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國內的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全民健身的熱情乘勢而上,原本就異常火爆的路跑,自然成為大眾重新投入運動懷抱的重要渠道之一。
在上海,每年伊始都會有一場在F1賽道的跑步活動,廣受跑友好評。
「所有的措施和設置可能有所不便,但一切都是為了安全。」2021年1月1日,上海傳統賽事Run The Track蒸蒸日上跑即將鳴槍,賽事總監王曉芬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賽事成本提高、人力消耗更大,「但所有防疫措施一定要按照最嚴格的標準。」
這就是如今中國路跑的大環境,不管是上海馬拉松這樣的「白金標」級別頂級賽事,還是像蒸蒸日上跑這樣「小而美」的賽事,做好防疫並且展現出賽事的「品質和人情味」,將是路跑賽事在未來贏得跑友認可的關鍵環節。
上馬的成功經驗,讓賽事更有信心距離2021年的第一天還有一周時間,即將迎來「7歲生日」的蒸蒸日上跑照慣例要向跑者們發布賽事的相關信息。而在製作今年的賽事信息推送時,賽事主辦方將比賽信息和裝備領取這些內容排在了後面,打頭的第一條是「防疫指南」。
當路跑賽事從今年秋季逐漸回歸,防疫成了所有賽事的頭等大事。
「從今年年中準備賽事計劃時,我們就在考慮防疫了。」王曉芬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賽事的防疫方案從9月到11月就改了好幾版,根據上海的防疫情況,賽事一直和嘉定區衛健委進行協調,並且最終確定以最高的防疫標準進行賽事布置和執行。
這也是今年國內路跑賽事在防疫上的一個縮影。
官方防疫通知。
11月下旬,就在今年全球唯一一場允許大眾參賽者參加的「白金標」賽事上海馬拉松鳴槍前,賽事負責人就曾經和澎湃新聞記者坦言,「賽事方案幾經修改,從賽前到賽後設計了14個應對場景,就是為了保證比賽的安全。」
「我們確實也借鑑了上馬的防疫方案,這也是為什麼當上馬提升了防疫級別之後,我們在11月再次進行了修改,將防疫標準提到最高。」
王曉芬舉了幾個調整的例子,比如要求所有站上賽場的跑者和工作人員都必須有核酸檢測報告;賽事包領取和比賽入場都只設置「唯一入口」並且必須出示身份證件;賽事消殺按照最嚴格標準進行。「上馬的經驗和成功,讓我們對即將到來的賽事也有了更多信心。」
招商環境不太好,但防疫環境不能差賽事防疫措施的愈發嚴格,其實也意味著辦賽公司在人力和物力上投入的加大。
「大家其實也都知道,今年體育賽事整體大環境都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招商和經營環境不會特別好。」王曉芬並沒有明確提到賽事的招商情況,但對於像蒸蒸日上跑這樣原本規模就不算非常大的路跑賽事,為防控疫情而縮減規模,賽事的影響力和號召力自然也有所減小。
「一方面可能收入在減少,但是防疫這塊的投入我們反而是加大了不少。」王曉芬告訴澎湃新聞記者,今年的賽事在預算上專門撥出一塊放在了防疫上,為的就是保證防疫措施的完善。
「不只是成本上的增加,工作人員和志願者的工作量也都翻倍,但為了保證安全,這些都是必須做的事情。」蒸蒸日上跑在防疫上的所有付出和努力,其實也是遵照中國田協今年在馬拉松賽事和路跑賽事上的舉辦原則。
「中國田協採取分級分類、精準施策的辦法,比如說在疫情防控低風險區逐步恢復馬拉松賽事活動,中高風險區建議不開展。」在接受《人民日報》採訪時,中國田徑協會副秘書長水濤就表示,逐步恢復馬拉松賽事的過程中,防疫的標準不能降低。
「根據辦賽要求和整體的情況,我們對所有跑者都要求進行人臉識別和身份信息核對,這是對每一個人負責。」王曉芬強調,「所有的人都必須在我們的白名單裡,才能進入賽場。」在嚴格防疫中優化跑者體驗反覆的體溫檢測、人臉識別和核酸檢測,自然增加了跑者們參賽的流程,而對於像蒸蒸日上跑這樣規模稍小、辦賽年限也不算非常長的賽事而言,他們則要在保證防疫質量的同時,提高辦賽的「人性化」和「吸引力」,以便在這個特殊時期得到更多跑者的認同。
正因如此,蒸蒸日上跑的賽事主辦方也給大約6000名跑者提供了1000個免費進行核酸檢測的機會。用王曉芬的話說,「我們希望儘量降低大家的參賽成本,也算是給大家一個新年的福利。但是還有很多不足,沒能給所有跑者都爭取到免費核酸檢測的機會。」
事實上,像蒸蒸日上跑這樣為跑者提供免費核酸檢測的賽事並非只有這一場——12月初的寧波東錢湖馬拉松,賽事主辦方也為4000名跑者提供了免費的核酸檢測。
如何在嚴格的賽事防疫中保證路跑的服務質量,將會是所有賽事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需要思考和不斷提升的重要一環。
除了免費的核酸檢測名額,蒸蒸日上跑也在嘗試更多的服務——那就是允許一定數量的觀賽親友團進入賽場,增加跑者參賽的動力。「畢竟這場比賽和其他比賽還有一個區別,那就是新年的第一場跑賽,大家肯定都希望和家人一起分享這個時刻。」
王曉芬這幾年見證了賽事在上海國際賽車場的規模一點點增大——去年,近萬名跑者站上F1賽道,而在場邊的觀眾席也迎來了接近4000名諸位親友團,場面和氣氛可謂相當熱烈。
今年則由於疫情,賽事主辦方只爭取到了約200個名額,助威親友也同樣必須持核酸檢測報告才能入場。
「我們還是希望能夠延續這種比較美好的傳統,當然也是希望能夠增加跑者的體驗感。」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