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藝伎,往往被人誤認為是有一定才藝的妓女。
因為一個「妓」字,「藝妓」總是容易帶給人們某種情色的聯想,而實際上,作為「藝妓」,「藝」是主,「妓」為輔。
在現代漢語中,多把「妓」字直覺關聯到性交易方面,因此才有了「藝伎「。
藝伎是女性自立的職業,甚至有行業規定:藝伎在從業期內不得結婚,
否則,必須先引退,以保持藝伎「純潔」的形象。
真正的藝伎確實能夠令幾乎所有男人神魂顛倒,日本的男人如能有幸迎娶一名藝伎,更會被視為莫大的榮耀。
她們傾倒眾生的武器,絕不僅僅是姣好的容顏。
藝伎不是面白唇紅的花瓶女,藝伎的培養是非常嚴格的。
一般從10歲開始,要在5年時間內完成從文化、禮儀、語言、裝飾、詩書、琴瑟
直到鞠躬、斟酒等課程,從16歲學成可以下海,先當舞伎,再轉為藝伎。
藝伎一生主要賣兩種「藝」,一是才色之藝,二是處世之藝。
所謂「才色之藝」,
是指藝伎不僅要有從歌舞到各種樂器須得樣樣精通,還必須「才色兼備」。
這個「色」並非指容貌漂亮,而主要是指言行舉止,
是否足夠溫婉雅致、賞心悅目。
而至於「處世之藝」,就是指「教養」。
在日本傳統文化中,白色象徵典雅和尊貴,寓意純潔無瑕。
藝伎等級體現在裝束首飾,等級越高,髮飾越素雅,紅色佔嘴唇的面積越大,衣領也越來越素雅,最高為白色。
區分藝伎和舞伎的差別就是舞伎頭上有花飾,而藝伎很少帶髮飾,最多1-2個飾物,大多都有一個大梳子。
通常與她們交易的,都是上層社會有錢有勢的男人,
在昂貴的餐廳和茶舍裡,談論生意的男人們喜歡請一位藝伎相伴,為他們斟酒上菜,調節氣氛
而這最少也要花費1千美元。
巖崎峰子是《藝伎回憶錄》裡小百合的原型,日本祗園裡最後一個傳奇。
每一個細微之處都表現日本傳統文化的精髓,美國總統福特、英國女王伊莉莎白等都曾是她的座上賓。
傳統意義上的藝伎,在過去並不被人看作下流。
相反許多家庭還以女兒能走入藝壇為榮,這不僅表明這個家庭有較高的文化素質,而且有足夠的資金能供女兒學藝,藝伎大多美豔柔情、服飾華麗(一個頭飾就價值高達5000美元)。
知書識禮,尤擅歌舞琴瑟,主業是陪客飲酒作樂。
在藝伎的世界裡,沒有「不」這個詞。對於懂得的客人而言,在聽到藝伎回答了一句「謝謝」之後,若再無下文的話,便知道自己被拒絕了。
藝伎雅而不俗之處,不僅在於它與妓有別,而且在於它的不濫,大都是熟人或名士引薦。
藝伎一般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通常人們在公開場所,只能見到行色匆匆的從住地趕往茶社,或從茶社趕回住地的藝伎,她們之間形成一個小圈子,一般人很難窺探她們的生活。
日本歷史上的藝伎業曾相當發達,京都作為集中地區曾經藝館林立,從藝人員多達幾萬。
不過藝伎業在二次大戰後大為蕭條了,目前京都的藝伎只不過200人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