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這樣一種娃娃,它們美的仿佛擁有靈魂,有這樣一個「娃圈」,她們低調神秘卻備受爭議;有這樣一種生活,特立獨行的令人不解,卻又超然灑脫的讓人羨慕;BJD娃娃備受藝術家、設計師們的眷顧,同時又得到各種時尚行業的青睞,它們到底有什麼魅力傾倒世人呢?
提起「BJD娃娃」這個名詞,多數人的反應都是一臉茫然,但是當他們親眼到看到BJD娃娃時,都會為那華麗精美的娃娃而發出讚嘆,哦原來是SD娃娃啊,其實人們通常所說的SD只是日本著名的BJD廠商Volks生產的一個系列,BJD才是這類娃娃的簡稱。BJD娃娃全稱叫做Ball Joined Doll,顧名思義就是用球形關節連接的娃娃。BJD娃娃是一個相對小眾的文化圈子,所以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是個比較陌生的概念。
這種精美的人形玩偶有著極為悠久的歷史——早在中世紀,就有關於這種球形關節人形的記載。對於那時候的工匠來說,BJD娃娃的製作工藝過於複雜,造價自然也十分不菲。那個時候,只有家財萬貫的王公貴族才有得起把玩、收藏BJD娃娃的資本。當然,中世紀的BJD娃娃已經隨那段歷史一起湮滅在時光的洪流之中。如今我們還能找到的、最古老的、批量生產的BJD娃娃是法國的Bleuette娃娃。1905年面世之初它還只是一種布制內裡的普通布娃娃,後來逐漸改進演化出了具有球形關節的陶瓷娃娃。
真正把BJD娃娃從玩具提升到藝術品層面的則是超現實主義大師漢斯·貝爾默(Hans Bellmer)。出生于波蘭卡託維茲的超現實藝術創作者漢斯 · 貝爾默( Hans Bellmer)是製作BJD人偶的先鋒,他的藝術創作,尤其是球形關節的運用,對BJD娃娃的發展有著深遠影響。20世紀30年代中葉,漢斯 · 貝爾默開始製作真人比例的人形,並將作品命名為「人偶」,這是他最為著名的系列作品。作品中的人形娃娃與真人等比例,用紙和塑料作為肌體,內部裝配有機械裝置,身體可以隨意拆卸和組裝。這些裸露的、畸形的、扭曲的、殘缺的娃娃被棄置於各種荒涼地點,以照片的形式記錄下來。當時德國納粹宣揚雅利安人種的完美,而這些超現實主義的玩偶體形變異、姿態恐怖,表達了藝術家對德國納粹的反抗與諷刺。不論是人偶的關節原理或是貝爾默對人偶的態度,都對日後東亞地區的人形藝術有著深遠的影響。
而隨著動漫文化的熱潮,商業人形由日本Volks公司的成功推出。說到商業BJD,不得不提及任職於Volks公司的圓句昭浩大師,他想要給將要過生日的妻子製作一份與眾不同且意義非凡的禮物,所以借鑑風靡歐洲幾個世紀的陶瓷娃娃的靈感,創造了世界上第一個現代意義上的BJD娃娃。這個娃娃被Volks公司命名為Super Dollfie,就是大家常說的「SD娃娃」。 SD的出現刺激了市場,越來越多的人對BJD的喜愛,則激發世界各地設計師的加入,這種華麗唯美,無限接近人類形態的娃娃作為商品,開始漸漸走進大眾視線,並逐漸在全世界都受到了熱力追捧。在韓國,自2003年後,出現了許多製作球形關節人形的廠商。2005年以後,中國香港亦有玩具廠商開始投入生產此類人形的行列。
BJD娃娃的流行帶來大眾關注的同時,也引來了不少質疑之聲,BJD娃娃因其不菲的價格,BJD娃娃和它的愛好者們曾經受到社會各界的誤解,「不務正業」、「拜金主義」等批評言論層出不窮,而隨著文化的發展,娃圈自身的成長,BJD娃娃也不再被輿論所妖魔化,逐漸成長為在國內擁有多家著名原創品牌的成熟產業。時至今日,BJD作為一種成熟且備受矚目的獨特審美現象,逐漸步入主流文化視線,「BJD娃娃的秘密」一書也由此應運而生。在歷經了差不多2年的反覆組稿修改,反覆溝通版權問題的成書過程,「BJD娃娃的秘密」這本集合了娃圈14年珍貴資料、國內第一本全面介紹BJD娃娃文化的專業書籍終於得以面世,希望可以通過這本書,把BJD娃娃神秘而精彩的夢幻世界,以更加客觀、專業的角度分享給大家,希望更多的理解、欣賞這個被娃爸娃媽們小心翼翼守護著熱愛著的BJD文化。
更多動漫信息可關注微信號:dmzx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