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閉管理下的養老機構如何進行防疫、護理、舒壓?海南日報記者實地探訪——
隔屏探望定期測溫 分餐飲食加強科普
■本報記者 劉操
作為易感人群,老年人的疫情防控倍受社會各界關切。一個多月時間,全省民政部門先後實施了養老服務機構封閉式管理、居家養老暫停上門服務等一系列最嚴管控措施,以最硬核方式為老年人築起一道安全屏障。養老機構內老人生活怎樣保障、護理如何?現在的封閉管理是否嚴格執行?海南日報記者3月2日進行了實地探訪。
嚴格封閉
家屬探望通過視頻方式進行
封院是對養老機構老年人及其家人最大的保護。對於易感、集體居住的老年人,只有切斷一切可能的感染風險才能最大程度地保護他們、保護社會。
3月2日下午,記者來到海口市龍華區龍橋敬老院,從1月26日至今,院方對這裡的75名老人進行了封閉管理。
「我們現在是封閉管理,外人不能入內。」龍橋敬老院大門緊鎖,院長馮雯告訴記者,院內設置了兩道封閉區,老人需要在生活封閉區裡活動。從封閉到現在,敬老院對院內老人每天早晚進行2次體溫檢測,同時做好房間通風、公共區域消毒等工作。
「老人如果有緊急情況需要外出就醫,我們會跟衛生部門聯繫護送老人前往,其他情況老人都不允許外出,家屬也只能通過視頻探望。」馮雯說,家屬送來的生活用品,需先在大門外消毒,再由工作人員轉交給老人。
「請不要進入託老院,特殊時期,希望理解……」一個多月來,在省託老院門口,保安們會耐心對家屬進行解釋。
「謝絕外人進入才能將風險降到最低,同時必須進行嚴格的消毒措施。」省託老院院長高淑紅說,防疫期間,院內清潔消毒全部「升級」,每天都會對房間、樓道進行全面的消毒。
精心照料
補充營養提高老人免疫力
「託老院的護理人員都很負責,我們在這住得很放心,春節也過得有滋有味。」來自青島的79歲老人李明賢長期在省託老院生活,他說:「特殊時期,工作人員加班加點,除了做好一般的防護措施外,還給我們熬了雞湯,幫助我們增強身體的免疫力,大家心裡都很溫暖。」
疫情發生後,省託老院積極勸說員工不離開海口,員工們紛紛響應,放棄春節休假,全部提前返崗支援抗疫,服務院內300餘名老人。全護理一區護士長蘇小敏春節假期只休息了一天,大年初一(1月25日)就返回工作崗位。
「叔叔阿姨們,戴口罩可以阻隔病毒傳播。最近是防疫特殊時期,儘量不要出門,要勤洗手,多通風。」每天,蘇小敏和同事們都會細心地幫老人們戴上口罩,耐心講解疫情防控常識,叮囑老人們注意保暖、做好防護。
省託老院封閉管理後,取消了集中用餐,實行分餐制。護理人員早中晚都要到老人房間為老人送飯送菜,每天為老人們測量兩次體溫,時刻注意溫差變化,並進行記錄。一天下來,護理員們的工作排得滿滿當當,休息時間很少。「特殊時期,我們要隨時做好應對突發情況的準備,保障全院老人的身體健康。」蘇小敏說。
「天氣寒冷的時候,我們會給老人熬湯,讓他們增加營養,提高抵抗力。」在馮雯看來,疫情期間,老人們的營養更要保證,才能增強他們的抵抗力。她介紹,敬老院每天會安排老人分批出來曬曬太陽,加強運動。「我們會將老人的信息發布在敬老院的微信群裡面,讓家屬們時時了解老人的生活狀態。」
情緒疏導
引導老人正常作息規律生活
位於萬寧市的仙沐苑養老中心也嚴格執行了封閉管理措施。這是一家民營養老服務機構,現有30名老人在院。
「我們的老人大多數是失能、半失能,失智、半失智人員,感染風險大。」仙沐苑養老中心負責人唐英強介紹,疫情發生後,養老機構啟動封閉式管理,全體工作人員較平時更加注重做好老人的防護措施。
「我們加強監測,及時準確掌握老年人身體狀況,時刻提醒老人戴好口罩,勤洗手,天氣轉涼時,我們採取添衣加被、多喝溫開水等防護措施,讓老人預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唐英強說。
長時間不能與親人見面,一些老人的心理壓力很大。唐英強告訴記者,仙沐苑養老中心的一項重要工作,就是對老人心理調節和情緒疏導,做好正面宣傳,引導老人正常作息、規律生活。「我們會跟老人及時解釋疫情的情況,給他們講防控情況和防疫知識,讓他們的情緒逐漸緩和了下來。
針對居家的老人,三亞市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從疫情初起期間就不斷利用呼叫中心熱線,對轄區各老年服務對象科普疫情知識,並在微信公眾號上發布熱線電話和防疫小貼士,為老人提供心理諮詢、防控科普、扶危解困等內容。
「有什麼需要及時跟我們說!」在省託老院1號樓4樓的臨時隔離區,戴著口罩和頭套「全副武裝」的養老護理員呂淑梅挨個房間為老人們送飯送菜,量體溫,詢問他們的身體和精神狀況。
為了保障好老人們的生活,從封閉管理至今,許多養老護理員選擇長期留在院裡。被派駐到隔離區工作的呂淑梅,每天要和老人們聊聊天,幫助老人與家人進行視頻通話,使老人感受到貼心和溫暖。
(本報海口3月2日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