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Tube如何利用數據智能提升「理解」能力?

2020-12-21 騰訊網

數據已經成為了媒體機構骨血一般的存在,包容了一切能夠相聯、互動的新技術,開始進入智能化階段。聚焦於傳媒產業,這種影響尤顯深刻——這是一個以「看見」、「聽見」的體驗為起點的產業,是一個以人類信息交流與溝通為起點的產業,恰好契合我們對於人工智慧「能聽懂」、「能看懂」、「能行動」乃至「能思考」的期待。

因此,數據智能化是傳媒產業大數據技術十年發展的新階段與新方向,是媒體大數據的原力覺醒。

本文是關於YouTube通過數據智能提升「理解」能力的案例剖析。總共包括三個部分:

1.數據智能支持用戶及內容理解能力升級

2.基於理解能力升級的平臺服務優化

3.理解用戶及內容還需要解決的問題

作為視頻內容平臺,YouTube基於海量內容和用戶數據,一直致力於解決一個核心問題:用戶喜歡什麼樣的內容?2006年被谷歌收購之後,YouTube逐漸對接谷歌大數據,對該問題的理解更為深入。尤其在谷歌AI戰略支持下,YouTube的數據體系融入AI基因,從機器學習階段向深度學習階段邁進。

數據智能提升了YouTube對用戶以及內容的理解能力,並持續支持YouTube平臺服務優化。谷歌母公司Alphabet財報顯示,YouTube2019年全年營收為151.49億美元,佔谷歌業務總收入的13.4%,已經成為谷歌重要的收入來源。

那麼, YouTube在數據智能的支持下「理解」能力得到了怎樣的升級?又是如何賦能業務運作的呢?

01

數據智能支持用戶

及內容理解能力升級

在谷歌大數據和AI體系的雙重支持下,YouTube對用戶及內容的理解能力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YouTube的數據賦能邏輯

1.機器理解+用戶參與精準描繪用戶畫像

2012年,YouTube與谷歌搜索實現了數據對接,並在隨後被納入谷歌帳號體系,成為谷歌大數據體系的關鍵組成部分。憑藉這一步,YouTube對用戶的理解能力與谷歌實現了一致性。具體來說,YouTube對用戶畫像的描繪主要分為兩個方式:

一是常規意義上運用機器學習技術對用戶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自動形成用戶畫像。

從源頭來看,YouTube基於谷歌的強帳號體系,通過cookie、像素代碼、伺服器日誌等常規意義上的數據採集技術對用戶數據進行採集(非帳號體系下通過唯一標識符採集設備應用數據但無法聚焦至個人),主要分為個人數據、設備數據、活動數據以及位置數據四個維度。

數據上傳至谷歌伺服器並通過後臺機器學習技術進行分析處理,刻畫用戶畫像。該用戶畫像包括基礎信息、興趣愛好、行為習慣等在內超過60個標籤,每個標籤都詳細標註了形成原因,實現了對用戶的基本洞察。

二是開放一定的權限給用戶進行自身標籤與畫像的修改。

由於機器的認知缺陷以及用戶行為偏好的不穩定性,通過機器學習技術自動描繪的用戶畫像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失去精準性。為此,在谷歌政策支持下,YouTube將用戶畫像構建及修改的部分權限給予了用戶,將機器理解與用戶人為修正相結合。

一來,用戶可以通過修改數據影響機器學習技術對用戶畫像的刻畫,包括數據採集前對個人數據、設備數據、位置數據等進行修改,以及數據採集後對活動數據(歷史行為數據)等進行修改。

二來,用戶可以依據個人意願直接修改機器學習技術所自動形成的用戶畫像標籤。谷歌在刻畫用戶畫像時不僅每個標籤都標註了形成原因,還增添了「停用」或「啟動」功能,較好地尊重了用戶自身的意願。由此,通過機器學習技術對數據的自動化處理以及用戶對數據或用戶畫像標籤的人為幹預,YouTube能夠更加準確地理解用戶。

