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爾濱養老機構服務規範》出臺:餵水前要用手腕測水溫

2021-01-15 東北網

東北網5月11日訊(記者 楊金光 編輯 王豔)目前,哈爾濱市各類養老機構達293家,現已有超過3萬名老人在養老機構養老。養老機構為老服務有哪些要求?老年人健康評級具體怎樣界定?11日,哈爾濱市民政局和哈爾濱市市場監督管理局聯合發布哈爾濱地方標準的《養老機構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務規範》和《養老機構老年人健康評估服務規範》於即日起正式實施。哈爾濱養老機構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健康評估都有章可循。

《哈爾濱養老機構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務規範》解讀

《哈爾濱養老機構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務規範》(以下簡稱服務規範)明確了養老機構老年人晨起清潔服務、儀表清潔服務、洗浴照料服務、飲食照料服務、便溺照料服務、睡前照料服務和體位轉移等7大類32項基本服務標準。

護理員與全護理老人配比最低1:4

《服務規範》明確,今後,養老護理員配置應滿足生活照料服務的需要,養老護理員與自理老年人配比宜不小於1:20,養老護理員與半護理老年人配比宜不小於1:10,養老護理員與全護理老年人配比宜不小於1:4。

《服務規範》要求服務人員應儀表端莊、服裝整潔、文明禮貌,對待老年人和藹可親。操作需暴露或部分暴露老年人身體時,室內溫度應適宜。操作前後應正確清潔雙手,雙手無長指甲,無飾物;接觸老年人身體時應溫暖雙手。另外,養老機構每年對操作人員進行操作技能培訓不少於4次,現場抽查考核不少於2 次並記錄。

生活護理細到洗臉洗手塗抹潤膚油

《服務規範》要求,晨起清潔服務中,洗臉操作前應檢查老年人頭面部皮膚狀況;避開面部的皮疹及損傷創面,避免使用刺激性的潔面用品。準備水盆、溫水(40℃~45℃)、潔面用品及毛巾1~2條。操作人員將水盆內盛接溫水放於老年人手旁,將老年人一隻手在水盆中浸溼後塗抹潔手用品並揉搓手掌、手背、手指、指縫及手腕,再次進入水盆中洗淨並擦乾。用相同方法洗淨另一隻手。洗後宜雙手塗抹潤膚油。《服務規範》中對洗頭、剃鬚、修剪指/趾甲、更換上衣、更換褲子、更換床上用品等具體步驟都做了詳盡規定。

給老人餵水前要用手腕測水溫

《服務規範》中明確,餵水前應測試溫開水的溫度38℃~40℃為宜,即將少量水滴在掌側腕部,以感覺溫熱為宜;餵水時宜取1/3~2/3湯匙溫水餵入老年人口中,確定老年人咽下,再餵下一湯匙;使用胸前毛巾擦乾老年人口角水痕,保持原體位20分鐘~30分鐘;撤去飲水用具,根據需要記錄飲水量。

《服務規範》對進食前的準備工作和對輪椅坐位、床上半臥位等不同的老人如何服務進食都有詳細規定。

睡前枕頭高度調節為6—9釐米

《服務規範》要求服務人員在睡前照料服務操作前應了解老年人睡眠狀況。在老年人睡前進行臥室通風后關閉,拉好窗簾;將被褥平整鋪床,被褥鬆軟適中,拍松枕頭,調節枕頭高度以6釐米~9釐米為宜。

在便溺照料服務中,對協助如廁、床上排便、更換一次性護理墊、更換一次性尿褲等的具體實施步驟一一做了詳細的規定。在體位轉移服務中,對協助翻身、助行器具使用、床上體位轉換、床與輪椅轉移、床與平車轉移等步驟也都做了規定。

《養老機構老年人健康評估服務規範》解讀

《哈爾濱養老機構老年人健康評估服務規範》(以下簡稱《評估規範》)將老年人健康評估劃分為一級指標和二級指標。一級指標包括日常生活活動、精神狀態、感知覺與溝通、社會參與四個方面內容,二級指標包括老年人進食、洗澡、修飾、穿衣等26個方面內容,並且把每一個方面按照能力完好、輕度受損、中度受損、重度受損劃分為四個等級進行評定。

《評估規範》主要從3方面對民政部行業標準《老年人能力評估》進行了豐富和完善,其中評估指標中在一級指標不變的情況下,二級指標比民政部行業標準增加了4個,分別是「獨立坐起」、「饑飽感」、「痛感」和「運動能力」;針對寒地高發地域性慢性病,在標準中完善了「慢性疾病」的評估內容;在標準中增加了「評估信息的使用與管理」以及「評估服務質量檢查與改進」的內容。《評估規範》為老年人入院、出院、制訂老年人照顧計劃和風險控制以及按等級護理、按等級收取護理費用提供了有效依據。

