥幹政,並且拒絕美國所謂的軍事庇護;這樣的方法對韓國人而言是非常艱難,畢竟都過慣了安生日子,沒有誰會主動去過擔驚受怕的日子?再者說,韓國民眾根本不會設身處地的去思考韓國政府的艱難,他們潛意識認為,韓國如今所出現的一切都是政府賦予的,所以說,得不到財閥或者民心,那麼韓國總統是絕對得不到善終的。
結尾
韓國政治的這種命運,其實早已註定,韓國之所以能夠成立,只不過是充當美蘇爭霸的屏障,美國全球遏制戰略的橋頭堡;而韓國的崛起正是得益於這種戰略地緣優勢,韓國拿到了美國的好處,不可能不回報美國,韓國甚至將戰爭的決定權交給美國,由此,可見,韓國政府根本無法擺脫被財閥控制的命運,因為財閥的背後就是金主美國。
更為棘手的是,韓國還要面對北方的兄弟威脅,一言不合就炮轟,再不就進行軍事威懾要統一朝鮮半島,客觀地說,韓國實力可以碾壓朝鮮,但是,韓國得罪不起背後的蘇聯(俄羅斯),還有一衣帶水的中國,由此可以得知,韓國政壇,最終還會繼續亂下去;要想穩定,必須堅定地跟美國走,要想自主與完全獨立,必須擺脫美國的影響,韓國政治真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