02

文本分析+視頻理解

深入理解內容

除了對用戶的理解,YouTube顯然還需要對平臺上海量的內容進行解讀。與其它視頻平臺類似,YouTube可以通過機器學習技術對視頻基本數據進行理解,主要包括視頻內容數據以及視頻表現數據兩種類型。

其中,視頻內容數據主要包括了創作者上傳視頻時所提供給的視頻標題、類型、說明等基本信息,以及經過人工審核或機器學習技術給視頻自動標註的類型標籤;視頻表現數據主要包括視頻觀看量、評論量、轉發量等數據。

通過機器學習對這兩類數據的分析和理解,YouTube可以回答兩個問題:視頻的內容是什麼?視頻的播放表現怎麼樣?相對來說,回答第二個問題是更加容易的。

隨著谷歌AI戰略的持續推進,YouTube成為谷歌AI部門DeepMind以及Google AI(原Google Research)進行AI研發訓練的視頻數據源,也成為了谷歌和YouTube回答第一個問題的重要基礎。

谷歌AI研究人員基於YouTube視頻內容建立了多個數據集,支持了YouTube從文本數據分析向視頻畫面以及音頻理解升級。筆者根據相關公開資料統計發現,谷歌以YouTube的視頻數據為基礎建立了大概6個數據集(部分數據集下有子數據集),分別實現了對視頻中的場景、物體、人的行為動向、景深、聲音的識別(詳細見表格)。

谷歌AI團隊利用YouTube視頻數據生成數據集以訓練AI進行視頻理解

主要包括:識別視頻所屬垂直場景類別的YouTube 8M及其子數據集YouTube 8M segments、識別視頻中包含的物體類型的YouTube-Bouding Boxes、識別視頻中人類行為傾向的Kinetics以及AVA Action Datasets(AVA數據集的子數據集,後與Kinetics交叉形成新數據集AVA Kinetic)、識別視頻景深程度的木頭人視頻數據集、以及識別語音類型及行為聲音的AudioSet及AVA Spoken Activity Datasets(AVA數據集的子數據集)。

在這些數據集的支持下,谷歌AI的視頻理解能力得到大幅度提升,也給了YouTube更強的視頻內容理解力,賦能其整體運營。

03

基於理解能力升級

的平臺服務優化

YouTube在谷歌大數據體系及AI技術支持下,用戶理解及內容理解能力不斷增強。在此基礎上,YouTube實現了對自身平臺服務的優化,主要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1.人工配合AI平臺內容審核機制加強

早期,人工審核一直是YouTube進行內容審核的核心方式。

2016年以前,YouTube主要依靠「超級標記者」項目鼓勵用戶舉報不當內容,工作人員再依規定對被舉報內容進行審核、移除等處理。2016年,YouTube部署了內容審核系統,該系統可以初步篩選出歪曲視頻內容、含有不當語言等違規問題的視頻標題、視頻縮略圖,進而減少人工審核的工作量。

但是,由於YouTube視頻數據海量,這種機器輔助的效果仍然有限。這個問題在2017年時達到頂峰——YouTube陷入了恐怖主義、極端主義的「視頻質量危機」,並引發了谷歌陷入「廣告危機」。顯然,增強機器的視頻內容理解力,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當AI可以準確回答「視頻的內容是什麼」之後,YouTube進入了內容審核的2.0階段,形成了「人工審核+AI審核」的雙重機制。

目前,YouTube AI審核能力的提升有賴於兩個方面:一是人工數據訓練,人工審核小組對超過100萬條視頻進行審核標註並提供給機器進行學習應用;二是導入AVA數據集,通過對數據集中57萬組視頻片段、21萬個動作標籤進行分析處理,訓練識別能力。監督式學習與無監督式學習雙劍合璧,提升AI的視頻內容理解力。

2019年,YouTube又上線了名為「垃圾視頻分類器」的審核系統,該系統可以實現在無人協助下分析大量視頻片段,解讀令人不適的視頻剪輯,然後從網站主頁以及應用主頁上屏蔽這些內容。