老年人健康評估指標

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

日常生活

活動

進食、洗澡、修飾、穿衣、大便控制、小便控制、如廁、床椅轉移、平地行走、上下樓梯、獨立坐起

精神狀態

認知功能、攻擊行為、抑鬱症狀

感知覺與溝通

意識水平、視力、聽力、溝通交流、饑飽感、痛感

社會參與

生活能力、工作能力、時間/空間定向、人物定向、社會交往能力、運動能力

老年人健康評估每年兩次評估入檔保存15年

《評估規範》明確,評估機構應獲得民政部門的資格認證或委託,至少應有5名評估員。評估員應具有醫學或護理學學歷背景,或獲得社會工作者資格證書,或獲得高級養老護理員資格證書,並經過專門培訓獲得評估員資格認證。每次評估由2名評估員同時進行。

老年人健康評估應為動態評估,在接受養老服務前進行初始評估;接受養老服務後,若無特殊變化,每6個月定期評估一次;出現特殊情況導致健康情況發生變化時,應進行即時評估。

《評估規範》規定,評估出老年人的總體健康狀況,為入院、出院、制訂老年人照顧計劃和風險控制提供依據。評估信息應納入個人健康檔案管理,保存期不應少於十五年。評估機構應對健康評估所提供的各種數據進行分析,並提出對健康評估服務工作不斷地完善和持續改進的方案。

