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埃及文明的最後餘光——羅馬帝國治下的埃及!

2020-12-13 青樓大茶壺

從公元前27世紀的古王國時期起,古埃及文明便是世界上最閃耀的幾個古老文明之一。公元前525年波斯人徵服了埃及,標誌著古埃及文明本土政權的終結。在波斯人200多年的高壓統治之後,希臘人跟隨著亞歷山大帝的腳步將波斯人從埃及驅逐了出去,並在公元前304年,由亞歷山大的將領託勒密建立了託勒密王朝。凱撒時期,埃及成為了羅馬共和國的附屬國。公元前30年,屋大維在第二次羅馬內戰中擊敗其勁敵馬克·安東尼,末代託勒密王朝女王克婁巴特拉七世自殺,羅馬由此徹底吞併了託勒密埃及,並將其納為羅馬的一個行省。作為羅馬行省的埃及包括了除西奈半島之外現今埃及的大部。埃及行省西鄰克雷塔和昔蘭尼加行省,東接猶太行省(後為阿拉伯行省),是羅馬帝國時期的農業與東方商業重地,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尤其是羅馬帝國最重要的穀物生產地。

埃及-希臘主神塞拉皮斯

與大多數人想像不同的是,古埃及文化並未隨著波斯人與希臘人輪番統治埃及而消亡。在託勒密王朝時期,古埃及文化仍然得到了尊崇與發揚。希臘統治者們身著埃及服飾,繼承了"法老"這一稱號,為埃及眾神修建神廟,舉辦祭祀。社會上層的希臘人說希臘語,書寫希臘文,行使古希臘的習俗。社會底層的大多數埃及人仍說古埃及語,書寫埃及象形文字。埃及宗教與古希臘信仰被合二為一,託勒密王朝統治者們將埃及的諸神阿蒙-拉與希臘的宙斯合併為塞拉皮斯,作為埃及新的主神。希臘人與埃及人受不同的法律管理;不過希臘人更多居於統治地位,埃及人能夠躋身社會上流的途徑,除了參軍以外很少。希臘人繼承了古埃及的行省制度與官僚體系。由此,埃及保持著本土文化與希臘文化並行不悖的雙軌現象。

正面鑄有哈德良皇帝頭像的埃及硬幣,背面則是擬人化的埃及。

羅馬人統治埃及以後,仍然沿襲了希臘人的做法。由於埃及行省羅馬人較少,所以仍然保留了託勒密王超的官僚體系與政治制度,羅馬人的主要代表是派駐亞歷山大裡亞的埃及行省總督。埃及行省總督的職責包括了:指揮羅馬軍團和步兵方隊,保證該地區的軍事安全;負責該地區的財政和賦稅與司法審判。初期羅馬人計劃拓展埃及的領土,但在南方受到了挫折;從此羅馬人在埃及的重點轉向對尼羅河流域的經濟開發。第三任總督蓋烏斯·佩特戎尼烏斯在其任期內疏通了荒廢的灌溉渠,帶動了埃及農業的復甦。從尼祿統治時期開始,埃及享受了持續一個世紀之久的繁榮。羅馬文化、服飾和建築等逐漸在埃及掀起潮流。

羅馬時期的埃及公民

古埃及的古老起源,離不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古典時代的埃及氣候與今天不同:今日的埃及夏季炎熱乾旱,冬季溫暖溼潤;但公元6世紀以前埃及全年溼潤,雨水豐沛。配合上尼羅河定期泛濫帶來的肥沃土壤與低緯度地區的充足陽光,埃及成為了地中海世界農業最繁榮的區域。大量的埃及穀物經尼羅河被運往下遊三角洲,以供首府亞歷山大裡亞居民食用並出口到羅馬在內的整個帝國。在641年埃及被阿拉伯人控制以前,埃及行省一直是整個羅馬帝國的糧倉與農業中心。在鄉村一級,經濟的貨幣化和複雜程度都在與日俱增。以硬幣為媒介,貨物得以大規模的流通。在城鎮和較大的農村,隨著大型農田的開發,較高層次的工業和商業活動也被激活。