根據YouTube官方數據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YouTube約有830萬個視頻被刪除,其中76%是人工智慧自動識別和標記的。這些被刪除的視頻中,有70%以上從未被用戶觀看過。另外,2020年疫情蔓延的情況下,YouTube更是宣布加大對AI審核機制的依賴程度,以減輕人工壓力。可見,AI審核機制已經在YouTube平臺運營中發揮關鍵作用。

2.內容推薦與創作服務用戶使用體驗提升

理解用戶和內容成為了YouTube實現智能推薦、提升用戶體驗與用戶粘度的重要基礎。首先, YouTube將用戶分為了「觀眾」及「創作者」,其理解與服務也有相應的區別。

針對觀眾型用戶,個性化推薦成為YouTube的重要發力方向。

實際上,YouTube一直以其強大的內容推薦系統所著名,該系統所解決的核心問題有兩個:一是相似視頻關聯問題;二是視頻推薦排序問題。其中必然涉及到的是對用戶行為數據以及視頻內容數據的解讀分析。

YouTube推薦系統演變過程(摘取部分關鍵信息)

隨著2015年內容推薦系統對接Google Brain,推薦能力融入深度學習技術,促進了YouTube推薦算法的升級。YouTube 的推薦系統算法由兩個神經網絡組成:候選集生成(candidate generation)和排序過濾(ranking)。利用內容過濾和協同過濾,YouTube解決了從百萬級別的視頻庫中初步篩選百級別的數據。

之後,再使用設計好的目標函數為每個視頻進行打分,視頻按得分的多少依次按照優先級呈現給用戶。在 YouTube 推薦系統中,在推薦視頻的優先級排序考量上對於「視頻觀看時間」的因素看重遠大於「視頻點擊率」。同時,隨著谷歌將部分數據權限歸還給用戶,觀眾可以修改後台歷史數據,影響推薦系統對歷史行為數據的分析,進而影響推薦內容的精準性。

對用戶數據及內容數據處理能力的升級,使得YouTube有了更強大、精準的個性化推薦服務。

針對創作者型用戶,YouTube則著力提供更有效的數據工具產品。

——內容創作工具

例如,YouTube在海量圖像數據標註基礎上訓練視頻分割技術,為創作者推出了自動更換背景的視頻拍攝應用。

——內容表現分析工具

得益於YouTube對用戶行為表現及內容表現的追蹤及數據採集,整合了YouTube Data、YouTube Analystics以及YouTube Reporting三大模塊的YouTube Studio在2017年上線,提供給創作者頻道內容表現及流量收入可視化分析服務。

——內容版權保護工具

YouTube在以熱圖對比為核心內容數據處理技術的Content ID版權保護系統基礎上又推出了Copyright Match Tool以及內容驗證程序(CVP),該兩項服務可以在用戶操作基礎上自動匹配標題、說明等視頻數據,識別創作侵權。

3.廣告精準定位及數據開放賦能合作者

值得一提的是,YouTube還基於數據理解能力不斷賦能合作者。

首先,作為最為重要的合作方之一,廣告主是YouTube數據賦能的核心對象。

YouTube廣告投放運作流程簡圖

谷歌在2017年打通廣告數據之後一直致力於推動旗下廣告產品的程序化,也使得YouTube廣告資源全面對接至Google Ads平臺。因此,廣告主可以通過Google Ads平臺自動進行YouTube廣告投放。

在這個過程中,YouTube用戶數據與內容數據匯聚至谷歌伺服器,並在機器學習技術對數據處理分析之後對YouTube用戶及內容做了基本分類,以支持廣告主進行精準定位。

——用戶精準定位方面

YouTube主要以人口屬性定位、興趣定位、生活事件定位(比如想要「搬家」的用戶群體)以及潛在目標群體等對用戶進行大致分類,以便廣告主進行篩選。另外,廣告主還可以根據前序營銷活動的實際效果決定是否對同一批用戶進行新的營銷投放。

如果廣告主認可這批營銷受眾,那麼YouTube還可以利用look alike等技術幫助廣告主拓展相似目標用戶群體,生成更多的用戶列表。同時,為了進一步保證定位精準,YouTube也支持廣告主上傳用戶群體信息並自定義用戶群體,協助Google Ads進行用戶群體圈定。

