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有一種非常特殊的文化,那就是「日本藝伎」,而提到這個職業,很多人就容易想歪,但是實際上,這個卻是一個非常高尚的職業,而且日本人認為這是屬於他們的文化符號。
而今天要給大家說的就是日本藝伎發展史:從男人到女人到衰落是怎樣一步步消失的?下面就讓魚子醬我一起來帶大家看看吧!
在藝伎業從藝的女伎大多美豔柔情,服飾華麗,知書識禮,尤擅歌舞琴瑟,主業是陪客飲酒作樂。藝伎是表演藝術,不是賣弄色情,更不賣身。不過,這裡面包含著男歡女樂的成分,所以稱之為藝伎。藝伎雅而不俗之處。
「千萬記住,藝伎不是妓女,也不是別人的妻子,我們賣藝但不賣身「。
日本浮世繪中的藝妓在日語中,「妓」字保留了傳統漢語的用法,既可代表女性藝術表演者,亦可代表女性性工作者。而藝妓的「妓」是指前者,因為藝妓在原則上是藝術表演者,並不從事性交易。但在現代漢語中,多把「妓」字直覺關聯到性交易方面,因此才有了「藝伎」這種以避諱為目的的現代漢語翻譯寫法。
日語中的「伎」是指男性表演者,如歌舞伎,所以有人主張「藝妓」才是正確的中文翻譯寫法,以示區別。藝妓大多在藝館待客,但有時也受邀到茶館酒樓陪客作藝。行業規定,藝妓在從業期內不得結婚,否則,必須先引退,以保持藝妓「純潔」的形象。
黃遵憲認為藝伎「甚類唐宋官妓、營妓」。中國的唐宋時代,士大夫攜妓吟唱,是當時普遍的習俗,在中國浩瀚的詩詞曲賦中,留下了不少詠唱歌姬的佳句。
當時中國的官妓,以及朝鮮的妓生,和日本的藝伎都有相類之處。隨歷史的發展,只有日本的藝伎一直延續到現代。而且成為日本傳統文化的載體,成為了日本傳統文化的象徵之一。
從16歲學成可以下海,先當「舞子」,再轉為藝妓,一直可以幹到30歲。年齡再大,仍可繼續幹,但要降等,只能作為年輕有名的藝妓的陪襯。至於年老後的出路,大多不甚樂觀。比較理想的是嫁個富翁,過上安穩生活,但這是極少的。當然也有不少人落俗為傭,甚至淪落青樓,就很不幸了。
在日本,擔任藝妓的條件非常苛刻,學藝費用高昂,並不是一般家庭可以承擔的。而且學藝歷程艱辛,不是所有藝妓都能堅持的。
藝妓生涯一般到30歲完結,在30歲以後仍然繼續當藝妓的話便降級,成為年輕貌美的名妓的陪襯。藝妓中把前輩藝妓稱為「姐姐(お姉さん)」。
藝妓大多在藝館待客,但有時也受邀到茶館酒樓陪客作藝。行業規定,藝妓在從業期內不得結婚,否則,必須先引退,以保持藝妓「純潔」的形象。
許多崇尚東方文化的外國人專程來這裡,只為一睹傳說中藝伎的芳容,他們會認為,這些美麗的藝伎比櫻花更像是日本的象徵。
藝伎社會有著非常規範的各種戒律。比如女人不能結婚,但是可以找個男人當「旦那(資助者)」。為了避免競爭,一個男人只能做一個女人的「旦那」。傳說在「丙午年」出生的女性會給男人帶來災難,不宜結婚。
日本藝伎的世界一直是神秘的。她們的行業被稱為「花柳界」。年輕貌美的藝伎一臉粉黛,濃妝豔抹,迷倒無數風流人物。然而,當你走進她們的世界就會發現,真正的藝伎生活卻是別有一番滋味。結果很多日本女性就因此被父母送入了花柳界,獨身一生。正因為藝伎能歌善舞,又恪守貞節,很多達官貴人都對她們愛慕有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