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機構頻繁跑路 監管如何施力防患未然

2021-01-09 南早網

入住養老機構已經成為人們重要的養老方式。然而,近期涉養老機構的服務糾紛有逐漸增多的趨勢。「新華視點」記者在北京、長沙、南昌等地調查發現,多地發生養老機構「跑路」事件,一些老人動輒數十萬元的養老錢被捲走。(新華網1月2日)

要知道,這數十萬元是老年人辛苦幾十年積攢的血汗錢,一旦機構「跑路」或宣布破產,這些血汗錢可能就會「打水漂」。那麼養老機構「跑路」緣何頻發?原因何在,又如何遏止呢?

老人入住養老機構,本是市場交易行為,不排除有老人因難抵巧言令色的蠱惑、小利小惠的誘惑而上當受騙。比如,老人在挑選養老機構過程中,沒有多方、深層了解養老機構的誠信與實力,對收取相關費用的政策了解不夠;有些機構天花亂墜地吹噓成為會員的「好處」,忽悠誘騙老人一次性多交費用,老人不知不覺中便支出大額預付,正中對方吸金「套路」。殊不知,民政部門早有規定,備案的養老機構一般按月收取費用,最多不能超過一年。

養老機構卷錢「跑路」,往往是別有用心的設局。應該承認,絕大多數進入老齡產業的經營者,是真正想從事養老服務的;而有的經營者居心叵測,見到國家有鼓勵政策,養老產業前景大好,便紛紛爭相進入。那些動機不純者的眼裡只有兩個字:「圈錢」。一旦幹不下去,就不負責任地「跑路」。

當然,讓老年人一眼識破變異不斷、花樣翻新的欺詐手段,並非易事,老人想要放心且省心地消費,離不開規範有序、和諧誠信的市場環境。

杜絕此類事件再次上演,加強監管很關鍵。有種現象值得警惕,有的養老地產、旅居養老等新業態不去民政部門登記註冊,而是選擇去工商部門以服務企業名義註冊,這明顯就是在「鑽空子」,有意逃避監管。基於此,相關部門必須積極履職,主動作為,打破部門壁壘,共享數據,進行聯合執法,堵住監管漏洞。

相關職能部門的工作還需用在平時。要加大宣傳引導力度,及時公布養老服務機構「白名單」,加強公眾風險提示,遠離非法集資、切莫上當受騙;要進一步明確收費細則等相關政策,引入第三方存管方式,確保資金管理使用安全;要定期走訪養老機構的老人,加強動態、跟蹤監管,一旦發現苗頭,及時進行處置。

必須嚴把市場準入關,提高準入門檻,防止某些人「濫竽充數」進而「空手套白狼」。此外還要明確退出機制,對不符合有關標準的害群之馬,堅決註銷、清退出場。眼下養老產業競爭相當激烈,有的養老機構在運行過程中不免難以為繼,但就算「關張」,也要通過合法手續來清產核算,保證各方利益平穩落地,哪能一「跑」了之?

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對於養老機構「跑路」事件,監管需要精準升級,做到關口前移,加強對某些「徵兆」和「苗頭」的排查,方能防患未然,遏制「跑路」亂象。