——內容精準定位方面

YouTube在YouTube頻道、YouTube視頻以及YouTube頻道組三種內容類型中,向廣告主提供內容主題以及內容關鍵詞兩種定位選擇。其中內容主題主要是指視頻內容所屬垂直行業類型,內容關鍵詞則是與廣告主產品和服務相關的關鍵詞與YouTube內容的匹配。基於此,廣告主可以將廣告內容投放至與之相匹配的YouTube視頻內容上,實現精準的內容定位。

除了優化廣告主服務外,YouTube也在谷歌數據開放戰略的推動下建設了YouTube Data API 以及YouTube Analytics and Reporting API等為開發者提供數據開放服務,賦能開發者推進數據研究或AI訓練等方面的進度。

04

理解用戶及內容

還需要解決一些問題

由此可見,YouTube基於對用戶和內容理解的升級,賦能自身的業務與服務。但是在這個過程中,YouTube也陷入了一些問題的「泥沼」,主要是數據隱私安全以及AI審核弊端問題。

1.理解用戶VS保護隱私數據安全

海外對數據安全問題尤為重視,而掌握海量數據的谷歌經常為此登上輿論的「風口浪尖」。

2019年,谷歌就因數據隱私問題被法國處以5000萬歐元罰款,成為2018年歐盟《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生效後開出的首個罰單。而作為谷歌旗下產品的YouTube也難逃被「質疑」的命運。調整與改變勢在必行。

首先谷歌內部對用戶數據處理措施逐漸趨於嚴格。

上文也談到,谷歌給用戶開放了部分數據修改權限,但是實際上,用戶刪除數據後谷歌會將部分有價值的數據進行階段性或永久性保存。為了維護這部分數據的隱私安全,谷歌通過一些技術手段進行數據脫敏。例如,數據泛化技術,即將某些可以與特定人關聯起來的數據元素移除或使用常見值取而代之;或者向數據中添加噪音,影響對用戶隱私行為的判斷等。

其次,由於谷歌部分數據會交予人工進行審核,為了防止內部員工對用戶敏感數據過多接觸,谷歌開始降低人工審核數據權限。

2019年,谷歌降低了人工審核的音頻數據審核權限,內部員工所接觸到的語音記錄均是與用戶帳戶無關的數據資料。並且,谷歌對外承諾將「極大地減少被存儲的音頻數據量」。由此,谷歌對用戶敏感數據的管理愈加嚴格,而作為谷歌旗下產品的YouTube,將同樣受到相關內部規定的制約。

最後,為保護數據安全,谷歌開始對外限制第三方數據採集權限,YouTube也對此推出了相關舉措,將用戶數據管理權限集中在自己手中。

2017年,谷歌推出Ads Data Hub以支持不使用像素的跨系統廣告系列衡量後,谷歌對第三方數據採集權限開始進行限制。例如,2017年1月,YouTube宣布會限制像素追蹤和cookies採集;2018年YouTube停止支持第三方廣告投放,切斷了第三方的數據訪問權限。

目前,YouTube與Nielsen、ComScore、DoubleVerify等第三方的數據合作均已向Ads Data Hub遷移。預計2020年遷移完成後,YouTube將不再支持第三方進行數據採集。

由此可見,無論是內部數據管理趨緊還是削弱外部數據權限,谷歌對用戶數據隱私安全是十分重視的,尤其是谷歌限制第三方數據權限,直接增強了谷歌的數據管理權限,對維護用戶數據隱私安全更為有利。

2.增強人工審核機制以解決AI審核弊端

如前文所述,谷歌在AI研發方面投入頗多,並基於YouTube數據建立了多個數據集以支持視頻理解能力的升級,協助增強AI審核機制。

但是AI審核也給YouTube帶來了兩個新的問題:一是內容推薦系統下用戶看到的內容是否合適?二是程序化廣告投放下廣告主的廣告是否出現在合適的視頻內容位置?也就是說,內容理解的準確性仍然是困擾YouTube的問題之一。