由於位處東方,面朝地中海背靠紅海的獨特地理位置,埃及行省成為古羅馬東方貿易的核心。羅馬人從埃及、亞喀巴灣出發參與了印度洋的海上貿易。從埃及行省出發的東方貿易一直連接到印度次大陸。東方貿易為羅馬貴族們帶來了大量奢飾品與大宗貨物,也進而為埃及帶來了無盡的財富。

埃及與東方貿易

當然,靠近巴勒斯坦地區也使得埃及成為基督教早期的重鎮。亞歷山大牧首位列基督教五大牧首之一,埃及本土還先後出現了兩個與正統教會有所不同的分支:阿里烏派與科普特教會。本身由於古埃及豐富的文化積澱與希臘文化的滲透,埃及也成為了東方的文化中心。許多古典時代學者,如託勒密、普洛提諾等都出自埃及。亞歷山大裡亞擁有帝國規模最大、藏書量最多的圖書館,也成為了羅馬帝國最繁榮與最龐大的海港都會、學術中心與文化重鎮。

託勒密,著名的數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與佔星家,"地心說"提出者。

總而言之,依仗古老深厚的文明積澱與多元文化的交匯融合,以及冠絕地中海的發達農業、海上貿易;埃及在羅馬帝國統治的近7個世紀裡保持著繁榮與發展,絲毫不遜色與義大利本土的羅馬或者是愛琴海環繞的希臘地區。不過可惜的是,羅馬人與希臘人,以及埃及本土人在那裡留下的痕跡,已經被7世紀以後的伊斯蘭教文明完全掩埋了。