相關焦點

  • 防養老機構「跑路」須讓其「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記者在北京、長沙、南昌等地調查發現,多地發生養老機構「跑路」事件,一些老人動輒數十萬元的養老錢被捲走。(1月3日《北京青年報》)涉養老機構「跑路」現象頻發,這是極不正常的,養老機構老闆坑的是老年人們的養老錢,這些老人前期交了幾萬至幾十萬元不等的「會員費」,原本得到的承諾是可以預訂養老服務,還能獲得分紅收益,但老闆突然「跑路」,對這些老年人來說,沒了養老錢,就有了後顧之憂,無形中就會增加子女等其他家庭成員沉重的經濟負擔,這個打擊無疑是巨大的!
  • 動輒數十萬元被捲走,養老機構「跑路」為何頻發?
    入住養老機構已經成為重要的養老方式。民政部數據顯示,全國目前共有各類養老機構4.23萬個,床位429.1萬張,收住老年人214.6萬人。然而,近期涉養老機構的服務糾紛有逐漸增多趨勢。「新華視點」記者在北京、長沙、南昌等地調查發現,多地發生養老機構「跑路」事件,一些老人動輒數十萬元的養老錢被捲走。
  • 2020了您的機構還沒有資金監管帳戶?跑路的
    在這一年培訓行業被「跑路「、」倒閉「、」惡性競爭「、」退費難「、」安全隱患大「、」不遵守國家規定的政策「等負面信息所覆蓋,導致家長對選擇校外培訓機構慎之又慎,害怕辛辛苦苦給孩子攢的教育資金就此付諸東流,有些已經經歷過的家長甚至對整個行業都失去了信心!可是身為一個在當下不可或缺的行業為什麼會到如此」難「呢?來聽聽河南省藝術培訓協會分析。
  • 「廢掉」4間房 設立避難間 鹽都打造養老機構安全監管升級版
    「9月底前,全省911家未取得消防審驗手續的養老機構要全部完成專項整改,不合格的堅決關停。」7月27日,全省養老服務機構安全專項整治暨養老機構消防審驗問題處置工作現場推進會在鹽都召開。針對許多養老機構由於歷史原因,未取得消防審驗手續等問題,會議給出整改時間表。
  • 國辦:加大對養老機構醫保基金使用情況的監督管理力度
    12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促進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意見》指出,將加強養老服務質量安全監管。按照「誰審批誰監管、誰主管誰監管」原則,引導養老服務機構立足長期安全運營,落實安全責任,主動防範消除本機構在建築、消防、食品、醫療衛生等方面的安全風險和隱患。
  • 預付卡跑路歸口單一執法部門查處是否可行?商務、市場監管、人民...
    市場監管部門依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侵害消費者權益行為處罰辦法》等法律法規對預付卡發行過程中的虛假宣傳、消費侵權、格式合同違法、惡意欺詐等違法行為進行監管。人民銀行依據《中國人民銀行法》、《人民幣管理條例》、《非金融機構支付服務管理辦法》等法律法規規定對多用途預付卡發性進行監督檢查,未經人民銀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機構不得發行多用途預付卡,一經發現,按非法從事支付結算業務予以查處。
  •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
    促進...
    《意見》指出,要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形成高效規範、公平競爭的養老服務統一市場,建立健全養老服務綜合監管制度,堅持公正監管、規範執法,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引導和激勵養老服務機構誠信守法經營、積極轉型升級、持續優化服務,更好適應養老服務高質量發展要求,更好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養老服務需求。
  • 美容院、健身房、培訓機構等跑路或倒閉,卡裡的錢要不回...
    這一消費模式通常是「預付卡高折扣讓利」,商家通過大額折扣誘使消費者存入一定額度現金,但也因缺乏監管,「跑路」風險不斷引發爭議,維權艱難。 究其原因,多位業內人士反饋稱,單用途預付卡按規定應在銀行存管20%-40%保證金,但進行資金存管主要是地方規模較大的零售企業。
  • 汕尾市開展養老機構跨部門「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檢查工作
    為進一步促進養老機構健康有序發展,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12月15日至17日,由市民政局牽頭,聯合市住建局、衛生健康局、市場監管局、消防救援支隊五部門共同開展2020年全市養老機構「雙隨機、一公開」聯合檢查工作。高度重視,周密組織。