例如,2018年,由於AI對兒童觀看內容審核精準性不足,導致YouTube 「艾爾莎門」(兒童色情)事件爆發;2019年,YouTube平臺自動刪除了大量格鬥機器人比賽視頻,原因是算法檢測到該內容對動物施以折磨或強迫動物對抗等……AI審核機製成為YouTube被頻繁質疑的核心問題點。

為了解決這一系列問題,YouTube一方面持續提升AI內容識別的準確性,另一方面則宣布增強人工審核團隊進行彌補。2018年,YouTube CEO Susan Wojcicki承諾會僱傭至少一萬名人工審核員,以補足算法的局限。2019年YouTube宣布平臺中的兒童內容審核將全面交予人工進行處理。

在這個過程中,谷歌對旗下人工審核團隊的內容審核要求進一步提高,強化了對視頻標題和內容的評估、分類的精細化程度。

通過部署人工視頻標註系統和評級系統,谷歌對視頻內容規劃了多個分類標籤,每個分類標籤下又有多個子標籤。比如,「暴力」分類下包含「恐怖主義」、「戰爭和衝突」、「死亡和悲劇」以及「其他」等分類。嚴格的人工視頻標註體系也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AI審核機制的缺陷。或許隨著谷歌AI對內容數據處理能力的升級,YouTube在AI審核機制方面將有更進一步的升級。

結語

在谷歌大數據與人工智慧的支撐之下,YouTube不斷提升對用戶及內容的深層理解,以優化自身的運營能力。雖然效果與問題同在,但也我們也有理由相信,隨著谷歌數據戰略的調整以及AI技術能力的升級,這些問題終有解決的那一天。