相關焦點

  • 古埃及文明:埃及的「神文」猝死,象形文字逐漸消失
    文字的出現是文明社會的重要標誌之一。有了文字,人類就可以進行文學創作,可以記錄思想歷史,從而使時間停駐,達到永恆。雖然古埃及人早已經從歷史長河中消失得無影無蹤,可是他們的象形文字卻歷經數千年滄桑而流傳至今。在商博良釋讀象形文字之前,沒有人能讀得懂這種古怪的文字。
  • 古埃及人是白種人嗎?西方文明的起源與古埃及有何關係?
    中間這老頭兒是義大利人,在盎格魯撒克遜人安妮—海瑟薇的映襯下,他的皮膚明顯偏棕紅,與古埃及人非常相似。回到正題,即便承認古埃及人不是白種人,對歐洲人並沒有太大的影響。歐洲主流的政治哲學家認為,西方文明的源頭有兩個:雅典和耶路撒冷。
  • 存在六千多年的古埃及文明,是怎樣消失的,都因這個帝國
    說起四大文明古國,我們知道是古埃及、古巴比倫、古中國、古印度這四個國家。這四個國家文明發源都比較早,後期其他的文明幾乎都是受這幾大文明的影響。不過這些文明古國只有我國文明得以傳承下來,其他的文明都失傳了。我們今天講的是古埃及文明。可以說這個文明還是比較可惜的。
  • 文明中斷,文化衝突,法蒂瑪王朝的建立為何對古埃及意義重大?
    前言古埃及作為世界級文明古國的發源地之一有著其深遠的歷史文明,古老而又神秘的埃及文化早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就已經爆發出了強大的生命力和影響力,這種歷史極其悠久的地區,卻在之後外族的不斷入侵當中逐漸喪失了自己文明的本來面貌。
  • 《埃及、希臘與羅馬》:地中海文明的誕生史,西方史學的工具書!
    這一次相當於從頭開始學習這部古代地中海的文明誕生史,《埃及、希臘與羅馬》全書將古代地中海地區的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的藝術、歷史、文學、建築進行了囊括總結,以藝術、建築等為媒介,講述古代地中海沿岸的文明興衰,探討西方文明的起源與形成。
  • 古埃及融合了波斯、希臘、羅馬文明,為何會隕落在歷史的長河中?
    託勒密王朝崩潰之後,埃及被劃入羅馬帝國的行省,由羅馬帝國派遣總統管理。但羅馬帝國的專制統治激起了埃及人的強烈反抗。農民、牧民和奴隸發動武裝起義。公元前639,阿拉伯帝國岀兵將其伊斯蘭化,宣告古埃及正式隕落。
  • 文明發展的軌跡:古埃及文明古老而神秘,其發展歷程更是充滿波折
    本篇文章,筆者就帶著讀者們一起來認識一下埃及文明的發展和演變,不過這並不是古埃及文明,因為關於古埃及文明的研究實在是太多了,基本上就是法老時代。託勒密王朝對古埃及文明的扶持為羅馬時期埃及文明的覺醒奠定了基礎眾所周知,古埃及文明歷史悠久,其充滿輝煌燦爛而又神秘的法老、木乃伊、金字塔等等,都成為今天人們熱衷於地中海附近這個文明中心的重要原因。
  • 閱讀丨古代亞非文明之古代埃及文明
    「四大文明古國」是四個大型人類文明最早誕生的地區,即兩河流域的古巴比倫(位於西亞美索不達米亞,今伊拉克)、古埃及(位於北非,今埃及)、古印度(位於南亞,地域範圍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等國)和中國(位於東亞,今中華人民共和國)。
  • 華夏文明起源於古埃及?中國的黃帝就是埃及的法老蠍子王?
    》,皇皇四五十萬字,核心觀點就一個:華夏文明起源於古埃及。比如神農時代,就是蘇美爾文明在全球傳播的結果,黃帝應該就是埃及的蠍子王等等。炎帝、嫘祖、堯舜鯀,祝融共工,上古八姓等,都源自於古埃及。  「按照清末主流觀點的推算,炎黃時代大約在5500道5000年,這個年代與古埃及的涅伽達文化時期吻合。1949年後長期以來的主流觀點認為華夏文化是 「起源於中華大地的土生土長的文化,中華文化在其發展過程中,始終保持著傳統的延續性和繼承性」。
  • 書評|《放大鏡下的埃及》:開啟神奇的古埃及探索之旅
    小孩有一次看了本《埃及人的一天》後,覺得埃及特別神秘、特別好玩,他說,媽媽我們也去那裡尋寶吧。去埃及就算了,至少短期內是不可能了,但我給了他一本新繪本——《放大鏡下的埃及》。哇,小孩愛不釋手,好幾次都表示,這是他這段時間來最愛的書。
  • 古埃及:最古老文明的發展以及對現代社會的深遠影響
    歷史上最古老的文明是古埃及文明,而且古埃及留下了很多的名勝古蹟值得我們去觀賞、去讚美。古埃及文明的輝煌已然逝去,但它留下的豐富的寶貴資源依舊值得我們去探索。近半個世紀以來埃及文明的研究成就與特點主要有二:第一是在"近東"文明研究的基礎上,擴大到地中海文明研究的新領域中,把埃及與希臘、羅馬文明聯繫在一起,而且還要在全球化視野中評價古埃及文明。