  • 監管「點穴」網絡互助,機構回復「期望監管」,互助監管尺碼何時有?
    近日,銀保監會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局發表了一篇關於《非法商業保險活動分析及對策建議》的文章,擊中了很多非持牌機構經營保險類業務的痛處,其中就包含那些曾經與保險「一線之隔」的網絡互助。
  • 山東:鼓勵四類公辦養老機構開展委託運營
    《辦法》提出委託運營的基本定義,明確鼓勵政府作為投資主體建設、購置、運營的養老機構;政府以部分固定資產作為投資吸引社會力量建設、約定期限後所有權歸屬政府所有的養老機構;城鎮居住區配建配置移交政府、備案為養老機構的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政府利用其他設施改建的養老機構等四類公辦養老機構實施委託運營。
  • 河南省藝術培訓協會:資金監管帳戶設立!機構給家長最好的安全感
    經歷疫情後,校外培訓機構 「跑路」、「退費難」等事件集中爆發,家長退費無門、維權難的情況,引發了社會關注。關於「校外培訓機構按課時收取學費,不得一次性收取時間跨度超過3個月的費用」「建議各地加強與金融部門合作建立校外培訓機構資金監管帳戶」等整治措施相繼出臺,對從事校外培訓行業的人來講,這些建議與政策無疑是對自家機構最大的保障,同時也是機構給家長最好的安全感。
  • 凡「利」字當頭的養老機構,早晚都得死
    養老機構想活下來,若沒有利潤,就不能正常給員工發工資、就不能給供貨商正常結算,凡租房經營的最後連支付房租的能力也沒有了。久而久之,員工就會出現頻繁跳槽,服務質量惡性環,沒有老年人家屬願意把父母送到服務差的地方!
  • 什麼是長三角養老機構長護險費用延伸結算?哪些機構納入?如何辦理...
    根據規定,由本市定點養老機構負責為符合條件的失能老人,統一向所在區醫保中心辦理異地登記備案手續。經登記備案後,失能老人即可在長三角異地連鎖養老機構享受長護險養老機構照護費用的延伸結算。政策出臺後,市民在交口稱讚的同時,希望了解更多細節和操作規定,市醫保局今天出臺《本市老年人入住長三角區域養老機構長期護理保險費用延伸結算試點政策問答》,回應市民關切。
  • 五部門:啟動養老機構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計劃
    民政部網站5月13日消息,當日,民政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在京聯合召開電視電話會議,部署2020年的全國養老院服務質量建設專項行動工作。民政部黨組成員、副部長高曉兵同志,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國家衛生健康委、應急管理部、市場監管總局相關司局負責同志出席會議並講話。
  • 北京:賽爾維思早教機構跑路,大量家長退費無門
    #教育#今年《法治進行時》持續關注教育機構、健身、理髮等預付費行業倒閉、跑路的新聞,有的是受到經濟的影響經營不善,也有的惡意跑路,而受傷的都是消費者,近日,我們收到了來自北京市亦莊的家長們的電話,一家學前教育機構關門了。
  • 又見培訓機構跑路,讓家長一次只交3個月學費難在哪裡?長沙這個區...
    在不少家長看來,培訓班學費是「必須要花的錢」,而部分培訓機構推出的「套餐優惠」、「年度折扣」等也吸引著他(她)們多多買課。與此同時,長沙又有兒童培訓機構「跑路」,100多名受害家長損失共計超百萬元。採訪中,家長們都表示肯定擔心培訓機構突然跑路,所以他們認為自己選擇的都是或有品牌加持、或有朋友推薦、或是離家近能天天看著、或是了解到已經做了很多年的「靠譜機構」。
  • 美國監管機構徵集公眾意見,或將對無人駕駛進行監管
    讓公眾評論只是早期步驟,最終機構可能會依此起草規章制度,但是整個過程需要多年時間,變數很大。NHTSA在聲明中表示,新的規則制定程序可以解決公眾在安全、隱私方面的擔憂,同時又不會妨礙無人駕駛系統創新。聲明還稱,機構可能會通過新程序制定新規定,解決行業問題;新的汽車安全標準將會給廠商足夠的彈性,未來不需要頻繁修改規章制度也可以指導廠商改變優化技術和產品,這些廠商包括汽車製造商、傳感器製造商、軟體開發商、無人駕駛技術開發商。
  • 扎克伯格是如何愚弄監管機構的?
    彭博社新聞記者莎拉·弗萊爾在近期的著書《解密Instagram:一款拍照軟體如何改變社交 》中,解構了扎克伯格是如何通過精巧的話術「轉變」臉書公司性質、愚弄監管機構,成功達成對Instagram的收購,並實現對網際網路社交領域的壟斷。本文節選自此書,探討網際網路大公司與監管機構之間的博弈。
  • 長租機構「新龐氏騙局」頻現 如何避坑?
    原標題:長租機構「新龐氏騙局」頻現 如何避坑?   近半個月以來,杭州、上海、深圳等多地曝出長租公寓跑路事件,部分跑路的長租機構涉案金額達到了數十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