END

相關焦點

  • 百度大腦UNIT開啟Sugar首個智能BI場景 提升企業數據分析效率
    可見,財富的本質就是洞察力的變現,特別是在智能經濟時代下,當眾多企業都開始擁有獨家數據後,如何讀懂它,利用它產生價值便成為了更為重要的課題。基於此,為進一步提升企業數據處理效率,幫助企業快速從冗長的數據表單中獲取有效信息,百度大腦智能對話定製與服務平臺UNIT打造了智能BI解決方案,接入百度智能雲BI和數據可視化平臺Sugar,基於企業報表數據和行業知識,規模化構建行業智能BI助理——AI問答,通過智能交互指令進行BI報表呈現,讓企業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就能一眼就發現問題,找到關鍵,獲得決策之道。
  • 百度大腦UNIT開啟Sugar首個智能BI場景提升企業數據分析效率
    可見,財富的本質就是洞察力的變現,特別是在智能經濟時代下,當眾多企業都開始擁有獨家數據後,如何讀懂它,利用它產生價值便成為了更為重要的課題。基於此,為進一步提升企業數據處理效率,幫助企業快速從冗長的數據表單中獲取有效信息,百度大腦智能對話定製與服務平臺UNIT打造了智能BI解決方案,接入百度智能雲BI和數據可視化平臺Sugar,基於企業報表數據和行業知識,規模化構建行業智能BI助理——AI問答,通過智能交互指令進行BI報表呈現,讓企業通過自然語言交互就能一眼就發現問題,找到關鍵,獲得決策之道。
  • 數據分析師成長記(七):如何提升數據敏感度?
    每次被挑戰的時候,你是不是特別想提升自己的數據敏感度,從此只有你挑戰別人,沒有能挑戰你呢?今天,我們就是要講如何提升數據敏感度的方法,幫助你快速了解數據邏輯的方案,一秒找到數據異常,從此告別「熬夜加班」一、什麼叫數據敏感度簡單來說, 討論問題的時候,不會說一些泛泛的概念,而是代之以「數據說明」,提供翔實有公信力的數據,同時,依據數據邏輯來推論結論。
  • 用數據講故事:5個方法提升數據思維,掌握用故事說服他人的能力
    但問題是,一方面,很多人沒有數據思維,感覺自己對數字不敏感,不擅長觀察數據並提煉見解,缺乏數字感,導致言行沒有說服力和可信度。另一方面,很多人擅用數據,但沒有故事思維,誤認為通過展示計算過程就能證明自己的觀點,缺乏故事力,導致枯燥乏味。那麼,如何才能利用數據講好故事?
  • 品牌如何利用 YouTube 做好全球化?
    在這個過程中,品牌續航力作為企業一種具有長久價值的無形資產,不僅有著更強的抗風險能力,更是可以成為企業永續發展的基石。平均超過半數的消費者對身心健康看做首要需求,而在此之外,超四成消費者將更加珍惜對家人的陪伴、增加了對線上購物等平臺的依賴,並更加重視自我提升2。
  • 未來的城市交通如何發展?百度Apollo智能交通的這些能力揭開整片藍圖
    智能交通已成為提升城市管理體系、乃至推動交通強國的關鍵。12月8日,第二屆百度Apollo生態大會在廣州開幕。大會期間,百度Apollo智能交通發布了ACE引擎賦能下的智能網聯、智慧交管及智慧高速三大行業的最新進展和解決方案。 憑藉車端智能化的獨特優勢,百度詮釋了對交通智能化升級的深入理解,展示出交通強國AI先行者的領先實力。
  • 2020愛分析·數據智能廠商全景報告
    如何實現數據驅動業務的場景化落地,成為企業當前亟需解決的關鍵問題。·  對於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過程中如何推進數據智能落地,愛分析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數據中臺已成為支撐企業數位化轉型和數據智能應用的新基礎設施,建設數據中臺是推進數據智能應用的有效手段;· 數據中臺建設是「一把手工程」,涉及企業各業務部門與系統,需要頂層戰略規劃先行,自上而下推進,並與組織與業務變革協同;· 數據中臺建設需要以明確的優先應用場景為先導
  • 大數據技術(Hadoop+Spark方向)教學能力提升專項訓練營招生啦!
    大數據相關專業的人才需求在持續上升,「大數據技術(Python方向)教學能力提升專項訓練營」上線以來受到了廣大教師的高度評價。
  • 專訪每日互動CTO 葉新江丨數據智能的未來,是不提大數據但其無所不...
    每日互動(個推)作為數據智能行業的代表企業之一,於今年迎來了第一個十年。在這十年間,每日互動以消息推送起家,藉助技術力量拓寬以數據智能為核心的業務範疇,現已成長為一家在A股上市的數據智能企業。但「數據智能」這個詞,對於大眾來說仍然相對比較陌生。數據行業從業者如何定義「數據智能」?過去的十年間,每日互動經歷了怎麼樣的發展歷程?
  • 達觀數據與深創投舉辦企業數位化發展論壇 發布新一代智能辦公機器...
    達觀數據創始人陳運文博士以《智能文本處理技術與未來辦公機器人》為題,分享了智能辦公機器人的應用與發展,並在大會上展示了達觀數據推出的材料錄入機器人、票據處理機器人、文檔糾錯機器人、智能審核機器人、自動寫作機器人5大新一代智能辦公機器人集群。
  • 【極道智能數據系統】直擊AI訓練痛點,助力自動駕駛
    極道Achelous的智能執行引擎,利用數據流技術描述AI的訓練工作流程,協助研發人員儘可能數據並行和多種模型並行,減少人為幹預,提升自動化程度和訓練效率。隨著應用對算力要求的變化,計算資源會根據需要及時添加到計算集群中。