相關焦點

  • 餵水前要測水溫 枕頭高度有要求
    在為老人洗浴照料服務中,洗頭時水溫為40°C—45°C;餵水前應測試開水的溫度;調節枕頭高度以6—9釐米為宜……目前,我市各類養老機構達到293家,現有超過3萬名老人在養老機構養老。昨天,市民政局和市市場監管局出臺《養老機構老年人生活照料服務規範》哈爾濱市地方標準。
  • 給老人洗頭要衝洗3遍 一周兩次澡要在飯後洗
    護理員餵老人喝水每次要取1/3~2/3湯匙,確定咽下後再餵下一湯匙;給老人洗頭要至少衝洗3次頭髮上的泡沫直至乾淨,吹風機要調至最低檔;給老人刷牙每次時間不少於3分鐘,口角乾裂時要塗抹潤唇油……日前,民政部《養老機構生活照料服務規範》(以下簡稱《規範》)
  • 浙江養老地標發布:養老機構護理分級與服務規範
    統一的分級護理標準和服務規範,是老年人服務質量監控和不斷推進服務品質的基礎,也是長期照護保險合理支付及老年人在不同機構轉介的依據。科學的分級護理標準和服務規範有利於引導照護行業規範發展,提升照護品質。 (4)分級護理服務規範」融合了國家標準《養老機構服務質量基本規範》(GB/T 35796-2017)和國家強制性標準《養老機構服務安全基本規範》(GB 38600-2019)的相關內容。 「標準」的頒布,為養老服務提供了規範性的分級標準與服務規範。
  • 養老必備!《養老機構服務操作規範》發布
    養老機構服務操作規範1、範圍本標準規定了養老機構服務操作的基本要求、服務操作內容和要求、服務評價與改進。本標準適用於鄂爾多斯市全日制養老機構的服務操作管理。本標準不適用於非全日制的社區日間照料或託老服務機構的服務操作管理。
  • 養老機構-失能老人護理手冊丨2021養老機構等級評定系列制度
    養老護理人員所從事的工作是以老年人為服務對象,以生活照料為主要內容的專業性服務工作,在護理工作中要具備愛心、細心、耐心、熱心、誠心。 尊老愛老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養老護理員直接承擔著照顧老年人的工作,肩負著養護老年人的社會責任。要以老年人為核心,在實際工作中設身處地為老年人著想,使老年人從養老護理員的工作中感受到全社會的尊敬與關懷。
  • ...舉措促養老服務發展,到2022年底前 力爭所有街道都有社區養老機構
    生活報訊 (記者周琳) 16日,記者從哈爾濱市政府獲悉,哈爾濱市正在制定關於全面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實施意見。目前,意見(討論稿)已徵求意見完畢,正在報送哈爾濱市政府審核,該意見將出臺多項舉措促進城市養老服務發展。
  • 我市出臺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培訓實施方案 六類人員培訓全免費
    近日,市民政、人社、財政三部門出臺《養老服務機構從業人員培訓實施方案》,對貧困勞動者、城鄉未繼續升學初高中畢業生、農村轉移就業勞動者(含新生代農民工、退捕漁民)、下崗失業人員、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含殘疾人)等六類人員實施免費培訓。
  • 鶴城養老、殯葬等機構疫情防控有要求
    現就有關要求通知如下:一、慎終如始做好養老、兒童等福利機構疫情防控工作。一是相關縣(市)區民政部門要針對市防疫指揮部通報的問題,對發生未按疫情防控管理規定執行封閉管理養老機構逐人逐機構採取通報批評、警告訓誡、核酸檢測、隔離醫學觀察、行政處罰等措施推動全面整改。二是規範機構人員防護工作。
  • 構建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養老,我們在行動
    時光似箭,歲月如梭,轉眼又至一年末,埇橋區為加快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先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規定,充分利用優勢資源,構建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優化養老服務業發展環境,全面提升養老服務質量,「四大亮點」促進了埇橋區養老服務體系健康、有序發展。
  • 北京:服務老舊小區 養老家政機構可減免稅費
    本報訊(記者 趙瑩瑩)養老、託育、家政等服務機構,未來可多為老舊小區居民提供社區服務。市住建委日前在官網上公布《老舊小區綜合整治中養老、託育、家政等社區家庭服務業稅費減免工作指引》,明確為老舊小區提供養老、託育、家政等服務的機構,所獲得的收入可以享受免徵增值稅、減徵企業所得稅的優惠。
  • 山東:鼓勵四類公辦養老機構開展委託運營
    為增強公辦養老機構發展活力,盤活現有設施資源,規範委託運營行為,山東省民政廳近日出臺《山東省公辦養老機構委託運營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將於2021年1月1日施行。《辦法》共五章二十八條,從組織實施、運營權責、監督管理等方面對公辦養老機構開展委託運營活動進行了明確規定。
  • 我省出臺方案 明年6底前完成困難老年人能力評估
    近日,省民政廳印發《浙江省困難老年人能力評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內容包括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認知能力的評估規範。這是我省首個針對困難老年人的全省統一能力評估方案,面向我省40萬左右的困難老年人(包括特困、低保、低邊老人),要求在2021年6底前,對全省困難老年人進行能力評估。評估分初步篩查、專業評估、結果公示、提出照護建議、動態管理五步走。
  • 省民政廳進一步加強養老服務機構新型冠狀病毒疫情防控工作
    為堅決貫徹省委常委會會議精神,針對當前我國疫情防控面臨擴散的形勢,省民政廳就全省養老服務機構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工作提出以下要求。控制入院人數養老機構暫停接待外來參訪、外來人員培訓、等級評定、大型迎新春活動和志願服務活動。各個部門凡進入養老機構進行檢查的,須經同級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同意,並做好防護措施。
  • 什麼是長三角養老機構長護險費用延伸結算?哪些機構納入?如何辦理...
    市醫保局會同市民政局、市衛健委等相關部門近期出臺規定明確,從2021年1月起,年滿60周歲以上、在本市已申請老年照護統一需求評估、評估失能等級為二至六級的參保老年人,可以在選擇入住異地連鎖養老機構前,先至本市定點養老機構(含長者照護之家)提出相關申請。
  • 五部門:啟動養老機構消防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計劃
    高曉兵副部長充分肯定了去年專項行動工作取得的成績,指出各地各部門以高度政治自覺,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馳而不息抓養老院服務質量,逐步探索建立提高養老院服務質量長效機制,推動各項重點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 長沙構建「社區15分鐘養老服務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養老保障和為老服務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一系列明確要求。近日,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六次會議對《長沙市居家養老服務條例(草案)》(以下簡稱《條例》)進行了第一次審議,《條例》提出,今後,已建成住宅小區要實施適老化無障礙改造。
  • 北京養老機構床位達10.7萬張
    截至2020年上半年,共審查保障房項目143個,均按規範要求進行了配套養老服務設施設計,其中有26個約310萬平方米的保障房項目,優化了養老服務設施和適老化設施的設計。城市低地板公交車、城市無障礙公交車分別佔城市公交車總數的85%和73%,老年人社會優待對象擴大到60歲至64歲老年人,更多的老年人享受到了優待服務。
  • 事關咱的父母,臨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有了這些小目標
    2020年底前,所有縣區全部出臺養老服務設施建設專項規劃。實施全市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設施清查整治三年行動,落實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標準,確保與住宅建設項目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驗收、同步交付使用。新建小區(2014年6月及以後批准規劃)按每百戶不少於20平方米、老舊小區(2014年6月前批准規劃)按每百戶不少於15平方米的標準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
  • 人民日報關注:福州出臺養老服務發展措施
    日前,福建省福州市印發《福州市加快推進養老服務發展(2020—2022年)實施方案》,旨在通過5個方面21條具體措施破解養老服務發展障礙,明確提出到2022年實現社區養老服務方便可及,機構養老服務更加專業,家庭照料能力明顯提升,醫養結合進一步融合,養老服務供給更加充分、均衡、優質。
  • 養老照護師,這個新職業要火
    蔣伏心說,中國養老問題的瓶頸就在於護理上。「現在的養老護理主要集中在機構養老,但是機構的護理人員十分緊缺。機構養老只能解決中國5%的養老問題。專業的護理人員連5%的老年群體都滿足不了,餘下的居家養老人群更不必說。」  蔣伏心表示,在很多國家都有醫養融合職業從業者,而不是簡單的護理勞動者,「照護師」的概念就源自於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