  • 古埃及的文明產物是什麼樣的呢?神秘的埃及太陽船復原圖
    埃及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讓世界人們所熟知的是他們的金字塔和獅身人面像,其實埃及還有一個神秘的文物,那就是埃及太陽船。太陽船是古埃及的文明結晶,下面一起來看看科學家努力修復出來的埃及太陽船是怎樣的。埃及太陽船復原照片在埃及金字塔旁邊有一個奇怪的建築,造型為船,四面多少都為玻璃,走進去映入我們眼帘的是這樣一個木船,這個木船43米長,這就是著名的埃及太陽船。太陽船即為胡夫法老陪葬的古埃及木船。太陽船是古埃及文明的結晶。第一艘太陽船經過考古學家13年的努力才修復完成。該船長約43米。
  • 古埃及文明的發展與消亡
    文明是一種社會進步狀態。漢語「文明」一詞最早出自《易經》曰「見龍在田,天下文明」。文明是文化的一種存在方式。在文明出現之前只有蠻荒史,原始部落史。古埃及位於非洲東北部尼羅河中下遊。大約在公元前3000多年南北埃及完成統一,並建立了世界上首個大一統的國家。
  • 創造出輝煌文明的古埃及人去哪了?現在的埃及人是他們的後裔嗎?
    我們時常會自豪地說,我們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文明沒有中斷的古國。而埃及,作為一個文明中斷過的四大古國之一,不僅"古埃及"和今天的"埃及"不同,"古埃及人"和當下的埃及人也不一樣。現代的埃及,其人口的約90%都是阿拉伯人,屬於歐羅巴人種。餘下的約10%,主要是科普特人,算是古埃及人的"混血"後裔。
  • 距今5000年古埃及文物出土!考古專家:中華文明是古埃及文明
    死後陵墓中也有家具、珍寶等陪葬,然後石匠才把墓門封死,最後這些人就在墓室外的棚子裡吃飯,這與中國的喪葬儀式簡直是太像。除此外,還有人推論過埃及的法老與堯舜禹的象形字簡直一樣,難道歷史有這麼多巧合?這不免值得深思。
  • 西方文明的根源在哪裡,埃及還是羅馬?
    人們談論「西方文明」時,通常是在假設存在一個與所有所謂的「東方文明」相分離並優於所有所謂「東方文明」的獨特的「西方文明」的情況下進行的。當然,這是一種極端的意識形態驅動的和簡單的歷史觀方法。事實是,人們喜歡稱其為「西方文明」的東西實際上是由許多通常非常不同的文化組成的,這些文化通常彼此之間的聯繫鬆散。
  • 「Edison-失落的世界-古埃及文明」埃及金字塔與法老的詛咒之謎
    我是EDISON在非洲東北部,橫跨亞非歐三大洲的沙漠地區,曾有一個距今約7000年的上古文明發源於此,那就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的古埃及。這個被尼羅河貫穿全境的上古文明。得益於法老王,木乃伊,金字塔帝王谷這些元素,從而進入大眾視野變得廣為人知。
  • 古埃及人也愛「八卦」星座
    12黃道星座系統,最早是出現在兩河文明裡的,隨後慢慢傳入了埃及。丹德拉星座板上的圖案,基本上你一看,就能分辨出它們屬於哪個星座。由此可見,這套超級符號系統,一直影響著我們,直到今天。丹德拉星座板其實是一件非常大牌的古埃及文物,現在埃及政府最想追討回來的「五件流亡在外的文物」,它就是其中之一。這塊圓形的星座板,直徑大概有2.5米,材質是砂巖石。板上刻滿了浮雕,都是描繪宇宙天體的,那可是古埃及人民,經常夜觀天象,才倒騰出來的一個星空圖。
  • 都說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其實古埃及成也尼羅河,敗也尼羅河
    如果要用一句話描繪埃及,最經典的莫過於「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據說它出自古希臘旅行家赫克特斯(Hecataeus)之口,並通過希羅多德的「剽竊」而廣為人知。這句話說得十分中肯,毫無溢美之詞。尼羅河就是如此重要,她不僅僅是古埃及文明的母親河,也是古埃及文明的全部,甚至可以說沒有尼羅河就沒有古埃及。
  • 世界歷史:古埃及的經濟文明與法老制度
    尼羅河是古埃及文明的發源地,它源於非洲中部,全長6671公裡,每年7月至10月是泛濫期。埃及的水源基本上都來源於尼羅河,尼羅河充沛的水源濫養了這片乾涸的土地,使其變得肥沃富饒,促進了生命的繁街和經濟的繁榮。約公元前五六千年前,古埃及人來此定居。