  • 客服智能導購,是如何讓詢單轉化提升20%的?
    同時,對客服的業務能力與素質要求也比較高,他們需要對顧客和店鋪商品、活動規則十分了解,才能為顧客精準推薦商品。往往具備這種敏銳觀察力和判斷力的客服跟寶貝一樣,可遇不可求,他們的銷量與轉化率高於一般客服。如何讓普通客服均能迅速成長、具備商品推薦的敏銳觀察力和判斷力?
  • 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慧,構建智能世界的技術金字塔
    機器感知則是利用各種信號,比如無線信號等等,並藉助一些智能的推理方法,來獲取物理世界的一些信息,比如人員是否存在、如何運動,他的行為、思想狀態、物體的狀態等等各種不同的信息。感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常見的振動傳感器、加速度陀螺儀、光傳感器、視覺方法、聲音、無線信號等等,都可以用來感知、理解世界。所謂「傳」,就是把感知到的內容傳回來。最後,要對傳過來的信息進行處理,即要做計算功能。
  • youtube引流到亞馬遜有哪些方式?怎樣在youtube上找紅人?
    在所有亞馬遜站外推廣渠道中,youtube紅人營銷應該是非常重要的版塊,通過youtube引流到亞馬遜可以為自己增加流量。那麼youtube引流到亞馬遜有哪些方式?怎樣在youtube上找紅人呢? 2、Youtube第二個特性就是效果的持久性,如果各位自己的youtube頻道是有視頻的,可以到後臺裡面去看下數據,你會發現你的視頻,即使是發布很久之前的,每天依然都有觀看量,所以對於想做品牌的賣家來說,必須有大量的youtube視頻不間斷地發布,給用戶脈衝式感官刺激,尤其是在小語種的地區。
  • 如何提升統計調查服務能力
    ■ 趙帥     如何適應高質量發展提升統計調查服務能力,是當前統計工作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筆者認為,應從增強統計服務意識、加強分析能力培養、開發統計調查資源、提升服務產品質量等方面下工夫。    加強經濟理論、經濟社會政策、統計學理論等方面的內容培訓,注重補齊知識和能力短板,同時「走出去」學習借鑑先進經驗,尋找差距。完善學習制度,豐富學習培訓方式,把業務知識、政治理論、寫作等學習培訓內容有機結合起來,把分散的學習轉變成集中、系統、有計劃的學習,提高學習效率。
  • 論道「數據中臺」本質——IDC發布《企業數據智能實施部署智能》報告
    在此背景下, IDC調研中國重點行業數據智能應用市場案例,分析各行業數據智能落地現狀以及面臨的挑戰,並發布《CIO視角:企業數據智能實施部署指南》報告。報告對市場生態進行劃分,並且對如何推進數位化、智能化提出參考建議。本篇報告提到的數據智能,重點在於數據化以及初步的智能化應用,未將重點放在智能化方向,因此類似「AI中臺」概念,不在本篇報告討論範圍之內。
  • 理解能力差怎麼辦,如何提高理解能力
    老常經常聽到很多人抱怨說,理解能力差,腦子笨,導致學習效率差、溝通效率差....那麼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呢?首先我們先定義下什麼是理解能力差!!那什麼是理解能力差勁?用人話定義就是:無法快速、準確的解讀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這個『對方』可以是人、書本或者任何向你發信息的一方。
  • CCF ADL 85 智能商業講習班回顧:AI+大數據如何在商業世界大展身手?
    人工智慧和大數據不僅讓信息產業得到了蓬勃發展,也給當前的商業和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動。本期 ADL 的主題為「智能商業和經濟」,邀請了多位學術大咖和來自微軟、百度、萬向集團以及人工智慧新貴的業界精英,全方位介紹了 AI +大數據如何與實體經濟和網際網路經濟對接,深度講解智能商業和經濟中需要的基本技術、實戰案例和前沿研究。
  • 數據猿發布產業全景圖:2020中國數據智能產業圖譜1.0版
    旗下易觀方舟智能用戶運營產品套件,將易觀多年對行業和業務場景的深刻理解與先進的數據智能技術相結合,通過智能分析、智能運營和智能畫像三款產品的強大功能,以優質的服務幫助企業構建和激活數字用戶資產,高效完成用戶需求感知(收數),全端數據打通(理數),關鍵行為分析(算數)和智能主動服務(用數)等關鍵環節,從而實現收入增長、成本降低和效率提升。
  • 數據可用不可見,蜂巢聯邦智能平臺是如何做到的?
    導語:隱私保護VS數據共享,如何取捨?  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會接到莫名奇妙的推銷電話,或者是收到很符合需求的推送?這些都是你的個人數據被洩露的表現。大數據時代,人們的個人信息、消費需求、甚至生活習慣都會形成數據,由個人數據織成的信息網覆蓋範圍極廣,且能產生巨大經濟價值,網上甚至形成了販賣用戶信息的「黑產」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